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升坛歃盟 大婚之日(终!)

第173章 升坛歃盟 大婚之日(终!)

孙权脸上的怒色还未浮现三息,就全都消散。

现今形势不在他,他连动怒的底气都没有。

在脸上的怒气散去之后,孙权的神色转为沉默。

而他的这一幕神色,亦被邓芝所察觉到。

邓芝知道孙权已经有妥协之意了。

邓芝对着孙权继续言道:“我王仁信著于天下,与将军签订盟约乃是真心实意。”

“今我王亦只是想将与将军之盟约付诸纸上,此乃合情合理之事,芝不知将军为何还有所迟疑。”

“将军之犹疑,恐令我王怀疑将军之诚心。”

“曹操,国贼耳。”

“建安以来,他所做之恶事,哪怕倾尽长江之水亦难洗净。”

“将军若还寄希望于与其通好,无异于与虎谋皮。”

“今日将军若肯与臣签订正式盟书昭告天下,以我王之信义,必不负将军。”

“若将军执意要与虎谋皮,臣亦无法劝阻。”

说完后,邓芝甩了甩袍袖,而后站起身,摆出一副要走的态势。

看到这一幕,孙权脸上的沉默转瞬消失不见,变为焦急。

他赶忙起身叫住邓芝。

在邓芝被他叫住后,孙权走下台阶,拉住邓芝的衣袖言道:“伯苗何故性急!”

面对孙权的拉扯之举,邓芝并没有抗拒,或者说他早就等着孙权有如此举动。

孙权扶住邓芝的臂膀,将其拉到他原来的位子上。

在让邓芝坐下之后,孙权方才回到自己的位子上坐好,而后脸上浮现嗔怪之意说道:

“伯苗太过性急,联盟宣告天下一事事关重大,孤只是正在考虑而已,伯苗便愤然而起。”

面对孙权的假意嗔怪,邓芝脸上依旧肃穆,他对着孙权问道:“将军现今可考虑好了?”

在邓芝的问询之下,孙权眼中虽有几丝不满之意,但他脸上却浮现笑色言道:

“孤之诚意,长沙、桂阳可证。”

“今既然汉中王有签订盟书一请,孤又岂能不顾盟友谆谆之意,而起拒绝之举呢?”

听到孙权如此说,邓芝的脸上方才浮现笑容。

看着邓芝脸上的笑容,孙权心中虽有着不满,但他却无奈。

毕竟当初想向刘备请和,甚至重新恢复刘孙联盟乃是他的意思。

虽然他的本意只是为江东争取时间休养生息,但既然他之邀请已经提出,在刘备已经答应的情况下,这件事在短时间内是没有转圜余地的了。

毕竟这时候他将孙登、长沙二郡都已经交出,若这时候他要是坚决不签订正式盟书,一旦触怒刘备,那样的后果是他不愿承担的。

孙权之前之所以不愿意与刘备签订正式盟书,是担忧会触怒曹操。

但在邓芝的言语下,他明白了如今三家中江东最弱,就算他不触怒曹操,也难保将来曹操不会先易后难,对他率先发难。

既然如此,他还不如坚定与刘备联盟,至少刘备的信誉他孙权是信得过的。

只要曹操未灭,刘备不会轻易对江东起心思。

天下三分,三家鼎立,两边交好这条路是行不通的,最后的结果最可能是同时与两家为敌。

与刘备联盟,至少能保证刘备不会对其出兵,并且在将来曹操率军攻打江东的时候,刘备会派遣援兵。

善于权衡利弊的孙权,心中已经有了决断。

孙权看向邓芝,对其言道:“伯苗请在永安城中稍待几日,孤即刻命人在长江边修葺高坛,届时孤与伯苗一同登高坛立盟誓。”

