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章 昏暗之中 自有明光

尽管是在深夜之中,但是来自宫中的小黄门还是很快就找到了诸葛亮。

原因无他,成都中的人都知道诸葛亮是会经常熬夜办公的人。

再加上今日白天发生了那样的大事件,以诸葛亮公忠体国的性格,他今夜更加不可能会离开尚书台之中的。

毕竟早一点整理出益州世家的罪证,那么成都的风波就多上一分可能能尽快平稳过度。

只是诸葛亮虽然自己常常会为了公务熬夜,但是体谅下属的他,是不会强留下属留下来陪他一起办公的。

就是诸葛亮这副一心为公及体谅下属的初心,却在一些有心人的编排之下变成诸葛亮爱独揽大权的证据,真是可笑。

当独自一人在尚书台审阅众多罪证的诸葛亮,得到小黄门的传诏后,他的脸上一时间浮现了诧异的神色。

刘备很少会深夜急召他。

事出反常,这让诸葛亮的心中浮现了不好的预感。

在这种不好的预感之下,诸葛亮连忙放下手中的竹简,然后便连忙跟着小黄门往着皇宫内赶去。

在去往皇宫的一路上,诸葛亮都在猜测着,刘备是因为什么事急召他。

联想到白天糜竺的身体状况,诸葛亮的心中隐隐有了一些推断。

但是以诸葛亮对刘备的了解,他知道若单单是那件事的话,不足以让刘备如此的。

百般思索之下,诸葛亮还是无法猜测出是何事让刘备要如此着急见他,所以他只能暂时压下内心的疑虑。

反正一会见到刘备,就什么事都明了了。

只是当诸葛亮在小黄门的带领下见到刘备的时候,他脸上的震惊之色愈加浓厚,他几乎是脱口而出问道:

“陛下,您没事吧。”

问完这句话后,因为内心中的担忧,诸葛亮一时遗忘了君臣之间的界限,急忙趋身来至刘备的身前。

不怪诸葛亮有这种反应,实在是刘备现在的状态算不上好。

随着糜竺的逝去,刘备似乎不想自己的寝殿太亮堂。

在他的命令之下,寝殿内的许多烛火都已经熄灭,所以这时候他的寝殿显得颇为幽深。

除此之外,刘备悲痛之下,冠带下的长发都有些松散,整个人的神色显得十分萎靡。

当然最重要的是,当诸葛亮见到刘备的时候,刘备正好在端着一碗汤药饮用。

刘备的这种种表现,足以说明他现在是身体抱恙的。

这才是他急召诸葛亮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刘备见诸葛亮关心的趋行至他的身前,他悲痛的脸上终于浮现了一丝笑意。

只是一想到糜竺的离去,刘备还是心如刀割,他放下手中的汤药,看着诸葛亮语露悲切的说道:

“糜君走了。”

虽然只是简简单单的四个字,但是诸葛亮却从刘备的语气及他现在的神色可以看出,刘备的心中现在有多难受。

想来刘备之所以身体会抱恙,与糜竺的离去有着很大的关系。

刘备的身体最近本来就算不上好,这一点刘备曾经告诉过诸葛亮。

再加上在注重情义廉耻的当世,悲怒这两种情绪的剧烈起伏,是能直接影响到人的身体健康的。

过往不知有多少英才都是死在了这两个字上。

而以刘备比常人更看重情义的性情,这一点只会对他的身体健康影响更大。

想到这诸葛亮脸上的担忧之色愈发浓厚。

诸葛亮上前拿起刘备放下的汤药,在将汤药重新递到刘备的身前时,他关切地言道:

“还望陛下节哀,贵体为重。”

在说这句话的时候,诸葛亮的心情也十分悲伤。

尽管往日中糜竺与诸葛亮的私交并不深,但是对于糜竺这样的纯臣,诸葛亮是打心底里佩服他的。

所以糜竺的离去,也让诸葛亮的心中不是滋味。

面对诸葛亮的劝谏,刘备咳嗽了几声,微微摇了摇头。

他推开诸葛亮递来的汤药,自己的身体自己知道。

他一时半会还死不了,但同样的,喝下这碗汤药也不能让他的身体完全康复。

他急召诸葛亮前来,有着更重要的事。

刘备对着诸葛亮言道:“刘巴已经被朕罢免尚书令之位。

虽说尚书台的主要政务都是卿在署理,只是祖制不可废,况且卿也需要一位贤才辅佐。

待明日一早,卿便拟招让尚书马良继任尚书令之位吧。”

