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5章 雨季将至 水淹南郑

刘晔说的“褒、汉可用”,指的是褒水与汉水这两条流经南郑的河流。

曹真当然是懂得刘晔意思的。

可就在懂得刘晔话中的含义后,曹真的脸上浮现起深思的神色。

片刻后,曹真便有礼有节地邀请刘晔与他一同入帐,丝毫不见方才他不愿搭理刘晔的模样。

刘晔对这点也见怪不怪了。

可能是榜样的作用,曹家子弟自曹操以来,皆是心性凉薄之辈。

简单点来说,便是一个人若是对他们有用,那么他们就会毫不吝啬奉上自己最深的敬意。

可若是一个人对他们无用,或者阻挡住他们前进的道路的话,那么不管这个人以往立下多大的功劳,结局大多都是凄惨的。

不见荀令君乎?

正因为知道曹家子弟的秉性,所以刘晔为了不落下与荀令君一般的下场,他就只能让自己处于有用的境地中。

在曹真的邀请下,刘晔跟着曹真身后进入帐内。

而在刘晔入帐之后,曹真摆出一副礼贤下士的模样,亲自为刘晔搬来一座蒲团,让他坐下。

待刘晔坐下后,曹真方才回到自己的坐席上,开口问刘晔道:

“君既有妙计,可细说。”

虽然曹真从刘晔的话语中听出了他意欲水攻南郑的谋略,但水火向来无情,没有具体的谋划,想要水攻南郑又谈何容易?

滔滔江水,有时候可不管你是汉军还是魏军。

听到曹真的惠顾后,刘晔这才慢条斯理地说道,“大将军可还记得当年武帝,是如何水淹邺城的?”

刘晔的询问,让曹真的思绪不禁飘回到建安九年的那个夏季。

那一年的夏天,与今年一般炎热。

那时正值袁绍新死,袁氏兄弟内乱,武帝曹操见河北有机可乘,便倾尽中原之兵北上,意欲一举拿下邺城。

可河北忠臣多,能臣也不少。

当年守备邺城的,正是袁氏忠臣审配。

哪怕当年的曹军实力如何雄厚,但在审配的见招拆招下,武帝还是一直拿不下邺城。

当时的情况,与现在可谓是十分相似了。

在这种情况下,武帝只能想出了决堤漳河,水淹邺城的计策。

只是不如许多当世人所知的那般,当年武帝水淹邺城的计划只能说算是成功了一半。

倒不是曹操不肯下功夫挖掘河道,实在是邺城的城墙太过坚厚,漳河的水并未直接冲破邺城的城墙。

当年的实际情况其实是,滔滔漳水在己方大军的引导下,将邺城围了个水泄不通,直接断绝了城内军民求生的希望。

借助这一点,才有后来的审荣开城献降一事。

邺城大战时,正是曹真初次领兵的时候,那时候在现场纵观曹操全场布局的他,自是对当年的情形了解甚深。

可是正因为了解甚深,曹真将当年的情况代入到当下,他就很快发现了一点不对。

“当年袁绍新死,袁绍、袁谭互相争权夺利,引得河北人心动荡,再加上漳水围城,这才致使有人反正投诚。

可南郑之局势,与邺城却大不相同。

糜旸战功赫赫,在逆汉威望卓著,加之他又是逆汉表拜的梁州牧,名义在他。

有他在南郑一日,纵使我军重施当年手段,恐南郑城内亦无人会出城投降。”

曹真的这一点担忧是很对的。

审配当年能力再高,却终究风评不佳,加之又是以人臣的身份镇守邺城。

但糜旸却不同了,不止二人之间的威望不可相比,就连身份也截然不同。

梁州牧,本质上就是梁州的主人,有他在,南郑的军民岂是那么容易投降的?

曹真用疑惑的目光看向刘晔,想他为自己解除这个疑虑。

刘晔在看到曹真疑惑的目光后,眼神中流露出自信的神色。

“当年武帝不能以漳水破邺城,实乃邺城城墙过于坚厚,可似邺城这般坚城,天下间又有几座?

唯洛阳、长安等寥寥可比也。”

刘晔此话一出,曹真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

当年袁氏四世三公,气吞四海,加之河北富庶天下第一,才能将邺城修建的那般固若金汤。

但南郑虽是梁州治所,其城防坚硬程度,又岂能与邺城相比?

