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隐匿人口 分而化之

第190章 隐匿人口 分而化之

就在糜旸会见申仪完的第二日,申仪为试探糜旸,就主动将西城中的户籍、田册,亲自送到楼船上给糜旸察看。

糜旸是汉兴郡太守,申仪目前是西城县长,他将县中的户籍、田册交给糜旸察看,乃是应有之义。

只是申仪交给糜旸察看的,只是个总体的数字而已。

毕竟具体详细的户籍田册以竹简记载,几乎布满了整个案牍库,也不可能都搬到楼船上给糜旸察看。

在糜旸察看西城一地的户籍、农田总数时,申仪就一直在细细观察着糜旸的神色。

他见糜旸只是随意翻了翻手中的户籍、田册,脸上流露着对这些似乎不关心的神色。

在快速的翻完手中的户籍、田册总数之后,糜旸只是问申仪,如果他来日率军出征时,是否能供应粮草。

申仪是人精,他从糜旸的问话中听出了话外之音。

在糜旸的问话中,申仪似乎察觉到,糜旸不在意治下的人口及农田有多少。

他只在意将来他出征时,西城能不能承担起一部分的军粮供给。

见糜旸真正关心的是这个,申仪的心中松了一口气。

只要不对西城的人口、农田有想法,那在申仪的心目中便是个好太守。

至于糜旸的要求,申仪当然能满足。

虽然他不会将府中的存粮,都拿来供给糜旸的大军出征。

但是只要拿出一部分,应该就能满足糜旸大军的需求。

而糜旸的这番表现落在申仪眼中,才让申仪觉得合理。

毕竟糜旸对他亲近可以说糜旸平易近人,但能击溃江东十万大军的人,是不可能如一般贵公子一般,那么好蒙骗的。

若是糜旸表现出对什么都不在意,那反而会引起申仪的怀疑。

也许糜旸看出了他报上的人口、农田总数有一些问题,但以糜旸的身份,他的舞台应该是金戈铁马的战场。

小小的汉兴郡也许只是他一个短暂的落脚点而已,所以他最关注的是军粮的供给。

只要他申仪能为来日糜旸大军出征供给军粮,那么糜旸自然可以不过于插手政务。

两方各取所需,在汉兴郡中和和气气的相处下去。

等将来糜旸领军出征离开汉兴郡后,那么一切就都会恢复如初。

这便是交易,而这种交易,对申仪来说是求之不得的。

可以说,申氏一族在汉兴郡中的壮大,就是通过一步步与各方势力交易得来的。

所以在糜旸问话之后,申仪当即郑重承诺,等来日糜旸需要军粮时,一定会倾心供给,绝不让糜旸大军有缺粮的危机。

在申仪做出这种保证之后,糜旸亦对申仪保证道,“吾即日东下,再不西返。”

听到糜旸的这番保证,申仪脸上流露出满意的笑容。

糜旸的这句话是在保证,只要你能供给我大军的军粮,让我来日无后顾之忧,那我将来亦不会轻易插手西城政务。

在糜旸与申仪的相互保证之下,两者之间都很是满意。

于是就在申仪离开楼船的当日,糜旸就履行诺言率领大军顺水而去。

在见糜旸真的率领大军全部离去后,申仪的心中的一块大石头终于放下。

毕竟在自家的大本营之外,驻扎着一支意味不明的大军,任谁都会感受到压力。

只是让申仪不知道的是,就在他下了楼船之后,楼船上的糜旸将他留下的西城户籍、田册总册,给重重地扔在了地上。

竹简撞击甲板,发出了一声脆响。

糜旸恨恨地对着一旁的张嶷与邓艾言道:“申贼欺人太甚!”

“将吾当做三岁孩儿哄骗吗?”

张嶷与邓艾见糜旸这番动怒的样子,他们两人捡起糜旸脚下的竹简细细看了起来。

刚才在糜旸与申仪会见之时,他们并没看到这竹简上的内容。

所以他们并不知道是什么样的内容,让糜旸感到动怒。

而当张嶷与邓艾捡起地上的竹简看过之后,两人的眉头都深深拧了起来。

这册竹简之中记载的农田总量暂且不说,单单这记载的户口数,就少的有些不寻常。

竟只有三千多户!