听到刘备的这个吩咐,诸葛亮点头领命。

以大汉现在的国情来说,尚书令的权力虽说已经大不如往,但是它还是一个十分紧要的职位。

从地位与权力上来说,尚书令可以等同于副丞相。

对于这样的职位,肯定是要尽快找出一位贤才来继任。

而马良无论是从资历、功绩、名望三方面来说,都是目前大汉中继任尚书令的最佳人选。

在决断完这一件事之后,刘备又紧接着对诸葛亮言道:“除拟这道诏书外,你再拟一道诏书追悼糜君。

并命左中郎将杨仪为使持节,追赠糜君骠骑将军司空印绶,追封糜君谥号为文襄。

等到安葬时,再命令史十人遣虎贲,前后都奏响鼓吹,以骠骑将军及司空仪仗队伍为糜君送葬。

成都中凡三公以下,那一日也都必须亲临。

除此之外在诏书中言明,依糜君临终意愿,死丧不误国家大事,故而糜氏族人无须为糜君守丧。”

听到刘备的这个吩咐,诸葛亮依旧领命称是。

以糜竺生前的功勋及刘备对他的情感,他死后被追封为三公之一的司空,乃是情理之中的事,毕竟糜竺在生前就是九卿之一。

而尽管是追封,但以当世礼法,追封先人后的一切荣誉如同先人在时一般,该先人的族人都可以享受到。

也就是说从此之后,旁人若要尊称糜竺,都要将他当做司空看待。

而且糜竺的家族,也将出现第一个三公,这对一个家族的发展是极为有利的。

若说追封糜竺为司空是情理之中的话,那么从刘备给糜竺的谥号及送葬的种种布置,可以看出刘备对糜竺的情感有多深。

文襄二字对于人臣来说是极佳的美谥。

而且依两汉礼制,寻常人臣得到谥号已经不容易,更何况他们一般只能得到单字谥号。

可现如今糜竺却得到代表极大殊荣的二字谥号,还能得到那明显超规格的送葬规程,刘备对糜竺可谓极尽死后之哀荣了。

至于不让糜氏族人为糜竺守丧,诸葛亮知道刘备是为了糜旸,也是为了梁州。

在连续吩咐完这两件大事后,刘备又不禁咳嗽了几声。

他的神色变得愈发苍白起来。

见到这一幕,诸葛亮赶忙上前为刘备拍背捋顺气息,在诸葛亮的服侍之下,刘备的气息才渐渐平稳。

看着如子侄般照顾自己的诸葛亮,刘备脸色苍白之余,却还挂着一些欣慰的神情。

只是国事要紧,他接下来要对诸葛亮吩咐一件最重要的事了。

刘备握住诸葛亮的手,对着他轻声言道:“朕的身体卿也看到了,再也不复年轻时的健壮。

只是国事为重,今日糜君用性命为朕博来的大好机会,朕不能放过。”

说到这刘备从身前的御案上拿起一道诏书,他将这道刚刚亲手写就的诏书交到诸葛亮的手中。

然后他流露出慎重的语气说道:“这道诏书乃是朕亲笔所写,诏书中的内容是朕要让太子临朝听政,锻炼处理政事的能力。

而在太子临朝听政期间,朝中的一切政务都交由卿决断,希望卿不要辜负朕的期望。”

听到刘备语带凝重的这番话时,诸葛亮眼中已有泪水浮现。

诸葛亮知道刘备为何会提前赐给他辅政的权力,并非是刘备诏书中所说的那般,他想提前锻炼刘禅的理政能力。

而是刘备察觉到,他的身体可能暂时无法应对接下来那繁杂的政务了。

他需要一段时间好好将养身体。

刘备凝重的语气中还带着些许歉意,似乎他感觉到如此劳累诸葛亮,是一种不对。

在意识到刘备内心中复杂的情绪后,诸葛亮的心中感到十分悲伤。

只是诸葛亮怎么会不理解刘备的无奈呢?

元从老臣或死或在外,元从二代还需要时间成长。

现在整个大汉中是不缺少相应的治政之才,但能让刘备完全信任的又有几人呢?