刘晔见他的话引起曹真的共鸣,便又继续说道:

“另外漳水虽流经邺城,然无论流量、河道宽广皆不能与汉水相比。

汉水一经汹涌之威势,大将军难道忘记了吗?

更何况,南郑城外尚有褒水可施用。”

刘晔的分析再度让曹真点头。

刘晔话中所说的汉水汹涌之威势,指的便是当年关羽借助汉水水淹七军之事。

经那一战后,天下人谁不知道,汉水要是汹涌起来,是一点都不比长江弱的?

说完这点分析后,刘晔又为他的计策上了一道保险。

“当下时月即将步入五月,而至五月开始,便是汉中的雨季。

雨季一来,汉、褒水量势必暴涨,到那时我军再决堤淹城,必能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当刘晔说完这句话后,曹真已经激动地站起身来。

古往今来,以水攻城之策虽然凶险,但也不乏名将采用。

如当年白起水淹郢都,使郢都附近千里尽成一片泽国,而以城坚闻名天下的郢都,也轻而易举被秦军攻下。

除去这个事例之外,哪怕是当世也不乏有以水攻破城的战例。

可以这么说,只要水攻破城有着可行性,那么这个战术几乎对任何坚城,都有着毁灭性的打击。

而当下水攻南郑的可行性,刘晔不是讲述的很清楚了吗?

曹真高兴地在座位周围来回踱步,若真能凭借此计拿下南郑,斩杀糜旸,于他个人复仇是小,对整个大魏来说,那才是有着泼天的好处。

片刻后,曹真强制让自己冷静下来,他直接来到刘晔身前对着他一拜道:

“子扬高见。

接下来我军该如何做,还望子扬指教。”

作为魏军的主帅,曹真在评估完刘晔的计策有可行之处后,接下来便是询问刘晔具体的步骤了。

而为了能顺利达成心中的目标,曹真这一刻的姿态放的不可谓不低。

见曹真向自己行礼,饶是刘晔也不禁惊了一下。

他连忙起身避开曹真的行礼,然后将曹真扶起道:“晔乃大魏之臣,自当为大魏殚精竭虑,又何来指教一说。”

在说完这句话后,刘晔便对着曹真继续言道:

“此计虽妙,却耗时颇长,接下来还请大将军做两件事。”

“子扬请讲。”

“第一件事便是:大将军在接下来的时日中,应当如往常一般,对南郑发起进攻。

这一来可短暂麻痹敌军,二来亦可为我军接下来所做的事提前做准备。

第二件事便是:当下土山已经对南郑构不成威胁,大将军不如抽调大量民夫前去汉水、褒水河道处开挖堤坝,为后续的水淹南郑做准备。

然后另派一部分军士,在南郑外开挖宽数丈,深数丈的壕沟,四面壕沟皆预留出一条宽阔的河道,以为将来接引汉、褒河水之用。”

听完刘晔说的两件事后,曹真立刻就应允下来。

至于刘晔所说的耗时颇长这一点,曹真却不怎么在意。

当世攻城战常常耗时颇久,只要能成功夺下南郑,时间他有的是。

应允过刘晔之后,心情大好的曹真又开始犯了老毛病。

“待我军拿下南郑之日,孤必亲自上表为子扬请功,到那时封侯拜卿,俱不在话下。”

可是听到曹真的这句话后,刘晔却没有如旁人一般欣喜。

他对着曹真请求道:“晔今日献计皆是出于一片公心,不求来日高官厚禄,若大将军体恤下臣的话,还望不要向世人透露,这一计乃是臣所献。”

刘晔的婉拒让曹真眯起了眼睛。

历经世事的曹真又岂会不知道,刘晔是为何会婉拒,原因绝不是他说的那般“不求高官厚禄”。

要真是如此,刘晔当年投奔先帝为何?

刘晔之所以会婉拒,无非是觉得水攻之计太过毒辣,他不想担这污名而已。

只是哪怕猜出了刘晔的心思,曹真也没有太过在意。

曹真的性格与曹操颇为相似,他会重用名士,但对名士也谈不上信任,这缘于他们都知道当世的名士,大多都是表里不一之辈。

见怪不怪罢了。

况且对于曹真来说,只要能成功拿下南郑,那么他是不担心名声受污的。

屠城的命令都敢下,还怕这个吗?

