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8章 满殿皆惊 帝王举剑

第388章 满殿皆惊 帝王举剑

在大殿中正在激烈辩论的时候,糜芳却在一处偏殿中焦急的来回踱步。

在今日一早起来梳洗之后,糜芳本来想马上出发。

尽管他没有糜竺的口才,但他却比糜竺脸皮厚。

糜芳都想好了,要是在大朝会上有人攻击他的儿子,那他就胡乱攀咬,彻底将今日大朝会的这潭水给搅浑。

这也是以糜芳的智慧,能想出来的最好的办法了。

就是之前糜芳在荆州时都将做生意的重心放在江东,否则的话糜芳不介意来个故技重施。

只是在糜芳抱着“视死如归”的心态要离府之时,他却收到了糜竺的召唤。

在糜竺的召唤下,糜芳立即就前去拜会他。

拜会糜竺之时,糜芳见糜竺竟然也已经梳洗完毕,穿上朝服。

糜竺的身体糜芳是知道的,所以糜芳情急之下就要询问内中缘故。

不过糜竺并没有给糜芳这个机会,他只是让糜芳先行一步,凭借他的印信押运些东西到皇宫中。

并且糜竺还特地嘱咐,当他派人来时,糜芳就要立即带着这些东西上殿。

尽管随着糜竺的种种吩咐,糜芳心中的疑虑更深。

但是糜竺的吩咐,糜芳还是不敢违抗的。

于是便有了如今偏殿中的这一幕。

糜芳看着偏殿中被他放置在一旁的几个上锁的大箱子,他眼神中的疑惑之色越来越深。

能被糜竺如此看重,视为可以为糜旸翻盘的物件,肯定是关系重大之物。

只是那箱子中装的到底是什么呢?

一方面担忧大殿上的情势,一方面内心中又有着许多的疑惑,这让糜芳整个人都显得坐立不安。

就在糜芳心中的不安的情绪越来越深重的时候,一位着急赶来的小黄门冲进了这处偏殿之中。

在这位小黄门冲进来看到糜芳的那一刹那,他口中立马发出一句带着气喘的话语:

“太仆,陛下召你入殿。”

当听到这句话后,糜芳整个人瞬间停住了踱步。

他先看了看那位着急赶来的小黄门,又看了眼角落里的那几个箱子,一句更为急躁的话语从他的口中发出:

“来人,来人,快将这些箱子抬上殿!”

大殿中,两派大臣的辩论依然在激烈的进行着。

庭辨对于任何大臣来说,都不是一件轻松的事,要想不贻笑大方,激烈的庭辨势必要耗费许多心神。

对于文臣来说,庭辨就是专属于他们的战役。

一言可断人生死,这便是当世庭辨的重要性与凶险。

以糜竺的口才与阅历,他是不惧怕任何形式的庭辨的。

但是在激烈的庭辨之下,他本来就靠药物勉强维持的心神,更是在快速的消耗着。

这让糜竺显得越来越力不从心起来。

一些细密的冷汗开始在糜竺的额头浮现,而且正在变得越来越多。

他原本挺立的身形,也在渐渐变得不稳起来。

糜竺这时感觉到很疲惫,他的眼皮正变得越来越沉重。

只是糜竺知道,无论是为了大汉,还是为了糜旸,他现在都不能倒下。

幸亏早在刚才的时候,他就建言刘备派人去召唤糜芳。

想来糜芳也快到了吧。

就在糜竺脑海中的这个想法浮现的不久之后,在大殿之外立马响起了谒者的高昂赞拜声:

“太仆糜芳奉诏求见。”

当谒者的高昂赞拜声传入大殿中时,本来还在激辩的大殿内正在慢慢变得沉寂起来。

众人都知道,糜芳是方才糜竺建言刘备召来的。

糜竺在正在庭辩的时候突然有这种请求,本就容易引人遐思。

众人可不会以为,糜竺是想召来糜芳给他自己壮胆。

糜竺突然有这请求,必定有着更深层次的原因。

正因为知道这一点,由于无法判断出糜竺所准备的后手是什么,所以无论是怀抱着怎样的态度的大臣,都不约而同地停止了口中的口若悬河。

这时候静观其变,对于在场的任何人来说都是最合适的。

而刘备在听到糜芳到来后,他也用若有所思的目光看向糜竺。

他感觉到今日的糜竺,似乎是要做一件了不得的大事。

只是出于对糜芳的信任,刘备也没有多想。

“准。”