汉代一户的标准大约是五口之家,所以说西城一县中,目前最多只有一万五千左右的人口。

这样的人口数,别说邓艾与张嶷表示怀疑,就是糜旸这个从未接触过政事的人,都觉得这种人口肯定不准。

汉兴郡三县原本是从汉中郡割分出来的,而根据后世的《后汉书》所记载,在汉顺帝永和五年时,汉中郡的户口与人数分别为5万多户,人口将近三十万人。

那是将近八十年前!

汉中郡原来的辖县有九个,分别为:南郑县、成固县、西城县、褒中县、沔阳县、安阳县、钖县、上庸县、房陵县。

汉中郡因为地理位置特殊,自永和五年至建安二十年曹操南征汉中将近七十年之间,都没有发生过大的战乱,人口户数应该都是持续增长的状态。

加上当年群雄蜂起,关中韩遂、马超起兵抗曹,关中不少人逃往相对安定的汉中地区。

有记载的就有,数万户关西民从子午谷逃奔汉中。

能千里迢迢逃难的民众,肯定是青壮居多。

而子午谷就在西城附近,一出子午道,就可来到汉水,汉水下游不远处便是西城。

在这种情况下,当年那逃难的数万户百姓,肯定有不少流入西城之中。

当初张鲁治理汉中期间,曾有属下劝他称汉宁王,他的功曹阎圃对他劝谏说:“汉川之民,户出十万,财富土沃,四面险固;”

从阎圃的这句话以及事实推断可知,当初汉中郡的户数已经超过十万。

而汉中郡的辖县只有九个,当世县城非大国都城者,大多只能容纳一万户以上的民众,再多就要迁往其他县城。

而且在初平年间,申氏兄弟就一直与张鲁互派使者交流,那时正是大量关中人口涌入汉中的时间段。

在这种情况下,割据西城、上庸两县的申氏兄弟,很大可能是在向张鲁做交易,张鲁给他们人口,而他们选择服从张鲁的统治。

虽然说当初曹操从汉中迁走了不少人口,但那主要是南郑几县的人口。

汉兴郡这里的人口因为地势原因,易进难出。

所以按照当时曹操紧急撤离人口的情况来看,根本没有太多时间给曹操往汉兴郡中迁移人口。

再加上当时西城已经独立为一郡,而史料记载的仅仅是从汉中郡迁移人口的事实,并未记载从西城郡中迁徙人口。

在这种种推断之下,西城人口竟然只有三千户?

恐怕在八十年前,汉顺帝时期都不止这个数吧。

大量的户口,定然被申仪隐匿了,而申仪所隐匿的户口可能是他报上来的数倍以上。

糜旸看着张嶷与邓艾言道:

“吾原本只以为申仪只是心怀不轨之豪强,万万没想到,他竟然如此胆大包天,隐匿如此多的人口,此贼不除,汉兴郡迟早大乱。”

在成都时,刘备处决周群的罪行中,有一条便是周群隐匿人口达一千多户不参与徭役。

而照如今的情况的来看,如果周群该杀,那按《蜀科》之法,申仪就该族诛!

原本糜旸想除去申仪,大部分原因是历史上的申仪便是两面三刀之辈,这种随时可以掀起叛乱的隐患,不可能会将他放在腹心之处。

但如今看来,如果不除去申仪,别说将汉兴郡打造成来日他的北伐基地了。

恐怕不久之后,他大军的军粮补给,都会被申仪给紧紧卡死。

毕竟没人口,还种什么田。

见糜旸杀心越来越盛,张嶷赶紧劝谏糜旸道:“大军未习练,战力未强,还望府君暂且忍耐。”

张嶷说的道理糜旸当然明白。

历史上就在今年申仪反叛之时,那时候曹丕派来攻打刘封的大军还未到达,而申仪竟然就独自率领着麾下私兵大败刘封。

虽然刘封有着很严重的性格弱点,但是他还是颇为善战的,而且他手下的亦大多是精兵。

在这种情况下,拥有守城优势的他,还能被申仪正面击溃。

这足以说明目前申仪手中,有着一支战力不俗的私兵,这还没算上他兄长申耽手中,可能存在的私兵。

而糜旸目前手中虽然拥有万余战兵,但是这万余战兵还未经过习练,号令还未统一,现在不是贸然动武的时候。

在张嶷劝谏之后,糜旸对着张嶷与邓艾吩咐道:“你二人要加紧习练大军,务必要尽快锻炼出一支可战之兵。”