心知肚明的曹真应允了刘晔的请求,曹真的应允让刘晔心中暗自松了一口气。

在心中的隐忧消失后,刘晔转而又期待起雨季的到来。

这时刘晔又不禁如往日一般心中暗问一句:

“面对这一计,你又该如何招架呢?”

“啪”得一声,糜旸将手中的筷子重重敲击在食案上,然后他便情不自禁地大笑起来。

“纵尔缚楼至天,我会穿城取尔”。

这是什么高王发言?

不过设身处地地想一下,面对汉军今日的手段,哪怕所处的时空不同,但曹真发出与高欢类似的愤慨,那也算是情有可原。

只是理解归理解,却不妨碍糜旸大笑。

虽然不能直接出城清点魏军今日的战损,但想来魏军今日损伤定然不小。

况且经今日一战后,料来魏军也不会很快发起进攻,这无疑又为他争取到一些时间。

这怎么能让糜旸不感到开心呢?

与糜旸一般大笑的,还有在座与他一同用餐的法邈、吕乂、魏延几人。

法邈等人既是笑曹真的愤慨,亦是笑糜旸的机智。

今日之前,谁又能想到糜旸会想出缚楼增高的办法,破解魏军的攻势呢?

由于心情不错,堂内几人用餐的速度都十分快。

待用完餐后,糜旸命人撤掉餐具,而后再让人在地上铺上地图,他就这么与几位心腹围坐在地图上开始商议起下一步的计划。

嘲笑敌人是必须的,这也是提升己方军心的一种方式。

但居安思危,糜旸也不会因为一时的小胜,就对城外的魏军掉以轻心。

在细致的地图上,性格直爽的魏延当先问糜旸道:“大将军,按时日推算,若一切顺利的话,之前城内的信使应当到达剑阁了。

就是不知陛下与丞相,会对大将军的计策做出何种处置。”

在场的既都是糜旸信得过的心腹,那自然都知道糜旸之前派出信使是为了何事。

而这件事虽然没有外露,但却一直牵挂在众人的心中。

毕竟死守南郑肯定是行不通的,要想破局,唯有从局外引入新生力量。

可魏延没有发现,当他问出这句话后,他周围的几人笑意顷刻间都消失不见。

就连糜旸的脸色也变得略微有些黯淡。

糜旸等人有此表现,实在是他们心中对这件事,也没有一定的把握。

旁的不说,就说派出的那些信使,能否顺利到达剑阁还是一回事。

而就算刘备与诸葛亮得知了他的计策,但大军奇袭定军山一事,又岂是那么容易的呢?

这件事若能完成,可以一举扭转当下的战局,可在完成的过程中,实在有着太多艰难险阻了。

就在众人沉默,魏延不解的时候,堂外突然出现了两位身影。

这两位身影,一为美妇,一位粉雕玉琢的孩童。

在糜旸商议军机的时候,还敢擅自出现在堂外的,肯定是糜旸的至亲之人。

那美妇正是糜旸妻子关嫣,而那粉雕玉琢的孩童,却正是糜旸的嫡长子糜澄。

见到妻子与儿子出现后,糜旸的脸上下意识地浮现出笑意。

更让糜旸感到开心的是,刚学会走路不久的小糜澄,正用他粉嫩的小手端着一个小碗,朝着他踉踉跄跄的跑来。

在关嫣进入堂内后,她便笑着指着小糜澄解释说:“妾今日弄了一些解暑的汤水,他见了非要端来一些给夫君尝尝。”

关嫣的解释,让堂内众人都知道了她二人到来的缘由。

而小糜澄的孝心,也引得堂内几人除魏延外,嘴角都露出笑意。

好似小糜澄的到来,一扫而空了他们心中的担忧。

这也正常,糜旸是他们的主君,作为糜旸嫡长子的小糜澄,将来肯定是要继承糜旸的一切尊荣的。

他们这辈人跟着糜旸打天下,他们的下一辈很大可能也会继续依附在小糜澄的周围。

哪怕将来小糜澄不会是他们的主君,但彼此后代之间的渊源或者说利益,却早已经分割不清。

在这种心态下,小糜澄越有出息,他们就越是开心。

当世有没有出息,不就是从孝一字看起吗?

