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曹丕壮志 建言称帝

第186章 曹丕壮志 建言称帝

曹丕内心中对曹操以往对他的不公有着怨怼,因为按自古以来的礼制,立嗣便是有嫡立嫡,无嫡立长。

自从曹操的原配丁夫人与曹操和离之后,卞夫人便被曹操扶为正妻。

在这种情况下,曹丕自身便是事实上的曹操嫡长子。

但曹操却没有因为他的嫡长身份将他立为继嗣,反而长期犹疑不定,先后动过立曹冲、曹植为继嗣的念头。

先不说曹丕自身有没有野心成为曹操的继承者,若一旦让他的弟弟登上继嗣之位,等来日他弟弟继位之后,会放过他这个嫡长兄长吗?

以己度人,曹丕觉得并不会。

所以为了夺得曹操的继嗣之位以及保住自己的性命,曹丕只能陷入了无休无止的夺嫡之争中。

在那场夺嫡之争中,因为曹操有意的偏袒,哪怕他自身能力不差,但内中的艰险却令他心力交瘁。

虽然最后是他胜出了,但亦让他耗费了自身太多的心神,以至于早早的便有白发显现。

也许曹操信奉的是强者为尊的择嗣法则,只是这法则令曹丕的心中对曹操充满了怨怼。

在诉说了以往心中不敢说的不解与怨怼之后,曹丕的心中终于有了片刻的痛快。

但就在他心中痛快之后,他心中的悲哀开始占据上风。

再怎么样,曹操亦是他的父亲,曹丕并非一块石头,父亲的离去,令他的心中充满了悲苦。

今日开始,他是成为了掌握巨大权力的魏王,但从此他也失去了一直为他遮风挡雨的父亲。

只是曹丕是有着雄心壮志的人,无论今夜他有着怨怼还是悲哀,他同时对他的未来充满了期待。

他今年才三十四岁,乃是现今天下三大诸侯中年纪最轻者,他还有着曹操给他留下的百万甲士及无数名臣良将。

天命最后必定在他!

曹丕跪在曹操的灵位前,继续言道:“既然父亲以为我比不上大兄与仓舒,那么儿子一定要做出一番成绩。”

“儿子要证明给父亲看,证明给天下人看,父亲当初选择我,是最正确的选择!”

曹丕在说这句话时,语气中的不解与悲哀已经尽皆消散,他此刻的语气中充满了踌躇满志。

曹丕抬头看向身前的曹操牌位,在大殿之中闪烁不停的烛光照耀下,曹丕原本悲苦的脸上已经挂上了坚定的神色。

随后曹丕起身,为他的君父上了一炷香。

灵香点燃,一阵缥缈的烟雾开始从曹丕的身前升腾而起,看着那渐渐升起的烟雾,曹丕的心中思索着他继位之后要做的事。

当务之急,是务必要稳定人心,顺利将曹操生前的所有权位稳定的继承下来。

只是这一点,有着诸曹、夏侯宗亲在,有着曹操留下的众多英才在,并不难。

难得是,他下一步该怎么走。

就在曹丕思考的时候,殿外侍者的声音传来,说是中庶子司马懿求见。

在听到司马懿求见之后,曹丕脸上浮现喜色,他马上下令让司马懿进来。

随着高大的殿门被缓缓推开,一身素服的司马懿的身影出现在了大殿之外。

这时殿门尚未关闭,在外界月光的照耀下,站在殿门口的司马懿犹如处在光与暗的界限之中,面目模糊不清。

他的影子在月光的照射之下,在殿内的地板上,拉伸出老远。

这有些诡异的一幕曹丕并没有察觉,随着殿门的再次关闭,站在殿门口的司马懿身影大部分都隐在了黑暗之中。

殿门打开的声音让曹丕的目光向殿门处看去,当他看去时,就只能隐约看到有一位人影在黑暗中。

他知道那人是他的心腹司马懿,曹丕招手让司马懿上前来。

在曹丕的召唤之下,司马懿十分恭敬地来到曹操的灵位前,他在对曹操的灵位行完一个大礼后,才对着曹丕行礼。

司马懿这副知礼守礼的面目落在曹丕的眼中,令他心中满意至极。

他最喜欢恭敬守礼的大臣。

看着司马懿的这副面目,曹丕不禁回想起了曹操当初告诫他的那句话:“司马懿非人臣也,必预汝家事。”