邓艾年纪轻轻就有着名将之资,而张嶷在之前担任州从事时,负责的便是训练新兵一事。

在这二人的配合之下,想来万余大军的训练速度会增快不少。

在糜旸的吩咐之下,张嶷与邓艾二人领命而退。

在张嶷与邓艾走后,糜旸一个人坐在楼船上的阁楼中,思索着下一步的对策。

相比于张嶷与邓艾,他最大的优势便是知道历史。

现在虽然历史已经改变了不少,但历史会变,人心却不会变。

就像曹丕,哪怕今世季汉势力未遭受重创,想称帝的他依然会称帝。

历史上的东三郡之乱,整体的发展过程便是:

与刘封共同驻守东三郡的孟达,因为关羽之死与法正之死,担心刘备责怪他,所以先率领部曲四千余家投降曹丕。

而在孟达投降之后,曹丕认为东三郡有机可乘,便令夏侯尚、徐晃与孟达率军一起攻打东三郡的刘封。

就在这时候,申氏兄弟中的申仪率先扯起叛旗,发兵攻打刘封。

猝不及防之下,刘封为申仪所败,加上那时夏侯尚的大军已经到来,所以无奈之下,刘封只能逃回成都。

从历史上发生的事实可知,申仪是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一旦看到有利可图,就会毫不犹豫发起反叛。

后来孟达想回归季汉之时,亦是申仪断绝西道,阻拦了诸葛亮的援军。

申仪就像一条随时蓄势而动的毒蛇,反复不一,只要一侵害到他的利益,他就会毫不犹豫得咬你一口。

对于毒蛇,最好的方法便是暂时不侵入他的领地之中,这样才能令他暂时放下戒心,这也是刚才糜旸做出那种“承诺”的原因。

在思考历史上发生的事时,糜旸突然发现了一个很关键的一点。

在历史上申仪发起叛乱的时候,申耽是被迫裹挟出兵的,也就是说一开始申耽并无反叛刘备之心。

历史上的东三郡之乱,与目前的时间点相差不远,所以具有很强的参考价值。

很可能在目前这个时间段,申氏兄弟已经因为理念不同,而发生不合了。

既然如此,糜旸倒是可以利用这点,好好谋划一番。

在糜旸率军离开西城的第二日,申仪收到了申耽的回信。

在申氏两兄弟中,兄长申耽相比于申仪,更安分一些。

所以他写给申仪的信件,内容中多是劝谏申仪安分之语。

当这份信件送到申仪手中时,申仪却觉得申耽有些过于软弱了。

他本意写信是将糜旸的表现告知申耽,想与他一同探讨下糜旸的表现是真是假。

没想到的是申耽竟然不在意糜旸的表现,却反过来劝谏他安分守己,这让申仪心中对他大兄越发不满。

当初孟达与刘封攻打汉兴郡时,申氏兄弟中,申耽便是力主投降的那人,而申仪更倾向于拥兵自重,辖郡自封。

因为申仪认为汉兴郡位置之紧要,如果不先谈好价码,就直接投降,过于不值了。

而且申耽在投降之后,还将妻子宗族都迁往成都,此举更让申仪不满。

只是那时上庸太守是申耽,申仪虽对申耽的行为有所微词,但亦是无力抗拒。

但是现在不一样,申仪在刘备的加封下,独自占据西城,与兄长申耽各据一城。

在这种情况下,申仪心中对申耽已经不是往前那么服从了。

申仪在看完申耽的信件后,将信件丢进火盆中烧毁。

看着兄长好心告诫的言语在火焰中化为灰烬,申仪的眼神中夹杂着不明的意味。

乱世之中,哪有什么忠诚可言,唯利是图才是正道!