法邈等人见小糜澄朝着糜旸跑去,他们连忙错开一个身位,让小糜澄入内。

而小糜澄的孝心,也让糜旸这个人父,大感欣慰。

可是可能是刚学会走路不久,小糜澄的脚步并不踏实,再加上心急,小糜澄在即将走到糜旸身前后,不小心摔了一跤。

这一跤连带着他手中的小碗中的汤水直接倒在了地图上。

很快地,地图上那象征着“南郑”的地方,便被那解暑的汤水彻底浸湿。

这突如其来的一幕,任谁都没有想到。

更让众人没想到的是,在看到身前的“南郑”被水浸湿后,糜旸的眉头直接拧了起来。

第663章 以人为本 十万相随第66章 关平请命 (啊!追读呀,票票呀!)第447章 残酷当世 剑鸣长空第167章 糜旸北归 子瑜求和第192章 申耽猜想 大军编制第421章 分兵武都 兵不厌诈第326章 州泰献策 孙权惶恐第217章 群臣劝进 你我君臣第573章 完美助攻 威震全场第632章 遥相配合 虎入末路第601章 以一王血 震关中地第239章 两劝满宠 局势转变第506章 敬告太庙 北伐檄文第123章 急召陆逊 孙权担忧(4000字!求追读第104章 吕蒙密计 天助孙氏?第426章 邛都陷落 孟获臣服第177章 不法则罪 昭烈之风(5000字!)第585章 月下柔情 信使到来第458章 怒掀帅案 再渡汉水第68章 三千公安勇士(求追读,求票)第510章 不战取胜 孙礼寒心第七百三十四章 铁索横江 再战公安第268章 大军东下 刘备去向第15章 糜旸的野望第482章 学习糜旸 兴奋姜维第574章 强汉將归 魏军险境第467章 置之死地 自有风骨第308章 携子前往 兄弟相见第506章 敬告太庙 北伐檄文第86章 黑云压城城欲摧 (四更求追读!)第662章 君臣低泣 赤色漫天第337章 吴可征否 世子弃子第543章 坚守不出 车骑蹈营第184章 气若游丝 魏王薨逝第481章 封之刚猛 洪之自信第249章 宴无好宴 费祎挺身第312章 桃花剑舞 一眼千年第379章 百姓欢腾 暗流涌动第79章 逆天而行(求追读)第161章 那年初见 拦马自荐章推第643章 尚有曹休 大势巨变第667章 兵刃同当 尊荣同享第328章 蒋济送信 百年基业第544章 贾逵到来 乌龟喘息第389章 匍匐如犬 剑削顶冠第七百四十三章 蛇欲吞象 魏爷来也第507章 亲征关中 二吐鲜血第七百七十一章 贺齐顿兵 赠我富贵第328章 蒋济送信 百年基业第231章 皮开肉绽 真实情报第189章 杀身以报 申仪心思第522章 上头刘备 句句昭烈第472章 三方势力 孔明孔明第309章 回光返照 人力有尽第512章 惨烈守城 马超伤重第668章 五美诸葛 重启相国第406章 历史遗憾 不必重演第317章 君臣无仪 倚天落地第七百一十一章 苟利国家 壮哉仲容第334章 你方先来 以牙还牙第607章 阳谋逼军 魏营告破第517章 宁俘不降 三族将夷第566章 动则灭国 瘫软于坐第六百九十四章 姜维跨步 追求幸福第342章 虚实相封 伐吴前奏第196章 派出信使 五日之后第154章 煮酒相会 汉水之约第512章 惨烈守城 马超伤重第103章 虞翻二入公安第539章 三爷驾到 真假难辨第9章 糜旸到了第七百二十九章 博望为饵 东吴为援第83章 虽蛮,亦有意气(四更求追读)第6章 此路不通第30章 糜旸单骑入公安(一)第11章 关羽的欣赏与意外第504章 营声鼎沸 满城皆惊第554章 曹彰挂帅 街亭山呼第197章 吕乂诱耽 河谷之宴第15章 糜旸的野望第六百七十九章 挟制之策 王基提醒第370章 分化打压 釜底抽薪第327章 卑微上贡 私下任务第34章 武力爆表的关平第441章 以快打快 两军相遇第52章 魂断郁陵第122章 再杀周泰 吴军啼哭(4000大章!求追第398章 女王遭斥 曹真哭谏第555章 先震刘封 再杀满宠第201章 扰乱视听 魏延皱眉第七百三十二章 儁义驰谏 惊异莫名第665章 跪地千世 遗臭万年第468章 以命换命 一箭入体第15章 糜旸的野望第576章 不为赵括 就做白起第565章 大魏忠臣 有所防范第571章 荡涤污秽 只争朝夕第七百三十四章 铁索横江 再战公安第450章 谋攻祁山 吴懿愤慨