别忘了,刘巴今日的所为让刘备伤透了心,也为他敲响了一个警钟。

汉室宗亲尚且如此,何况他人。

在这种情况下,目前朝野上下,刘备能够托付的就只有诸葛亮一人了呀。

迎着刘备有些歉意的目光,诸葛亮暂息悲伤之心。

他现在要做的就是让刘备放心,好好养病。

所以面对着刘备的托付,诸葛亮手握诏书微微退后一步,对着刘备涕泪参拜道:

“臣敢不竭尽心力,死而后已乎!”

自他跟随刘备的那一日开始,他就如同糜竺等人一般,将自己的一生都托付给刘备的大业之上了。

听着诸葛亮在他身前的郑重承诺,刘备的内心安定了一大半。

他这一生经历过许多背叛,但上天眷顾他的是,有着一部分人永远对他至死不渝。

只是刘备还有着一点要对诸葛亮嘱咐。

“待相应罪证整理出来后,卿切记不可手软,该族则族。

今日的一切,并非是糜君一人所造就的大好局面,云长等人若在天有灵的话,也是希望那些宵小罪有应得的。”

在说这番话时,刘备的语气充满着冷厉。

刘备知道关羽、糜竺、孙干、简雍等人之所以会先他一步离去,乃是因为他们的身体中都有着暗伤。

可以说是他们用自己的生命,将自己扶上了这个皇帝的宝座。

既然如此,无论是为了大汉还是他那些同道的在天之灵得到安慰,刘备都不希望那些罪有应得的益州世家还能存活在这个世上。

在听到刘备的这点嘱咐之后,诸葛亮郑重的点点头。

面对宵小,一向宽容的他,并不缺乏铁血手段。

见刘备已然吩咐完所有事,诸葛亮不想打扰刘备休息,主动对刘备提出告退。

在得到刘备的允准之后,诸葛亮便回转身体朝着殿外走去。

刘备寝殿内时不时有微风闯入,在殿内灯光的照耀下,显得诸葛亮落在地上的身影摇晃不已。

只是虽然这时殿内的灯光昏暗,但在刘备的眼中,诸葛亮那摇晃的身影似乎在发着光。

产生这种错觉的刘备,不自觉地叫住了诸葛亮。

听到刘备的呼叫,诸葛亮连忙转身用诧异的目光看向刘备。

难道陛下是还有什么事要吩咐吗?

刘备在看到诸葛亮眼角挂着的眼泪后,他微微笑了笑。

感到十分疲累的他,这时硬撑着在诸葛亮的目光下坐正身体,然后对着诸葛亮温声言道:

“朕尚在,卿勿忧。”

“天暗路险,请卿慢行。”

听完刘备这两句带有特殊含义的话语后,诸葛亮内心中浮现了安定的情绪。

他眼中的这个男人虽白发苍苍,却一直是大汉的主心骨。

有他在,自己很安心。

诸葛亮迎着昏暗的灯光对着刘备深深一拜,然后便毅然决然地转身退出了刘备的寝殿之外。

自己也要让他安心。

见诸葛亮坚定的离去的背影,刘备的嘴角也流露出安心的笑意。

或许今夜刘备的寝殿光线昏暗,但幸运的是,今夜这座寝殿汇集了刘备与诸葛亮这对君臣。

光线的昏暗,并不能掩盖这对君臣身上散发出的,令后世人无数人为之倾倒的光彩。

当第二日的阳光照在成都中时,诸葛亮依照刘备昨夜的吩咐,将刘备的三道诏命给及时公布了出来。

在那三道诏命中,其他两道虽让人有所惊讶,但相比于那一道刘备让太子听政,诸葛亮辅政的诏令,它们所带来的影响却远远不及它。

昨日刚刚发出那样的大事件,成都城中本就处在人心动荡的情况下。

现在刘备又有这道诏命传出,一时间成都城中的人心更加浮动起来。

毕竟尽管刘备有意隐瞒他的病情,但在这个节骨眼,刘备却突然将一切政事大权都交给诸葛亮与不成器的太子,这实在不能让人浮想联翩。

或许许多人不能猜出事情的真相,但这不影响他们发散思维开始胡乱猜想。

一时间各种动摇人心的谣言在成都的大街小巷流传。

那些谣言有些是自发产生的,有些则是有心人故意散播出去的。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况且这时候众多益州世家还活的好好的。

那么他们暗中的反扑势必会在酝酿着。

坐以待毙,从来就不是他们的风格。

在种种谣言的散发下,成都内的人心越发动荡起来。

而这种动荡在天亮之后,正在以常人难以想象的速度,向着整个大汉快速辐射而去。

昨日人们只以为大汉即将面对一场猛烈的暴风雨,但是有些有识之士却已经敏锐地看出,接下来大汉要面临的其实是一场足以影响国本的大地震。

包括诸葛亮。

只是无论是暴风雨还是大地震,诸葛亮会怕吗?