对于孙权的这个提议,邓芝欣然应允。

数日后,永安城外的长江岸边之上,矗立着一座刚刚经过修葺的高坛。

在这座高达数丈的高坛之上,汉骠骑将军孙权与汉中王尚书邓芝正齐齐站立在上方。

而在高坛下方,正站立在永安城中的一众江东文武大臣,以及上万吴军。

这时高坛下方的那上万双眼睛,正注视着上面的孙权与邓芝。

这上万人都知道,今日是他们的至尊与刘备派来的使者正式签订盟约的日子。

刘孙联盟始于建安十三年的赤壁之战,但自那一年开始之后的数次结盟约好,两方都未曾签订过正式的盟约文书。

所以今日,对于刘孙联盟来说,是个特殊的日子。

一旦等今日这件事传遍天下,无疑会对当今的天下局势再次产生深远的变化。

在那上万双注视着高台之上的目光之中,那些江东大臣的目光最为复杂。

有的人目光流露着轻松,感慨孙权英明,为江东化解了一场可能存在的大难。

有的人的目光流露着不解,似乎不明白为何去年孙权还口口声声说着要消灭刘备,如今却变化如此之快又与其联盟。

有的人目光中则流露出不忿。

其中以中郎将徐盛为代表。

徐盛顾谓身边同列道:“吾等不能奋身出命,为至尊并许洛,吞荆益。

公安一败,不能为江东雪耻,反而令至尊与刘备结盟,不亦辱乎!”

徐盛在说这番话的时候,脸上的愤慨之色跃然脸上。

当与徐盛同列的江东诸将听到徐盛的这句话后,有的人脸上浮现了赞同之色,例如陆逊、韩当等。

亦有的人的脸上浮现了不满之色,其中以全琮最盛。

全琮对徐盛言道:“文向好胆气,今糜旸领兵就在百里外夏口,文向不若前往破之。”

“若文向能大胜得归,至尊必然不会再与邓芝订立盟约。”

听到全琮如此说,徐盛脸上的怒气一滞,他正想要发作,但他能怎么发作?

真就领兵前往与糜旸交战?

他虽胆气豪壮,但亦不是一莽夫,糜旸哪里是那么容易击破的。

全琮将糜旸搬了出来,瞬间令徐盛哑口无言,不再愤恨发言。

经公安一战后,旁人不知道,反正全琮是不想再与糜旸交战了。

况且全琮身为江东本土人士,他最想要的是江东安稳,在如今之际,更是如此。

所以他才会出言打断徐盛的发言。

在全琮的打断之后,高坛下方的江东众臣虽各有心思,但最终没有再发出什么“豪言壮语。”

在高坛上的孙权与邓芝两人身前有着一张祭台。

祭台上的烟雾随风升起,飘向天际。

孙权在命侍从当众朗读一遍盟书中的内容之后,他伸出手指在祭台上的玉盆中沾上牲血,而后他将手指上的牲血涂抹在自己嘴唇上。

此举名“歃。”

乃是春秋时期流传下来的,古老的一种盟约仪式,多为王侯所为。

在孙权以牲血封唇之后,邓芝亦按照孙权的做法照做。

高坛上的祭台之上,摆放着两份盟书,那两份盟书上早已盖好汉中王印。

在邓芝歃血封唇之后,孙权从一旁的侍从手上的木盘上,取下自己官印,而后他将自己的官印,分别盖在了祭台上的两份盟书之上。

到了这一步,整场盟约仪式已经接近尾声。

孙权在将官印放回木盘上之后,握住邓芝的手言道:“自今日孙、刘既盟之后,戮力一心,同讨曹贼!”

