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6章 如此佳人 陈仓阻敌

借着柔和的月光,柳隐望着周围熟悉的街道,他心中颇有些五味杂陈。

不知怎么的,自己又被挑选为回成都传讯的信使。

这个又字,就很灵性。

难道是他上次传讯的行为,令那些贵人觉得很满意的缘故?

可柳隐当年从军,为的是想凭借自身的武力,在天下闯出一番大大的名堂。

为此他不惜动用许多家族关系,方才有机会成为梁州军中的一员。

只是谁能料到,他自从军这两年来,硬仗没打几把,大部分时间都在前线与成都之间耗费了。

wωw●ttКan●c o

想到这,柳隐就不免有些望月自伤的意味。

早知如此自己当年就不投军,在家族的安排下出任地方,或许是个更好的选择。

一路伤着伤着,柳隐不知不觉间驾驶着骏马来到了诸葛亮的府邸外。

在这一路上,不是没有夜间巡逻的士卒拦下柳隐。

可士卒在得知柳隐背负皇命后,就不敢再阻拦。

等来到诸葛亮的府邸后,柳隐暂时收起心中伤感的心思,一跃跳下马来,而后径直来到诸葛亮的府门前伸手拍了起来。

在寂静的深夜中,柳隐拍门的声音显得格外响亮。

这声音也很快引起了诸葛亮府内门房的注意。

门房透过门缝,见此刻府门外有一位精甲士卒在拍击着府门,不知缘由的他不敢贸然打开房门。

门房只是通过一处门洞,伸出了一只篮子。

在见到陡然伸出的篮子后,柳隐瞬间会意。

他将身上能够证明身份的信物放入篮内,然后隔着一扇大门对着里面的门房喊道:“我乃陛下信使,有要事求见丞相!”

柳隐的自报身份,没有让门房放低戒心。

取回伸出门洞的篮子后,门房一把取过篮子内的信物,就快速朝着偏厅赶去。

诸葛亮的府邸并不大,不久之后门房就来到偏厅,向诸葛亮汇报了柳隐到来的到来。

陡然得知刘备竟派出信使百里加急前来寻他,诸葛亮的脸上浮现了诧异之色。

是何事让陛下如此着急呢?

难道是前线有剧变?

由于心中的这个猜测,诸葛亮在快速审查过柳隐的信物,确认柳隐的身份属实后,他便让门房将柳隐带到他身前。

得到诸葛亮的吩咐后,门房马上就离去了。

诸葛亮没有等待太久,没用多久时间柳隐就被门房带到了诸葛亮的身前。

诸葛亮或许不会认识柳隐,但身为世家子弟的柳隐,曾经是有幸远远见过诸葛亮一面的。

在见到诸葛亮之后,柳隐立即朝着诸葛亮单膝下跪,然后从怀中掏出那份刘备的诏书递送给诸葛亮言道:

“丞相,陛下诏书在此!”

诸葛亮心中本就有所猜测,现在得知刘备给他送的竟是一份诏书,这更让诸葛亮心急了起来。

诸葛亮连忙取过柳隐手中的诏书,打开快速看了起来。

而这时蒋琬的脸上也浮现了凝重的神色。

刘备突如其来反常的举动,让蒋琬也意识到一些不对劲。

蒋琬一直在注视着诸葛亮的脸色,希望从看完诏书内容的诸葛亮的脸上得到什么有用的讯息。

可看着看着,蒋琬更加不解了。

原本诸葛亮的脸上是有着担忧的,只是当诸葛亮看完诏书中的内容后,蒋琬却发现诸葛亮的脸上竟浮现了几分喜色?

诸葛亮的担忧蒋琬可以理解,可这喜从何来?

看完诏书的内容后,诸葛亮强制压着内心的喜悦,他先不动声色地让柳隐下去歇息。

待柳隐离开偏厅后,诸葛亮重新快步行至关西舆图前,用睿智的眼神注视着那座似乎牢不可破的陈仓城。

相比于他方才的遗憾,这时诸葛亮的眼中却充满着欣喜。

“可行!可行!”

心情激动的诸葛亮,连续重复着这一句话。

蒋琬见到诸葛亮的这番反应后,他心中的不解更加浓厚。

为了解惑,蒋琬起身来到诸葛亮身后一拜问道:“何事让明公如此欣喜?”