当时曹操见司马懿有鹰视狼顾之相,又曾做梦梦到三马同槽,所以对司马懿心生厌恶,对他说了这句话。

只是曹丕在听完曹操告诫他的这句话时,却因为他与司马懿素来亲善,相信他的为人,所以他经常在曹操面前维护他。

若无曹丕的维护,司马懿不一定能活到现在。

如此恭敬的臣子,将来怎么会干预我的家事呢?父王真是太过多虑了。

至于当初曹丕之所以会坚定的维护司马懿,不仅因为他与司马懿关系友善,还因为司马懿是他的心腹智囊。

当年夺嫡之争时,有四位大臣是他的坚定支持者,这四位大臣分别是司马懿、陈群、吴质、朱铄。

这四位大臣在当初的夺嫡之争给了他极大的帮助,没有这四个人的帮助,他当初不一定会坐上魏国太子的宝座。

而在这四位大臣之中,除了吴质之外,就是司马懿给他的帮助最大。

虽然曹丕的心胸并不宽大,但对于帮助过他的人,他一直都很感激。

曹丕在司马懿对他拜完后,他带领着司马懿来到了内殿所在处。

这处大殿本来是曹操的办公及寝居之所,所以这处大殿的布局非常宽广,哪怕是在内殿之中,亦有着不小于外殿的空间。

在来到内殿中后,曹丕在王座上坐下,而后他让司马懿就坐在他身前不远处。

司马懿落座之后,曹丕问司马懿道:“仲达深夜来寻孤,可有要事?”

面对着曹丕的询问,司马懿拱手答道:“臣为君王解忧而来。”

听到司马懿这么说,曹丕的的脸上浮现诧异之色,他问司马懿道:“孤有何忧?”

“大王乃心怀壮志之人,所忧者当然是平定天下一事。”

司马懿的回答让曹丕脸上的诧异之色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叹息之色。

他对着司马懿称赞道:“仲达真知孤之肺腑也。”

曹丕的称赞令司马懿的脸色更加谦卑。

在曹操在世时,他为了不过分显露自身的聪慧,所以对于很多事,他就算知道如何破解也不讲。

但如今曹操已经不在,他已经不需要再刻意隐藏自身的聪慧。

与曹丕相处多年,对于曹丕的性格他早已经摸得透彻。

曹丕虽然有传承曹操的疑心病,但那大多是对那些曾经与他作对的人。

而对于一直支持他的人,曹丕从来不会吝啬自己的信任。

相比于曹操的雄猜,曹丕少了许多敏锐。

司马懿既然当初会选择出仕,那自然是想着成就一番功业的,以往的克制为的便是将来的腾飞。

只要自己能不断显示自身的能力,让曹丕真正认识到自己才是能辅佐他平定天下的人,那么自己的地位及官位一定会节节攀升。

当然也不能说司马懿现在就有了别样的心思,目前的他还是处在,想辅佐明君建立一番功业的心态中。

见司马懿一眼就猜出了自己内心中的志向,曹丕的脸上浮现些许笑容。

在今日曹操临死前问他的那个问题中,如果按照他真实的想法回答,那必定是会回答:择弱而灭。

早在未曾继承王位之时,他就有一颗平定天下的内心,何况现在。

曹丕看向司马懿问道:“仲达以为,孤下一步当如何走呢?”

曹丕与司马懿是多年好友,亦算一起共过患难。

所以曹丕对于司马懿还是信任的,他也没必要在自己的心腹面前,隐藏自己的想法。

面对着曹丕的询问,司马懿心中早已经有所腹稿。

他对着曹丕言道:“臣以为大王在稳定局势后,应该奏请天子改元。”

听到司马懿建议自己,在稳定局势之后要做的第一件事是这个,曹丕不禁有些不解。

“为何?”