威严的允准声从刘备的御座上传遍整座大殿,在这声允准声之下,糜芳便一路趋行的从殿外进入。

在糜芳趋入的时候,他背后还跟着一些虎贲抬着几个木箱随他一起进入。

这反常的一幕,立即引起了在场所有人的注意。

众人都不知道糜竺的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只是看着那些上锁的木箱,一众益州大臣内心中就隐隐有着不安浮现。

世人皆知糜氏兄弟豪富,但糜氏兄弟总不可能公然抬着一箱箱金银珠宝来贿赂他们吧。

而糜竺在看到糜芳身后的那几个箱子时,他越来越苍白的脸上浮现一些喜色。

看着那些箱子,糜竺的脑海里回想起了当初糜旸在离开成都前,对他讲述的一件事。

本来讲究凡事留一线的糜竺,觉得他可能一辈子都不会有动用到这个秘密的时候。

但是既然人家都图穷匕见了,那他也不是好欺负的。

糜竺示意糜芳让身后的虎贲将箱子就地放下,然后他深吸一口气,用着身体中为数不多的力气看向益州大臣中的中坚人物谯瑜问道:

“谯中书方才所言左将军之新政,引起各地的人心浮动。

甚至还引得南中诸异族觉得有机可乘,从而认为不可施行新政,是否?”

听到糜竺这么问,谯瑜的脸色瞬间黑了下来。

好熟悉的问话套路,刚才糜竺对刘巴就是这么问询的。

结果在刘巴应承之后,得到的下场却是不忍直视的。

因此当现在糜竺如此问谯瑜之后,谯瑜的心中难免会浮现疑虑。

只是刚才刘巴同样面临的问题,谯瑜现在也正在经历着。

这是庭辨,每位大臣所说的每句话都攸关个人荣辱,大庭广众之下,又岂能推翻自己刚才所说的话?

况且在糜竺的抗辩之下,许多益州大臣的观点基本都被驳倒。

唯有这一点以事实而发出的看法,就算糜竺及众多支持糜旸的大臣的口才再好,也未曾轻易驳倒过。

可以说以目前的情势来说,这一点论据是众多益州大臣现在,唯一能阻止糜旸新政的可能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谯瑜又岂会轻易放弃这一点呢?

所以在糜竺的问询之下,哪怕心中再不情愿,谯瑜还是点头应是。

而在谯瑜点头之后,糜竺脸上的笑意更甚。

欲先取之,必先予之。

之前陛下与丞相予的够多了,现在是他取的时候了。

在心中的这个想法浮现之后,糜竺马上转身对着刘备一拜道:

“臣有证据可以证明,南中之骚乱,及各地之动乱,与左将军之新政无丝毫关系,乃是有些心怀不轨之大臣暗中操纵所致。”

当糜竺的这句话说出来后,不说谯瑜等益州大臣感到大惊失色,就连刘备与诸葛亮也立马用惊讶的目光看向糜竺。

益州众大臣大惊失色是因为,糜竺道出了他们内心最深的隐秘。

刘备与诸葛亮感到惊讶是因为,他们了解糜竺的为人,糜竺手上若没有铁证在手,是不可能在大朝会上说出这样的话的。

而若是糜竺有这样的铁证在手的话,那么无疑他们今天要办的事就简单了许多,甚至所能带来的坏影响也会被降到最低。

刘备不顾益州众大臣惊慌失色的神情,他的眼神中流露出期待之色,看向糜竺言道:“糜君所言可是属实?”

刘备虽是问话的语气,但他的眼神一直不停地在糜竺与那些箱子上流转。

很明显,他是看出什么了。

不过在刘备的问话之下,感到惊慌的谯瑜也稍微恢复了一些冷静。

诚然糜竺的话确实吓了他一大跳,只是对于如此严重的指控,糜竺势必要拿出铁证来。

尽管谯瑜也知道那些箱子里装的东西很可疑,但谯瑜自问自刘备入主益州之后,他及一众益州世家都十分小心谨慎。

在这样的情况下,糜竺要想在短短数年时间收集到所谓的铁证,那根本是难如登天的事。

糜竺有可能是在诈他们。

反正没有看到铁证之前,谯瑜都不能轻易的被糜竺所吓到。

在这样的思量之下,谯瑜在众多益州大臣的目光瞩目下,硬着头皮问糜竺道:

