第140章 吴军既撤 吾当可击

第140章 吴军既撤 吾当可击

在孙权的帅令之下,公安城西门外的吴军正在陆续撤退。

他们在各自将校的指挥下开始拆卸营寨,他们要将拆卸下来的营寨运往东营继续安营。

吴军这反常的这一幕,很快就被西门守将关平发现,然后将这个消息传到了糜旸耳中。

糜旸在得到这个消息后,便来到了西门城墙之上。

糜旸于城墙之上,看着吴军正在数百步外之外,热火朝天的拆卸着营寨。

他略微一思索,就大致猜出了孙权的目的。

糜旸对身旁的关平言道,“孙权这是要围三阙一。”

糜旸的判断令关平点头。

《孙子兵法》他与糜旸皆自幼熟读,如今公安城外的三处吴军大营都不曾有动作,自然不会是吴军退兵的举动,想来符合常理的就是孙权在围三阙一。

但是这时候围三阙一又有何用呢?

想以此瓦解公安城内的军心?这不是笑话么。

不解的糜旸,于西门城墙之上,继续观察吴军的动向。

只见一部分早先拆好营寨的吴军们,他们运着拆卸下来的营寨绕城而过往着东面而去。

看到这一幕,糜旸激动得将手掌击在身前的城垛上,他口中言道:“吾计成矣!”

看到糜旸突然这么激动,关平不解,他问糜旸道:“子晟发现孙权的意图了?”

面对着关平的疑惑,糜旸笑着解释道:“之前我设下离间计,便是为的让孙权对他手下的将领们起疑。”

“之前我令坦之数次出城攻击吴军,也是在试探吴军之军心是否稳固。”

“那时吴军人数虽多,但却数次被坦之破屯,虽说有坦之善战的缘故,但我想来,吴军军心不稳,定然也是原因之一。”

“今孙权无端于西城撤围,表面上看,他是在围三阙一。”

“但若孙权真是如此,他又何必命西城的吴军绕城而过,前往东营呢?”

“况且,吴军西营中的将士只有部分前往东营中。”

“吴军西营距东营最远。按正常做法,西门守军在撤围之后,应该全部并入南北二营中才是。

吴军东营中兵马已经最多,孙权又何必多此一举?

他如此大费周章,绕城而过,就不怕我军趁乱击之吗?”.

“既然他已经选择冒险绕城而过,又不全部将西营吴军调往东营。”

“故而我猜测孙权有此举,围三阙一是表象,他实际上是想让西营中他放心的吴军,前往东营中拱卫他。”

“如此足以证明,吴军中已经上下离心。”

“可破矣。”

听完糜旸的分析之后,关平恍然大悟,他脸上流露出兴奋之色。

打吴狗什么的,他最喜欢了。

他马上对糜旸言道,“子晟,吾是否要领兵出城趁乱击之?”

没想到,糜旸在听到关平的这个建议后,却摆摆手言道,“不然,坦之应立即率军如之前一般,突袭吴军东营。”

见糜旸如此说,关平讶然。

但糜旸却没有解释太多,他先指了城外密林,而后拍着关平的肩膀道,“务必要猛攻,攻到让孙权觉得我军已再无余力!”

关平朝糜旸所指的方向看去,他明白了糜旸为何阻止他趁乱出城击敌。

因为西门之外密林众多,极容易深藏伏兵。

明白了糜旸的顾虑之后,关平也不再迟疑,他在对糜旸一拜后,就下了城门领兵去了。

在关平走后,糜旸马上命人召来了于禁。

南方天气相比与北方更加多变无常,又正值冬季,所以年纪渐老的于禁病倒了,近几日来一直在养病。

在糜旸命人传召下,身上裹着厚重棉服的,头上绑着一块热毛巾的于禁在下人的搀扶下,来到了西门城墙之上。

看到于禁这副病恹恹的样子,糜旸都觉得他快有些命不久矣了。

明明医者说,于禁的身体并无大碍的。

在于禁来到城墙上之后,因为城墙高耸,寒风更加呼啸,所以于禁不禁打了个冷颤。

他颤颤巍巍的来到糜旸面前,问糜旸道,“子晟,吾正病重,唤吾何事?”

于禁表现出一副快去的样子,看的糜旸有些于心不忍。

只是他有要事问于禁,糜旸看着于禁言道:“之前吾请文则公训练公安士卒,不知近来成效如何?”