他可是卧龙!

也就在今日,在诸葛亮的安排下,一骑信使快速的从成都城驶出,朝着梁州飞快的赶去。

第391章 风雨将来 阵阵悲泣第240章 曹魏国力 长安异动第512章 惨烈守城 马超伤重第336章 一胜一败 张温到来番外:亡国之恨第254章 老臣文和 关羽集将第六百八十三章 于无声处 乍见惊雷第180章 击掌盟誓 永不相负第557章 以利驱动 改天换地第156章 用心深远 张飞安危第402章 内抚生民 外讨不臣第23章 诛心第234章 无翅雄鹰 御驾亲征第104章 吕蒙密计 天助孙氏?第413章 斗将之请 南中龙吟第650章 围杀魏军 车骑未退第440章 执意出兵 神威再临第274章 三英再会 益德妙用第468章 以命换命 一箭入体第655章 定下国策 孙登妙用第141章 吴军既撤 吾当可击第35章 糜旸声名初起第63章 忠义贯金石,赵子龙(追读呀,票票呀第110章 公安未来 朗朗明日(明日上架!)第48章 万事俱备,只等自投第369章 人生抉择 喊杀震天第216章 刘备教子 众臣齐哭第352章 虚报士卒 跃马镇场第535章 张郃曹彰 轮番上场第13章 糜旸一计三成第639章 夏侯不傻 席卷天下第375章 曹魏庭柱 梁可征否第七百章 锦衣夜行 正方不方第43章 刀兵护家(求票,求追读)第271章 松柏之下 儿女情长第89章 糜芳的进击(四更求追读)第375章 曹魏庭柱 梁可征否第176章 谯周跌坐 大乱将起第七百二十二章 饥渴诸将 糜旸定计第133章 陆逊自荐 内乱将起第525章 拿捏孟达 作乱扶凤第六百九十八章 陆逊献计 荆州躁动第357章 法邈担忧 梁州司闻第609章 弃械跪伏 曹真之死第666章 威风海量 视而不见第472章 三方势力 孔明孔明第七百一十八章 疑兵之计 无名之辈第617章 着目潼关 骑虎难下第197章 吕乂诱耽 河谷之宴第188章 蜀中双英 西城会面第250章 满堂变色 武当封拜第618章 先发制人 汉军快来第606章 锦侯之愿 星落之日第379章 百姓欢腾 暗流涌动第573章 完美助攻 威震全场第154章 煮酒相会 汉水之约第629章 何其壮哉 失魂瘫坐第120章 江东援军(十更,求首订!)订婚啦第433章 先定阴平 再阻剑阁第15章 糜旸的野望第19章 名为参军,其实帅也第218章 糜旸密奏 君王三观第497章 另有奇招 拿捏江东第351章 治中直谏 镇北兴奋第六百七十九章 挟制之策 王基提醒第443章 似若无敌 魏军大败第162章 能屈能伸 改名永安(5000字!)第652章 刘张重逢 忠武王出第597章 惊人喜讯 世家铁拳第277章 魏有良臣 三爷点名第61章 有部众五千,可乎(求追读,求月票)第163章 江东柱石 三气吕蒙第259章 见招拆招 送信武当第285章 桃园之约 魏军开拔第269章 天子担忧 关羽教旸第388章 满殿皆惊 帝王举剑第634章 宛若游龙 惊为天人第62章 校场比斗(追读呀,票票呀)第38章 司马懿的毒计第466章 死者层积 敌践而散第77章 我们回家(求追读,求票)第55章 此子该死(求追读,求各种票)第223章 火在水上 团团包围第468章 以命换命 一箭入体第200章 张嶷设计 申仪炸了第19章 名为参军,其实帅也第59章 已到五溪蛮(求追读,求票,求投资)第543章 坚守不出 车骑蹈营第584章 大才入网 孔明遗憾第303章 无声呜咽 为你拜年章推第225章 曹仁之死 顺流而下第613章 最后一步 张郃诡计第142章 潜行密林 神兵天降第300章 火德不灭 辽之人头第654章 滑稽称帝 请杀孙权第七百二十五章 张郃心思 博望变天第567章 三人密谋 请敌赴死第663章 以人为本 十万相随