现今大汉的年号是建安,建安这个年号已经用了二十五个年头了。

天下人已经习惯建安这个年号,司马懿突然建议他改元,这让曹丕一时间不知原因为何。

在曹丕疑惑目光的注视下,司马懿言道:“建安年号始于先王奉迎天子那一年,建安年号已历二十五年,这二十五年来,是先王辅政开扩基业的阶段。”

“正因为如此,世人只要一提到建安年号,便会想起先王。”

“今大王承基伟业,一开始是需要先王的威望为大王保驾护航,但大王不可长久活在先王的庇护之下。”

“从古至今,每逢新君继位,都要改元以示天下即将迎来新气象。

年号不但有革故鼎新之意,亦往往代表着新君的政治需求。”

“今大王虽非天子,然亦可通过奏请天子改元,来向天下人展示先王薨逝,大王继位的事实,以此来潜移默化影响天下人心。”

“况且改元一事兹事体大,建安年号已经深入人心,一旦改元,难免会有一些汉室老臣出来反对。”.

“世人皆知改元乃大王之意,故而那些出来反对的汉室老臣,就是心中不服大王之辈。

到时候大王可借助惩治彼等,一则树立威望,二则清除隐患,三则可继续削弱拥护汉室臣子的势力。”

在司马懿说完后,曹丕的脸上已经有意动之色。

去年他在处理“魏讽谋反案”时,之所以会连坐数千人,最主要的原因便是他在借助那场谋逆案,清除拥护汉室之人的力量。

在他的清理之下,如今在邺城内外,拥护汉室的力量已经遭受重创,再不足为虑。

但是邺城是清理差不多了,作为拥护汉室的大本营许都,想来还残留这一些“拥汉派”。

为了心中的那个野望,曹丕觉得司马懿的建议很有可行之处。

司马懿的第一个建议,已经让曹丕有所意动,这让曹丕对司马懿今晚的到来,怀抱着更大的期望。

曹丕对着司马懿言道:“仲达可还有良策?”

司马懿看着曹丕脸上的意动之色,他知道自己的建议已经引得曹丕的赞许,在这样的情况下他当然要继续建言。

而他接下来的这个建议,绝对会让曹丕更加意动。

司马懿对着曹丕言道:“大王可有称帝之意乎?”

因为内殿中目前仅有两人,所以司马懿的声音并不大。

但当他的声音传到曹丕耳中时,却让魏王曹丕的身躯都有些颤动。

他犹如听到了这世间最美好的乐章一般。

在听到司马懿的话后,曹丕马上对司马懿言道:“仲达慎言!”

只是曹丕虽然是让司马懿慎言,但从他脸上的激动之色来看,他更想着司马懿继续说下去。

九州至尊,上天之子,礼乐征伐自其而出,面对这样的一个个头衔,曹丕又怎么会不动心呢?

在最后,他见四下无人,及司马懿又是自己的心腹,所以对着司马懿言道:“称帝一事,兹事体大,不可贸然而举。”

曹丕的回答证明了,他心中绝对有着称帝之意。

其实不仅是曹丕,就是曹操在世时,他也未尝没有动过没有类似心思。

历史上在曹操与孙权联和击败关羽之后,孙权向曹操称臣,而陈群与桓阶就借助着这个时机,纷纷上书请求曹操称帝。

虽然曹操最后拒绝了那个提议,并且说出了那句流传甚广的“若天命在孤,孤为周文王。”

但若是曹操真没有意向称帝,他又何必说出这种话呢?

要真是大汉忠臣,不应该是将陈群与桓阶下狱吗?

而且最重要的是,那时陈群与桓阶作为天下的大名士,他们用的是公开上书的方式,劝曹操称帝。

这一点足以说明,当时在魏国内部早就有劝曹操称帝的言论,并且曹操对这些言论保持暧昧态度。

不然于公于私,陈群与桓阶都不可能冒着家族清望被毁的风险,敢率先公开上书曹操劝他称帝。

虽然由于今世的历史发生改变,曹操的那句名言没机会说出来。

但魏国内部让曹操称帝的言论早有流传这一点,并没有改变。

这件事曹丕亦是知道的,正因为知道,他才不敢轻率做出行动。

只是司马懿既然敢主动提出这个建议,那他必然是有着说服曹丕的把握的。

各位晚安。

有没有大佬可以弄张目前势力图的,我倒是尝试着弄了,但不美观。

有大佬帮帮忙吗?