于禁为曹魏五子良将之一,在北方时,他便以善练士卒闻名。

如今见糜旸问起了他的看家本事,于禁苍白的流露出了自豪之色。

他答道:“先前子晟嘱托之事,吾自然不曾懈怠。”

“在吾数月的调教之下,不敢说现今子晟的部众个个以一当十,但对于火鼓之令已经颇为熟悉,当可一用。”

见于禁这么说,糜旸满意的点点头。

自从于禁知道自己已经彻底被糜旸,带上光复汉室的大船中后,他就一直很尽心尽力。

于禁的练兵能力是毋庸置疑的。

再加上公安城中的士兵,本就都不是新兵,因为于禁训练起来事半功倍。

这时糜旸挥退身旁士卒,在他周遭只剩下于禁时,糜旸对着于禁曝出了一个惊天秘密。

“文则公,城中缺粮了。”

“嗯?”

“啥!!!!!”

一开始于禁因为年老,加上城墙之上风大,一时之间他还没听清糜旸说了啥。

但当他听清后,他脸上瞬间浮现了惊恐之色。

城中缺粮了?

他就知道糜旸叫他准没好事,但没想到糜旸要告知他的,是如此严重的事。

经验丰富的于禁立刻就反应过来,城中缺粮四个字代表着什么。

他一时间想落泪。

自他随糜旸南下以来,就没过过一天安生日子。

之前被十万敌军围城,糜旸设下伏兵之计重创江东大军,这让于禁看到了曙光。

但就在他放松心情,等江东大军自行退去的时候,没想到糜旸又告诉了他这个消息。

他于禁想安享晚年就这么难吗?

于禁脸上浮现惊急之色,为了怕扰乱军心,他不敢大声,只能小声问糜旸道,“那如今该怎么办!”

“缺粮一事,若不尽早解决,公安危矣。”

“益州援军还没消息吗?”

面对于禁焦急的询问,糜旸摇摇头,“并未有任何消息传来。”

公安被江东大军围困数月,外面的消息传不进来,里面的消息也传不出去。

糜旸脸露凝重道,“益州遥远,我们不能将希望都寄托在援军身上。”

“况且纵使益州援军不日就将到达,彼等大部也是会去支援前将军。

且纵算援军携带了众多粮草前来,孙权十万大军在侧,亦不会让一粒粮食顺利运入城中的。”

孙权只是多疑,他不是傻。

江东大军亦只是撤了一围,并未撤军。

当看到有粮草运往公安支援糜旸时,孙权肯定会派兵拦截。

听到糜旸这么说,于禁脸上涌现了潮红之色,那是急的。

现在他好像忘记了自身的病痛,他焦急地问糜旸道,“那子晟就没办法了吗?”

面对着于禁的急问,糜旸看向于禁道,“有!”

“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奋力一击。”

“吾之前设下离间计,已经让吴军上下相疑,现今是他们战力最弱的时候。”

“且如今城中缺粮消息尚未传开,我军因之前大胜,士气亦是处在顶峰。”

“今我军为最强,敌军为最弱,正是可击之时。”

“此时不击,时日一久,形势逆转,我军危矣。”

见糜旸心中已经有计划,于禁想到之前糜旸吩咐他所做的,训练城中士卒熟悉火鼓之令的事后,他马上就猜出了糜旸的目的。

“子晟你想率军夜袭敌军大营!”

于禁几乎是脱口而出。

身为当世名将,于禁对当世一切的战争手法都很熟悉。

夜袭是当世名将的必修课

《国语齐语》记载:“夜战声相闻,足以不乖;昼战目相见,足以相识。”

《管子小匡》又载:“夜战,其声相闻,足以无乱;圣战,其目相见,足以相识。”

因为当世之普通士卒缺乏肉食,所以大多患有夜盲症。

为了避免在发动夜袭时,将军无法顺利指挥麾下士卒,随着战争的发展,相应的,夜间指挥的发法也越发成熟起来。

当世名将在指挥夜晚时,可以用声音辩明敌我。

后来,夜袭的理论不断完善。

孙武认为:“夜战多火鼓,昼战多旌旗,所以受人耳目也。”

孙膑提出:“夜则举鼓,圣则举旗。”

吴起主张:“凡战之法,昼以旌旗幡麾为节,夜以金鼓笳笛为节。”

于禁自身就根据兵法所描述,成功发动过多次夜袭。

怪不得之前,一到公安之后,糜旸就令他训练城中的士卒熟悉夜间火鼓之号,原来为的就是有朝一日能用得上。

对于于禁的判断,糜旸没有反驳。

他点点头道,“然也。”

在意识到糜旸有这种想法后,于禁的大脑开始急速转动起来。

既然糜旸已经做好了夜袭敌军的准备,那么今日把他召来,自然就不是单单为了询问他的意见。

于禁问糜旸道,“子晟,是想令我随你一同领兵夜袭?”