“卫尉可有确凿证据,若没有的话,卫尉恐怕就得担上危言耸听,以假救亲的罪名了。”

面对谯瑜的“好言提醒”,糜竺并没有搭理他。

他即将是一位死人而已。

只是糜竺也知道现在满殿君臣,都在等着他拿出相应的铁证,于是他并没有耽搁。

在数百双目光的注视之下,糜竺从怀中掏出钥匙,然后他将钥匙交到糜芳的手中,示意他打开大殿中的其中一个木箱。

在糜竺的示意之下,糜芳马上用钥匙打开了一个木箱。

当木箱被打开之后,许多益州大臣都不由自主的站了起来,他们用满怀担忧与疑虑的目光看着木箱中的那众多竹简与书信。

甚至于他们的呼吸都变得急促了起来。

包括谯瑜也是如此。

一种似乎被糜竺捏住喉咙的感觉,在许多益州大臣的心中浮现。

而刘备与诸葛亮在观察到那些益州大臣的反应之后,他们眼神中开始出现冷意。

就在所有人的注视之下,糜芳取出一封书信,然后马上转身交到糜竺的手中。

糜竺在接过这封书信之后,他在众多复杂目光的注视之下,将这封信件展开,然后将其中的内容给朗读了出来。

“瑜闻马虏已灭,此天佑明公也。

明公应期赞世,审贵垂明,宜适其时,天命在曹。.虽未目见,敢不击节!”

当糜竺将书信中的内容都读完后,原本还算沉寂的大殿,立马就如煮沸的开水炸了开来。

谯瑜用不可置信的目光看向糜竺,他伸出手指向糜竺,口中想说些什么话,但却最终什么都没有说出来。

许多激烈的讨论声,怒斥声,申辩声将整座大殿给彻底包围。

大殿中会突然出现这样的反应,实在是书信中的内容太过惊世骇俗了。

从糜竺朗读的书信内容可知,这是一封讨好至极的书信,这一点从那些夸死人不偿命的词语足可以看出。

当然若仅仅是如此,恐怕最多会有人不齿写这封信的为人。

真正让诸位大臣感到震撼的是,写这封信的人,正是刚才还大义凛然的谯瑜,而他的这封信乃是写给曹操的!

从内容中可知,当年谯瑜会写信给曹操,是在庆祝他成功平定西凉之乱。

并且在信中谯瑜还直接露骨的展露自己对曹操意欲投效的心意,特别还说了“天命在曹”这四个字!

尽管当年谯瑜的主子还不是刘备,但身为人臣的谯瑜写出这样的信笺,就已经犯了不忠的死罪。

更何况单单“天命在曹”那四个字,就足以将目前在大汉任职的谯瑜打下万劫不复的深渊。

汉魏不两立,这是大汉所有人最大的政治底线!

这样令人瞠目结舌的内容,又怎么可能不让大殿中的众臣感到尽皆哗然愤怒呢?

而且从谯瑜下意识的神色可知,这封信的内容很可能是真的。

在糜竺将自己内心中最大的秘密给公布于众之后,谯瑜整个人已经处在极度恐慌的状态。

他不明白糜竺为何会得到这封信,这封信是当年刘璋还在位的时候,他写给曹操的。

或许谯瑜觉得刘备入主成都后,他一直很小心,只是他却遗忘了一点。

刘璋在位时对他们百般纵容,这也导致了他们做许多事时颇为肆无忌惮。

人一旦大意,就会忽略许多事。

而尽管刘璋再无能,他毕竟是益州的统治者。

在益州世家粗心大意的情况下,他要想得到一两封这样的信笺并不难。

只是刘璋毕竟没有刘备的魄力,所以他在得到这样的信笺之后,并没有对谯瑜做出相应的处置,他只是将这样的罪证收集起来。

至于原本属于刘璋的罪证又怎么会落到糜竺手中呢?

那是因为糜旸当年在公安一战后,成功保下刘璋儿子刘阐的性命。

为了感谢糜旸,刘璋便将他手中的这些罪证都交给了糜旸。

对于刘璋来说,这是他给糜旸将来对付益州士族的一道杀手锏。

而糜旸在离开成都之前,将这样的杀手锏交到了糜竺的手中。

只是人的本能都是会求生的,哪怕心里知道信中的内容都是真的,但是谯瑜还抱着一丝希望。

谯瑜颤抖着为自己狡辩道:“假的,假的,臣绝对没写过这样的书信,卫尉在污蔑臣!”