(本章完)

第386章 攻击开始 天子离座第414章 精锐彝军 血染白袍第550章 擒贼擒王 不讲武德第537章 谁造谣言 意外惊喜第七百一十八章 疑兵之计 无名之辈第534章 龙卷洛阳 街亭街亭第558章 欲引天火 布局长安第604章 设伏密林 斩断生路第283章 大风已起 刘贾叹息第七百四十七章 夜袭公安 心跳欲停第201章 扰乱视听 魏延皱眉第七百零九章 先发制人 陆逊破局第六百九十五章 吃货世子 幼麟为师第95章 你快死了吧 (四更求追读!不要养啦第390章 再围冠带 魑魅末日第119章 名将之殇 (十更,求首订)第471章 群臣拜服 刘封怒视第412章 主动出击 夜郎自大第401章 长安异动 警觉顿生第六百九十四章 姜维跨步 追求幸福第412章 主动出击 夜郎自大第669章 皇子同拜 口呼相父第595章 场外大援 弘农杨氏第139章 东三动乱 援军已到第49章 徐晃,来了(求追读,求票)第22章 出狱第524章 天子亲送 军临褒斜第七百四十五章 血幡飞舞 惊人转变第485章 孙礼救场 惨不忍睹第126章 孙权帅旗 不纳良言第七百三十六章 汝父在此 面北而死第227章 训斥诸将 缓兵之计第67章 糜旸自去 (啊!追读呀!票票呀!)第386章 攻击开始 天子离座第118章 火烧公安 (十更,求首订!)第557章 以利驱动 改天换地第639章 夏侯不傻 席卷天下第40章 第一次公安会议第541章 乃父之风 司马跳脚第346章 梁州兵权 吴懿不愿第486章 诸葛回军 心有灵犀第104章 吕蒙密计 天助孙氏?第244章 武担山下 山呼万岁第436章 需守多久 我死之后第319章 商议弃宛 宗亲献策第508章 草拟遗诏 孙权不屑第669章 皇子同拜 口呼相父第198章 杀伐祥瑞 今日猎狐第263章 以步克骑 奔溃无方第621章 如虎添翼 城如玻璃第401章 长安异动 警觉顿生第104章 吕蒙密计 天助孙氏?第90章 太子四友(四更求追读!)第六百九十三章 糜旸东行 刘禅落泪第2章 当为班超第356章 该死则死 夏日之阳第502章 万钧汉水 齐灌魏营第651章 逃难之马 孙问荆州第548章 张郃出手 霹雳震空第七百零五章 挑衅糜旸 天真孙登第276章 益德急智 群情激涌第344章 返回南郑 法邈五问第605章 陈粮武功 渭北星落第273章 兄弟争吵 烛影哭声第552章 所见略同 呼唤援军第六百九十五章 吃货世子 幼麟为师第543章 坚守不出 车骑蹈营第462章 兵无常势 曹洪退兵第335章 脱衣负荆 箭慑张郃第360章 鱼水对话 南中异常第30章 糜旸单骑入公安(一)第668章 五美诸葛 重启相国第668章 五美诸葛 重启相国第508章 草拟遗诏 孙权不屑第478章 南中变革 龙望北方第73章 噫兴!噫兴!(三更,求追读)第526章 各有选择 长安震恐第650章 围杀魏军 车骑未退第142章 潜行密林 神兵天降第429章 内外交困 四面楚歌第123章 急召陆逊 孙权担忧(4000字!求追读第七百四十九章 挑首骂战 善诛人心第590章 上下同誓 所向无前第七百五十六章 一叶障目 不见泰山第381章 通敌卖国 成都沸腾第295章 汉军危机 他真的在第364章 利剑在手 可创生机第136章 亲军相争 龙虎相对第229章 强征私兵 军心崩丧第六百九十四章 姜维跨步 追求幸福第627章 伏击魏军 日月重开第七百零六章 烹杀前奏 要战便战第326章 州泰献策 孙权惶恐第498章 黄金搭档 再坑曹真第78章 刘璋父子 (求追读)第131章 以守代攻 伯言已至(求订阅,求票!第65章 何为主将,糜旸是也(求追读,求票票第七百六十章 意志不坚 不想陪葬第602章 亡国之象 效法魏武第520章 当头棒喝 不按章法