听到蒋琬的询问后,诸葛亮笑着对着蒋琬说道:“陛下要召吾去前线,协助大将军破敌。”

说完这句话后,诸葛亮担心一向不善兵略的蒋琬,不能明白刘备这番安排的用意,他便又接着解释道:

“大将军向陛下建言,言我军无须攻打陈仓,可直接绕行陈仓直逼长安。

而大将军的谋划,欲想有成功之因,则陛下必须安排一人,为大将军守住陈仓后路。

陛下与大将军所选择的那人,正是吾。”

说到这时,诸葛亮言语中的笑意又多了几分。

可与诸葛亮欣喜不同,蒋琬在听完刘备与糜旸的方略后,他整个人被惊的说不出话来。

他是不通兵略,但他也是知道,糜旸这么做有着多大的风险。

大将军,真有神人之胆也!

良久以后,蒋琬才语气飘忽地问诸葛亮道:“明公不劝阻陛下与大将军吗?”

北伐是国战,既是国战,多以求稳为主。

在蒋琬看来,糜旸这一方略,终究还是太过冒险。

为了心中的担忧,蒋琬哪怕知道诸葛亮为何欣喜,但还是忍不住进言了一句。

蒋琬的进言,并未让诸葛亮改变主意。

其实在刘备的诏书中,他下达的不是直接让诸葛亮前往前线的诏令。

于诏书中,刘备给了诸葛亮两个选择。

若糜旸方略可行,诸葛亮就尽快安排好政务前往前线。

若诸葛亮觉得糜旸方略有欠考虑,那就赶紧上书一封阐明利害。

这是刘备上的最后一道保险。

天下间是没有人能百分百预测一场战事的结果。

可一个被糜旸与诸葛亮都认可的方略,是值得刘备压上一切的。

至于诸葛亮的选择是什么,从他方才说的“可行”二字,就可以看出来了。

“夫行兵之势有三焉:一曰天,二曰地,三曰人。

天势者,日月清明,五星合度,彗孛不殃,风气调和;

地势者,城峻重崖,洪波千里,石门幽洞,羊肠曲沃;

人势者,主圣将贤,三军有礼,士卒用命,粮甲坚备。

因天之时,就地之势,依人之利,则所向者无敌,所击者万全矣。我知此三势,又如何不能往陈仓一行乎?”

说这番话时,身形瑰伟的诸葛亮身上有着一种强大的气度在流转。

那种气度,名为自信。

世人皆知诸葛亮礼贤下士,谦逊低调,但他们却不知道诸葛亮也是一位极为自信的人。

若没有这股强大的自信,诸葛亮当年怎么会出山扶持势力小的不能再小的刘备?

他历史上又怎么会敢于统率一州之军数次北伐,直面天下至强的曹魏?

鼎盛时期的曹魏诸葛亮都尚且不惧,何况一区区陈仓城。

要是刘备与糜旸打算让别人守备后路,诸葛亮会如蒋琬所说的那般,上书劝谏刘备打消想法。

可现在要去为糜旸守后路的是自己,那诸葛亮是不会有其他选择的。

蒋琬听着诸葛亮说的话,再感受着诸葛亮身上释放的自信气度,他一下子就打消了继续劝谏的念头。

如此佳人,方可称为卧龙呀!