之前糜旸因为自身经验不足,所以每逢出征都会带着于禁随行。

而如今在公安城中,有过成功指挥夜袭案例的将领只有于禁了。

糜旸没有正面回答于禁的话,他只是问于禁道,“就是不知文则公身体可行否?”

“若是身体不虞,我可以等上几日。”

其实今日糜旸把于禁叫来,就是已经有了出兵的打算,他现在这么问于禁,也是想看看于禁的反应。

在听完糜旸的话后,一向畏首畏尾的于禁瞬间扯下了绑在头上的热毛巾。

他将热毛巾掷于地上正色道:

“当今是破敌之良机,况城中已经缺粮,岂可因为吾病情而有所耽误。”

“子晟但可谋划,汝之麾令今时指,吾今时便可战,无须为我病情担忧。”

于禁虽然贪生怕死,但他是个识时务的人。

他知道现今不是他该退的时候,跟随糜旸一起伏杀江东三将的他,早已经是江东的死仇了。

要是吴军一旦破城,糜旸会被烹杀,他则可能会被孙权刨心挖肝,当佐料伴着鹿肉吃。

于禁的豪气迸发,令糜旸满意得大笑了起来。

就说这厮,没有病的那么严重嘛。

于禁虽然自跟随糜旸南下后,一直表现的不够勇烈,但他年轻时也是令敌军闻风丧胆的一位豪杰。

得到了于禁的这番态度,糜旸心中对夜袭之战,更多了几分自信。

他对于禁赞道,“文则公高义。”

随后糜旸负手看向那已经空荡荡的西门之外,他眼神幽幽。

随着吴军的撤去,西门外已经出现了一条宽阔大道。

离间计不足以击败十万吴军,但却足以让疑心大增的孙权,犯下一些致命的错误!

孙权正在帅帐之中小憩。

这时睡得昏昏沉沉的他,隐约听到了他的大营之外,又传来了喊杀声。

被打扰了午睡的孙权,忍不住用身上的棉被裹住了自己的耳朵。

这一段时日以来,因为内心的疑心与担忧,他一直没睡好。

难得现在有点睡意了,他却又被汉军攻打大营的喊杀声吵醒,这让孙权心中郁闷至极。

但对着大营外汉军正在攻打大营的情况,孙权心中却并不焦虑。

这段时日以来,敌将关平几乎每日白天都会率军来袭,攻势猛烈,连续攻破他数屯军寨。

但无论他攻势再猛,在吴军人数的优势下,关平率领的汉军并没有取得太大的成果。

糜旸此举只是为了扰乱军心而已,雕虫小技。

反正到了日暮时分,汉军就会渐渐退去的。

想到这点的孙权,在掩盖耳朵之下,他又沉沉睡去。

在孙权睡去后,随着天色渐渐变暗,关平果然领着袭击吴军大营的汉军退去。

朱然本想要率兵追击,但想到如今军中军心不稳,完全靠着营寨的坚固才能抵挡住关平的进攻,所以他也就罢了这个心思。

看着天色已经渐渐转暗,他下令军营中的士卒们早日歇息。

防备关平明日又领兵前来。

卸下盔甲的朱然,想到如今江东大营中,一副死气沉沉的模样,朱然内心不禁悲哀:这叫打的什么仗呀!

怎么就是他们变守了呢?

而当关平领兵回到城中后,他在巡视了一番城防后正要去歇息,却在这时收到了糜旸的军令,令他到校场中候命。

得到糜旸的命令后,关平虽不解为何,但还是很快的来到了校场中。

当他来到校场中后,却发现此处:

数千大军齐聚,灯火通明!