耳中听着孙权的保证,邓芝脸上虽流露着笑意,但他内心中却清醒的很。

就算有着升坛歃盟之举,就算有着正式盖印文书为证,但这些都并不能保证刘、孙两家以后就会完全亲密无间。

能保证盟约有效的,唯有自己的实力以及时势。

这一点不仅邓芝知道,孙权亦知道,乃至于襄阳城中的刘备也知道。

但将两家盟约之事,以升坛歃盟之举昭示于天下众人面前,至少可以保证在天下大势未发生大的变化之前,孙权会站在刘备一方,与曹操再无修和之可能。

而曹操在知道这件事后,自然亦会将孙权当做敌人,甚至会主动发兵攻打江东。

只要做到这一点,孙权的存在就会分担走曹操一部分的精力,将来刘备北伐之时,才更能有把握。

至于以后刘孙联盟会发展到哪一步,就看那时候的天下大势吧。

继续为友,还是为敌,就看三家中的弄潮儿各自如何作为了。

这便是三国,风云变幻,各骋智力,未来难测。

在签订了盟约之后,邓芝婉拒了孙权挽留的美意,他立即带着盟书回到了襄阳城中。

只是在邓芝走之前,他对孙权提出了一个请求,对于那个请求,孙权略微思考便答应了下来。

于是乎完成所有任务的邓芝,安心的回到了襄阳城中。

而刘备在得知邓芝已经完成任务之后,他便立即发出檄令,让关羽与糜旸领军撤退。

在得到刘备的撤退命令之后,不久后关羽与糜旸亦领军回到了襄阳城外。

当糜旸一回到襄阳城之后,他便成为整个襄阳城中的焦点。

因为,他的大婚之日到了。

汉代婚姻有六礼,分别为: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这六礼之中,唯有最后一礼亲迎需要糜旸这个新婿完成,其他的五礼,早就在糜芳与关羽的互相配合下全部完成。

汉建安二十五年二月二十日,方士言:今日宜嫁娶。

诗经有言:“文王嘉止,大邦有子。大邦有子,伣天之妹。文定厥祥,亲迎于渭。”

今日糜旸就要如当年的文王一般,去亲自接他的新妇回府。

在这日清晨的阳光刚投入襄阳城之中时,糜旸就被府中的婢女早早叫醒,而后在婢女的伺候下开始穿戴起复杂的结婚礼服起来。

在经过好一会儿的穿戴之下,糜旸终于穿戴好一切礼服。

站在铜镜之前,糜旸看着镜中的自己,脸上露出了几丝笑容。

他相貌本就不差,今日在特地的打扮之下,更显得整个人精神奕奕,神采非凡。

而这时糜芳到达糜旸房中,见糜旸还不出发,他急的赶紧上前拉着糜旸往府外走去。

糜芳边拉着糜旸,口中边急道:“都什么时辰了还不出发,要是错过了接新妇的时辰,那可怎么是好!”

年近六十一直想抱孙子的糜芳,为了布置今日婚礼,可是一整夜没睡都在忙碌,他的这个儿子倒好,现在天都亮了还一副不紧不慢的样子。

糜旸被糜芳拉着不停朝外走去,因为糜芳的心急,糜旸身形有些不稳,他腰间的玉珏因为碰撞,发出一声声悦耳的声音。

看着糜芳这副急切的样子,糜旸不禁感到好笑。

怎么整的今日糜芳才是新郎一样。

糜芳一路拉着糜旸,穿过整片张灯结彩的府邸,来到了大门处。

当糜旸来到大门后,他不禁被眼前的这一幕所惊到。

在门外宽广的里巷上,上百辆装满金银礼物的车队正挤在一起显得拥挤攘攘,而在上百辆车队两侧正站立着众多穿戴喜庆的鼓吹乐队。

这也太夸张了吧。

不是已经纳征过了吗?

而当糜旸出现在大门口之后,在上百辆车队之前的关平、张苞、赵统、关兴几人立马就从骏马之下来,来到糜旸身前。

这四人今日为了糜旸的婚礼,可是一早就起来打扮。

他四人本就仪表堂堂,在一番的特意打扮之下,与糜旸站在一起,就像世间的五位翩翩俏郎君。

糜芳见糜旸还不赶紧上马,心中那个急的呀。

他正要拉着糜旸上马,但这时关平几人已经来到糜芳身前,关平对着糜芳一拜后言道:“叔父,接下来就交给我们吧。”