第391章 风雨将来 阵阵悲泣第240章 曹魏国力 长安异动第512章 惨烈守城 马超伤重第336章 一胜一败 张温到来番外:亡国之恨第254章 老臣文和 关羽集将第六百八十三章 于无声处 乍见惊雷第180章 击掌盟誓 永不相负第557章 以利驱动 改天换地第156章 用心深远 张飞安危第402章 内抚生民 外讨不臣第23章 诛心第234章 无翅雄鹰 御驾亲征第104章 吕蒙密计 天助孙氏?第413章 斗将之请 南中龙吟第650章 围杀魏军 车骑未退第440章 执意出兵 神威再临第274章 三英再会 益德妙用第468章 以命换命 一箭入体第655章 定下国策 孙登妙用第141章 吴军既撤 吾当可击第35章 糜旸声名初起第63章 忠义贯金石,赵子龙(追读呀,票票呀第110章 公安未来 朗朗明日(明日上架!)第48章 万事俱备,只等自投第369章 人生抉择 喊杀震天第216章 刘备教子 众臣齐哭第352章 虚报士卒 跃马镇场第535章 张郃曹彰 轮番上场第13章 糜旸一计三成第639章 夏侯不傻 席卷天下第375章 曹魏庭柱 梁可征否第七百章 锦衣夜行 正方不方第43章 刀兵护家(求票,求追读)第271章 松柏之下 儿女情长第89章 糜芳的进击(四更求追读)第375章 曹魏庭柱 梁可征否第176章 谯周跌坐 大乱将起第七百二十二章 饥渴诸将 糜旸定计第133章 陆逊自荐 内乱将起第525章 拿捏孟达 作乱扶凤第六百九十八章 陆逊献计 荆州躁动第357章 法邈担忧 梁州司闻第609章 弃械跪伏 曹真之死第666章 威风海量 视而不见第472章 三方势力 孔明孔明第七百一十八章 疑兵之计 无名之辈第617章 着目潼关 骑虎难下第197章 吕乂诱耽 河谷之宴第188章 蜀中双英 西城会面第250章 满堂变色 武当封拜第618章 先发制人 汉军快来第606章 锦侯之愿 星落之日第379章 百姓欢腾 暗流涌动第573章 完美助攻 威震全场第154章 煮酒相会 汉水之约第629章 何其壮哉 失魂瘫坐第120章 江东援军(十更,求首订!)订婚啦第433章 先定阴平 再阻剑阁第15章 糜旸的野望第19章 名为参军,其实帅也第218章 糜旸密奏 君王三观第497章 另有奇招 拿捏江东第351章 治中直谏 镇北兴奋第六百七十九章 挟制之策 王基提醒第443章 似若无敌 魏军大败第162章 能屈能伸 改名永安(5000字!)第652章 刘张重逢 忠武王出第597章 惊人喜讯 世家铁拳第277章 魏有良臣 三爷点名第61章 有部众五千,可乎(求追读,求月票)第163章 江东柱石 三气吕蒙第259章 见招拆招 送信武当第285章 桃园之约 魏军开拔第269章 天子担忧 关羽教旸第388章 满殿皆惊 帝王举剑第634章 宛若游龙 惊为天人第62章 校场比斗(追读呀,票票呀)第38章 司马懿的毒计第466章 死者层积 敌践而散第77章 我们回家(求追读,求票)第55章 此子该死(求追读,求各种票)第223章 火在水上 团团包围第468章 以命换命 一箭入体第200章 张嶷设计 申仪炸了第19章 名为参军,其实帅也第59章 已到五溪蛮(求追读,求票,求投资)第543章 坚守不出 车骑蹈营第584章 大才入网 孔明遗憾第303章 无声呜咽 为你拜年章推第225章 曹仁之死 顺流而下第613章 最后一步 张郃诡计第142章 潜行密林 神兵天降第300章 火德不灭 辽之人头第654章 滑稽称帝 请杀孙权第七百二十五章 张郃心思 博望变天第567章 三人密谋 请敌赴死第663章 以人为本 十万相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