汉代种田大业,必先始于清理当地不安分的豪族。

不然没办法解放大量人力,农田。

欧力给。

今天就一章,生活中有点私事得处理下。

万分抱歉。

(本章完)

第677章 白鹿出手 冠以中祖第392章 昏暗之中 自有明光第215章 鹰揚不揚 深夜密谋第149章 老骥伏枥 魏王失冠(6000字!)第381章 通敌卖国 成都沸腾第45章 以人为本(求追读,求票)第311章 三英之名 亦如当年第321章 有才州泰 儁义心惊第570章 奋力一博 生死棋局第104章 吕蒙密计 天助孙氏?第341章 张温愕然 初为州牧第六百七十九章 挟制之策 王基提醒第8章 关羽之忧第133章 陆逊自荐 内乱将起第513章 愿为卿怒 膝行赴会第363章 热脸白贴 整改大军第477章 朱褒授首 雍闿奔逃第七百一十六章 再战糜旸 大意韩综第476章 自相残杀 大获全胜第361章 虽强必戮 开府治事第468章 以命换命 一箭入体第540章 迷雾重重 司马终动第624章 了却遗憾 天命所归第七百三十三章 必要牺牲 誓夺宛城第181章 禁军在手 家人提点第171章 糜旸警陆 意欲抱杀(5000字!)第677章 白鹿出手 冠以中祖第625章 未央宣言 惊城槐里第59章 已到五溪蛮(求追读,求票,求投资)第七百零四章 何时开战 今日始也第553章 二帝反应 汉鹿亢奋第519章 功高震主 北伐大会第220章 断发认罪 曹仁亲征第533章 心急帝王 不战而降第114章 父子俱入(十更,求首订!)第559章 军向上邽 淮南之变第170章 兵围夏口 孙权震怖作者的话,请进来观看第411章 王平为辅 二蛮呆滞第187章 九品官人 糜旸北上第161章 那年初见 拦马自荐第189章 杀身以报 申仪心思第212章 班底雏形 突闻噩耗第435章 山河为榻 坐守国门第97章 吕蒙的秘密武器(求追读!不要养啦!第七百二十一章 永安无忧 忧在荆州第191章 河谷练兵 笑里藏刀第448章 烈焰封场 变生肘腋第674章 衷心祈盼 废立之权第339章 见或不见 反客为主第408章 今日便反 尔奈我何第六百八十三章 于无声处 乍见惊雷第207章 子午奇谋 不欢而散第154章 煮酒相会 汉水之约第六百九十五章 吃货世子 幼麟为师第646章 防备江东 提议封王第234章 无翅雄鹰 御驾亲征第207章 子午奇谋 不欢而散第243章 击芴众喝 嗣武二祖第603章 先行安抚 再出杀招第77章 我们回家(求追读,求票)第270章 张辽心思 三拜问安第346章 梁州兵权 吴懿不愿第468章 以命换命 一箭入体第438章 刘禅叩头 谁家天下第610章 血债血偿 天下仰视第436章 需守多久 我死之后第355章 深明大义 提出交易第475章 斩山为梯 引发营啸第382章 诸葛失望 刘禅愤怒第120章 江东援军(十更,求首订!)第655章 定下国策 孙登妙用第38章 司马懿的毒计第54章 你不去,谁去(求追读,求各种票)第72章 两军对阵(三更求追读)第519章 功高震主 北伐大会第412章 主动出击 夜郎自大第579章 一国军权 曹真沉默第525章 拿捏孟达 作乱扶凤第316章 刘巴不满 难民临宛第317章 君臣无仪 倚天落地第23章 诛心第616章 反间疑云 你真该死第七百零三章 约法三章 整顿人心第386章 攻击开始 天子离座第498章 黄金搭档 再坑曹真第605章 陈粮武功 渭北星落第387章 辨压群臣 形势扭转第245章 丞相孔明 大将军羽第528章 凌视关中 兵起淮南第六百九十二章 以此为乐 敢为前驱第408章 今日便反 尔奈我何第49章 徐晃,来了(求追读,求票)第604章 设伏密林 斩断生路第383章 汉帝欣喜 越乱越好第443章 似若无敌 魏军大败第663章 以人为本 十万相随第506章 敬告太庙 北伐檄文第213章 人心莫测 扇动翅膀第2章 当为班超