说完后,关平还不等糜旸反应过来,他便与张苞几人,一起将糜旸从地上横空抬起,而后直接给抬上了胸前挂着喜球的高头骏马上。

糜旸猝不及防,等他反应过来,他已经坐在高头大马之上。

在将糜旸抬到马上之后,关平几人亦纷纷上马。

而后张苞举起腰间的喜鼓一敲,整支庞大的车队已经开始行进起来。

看着糜旸渐渐远去的身影,糜芳的眼眶已经被眼泪浸湿。

这一幕他已经苦苦等了二十年了。

但好在老天保佑,让他在有生之年能够见到这一幕。

百余辆马车之上挂着的串串銮铃,在马车行进中在风的吹拂下发出一阵阵叮当声。

而当迎亲车队开始行动之后,那迎亲车队旁的鼓吹乐队亦敲响了手中乐器。

欢庆的礼乐声配合着清脆的铃铛声相得益彰,很快就变成了一阵阵令人陶醉的悦耳声乐,响彻在这还稍显寂静的襄阳城中的里巷中。

这惊醒了还处在睡梦中的百姓。

当被惊醒的百姓纷纷打开大门之时,他们就看到了那庞大的车队,他们的脸上浮现了巨大的惊讶与羡慕的神色。

这是哪家的郎君娶亲,如此张扬呦!