估摸着时间,糜旸觉得刘备亲笔写的诏书,应该已经送到成都。

在心中有这个判断之后,糜旸一方面期待诸葛亮赶紧到来。

另一方面他也在不断派出斥候,打探着魏军的一举一动。

在糜旸到达上邽的第二日,魏军其实就在着手安排退兵事宜。

而当街亭曹彰大败,及糜旸来到上邽的消息被曹真得知后,曹真一下子做了个更果断的决定。

曹真下令郭淮直接率军退出上邽城,然后与他合兵一起朝着陈仓后撤。

当郭淮率军撤出上邽城之后,糜旸立即就率军进驻上邽城,并派马超为大将,领兵追击徐徐后撤的魏军。

只是马超虽骁勇异常,可曹真终究不是无能之辈。

魏军在曹真的指挥下,有条不紊分批交替地朝着陈仓城一路后撤。

加上在魏军撤军的路上,有着不少险要的山林地形,这让马超担心有伏兵而不敢放开速度追击,所以糜旸派出的追兵,并未取得什么大的战果。

这一点在糜旸的预料之中。

除非是追击溃兵,否则若是追击成建制的敌军的话,一般情况下很难取得什么大的战果。

甚至一不小心的话,派出的追军反而会被敌军设伏重创——例如那充满诡异的木门道一战。

在得知追兵已然无法取得什么大的战果之后,糜旸便下令召回了马超。

虽说糜旸想尽快打下长安城,但糜旸还在等着一个人的到来。

那个人便是赵云。

前几日收到赵云的捷报后,糜旸便下令表有功的谢牵为安定太守,并让张嶷率军数千留镇安定郡。

糜旸给张嶷与谢牵的命令是,让他们优先将安定郡的局势稳定下来。

在完成这一点的前提下,他们再派人接触河西诸郡的太守,尽量以兵不血刃的方式,将河西诸郡重新纳入大汉的版图之中。

对于这个要求,糜旸觉得并不难。

早在前年曹真主持的河西大战中,河西当地的割据势力就遭到了一次毁灭性的打击,这代表着河西诸郡目前并无强大的地方武装。

在这种情况下,张嶷与谢牵凭借着街亭大胜的余威,想兵不血刃光复河西诸郡应该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

就算河西诸郡有人贼心不死,可只要安定郡在汉军手中,那么河西诸郡的局势就不会有糜烂的危险。

而糜旸之所以要采取以安抚为主的方式,来稳定凉州北面的局势,在于他要召赵云及上万汉军归来。

一场硬仗在即,将赵云与上万汉军留在河西之地,完全是一种浪费。

在糜旸的加急传檄下,在魏军从上邽撤走的数日后,汉左将军赵云带着上万汉军及一大批魏军俘虏,浩浩荡荡地回到了上邽城外的军营内。

众多魏军俘虏的鱼贯入营,引起了汉军大营内一阵不小的骚动。

哪怕是有一段时间过去了,可上万魏军的脸上还是带着浓重的灰败之色。

打着打着,后方的家被烧了,这样的事恐怕上万魏军俘虏,再也不想经历第二次。

而上万魏军俘虏脸上的灰败之色,却在无形间提振着汉军的士气。

众多汉军心中因为久攻不下魏军大营而产生的挫败感,也被一扫而空。

赵云的领兵归来,在提振着汉军士气的同时,也让糜旸下达了全军拔营东下的军令。

在糜旸下达拔营前往陈仓的命令时,上邽城外汉军的总人数已经达到了十万之众。

原本北伐之初,汉军北伐的总兵力就在七万左右。

后来在半年左右的时间内,诸葛亮又陆陆续续往前线送来兵员。

再加上在平定凉州后,有许多地方豪族、异族畏于汉军军威,选择向汉军投诚,这让汉军的人数又得到了一次不小的补充。

糜旸前段时间没有选择马上率军前往陈仓,主要就是等着分散在凉州各地的汉军,陆续集结至上邽。

几番累加下,汉军的总兵力到达十万之众,也是一件理所应当的事。

可十万大军,也是当下大汉能竭尽全力拿出来的,放在关中战场的所有兵力了。

至于魏军目前在关中的兵力有多少呢?

除去陈仓守军之外,曹真目前能动用的兵力,最多五万上下而已。

所以当从斥候的口中得知,糜旸带着十万大军正朝着陈仓杀来的时候,刚刚撤退至陈仓的曹真,他感觉到有些头晕。

章武以来,在糜旸的不断打击下,风头症都快成曹氏宗族的家族遗传病了。

好不容易止住晕眩的感觉后,曹真一方面派人快速前往洛阳求援——不管当下曹叡还能不能抽调出援军,可能派来一点是一点。

另一方面,在离开陈仓城的时候,曹真一脸真诚地握着心腹大将郝昭的手言道:

“长安之安危,全系伯道之肩也!”

曹真是不打算亲自守备陈仓的,他有着更重要的事去做——那便是要尽快构筑起陈仓城之后的防线。

而曹真深知,他构筑的防线能有多完善,全看郝昭能为他争取多少时间。

面对曹真的嘱托,郝昭郑重承诺道:

“只要昭在一日,就不会让糜旸越过陈仓一步。”

听着郝昭用生命许下的诺言,再看了看陈仓城那雄伟的城防,曹真最后方才安心的率军离开了陈仓城。

陈仓坚城在此,纵使糜旸再有本事,他还能直接飞过来不成?

曹真一向不信这种荒谬的判断。

天下人,谁又会信呢?