第663章 以人为本 十万相随第66章 关平请命 (啊!追读呀,票票呀!)第447章 残酷当世 剑鸣长空第167章 糜旸北归 子瑜求和第192章 申耽猜想 大军编制第421章 分兵武都 兵不厌诈第326章 州泰献策 孙权惶恐第217章 群臣劝进 你我君臣第573章 完美助攻 威震全场第632章 遥相配合 虎入末路第601章 以一王血 震关中地第239章 两劝满宠 局势转变第506章 敬告太庙 北伐檄文第123章 急召陆逊 孙权担忧(4000字!求追读第104章 吕蒙密计 天助孙氏?第426章 邛都陷落 孟获臣服第177章 不法则罪 昭烈之风(5000字!)第585章 月下柔情 信使到来第458章 怒掀帅案 再渡汉水第68章 三千公安勇士(求追读,求票)第510章 不战取胜 孙礼寒心第七百三十四章 铁索横江 再战公安第268章 大军东下 刘备去向第15章 糜旸的野望第482章 学习糜旸 兴奋姜维第574章 强汉將归 魏军险境第467章 置之死地 自有风骨第308章 携子前往 兄弟相见第506章 敬告太庙 北伐檄文第86章 黑云压城城欲摧 (四更求追读!)第662章 君臣低泣 赤色漫天第337章 吴可征否 世子弃子第543章 坚守不出 车骑蹈营第184章 气若游丝 魏王薨逝第481章 封之刚猛 洪之自信第249章 宴无好宴 费祎挺身第312章 桃花剑舞 一眼千年第379章 百姓欢腾 暗流涌动第79章 逆天而行(求追读)第161章 那年初见 拦马自荐章推第643章 尚有曹休 大势巨变第667章 兵刃同当 尊荣同享第328章 蒋济送信 百年基业第544章 贾逵到来 乌龟喘息第389章 匍匐如犬 剑削顶冠第七百四十三章 蛇欲吞象 魏爷来也第507章 亲征关中 二吐鲜血第七百七十一章 贺齐顿兵 赠我富贵第328章 蒋济送信 百年基业第231章 皮开肉绽 真实情报第189章 杀身以报 申仪心思第522章 上头刘备 句句昭烈第472章 三方势力 孔明孔明第309章 回光返照 人力有尽第512章 惨烈守城 马超伤重第668章 五美诸葛 重启相国第406章 历史遗憾 不必重演第317章 君臣无仪 倚天落地第七百一十一章 苟利国家 壮哉仲容第334章 你方先来 以牙还牙第607章 阳谋逼军 魏营告破第517章 宁俘不降 三族将夷第566章 动则灭国 瘫软于坐第六百九十四章 姜维跨步 追求幸福第342章 虚实相封 伐吴前奏第196章 派出信使 五日之后第154章 煮酒相会 汉水之约第512章 惨烈守城 马超伤重第103章 虞翻二入公安第539章 三爷驾到 真假难辨第9章 糜旸到了第七百二十九章 博望为饵 东吴为援第83章 虽蛮,亦有意气(四更求追读)第6章 此路不通第30章 糜旸单骑入公安(一)第11章 关羽的欣赏与意外第504章 营声鼎沸 满城皆惊第554章 曹彰挂帅 街亭山呼第197章 吕乂诱耽 河谷之宴第15章 糜旸的野望第六百七十九章 挟制之策 王基提醒第370章 分化打压 釜底抽薪第327章 卑微上贡 私下任务第34章 武力爆表的关平第441章 以快打快 两军相遇第52章 魂断郁陵第122章 再杀周泰 吴军啼哭(4000大章!求追第398章 女王遭斥 曹真哭谏第555章 先震刘封 再杀满宠第201章 扰乱视听 魏延皱眉第七百三十二章 儁义驰谏 惊异莫名第665章 跪地千世 遗臭万年第468章 以命换命 一箭入体第15章 糜旸的野望第576章 不为赵括 就做白起第565章 大魏忠臣 有所防范第571章 荡涤污秽 只争朝夕第七百三十四章 铁索横江 再战公安第450章 谋攻祁山 吴懿愤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