谯瑜几乎是歇斯底里般当众吼出这句话。

只是面对着谯瑜临死前的狡辩,糜竺举起手中的信件对着满殿的公卿高声言道:

“言语可以骗人,但笔迹却不会。

殿内公卿皆当世名士,自可将这封信的内容与谯瑜往日的笔迹一比对便知真假。”

看着糜竺信誓旦旦地说出这句话,心理防线本来就濒临崩溃的谯瑜,瞬间满脸绝望的跪倒在地。

糜竺是怎么拿到这封信已经不重要的了,重要的是糜竺能如此说,那就代表着他手中的信笺绝对是真的。

而单单凭这一点,他巴西谯氏就完了。

当谯瑜跪倒在地后,大殿内本来还在帮谯瑜狡辩的益州大臣,立即就纷纷闭上了嘴。

谯瑜这一副认罪的模样,任谁都没办法再为他开脱。

当那些益州大臣的声音渐渐消失不见后,大殿内讨伐谯瑜的声音顷刻间就占据了主流。

不过箱子中装的可不仅仅是谯氏一族的罪证。

哪怕现在身体已然十分劳累,但是糜竺还是硬撑着一口气。

他一挥手暂时止住了殿内沸沸扬扬的讨伐声。

由于糜竺在众臣中有着超然的地位,所以在他的动作之下,整个大殿暂时变得安静下来。

而就在此时,糜竺上前几步来到刘备身前,与他一生为之耗尽心血的主人对视。

在君臣对视之间,糜竺从刘备的眼神中看出了欣喜的神色。

刘备实在是没想到,今日糜竺会给他这样的一番惊喜。

就在刘备要开口询问糜竺的时候,糜竺率先对着刘备一拜朗声道:

“太仆所带来的箱子中,不单单有巴西谯氏大逆不道的罪证。

还有广汉李氏、绵阳马氏等等私通南中,意图犯上作乱的罪证。

所有罪证皆条理清楚,陛下及满殿公卿皆可一一审阅,绝无半分虚假之处。

有这些罪证在此,足以推断近来大汉地方之动乱,乃是这些逆臣暗中作怪所致,与左将军之新政无半分干系,还望陛下明察!”

糜竺的声音淳厚高昂,这样的声音在平时是很动听的。

只是当糜竺说出这番话后,大殿中的益州大臣脸上全都满布畏惧之色。

谯瑜的例子摆在那里,这足以说明糜竺敢这么说,肯定也有着他们的相应罪证。

在意识到这一点后,有哪位益州大臣还能保持镇定?

很快的有些心理素质差的益州大臣,被直接吓得如谯瑜一般跪倒在地。

还有着一部分益州大臣,第一反应就是想逃离这个是非之地。

只是这部分大臣的意图,早就被糜竺所猜测到。

现在整座明德殿外,已经被甲胄齐全的虎贲军所包围,他们又能逃到哪里去。

而其他的大臣在得知有益州大臣心怀不轨后,他们口中讨伐益州大臣的声音更是此起彼伏,响亮不已。

到了这一刻,在糜竺的努力之下,整个大汉公认的逆臣不再是糜旸,反而是那些往日里道貌岸然的益州大臣。

见大殿内的局势被糜竺彻底扭转,刘备看向糜竺的眼神变得越发柔和。

我之糜君,壮哉!

只是突然的刘备发现,糜竺的嘴角正在慢慢流出一些血液,这一幕吓得刘备赶紧起身来到糜竺身前搀扶住他。

刘备急的就要呼唤御医,只是他扶着糜竺的手却被糜竺慢慢推开。

在推开刘备的手之后,糜竺退后一步解开腰间悬挂的长剑。

赞拜不名,剑履上殿,是刘备赐给他的殊荣,现在是他偿还这份隆恩的时候了。

糜竺将长剑双手捧送到刘备身前,口中坚定的说道:

“臣无能,不能为陛下运筹帷幄,征战沙场。

只是臣知道陛下想动剑,陛下想做的事,臣一定会想发设法为陛下办到。

现在天子拔剑之名分已充足,陛下还在等什么呢?”