第677章 白鹿出手 冠以中祖第392章 昏暗之中 自有明光第215章 鹰揚不揚 深夜密谋第149章 老骥伏枥 魏王失冠(6000字!)第381章 通敌卖国 成都沸腾第45章 以人为本(求追读,求票)第311章 三英之名 亦如当年第321章 有才州泰 儁义心惊第570章 奋力一博 生死棋局第104章 吕蒙密计 天助孙氏?第341章 张温愕然 初为州牧第六百七十九章 挟制之策 王基提醒第8章 关羽之忧第133章 陆逊自荐 内乱将起第513章 愿为卿怒 膝行赴会第363章 热脸白贴 整改大军第477章 朱褒授首 雍闿奔逃第七百一十六章 再战糜旸 大意韩综第476章 自相残杀 大获全胜第361章 虽强必戮 开府治事第468章 以命换命 一箭入体第540章 迷雾重重 司马终动第624章 了却遗憾 天命所归第七百三十三章 必要牺牲 誓夺宛城第181章 禁军在手 家人提点第171章 糜旸警陆 意欲抱杀(5000字!)第677章 白鹿出手 冠以中祖第625章 未央宣言 惊城槐里第59章 已到五溪蛮(求追读,求票,求投资)第七百零四章 何时开战 今日始也第553章 二帝反应 汉鹿亢奋第519章 功高震主 北伐大会第220章 断发认罪 曹仁亲征第533章 心急帝王 不战而降第114章 父子俱入(十更,求首订!)第559章 军向上邽 淮南之变第170章 兵围夏口 孙权震怖作者的话,请进来观看第411章 王平为辅 二蛮呆滞第187章 九品官人 糜旸北上第161章 那年初见 拦马自荐第189章 杀身以报 申仪心思第212章 班底雏形 突闻噩耗第435章 山河为榻 坐守国门第97章 吕蒙的秘密武器(求追读!不要养啦!第七百二十一章 永安无忧 忧在荆州第191章 河谷练兵 笑里藏刀第448章 烈焰封场 变生肘腋第674章 衷心祈盼 废立之权第339章 见或不见 反客为主第408章 今日便反 尔奈我何第六百八十三章 于无声处 乍见惊雷第207章 子午奇谋 不欢而散第154章 煮酒相会 汉水之约第六百九十五章 吃货世子 幼麟为师第646章 防备江东 提议封王第234章 无翅雄鹰 御驾亲征第207章 子午奇谋 不欢而散第243章 击芴众喝 嗣武二祖第603章 先行安抚 再出杀招第77章 我们回家(求追读,求票)第270章 张辽心思 三拜问安第346章 梁州兵权 吴懿不愿第468章 以命换命 一箭入体第438章 刘禅叩头 谁家天下第610章 血债血偿 天下仰视第436章 需守多久 我死之后第355章 深明大义 提出交易第475章 斩山为梯 引发营啸第382章 诸葛失望 刘禅愤怒第120章 江东援军(十更,求首订!)第655章 定下国策 孙登妙用第38章 司马懿的毒计第54章 你不去,谁去(求追读,求各种票)第72章 两军对阵(三更求追读)第519章 功高震主 北伐大会第412章 主动出击 夜郎自大第579章 一国军权 曹真沉默第525章 拿捏孟达 作乱扶凤第316章 刘巴不满 难民临宛第317章 君臣无仪 倚天落地第23章 诛心第616章 反间疑云 你真该死第七百零三章 约法三章 整顿人心第386章 攻击开始 天子离座第498章 黄金搭档 再坑曹真第605章 陈粮武功 渭北星落第387章 辨压群臣 形势扭转第245章 丞相孔明 大将军羽第528章 凌视关中 兵起淮南第六百九十二章 以此为乐 敢为前驱第408章 今日便反 尔奈我何第49章 徐晃,来了(求追读,求票)第604章 设伏密林 斩断生路第383章 汉帝欣喜 越乱越好第443章 似若无敌 魏军大败第663章 以人为本 十万相随第506章 敬告太庙 北伐檄文第213章 人心莫测 扇动翅膀第2章 当为班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