糜旸骑着高头大马,脸上洋溢着喜色引导着庞大的车队朝着前将军府邸走去。

今日因为糜旸的迎亲举动,襄阳城中已经被刘备下达清道的王令。

糜旸所率领的迎亲车队,在没有阻挡之下一路上行进的速度很快。

不久后,糜旸与迎亲队伍已经来到了前将军的府邸之外。

在糜旸到来后,前将军府中的关羽在得知消息后,脸上浮现出了笑容。

他亲自搀扶着化妆完毕,美若天仙的关嫣,一步步朝着府外走去。

在汉代,给新妇盖红盖头的习惯并没普及。

当关羽与关嫣的身影出现在糜旸眼中后,他立即就下马来到关羽身前,他对着关羽一拜,而后从关羽的手中接过了关嫣白皙的小手。

当糜旸温热的手触碰到关嫣娇嫩的手时,关嫣下意思的有些躲避,但最后关嫣还是主动将自己的手放在了糜旸手中。

感受着掌心的一片嫩滑,糜旸心中有种责任感升起。

从今日起,他便是为人夫君了。

执子之手,当与子偕老,这是从先秦传诵至今的誓言。

糜旸亦会遵守。

在从关羽手中接过关嫣后,糜旸搀扶着关嫣一步步来到迎亲队伍中一辆最奢华的马车旁,随后糜旸将关嫣小心的扶上马车。

在做完这一步后,糜旸对着关羽再次一拜,而后重新跨上了骏马。

糜旸将那百余辆装满金银礼物的马车,留在前将军府邸外,接着他便带领着关嫣以及迎亲队伍返回到了糜府外。

在回到糜府之外后,糜旸下马将马车上的关嫣扶了下来,而后领着她一步步往着府中的大堂中而去。

在昨日糜旸已经被教导了,关于婚礼礼仪的一切知识。

在来到大堂中后,糜旸带着关嫣来到大堂正中的一处几案处,他与关嫣隔着几案相对而站。

这时大堂外有许多手捧红烛的侍女,成双成对的进入大堂中。

大堂中已经站满了前来参观礼仪的宾客:赵云、王甫、赵累、于禁等,反正目前能抽身前来的汉中王臣子,今日都到了糜府中祝福糜旸新婚。

整个大堂中挤满了大大小小的汉臣,他们的脸上都洋溢着笑容。

糜旸与关嫣夫妻先向在场来宾鞠躬以示感谢来临,在完成此举后,夫妻相互一拜。

在汉代,并没有后世所熟知的拜天地礼仪。

在完成对拜礼后,糜旸牵着关嫣的手,对着坐在大堂正中的糜芳一拜。

糜芳这时已经笑的合不拢嘴,在糜旸夫妇向他敬完礼后,糜芳各赐了一杯酒给糜旸与关嫣。

在喝完酒后,一名侍女将一面装满清水的铜盆端到糜旸身前。

糜旸伸手进铜盆中,用铜盆中的清水清洗了一下自己的手与脸,在糜旸做完此举后,关嫣亦是照做。

随后糜旸与关嫣一起在众人面前,吃了一种动物的肉。

在一起吃完肉后,由糜旸倒了两杯酒,他与关嫣以互换交杯的形式,各自喝完了手中的酒。

最后糜旸解下关嫣青丝上的红缨,在解下红缨之后,糜旸分别取下两缕他与关嫣的长发,将这两缕长发用红缨结在一起。

这红缨结丝会一直被妥善保管起来,直到将来糜旸与关嫣同穴之时,会一并被放入其中。

在完成这一步后,整个婚礼的仪式正式结束,接下来便是主宾同欢的宴饮时间。

看着糜旸将关嫣送入内堂中,大堂中爆发出了阵阵喝彩声。

随着堂外的锣鼓声响起,糜府中的下人开始安排众位宾客入座。

在所有宾客都入座后,一道道佳肴美酒被糜府中的下人端了上来。

美酒佳肴的香气,顷刻间飘扬在大堂中。

一时间,大堂中觥筹交错,欢声笑语不停。

刚刚送关嫣进入内堂的糜旸,刚出现在大堂之中,就马上被许多宾客所包围。

赵云、于禁、马良、邓芝、射援等人笑着看着被包围的糜旸。

而那些如关平、张苞等同龄人,可是直接包围住糜旸的生力军。

关平、张苞几人包围着糜旸,口中说着祝贺之语,而他们手中的酒正在不停的往糜旸嘴里送。

往往糜旸还没喝完一杯,第二杯就已经送到他嘴中。

在被不断的连续敬酒之下,糜旸不久后就有了些许醉意。

搞什么哦!

一会还让不让我洞房哦。

但还没等糜旸多吐槽两句,新一轮的敬酒再次来临。

“恭祝将军新婚快乐!”

“祝愿子晟早生贵子!”

“天,天作之合,百,百年佳缘。”

到了最后,就连邓艾也加入了劝酒大军的行列中。

一句句祝福语与一杯杯美酒,彻底将糜旸淹没。

此时在糜府外,汉中王的王驾正停靠在里巷中。

坐在王驾中的刘备看着眼前那灯火通明,欢笑声绕梁不绝于耳的糜府,他嘴角露出了笑意。

年轻真好呀!

王驾外的侍从小心的问刘备道:“大王不进去吗?”

侍从不理解为什么刘备明明都来了,却没有进去的意思。

面对侍从的询问,刘备笑着摇摇头。

以他的身份一旦进去了,可能里面的人就会拘束起来了。

今夜就让他们好好放松一晚吧。

刘备从车驾中的几案上端起一杯酒,而后对着糜府的方向一饮而尽。

“子晟,姑父祝你新婚快乐。”

在说完这句话后,刘备令王驾启程往前将军府中而去。

不久过后他就要回益州了,所以他要陪他的二弟去了。

这个时空中的建安二十五年,关羽没死,刘备还能有机会与其夜谈。

并且荆州也没丢,反而收回了两郡领土,一切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新的三国历史已经到来,对于糜旸来说,他的命运已经与季汉的国运彻底捆绑在一起。

在如今,无论是糜旸的命运还是季汉的国运——都是未来可期!

这是昨日的第二章。

第一卷结束了,接下来将正式迈入第二卷的内容。

在第一卷中,我收获了近万粉丝,作品达成精品的成就。

这成绩,对于一个新人来说,很棒了。

接下来我会继续努力构思情节,好好为大家献上一个更精彩的卷。

第二卷将是北伐与发展的主题曲,希望大家能继续支持。

今晚写的太晚啦,明天晚点更新,但明天没事,会三章。

发现深夜码字,感觉不错。

(本章完)