看着糜竺双手奉送剑的动作,再听着糜竺充满忠心的话语,刘备的眼眶慢慢变得湿润。

不过他知道他现在还有要事要办。

于是刘备果断地从糜竺的手中接过长剑,然后刘备举剑高呼道:

“虎贲何在!”

在刘备的高呼之下,大殿外立马就传进上千声气势高昂的应承声。

“在!在!在!”

剑已在帝王之手,接下来便该是帝王一怒,血流漂橹了。

(本章完)

第七百二十五章 张郃心思 博望变天第91章 刘备大怒(四更求追读!)第336章 一胜一败 张温到来第420章 局势变化 郭淮到来第623章 焚柱毁城 收复长安第225章 曹仁之死 顺流而下第16章 幼时情谊第163章 江东柱石 三气吕蒙第495章 雨季将至 水淹南郑第373章 先诛一孽 再灭恶族第455章 相忍为国 天衣无缝第516章 内心煎熬 一网缚之第438章 刘禅叩头 谁家天下第132章 忍辱负重 反客为主第573章 完美助攻 威震全场第334章 你方先来 以牙还牙第462章 兵无常势 曹洪退兵第309章 回光返照 人力有尽第六百八十六章 悍然举事 出师有名第267章 北伐战略 关公病情第616章 反间疑云 你真该死第203章 慈不掌兵 申仪出城第65章 何为主将,糜旸是也(求追读,求票票第118章 火烧公安 (十更,求首订!)第181章 禁军在手 家人提点第307章 云长晕厥 玄德得讯第665章 跪地千世 遗臭万年第250章 满堂变色 武当封拜第7章 慑服徐详第81章 先破鹿鸣,再枭羽首 (求追读)第563章 孙大知兵 姜大运输第292章 正奇变幻 魏延奋命第479章 汉水之誓 主动出击第150章 三英重聚 魏军流言第278章 女装送丕 骠骑旗扬第118章 火烧公安 (十更,求首订!)第616章 反间疑云 你真该死第242章 顺天行诛 遍观战报第七百零七章 六策平吴 有怨必报第56章 吕蒙之谋(求追读,求票)第303章 无声呜咽 为你拜年第298章 互相配合 局势逆转第198章 杀伐祥瑞 今日猎狐第529章 伯言挂帅 智分敌势第六百八十八章 藏身厕中 反迹无疑第七百零七章 六策平吴 有怨必报第520章 当头棒喝 不按章法第165章 悬首招兵 丁奉心思第110章 公安未来 朗朗明日(明日上架!)第372章 麦穗飘飘 人如猪狗第116章 得偿所愿 (十更,求首订)第76章 糜公大明 (求追读,求票)第292章 正奇变幻 魏延奋命第281章 来日之患 二气丕鹅第584章 大才入网 孔明遗憾第190章 隐匿人口 分而化之第675章 感人遗诏 汉皇驾崩第164章 诸葛东来 商议婚事第365章 南郑耀武 大变之兆第660章 山野忠义 歹毒用心第264章 残月如血 城外列尸第221章 丕鹅丕鹅 益北云动第497章 另有奇招 拿捏江东第79章 逆天而行(求追读)第六百九十五章 吃货世子 幼麟为师第63章 忠义贯金石,赵子龙(追读呀,票票呀第250章 满堂变色 武当封拜第513章 愿为卿怒 膝行赴会第405章 人定胜天 丞相亲征第406章 历史遗憾 不必重演第274章 三英再会 益德妙用第41章 第三条路第420章 局势变化 郭淮到来作者的话,请进来观看第611章 征集粮草 孤城长安第374章 火烧坞壁 梁州大变第504章 营声鼎沸 满城皆惊第七百零九章 先发制人 陆逊破局第276章 益德急智 群情激涌第493章 魏军攻城 汉军受挫第131章 以守代攻 伯言已至(求订阅,求票!第415章 一擒孟获 鹿马相会第27章 要不弑父了吧第544章 贾逵到来 乌龟喘息第237章 黑夜之下 最后一次第54章 你不去,谁去(求追读,求各种票)第674章 衷心祈盼 废立之权第420章 局势变化 郭淮到来第53章 你可知五溪蛮?第76章 糜公大明 (求追读,求票)第93章 就是出兵干(求追读!求票!)第466章 死者层积 敌践而散第28章 公安,我去(求月票,求追读)第322章 又爱又忌 何人镇宛第七百三十五章 先攻州陵 半渡而击第569章 曹彰发笑 魏军升天第15章 糜旸的野望第554章 曹彰挂帅 街亭山呼第266章 宗亲无用 另择大将