昨天码第三更,睡着啦。刚起来。这是昨天的第三更。

有人说我昨天还欠2更,莫要污蔑我这个欠章怪。

昨天的还完了。

(本章完)

第339章 见或不见 反客为主第460章 惊人消息 刘晔反制第639章 夏侯不傻 席卷天下第599章 王朗吐血 自今日始第485章 孙礼救场 惨不忍睹第15章 糜旸的野望第608章 五丈原上 星星之火第327章 卑微上贡 私下任务第357章 法邈担忧 梁州司闻第458章 怒掀帅案 再渡汉水第六百八十四章 化域为州 造势借势第213章 人心莫测 扇动翅膀第657章 他似不德 张昭叩阙第219章 孟达自救 夏侯动心第446章 攻守易势 慈不掌兵第392章 昏暗之中 自有明光第248章 四相之一 孙权认怂第675章 感人遗诏 汉皇驾崩第200章 张嶷设计 申仪炸了第272章 刘备莅临 摇头违意第649章 遂敌所想 邓艾断后第77章 我们回家(求追读,求票)第640章 以假乱真 惊死贾诩第518章 愤而降汉 大敌隐现第151章 刘封生死 曹仁之忧第339章 见或不见 反客为主第446章 攻守易势 慈不掌兵第138章 恩断情绝 刘备急催第七百四十章 盾露峥嵘 历史重现第569章 曹彰发笑 魏军升天第572章 好宴开席 挑首示威第387章 辨压群臣 形势扭转第七百二十九章 博望为饵 东吴为援第482章 学习糜旸 兴奋姜维第73章 噫兴!噫兴!(三更,求追读)第360章 鱼水对话 南中异常第七百五十三章 狗脚烂吴 子晟救我第七百五十二章 令人作呕 掀案而起第281章 来日之患 二气丕鹅第252章 知人用人 调教魏延第269章 天子担忧 关羽教旸第194章 五大纲领 强军将成第364章 利剑在手 可创生机第645章 赏封齐侯 天水羌乱第96章 疲累的公安(求追读!不要养啦!)第282章 忠臣喋血 要战便战第533章 心急帝王 不战而降第408章 今日便反 尔奈我何第六百八十六章 悍然举事 出师有名第314章 君臣相见 帝王嘱托第603章 先行安抚 再出杀招第567章 三人密谋 请敌赴死第486章 诸葛回军 心有灵犀第469章 晴天霹雳 再开屠城第335章 脱衣负荆 箭慑张郃第205章 穷途末路 坐血拜谢第345章 千里追随 三省雏形第614章 貌合神离 止步数里第287章 汉魏对决 樊偃会战第65章 何为主将,糜旸是也(求追读,求票票第66章 关平请命 (啊!追读呀,票票呀!)第154章 煮酒相会 汉水之约第403章 法邈惊慌 上书成都第301章 遥望北方 一刀断生第666章 威风海量 视而不见第110章 公安未来 朗朗明日(明日上架!)第164章 诸葛东来 商议婚事第99章 愧疚的朱桓 (无食言,求追读!)第六百八十章 首倡徙戎 刘禅求教第七百三十七章 攻心为上 为时未晚第340章 大庭广众 赠剑赠女第171章 糜旸警陆 意欲抱杀(5000字!)第285章 桃园之约 魏军开拔第400章 刘晔献计 备兵十万第189章 杀身以报 申仪心思第277章 魏有良臣 三爷点名第234章 无翅雄鹰 御驾亲征第297章 龙驹腾凌 骠骑煊赫第七百五十四章 颇有锋芒 子瑜盗书第255章 再攻樊城 孙礼献策第169章 孝直再现 将兵迎质第七百三十六章 汝父在此 面北而死第83章 虽蛮,亦有意气(四更求追读)第503章 先取二贼 再行北伐第630章 后发制人 出兵追击第94章 三日已过 (四更求追读!不要养啦!第465章 以己谋人 上方奇谋第417章 各取所需 粮草危机第139章 东三动乱 援军已到第578章 非死不退 剑履上殿第404章 笔为雷霆 北方有变第67章 糜旸自去 (啊!追读呀!票票呀!)第10章 三驳潘濬第109章 关侯长子 公安明月(明日上架!)第133章 陆逊自荐 内乱将起第86章 黑云压城城欲摧 (四更求追读!)第73章 噫兴!噫兴!(三更,求追读)第520章 当头棒喝 不按章法第439章 骠骑将军不可!第618章 先发制人 汉军快来