第386章 攻击开始 天子离座第414章 精锐彝军 血染白袍第550章 擒贼擒王 不讲武德第537章 谁造谣言 意外惊喜第七百一十八章 疑兵之计 无名之辈第534章 龙卷洛阳 街亭街亭第558章 欲引天火 布局长安第604章 设伏密林 斩断生路第283章 大风已起 刘贾叹息第七百四十七章 夜袭公安 心跳欲停第201章 扰乱视听 魏延皱眉第七百零九章 先发制人 陆逊破局第六百九十五章 吃货世子 幼麟为师第95章 你快死了吧 (四更求追读!不要养啦第390章 再围冠带 魑魅末日第119章 名将之殇 (十更,求首订)第471章 群臣拜服 刘封怒视第412章 主动出击 夜郎自大第401章 长安异动 警觉顿生第六百九十四章 姜维跨步 追求幸福第412章 主动出击 夜郎自大第669章 皇子同拜 口呼相父第595章 场外大援 弘农杨氏第139章 东三动乱 援军已到第49章 徐晃,来了(求追读,求票)第22章 出狱第524章 天子亲送 军临褒斜第七百四十五章 血幡飞舞 惊人转变第485章 孙礼救场 惨不忍睹第126章 孙权帅旗 不纳良言第七百三十六章 汝父在此 面北而死第227章 训斥诸将 缓兵之计第67章 糜旸自去 (啊!追读呀!票票呀!)第386章 攻击开始 天子离座第118章 火烧公安 (十更,求首订!)第557章 以利驱动 改天换地第639章 夏侯不傻 席卷天下第40章 第一次公安会议第541章 乃父之风 司马跳脚第346章 梁州兵权 吴懿不愿第486章 诸葛回军 心有灵犀第104章 吕蒙密计 天助孙氏?第244章 武担山下 山呼万岁第436章 需守多久 我死之后第319章 商议弃宛 宗亲献策第508章 草拟遗诏 孙权不屑第669章 皇子同拜 口呼相父第198章 杀伐祥瑞 今日猎狐第263章 以步克骑 奔溃无方第621章 如虎添翼 城如玻璃第401章 长安异动 警觉顿生第104章 吕蒙密计 天助孙氏?第90章 太子四友(四更求追读!)第六百九十三章 糜旸东行 刘禅落泪第2章 当为班超第356章 该死则死 夏日之阳第502章 万钧汉水 齐灌魏营第651章 逃难之马 孙问荆州第548章 张郃出手 霹雳震空第七百零五章 挑衅糜旸 天真孙登第276章 益德急智 群情激涌第344章 返回南郑 法邈五问第605章 陈粮武功 渭北星落第273章 兄弟争吵 烛影哭声第552章 所见略同 呼唤援军第六百九十五章 吃货世子 幼麟为师第543章 坚守不出 车骑蹈营第462章 兵无常势 曹洪退兵第335章 脱衣负荆 箭慑张郃第360章 鱼水对话 南中异常第30章 糜旸单骑入公安(一)第668章 五美诸葛 重启相国第668章 五美诸葛 重启相国第508章 草拟遗诏 孙权不屑第478章 南中变革 龙望北方第73章 噫兴!噫兴!(三更,求追读)第526章 各有选择 长安震恐第650章 围杀魏军 车骑未退第142章 潜行密林 神兵天降第429章 内外交困 四面楚歌第123章 急召陆逊 孙权担忧(4000字!求追读第七百四十九章 挑首骂战 善诛人心第590章 上下同誓 所向无前第七百五十六章 一叶障目 不见泰山第381章 通敌卖国 成都沸腾第295章 汉军危机 他真的在第364章 利剑在手 可创生机第136章 亲军相争 龙虎相对第229章 强征私兵 军心崩丧第六百九十四章 姜维跨步 追求幸福第627章 伏击魏军 日月重开第七百零六章 烹杀前奏 要战便战第326章 州泰献策 孙权惶恐第498章 黄金搭档 再坑曹真第78章 刘璋父子 (求追读)第131章 以守代攻 伯言已至(求订阅,求票!第65章 何为主将,糜旸是也(求追读,求票票第七百六十章 意志不坚 不想陪葬第602章 亡国之象 效法魏武第520章 当头棒喝 不按章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