第494章 狼狈撤退 褒汉可用第601章 以一王血 震关中地第318章 真气吐血 召会要臣第556章 力拒九品 首倡科举第256章 先锋傅肜 出乎意料第295章 汉军危机 他真的在第33章 谁敢杀我?第475章 斩山为梯 引发营啸第11章 关羽的欣赏与意外第六百九十章 数年不见 还是该骂第535章 张郃曹彰 轮番上场第473章 三路合围 为师必胜第七百一十八章 疑兵之计 无名之辈第663章 以人为本 十万相随第六百九十五章 吃货世子 幼麟为师第274章 三英再会 益德妙用第61章 有部众五千,可乎(求追读,求月票)第40章 第一次公安会议第471章 群臣拜服 刘封怒视第七百二十六章 蠢猪曹爽 许昌告急第七百章 锦衣夜行 正方不方第153章 刘备应约 二王相会第六百九十三章 糜旸东行 刘禅落泪第578章 非死不退 剑履上殿第258章 越发担忧 断粮之计第30章 糜旸单骑入公安(一)第625章 未央宣言 惊城槐里第618章 先发制人 汉军快来第六百九十二章 以此为乐 敢为前驱第659章 两宫之争 山阳在否第227章 训斥诸将 缓兵之计第479章 汉水之誓 主动出击第236章 修建高楼 豪族私会第105章 糜旸埋下的种子第4章 父子对质第196章 派出信使 五日之后第278章 女装送丕 骠骑旗扬第357章 法邈担忧 梁州司闻第48章 万事俱备,只等自投第430章 独当一面 血色征程第371章 身死族灭 孤即梁州第六百八十章 首倡徙戎 刘禅求教第六百九十三章 糜旸东行 刘禅落泪番外:亡国之恨第114章 父子俱入(十更,求首订!)第468章 以命换命 一箭入体第507章 亲征关中 二吐鲜血第589章 惶恐弥漫 双壁相会第532章 汉皇冬狩 夙愿将偿第605章 陈粮武功 渭北星落第493章 魏军攻城 汉军受挫第七百零六章 烹杀前奏 要战便战第442章 天下强军 致命错误第249章 宴无好宴 费祎挺身第43章 刀兵护家(求票,求追读)第563章 孙大知兵 姜大运输第135章 季汉情谊 子龙料敌第668章 五美诸葛 重启相国第338章 故技重施 孙权心思第613章 最后一步 张郃诡计第317章 君臣无仪 倚天落地第80章 吕蒙失棋 (求追读)第595章 场外大援 弘农杨氏第84章 于禁的心思(四更求追读)第47章 大风起兮云飞扬第36章 麋鹿破槽第138章 恩断情绝 刘备急催第496章 心有牵绊 自为猛虎第186章 曹丕壮志 建言称帝第674章 衷心祈盼 废立之权第335章 脱衣负荆 箭慑张郃第534章 龙卷洛阳 街亭街亭第115章 糜旸设计 (十更,求首订)第309章 回光返照 人力有尽第461章 情势不利 别出心裁第333章 随军南下 交换日子第521章 烛影佳略 满堂喝彩第64章 公安大拆迁(求追读,求票票)第391章 风雨将来 阵阵悲泣第270章 张辽心思 三拜问安第430章 独当一面 血色征程第179章 虎贲校尉 刘禅心思第177章 不法则罪 昭烈之风(5000字!)第六百九十章 数年不见 还是该骂第172章 恪之心思 邓芝威胁第112章 刀兵围府 (十更,求首订!)第533章 心急帝王 不战而降第433章 先定阴平 再阻剑阁第647章 知我罪我 其惟春秋第287章 汉魏对决 樊偃会战第153章 刘备应约 二王相会第205章 穷途末路 坐血拜谢第158章 江陵缟素 刘璋履约第67章 糜旸自去 (啊!追读呀!票票呀!)第412章 主动出击 夜郎自大第159章 别有用心 襄城邓艾第523章 一阻刘封 全军北伐第535章 张郃曹彰 轮番上场第76章 糜公大明 (求追读,求票)第174章 葛公德政 盛世场景