第339章 见或不见 反客为主第460章 惊人消息 刘晔反制第639章 夏侯不傻 席卷天下第599章 王朗吐血 自今日始第485章 孙礼救场 惨不忍睹第15章 糜旸的野望第608章 五丈原上 星星之火第327章 卑微上贡 私下任务第357章 法邈担忧 梁州司闻第458章 怒掀帅案 再渡汉水第六百八十四章 化域为州 造势借势第213章 人心莫测 扇动翅膀第657章 他似不德 张昭叩阙第219章 孟达自救 夏侯动心第446章 攻守易势 慈不掌兵第392章 昏暗之中 自有明光第248章 四相之一 孙权认怂第675章 感人遗诏 汉皇驾崩第200章 张嶷设计 申仪炸了第272章 刘备莅临 摇头违意第649章 遂敌所想 邓艾断后第77章 我们回家(求追读,求票)第640章 以假乱真 惊死贾诩第518章 愤而降汉 大敌隐现第151章 刘封生死 曹仁之忧第339章 见或不见 反客为主第446章 攻守易势 慈不掌兵第138章 恩断情绝 刘备急催第七百四十章 盾露峥嵘 历史重现第569章 曹彰发笑 魏军升天第572章 好宴开席 挑首示威第387章 辨压群臣 形势扭转第七百二十九章 博望为饵 东吴为援第482章 学习糜旸 兴奋姜维第73章 噫兴!噫兴!(三更,求追读)第360章 鱼水对话 南中异常第七百五十三章 狗脚烂吴 子晟救我第七百五十二章 令人作呕 掀案而起第281章 来日之患 二气丕鹅第252章 知人用人 调教魏延第269章 天子担忧 关羽教旸第194章 五大纲领 强军将成第364章 利剑在手 可创生机第645章 赏封齐侯 天水羌乱第96章 疲累的公安(求追读!不要养啦!)第282章 忠臣喋血 要战便战第533章 心急帝王 不战而降第408章 今日便反 尔奈我何第六百八十六章 悍然举事 出师有名第314章 君臣相见 帝王嘱托第603章 先行安抚 再出杀招第567章 三人密谋 请敌赴死第486章 诸葛回军 心有灵犀第469章 晴天霹雳 再开屠城第335章 脱衣负荆 箭慑张郃第205章 穷途末路 坐血拜谢第345章 千里追随 三省雏形第614章 貌合神离 止步数里第287章 汉魏对决 樊偃会战第65章 何为主将,糜旸是也(求追读,求票票第66章 关平请命 (啊!追读呀,票票呀!)第154章 煮酒相会 汉水之约第403章 法邈惊慌 上书成都第301章 遥望北方 一刀断生第666章 威风海量 视而不见第110章 公安未来 朗朗明日(明日上架!)第164章 诸葛东来 商议婚事第99章 愧疚的朱桓 (无食言,求追读!)第六百八十章 首倡徙戎 刘禅求教第七百三十七章 攻心为上 为时未晚第340章 大庭广众 赠剑赠女第171章 糜旸警陆 意欲抱杀(5000字!)第285章 桃园之约 魏军开拔第400章 刘晔献计 备兵十万第189章 杀身以报 申仪心思第277章 魏有良臣 三爷点名第234章 无翅雄鹰 御驾亲征第297章 龙驹腾凌 骠骑煊赫第七百五十四章 颇有锋芒 子瑜盗书第255章 再攻樊城 孙礼献策第169章 孝直再现 将兵迎质第七百三十六章 汝父在此 面北而死第83章 虽蛮,亦有意气(四更求追读)第503章 先取二贼 再行北伐第630章 后发制人 出兵追击第94章 三日已过 (四更求追读!不要养啦!第465章 以己谋人 上方奇谋第417章 各取所需 粮草危机第139章 东三动乱 援军已到第578章 非死不退 剑履上殿第404章 笔为雷霆 北方有变第67章 糜旸自去 (啊!追读呀!票票呀!)第10章 三驳潘濬第109章 关侯长子 公安明月(明日上架!)第133章 陆逊自荐 内乱将起第86章 黑云压城城欲摧 (四更求追读!)第73章 噫兴!噫兴!(三更,求追读)第520章 当头棒喝 不按章法第439章 骠骑将军不可!第618章 先发制人 汉军快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