第七百二十五章 张郃心思 博望变天第91章 刘备大怒(四更求追读!)第336章 一胜一败 张温到来第420章 局势变化 郭淮到来第623章 焚柱毁城 收复长安第225章 曹仁之死 顺流而下第16章 幼时情谊第163章 江东柱石 三气吕蒙第495章 雨季将至 水淹南郑第373章 先诛一孽 再灭恶族第455章 相忍为国 天衣无缝第516章 内心煎熬 一网缚之第438章 刘禅叩头 谁家天下第132章 忍辱负重 反客为主第573章 完美助攻 威震全场第334章 你方先来 以牙还牙第462章 兵无常势 曹洪退兵第309章 回光返照 人力有尽第六百八十六章 悍然举事 出师有名第267章 北伐战略 关公病情第616章 反间疑云 你真该死第203章 慈不掌兵 申仪出城第65章 何为主将,糜旸是也(求追读,求票票第118章 火烧公安 (十更,求首订!)第181章 禁军在手 家人提点第307章 云长晕厥 玄德得讯第665章 跪地千世 遗臭万年第250章 满堂变色 武当封拜第7章 慑服徐详第81章 先破鹿鸣,再枭羽首 (求追读)第563章 孙大知兵 姜大运输第292章 正奇变幻 魏延奋命第479章 汉水之誓 主动出击第150章 三英重聚 魏军流言第278章 女装送丕 骠骑旗扬第118章 火烧公安 (十更,求首订!)第616章 反间疑云 你真该死第242章 顺天行诛 遍观战报第七百零七章 六策平吴 有怨必报第56章 吕蒙之谋(求追读,求票)第303章 无声呜咽 为你拜年第298章 互相配合 局势逆转第198章 杀伐祥瑞 今日猎狐第529章 伯言挂帅 智分敌势第六百八十八章 藏身厕中 反迹无疑第七百零七章 六策平吴 有怨必报第520章 当头棒喝 不按章法第165章 悬首招兵 丁奉心思第110章 公安未来 朗朗明日(明日上架!)第372章 麦穗飘飘 人如猪狗第116章 得偿所愿 (十更,求首订)第76章 糜公大明 (求追读,求票)第292章 正奇变幻 魏延奋命第281章 来日之患 二气丕鹅第584章 大才入网 孔明遗憾第190章 隐匿人口 分而化之第675章 感人遗诏 汉皇驾崩第164章 诸葛东来 商议婚事第365章 南郑耀武 大变之兆第660章 山野忠义 歹毒用心第264章 残月如血 城外列尸第221章 丕鹅丕鹅 益北云动第497章 另有奇招 拿捏江东第79章 逆天而行(求追读)第六百九十五章 吃货世子 幼麟为师第63章 忠义贯金石,赵子龙(追读呀,票票呀第250章 满堂变色 武当封拜第513章 愿为卿怒 膝行赴会第405章 人定胜天 丞相亲征第406章 历史遗憾 不必重演第274章 三英再会 益德妙用第41章 第三条路第420章 局势变化 郭淮到来作者的话,请进来观看第611章 征集粮草 孤城长安第374章 火烧坞壁 梁州大变第504章 营声鼎沸 满城皆惊第七百零九章 先发制人 陆逊破局第276章 益德急智 群情激涌第493章 魏军攻城 汉军受挫第131章 以守代攻 伯言已至(求订阅,求票!第415章 一擒孟获 鹿马相会第27章 要不弑父了吧第544章 贾逵到来 乌龟喘息第237章 黑夜之下 最后一次第54章 你不去,谁去(求追读,求各种票)第674章 衷心祈盼 废立之权第420章 局势变化 郭淮到来第53章 你可知五溪蛮?第76章 糜公大明 (求追读,求票)第93章 就是出兵干(求追读!求票!)第466章 死者层积 敌践而散第28章 公安,我去(求月票,求追读)第322章 又爱又忌 何人镇宛第七百三十五章 先攻州陵 半渡而击第569章 曹彰发笑 魏军升天第15章 糜旸的野望第554章 曹彰挂帅 街亭山呼第266章 宗亲无用 另择大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