第494章 狼狈撤退 褒汉可用第601章 以一王血 震关中地第318章 真气吐血 召会要臣第556章 力拒九品 首倡科举第256章 先锋傅肜 出乎意料第295章 汉军危机 他真的在第33章 谁敢杀我?第475章 斩山为梯 引发营啸第11章 关羽的欣赏与意外第六百九十章 数年不见 还是该骂第535章 张郃曹彰 轮番上场第473章 三路合围 为师必胜第七百一十八章 疑兵之计 无名之辈第663章 以人为本 十万相随第六百九十五章 吃货世子 幼麟为师第274章 三英再会 益德妙用第61章 有部众五千,可乎(求追读,求月票)第40章 第一次公安会议第471章 群臣拜服 刘封怒视第七百二十六章 蠢猪曹爽 许昌告急第七百章 锦衣夜行 正方不方第153章 刘备应约 二王相会第六百九十三章 糜旸东行 刘禅落泪第578章 非死不退 剑履上殿第258章 越发担忧 断粮之计第30章 糜旸单骑入公安(一)第625章 未央宣言 惊城槐里第618章 先发制人 汉军快来第六百九十二章 以此为乐 敢为前驱第659章 两宫之争 山阳在否第227章 训斥诸将 缓兵之计第479章 汉水之誓 主动出击第236章 修建高楼 豪族私会第105章 糜旸埋下的种子第4章 父子对质第196章 派出信使 五日之后第278章 女装送丕 骠骑旗扬第357章 法邈担忧 梁州司闻第48章 万事俱备,只等自投第430章 独当一面 血色征程第371章 身死族灭 孤即梁州第六百八十章 首倡徙戎 刘禅求教第六百九十三章 糜旸东行 刘禅落泪番外:亡国之恨第114章 父子俱入(十更,求首订!)第468章 以命换命 一箭入体第507章 亲征关中 二吐鲜血第589章 惶恐弥漫 双壁相会第532章 汉皇冬狩 夙愿将偿第605章 陈粮武功 渭北星落第493章 魏军攻城 汉军受挫第七百零六章 烹杀前奏 要战便战第442章 天下强军 致命错误第249章 宴无好宴 费祎挺身第43章 刀兵护家(求票,求追读)第563章 孙大知兵 姜大运输第135章 季汉情谊 子龙料敌第668章 五美诸葛 重启相国第338章 故技重施 孙权心思第613章 最后一步 张郃诡计第317章 君臣无仪 倚天落地第80章 吕蒙失棋 (求追读)第595章 场外大援 弘农杨氏第84章 于禁的心思(四更求追读)第47章 大风起兮云飞扬第36章 麋鹿破槽第138章 恩断情绝 刘备急催第496章 心有牵绊 自为猛虎第186章 曹丕壮志 建言称帝第674章 衷心祈盼 废立之权第335章 脱衣负荆 箭慑张郃第534章 龙卷洛阳 街亭街亭第115章 糜旸设计 (十更,求首订)第309章 回光返照 人力有尽第461章 情势不利 别出心裁第333章 随军南下 交换日子第521章 烛影佳略 满堂喝彩第64章 公安大拆迁(求追读,求票票)第391章 风雨将来 阵阵悲泣第270章 张辽心思 三拜问安第430章 独当一面 血色征程第179章 虎贲校尉 刘禅心思第177章 不法则罪 昭烈之风(5000字!)第六百九十章 数年不见 还是该骂第172章 恪之心思 邓芝威胁第112章 刀兵围府 (十更,求首订!)第533章 心急帝王 不战而降第433章 先定阴平 再阻剑阁第647章 知我罪我 其惟春秋第287章 汉魏对决 樊偃会战第153章 刘备应约 二王相会第205章 穷途末路 坐血拜谢第158章 江陵缟素 刘璋履约第67章 糜旸自去 (啊!追读呀!票票呀!)第412章 主动出击 夜郎自大第159章 别有用心 襄城邓艾第523章 一阻刘封 全军北伐第535章 张郃曹彰 轮番上场第76章 糜公大明 (求追读,求票)第174章 葛公德政 盛世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