第180章 击掌盟誓 永不相负第175章 执政以公 捉拿周群第134章 败机已现 荆北大营 (推书《三国之第1章 江陵城中第301章 遥望北方 一刀断生第486章 诸葛回军 心有灵犀第359章 幼常艳羡 诸葛顾虑第556章 力拒九品 首倡科举第551章 二擒满宠 糜旸将至第319章 商议弃宛 宗亲献策第375章 曹魏庭柱 梁可征否第493章 魏军攻城 汉军受挫第六百九十四章 姜维跨步 追求幸福第16章 幼时情谊第195章 赐字崇业 大军可用第543章 坚守不出 车骑蹈营第514章 积蓄骑军 千里入冀第410章 五略引赞 马谡请战第386章 攻击开始 天子离座第38章 司马懿的毒计第450章 谋攻祁山 吴懿愤慨第65章 何为主将,糜旸是也(求追读,求票票第六百八十章 首倡徙戎 刘禅求教第423章 轻摇令旗 二擒孟获第255章 再攻樊城 孙礼献策第668章 五美诸葛 重启相国第419章 公安旧人 老而不死第396章 郝昭镇陈 诸葛告诫第674章 衷心祈盼 废立之权第451章 坦诚布公 青山埋骨第306章 同御一马 传承不息第26章 早知道不去公安了第392章 昏暗之中 自有明光第82章 沙兄,你终于来了(四更求追读)第295章 汉军危机 他真的在第604章 设伏密林 斩断生路第334章 你方先来 以牙还牙第52章 魂断郁陵第612章 迁都邺城 鸠占鹊巢第449章 吕乂提醒 武街失陷第59章 已到五溪蛮(求追读,求票,求投资)第382章 诸葛失望 刘禅愤怒第226章 冯邓先锋 骄兵之忧第333章 随军南下 交换日子第183章 治政六术 是否佳徒第230章 止步城下 司马军旗第289章 挡车骑者 人马俱裂第63章 忠义贯金石,赵子龙(追读呀,票票呀第612章 迁都邺城 鸠占鹊巢第418章 杖责马谡 孙权资敌第532章 汉皇冬狩 夙愿将偿第497章 另有奇招 拿捏江东第247章 天子有难 卧龙出声第六百七十八章 糜贼尚在 荐司马懿第262章 却月却月 关公擂鼓第560章 急而兴师 必致覆没第370章 分化打压 釜底抽薪第13章 糜旸一计三成第118章 火烧公安 (十更,求首订!)第356章 该死则死 夏日之阳作者的话,请进来观看第666章 威风海量 视而不见第596章 利舌如剑 摇晃关中第334章 你方先来 以牙还牙第648章 太常之尊 那又如何第325章 帝王交易 所求为何第673章 汉皇不豫 传召百官第48章 万事俱备,只等自投第528章 凌视关中 兵起淮南第77章 我们回家(求追读,求票)第511章 魏营变故 疾行捕麟第597章 惊人喜讯 世家铁拳第272章 刘备莅临 摇头违意第389章 匍匐如犬 剑削顶冠第531章 明光熠熠 汉胡重沓第383章 汉帝欣喜 越乱越好第460章 惊人消息 刘晔反制第669章 皇子同拜 口呼相父第448章 烈焰封场 变生肘腋第218章 糜旸密奏 君王三观第413章 斗将之请 南中龙吟第114章 父子俱入(十更,求首订!)第82章 沙兄,你终于来了(四更求追读)第26章 早知道不去公安了第350章 政治规则 魏延可用第418章 杖责马谡 孙权资敌第205章 穷途末路 坐血拜谢第460章 惊人消息 刘晔反制第273章 兄弟争吵 烛影哭声第491章 险恶用心 卧龙大笑第416章 惊弓之马 糜旸引诱第435章 山河为榻 坐守国门第168章 割地请和 奉送质子(5000字)第653章 当效忠武 势压孙权第360章 鱼水对话 南中异常第205章 穷途末路 坐血拜谢第628章 无一男儿 运动作战第347章 权力欲望 无人能免第186章 曹丕壮志 建言称帝第663章 以人为本 十万相随
第180章 击掌盟誓 永不相负第175章 执政以公 捉拿周群第134章 败机已现 荆北大营 (推书《三国之第1章 江陵城中第301章 遥望北方 一刀断生第486章 诸葛回军 心有灵犀第359章 幼常艳羡 诸葛顾虑第556章 力拒九品 首倡科举第551章 二擒满宠 糜旸将至第319章 商议弃宛 宗亲献策第375章 曹魏庭柱 梁可征否第493章 魏军攻城 汉军受挫第六百九十四章 姜维跨步 追求幸福第16章 幼时情谊第195章 赐字崇业 大军可用第543章 坚守不出 车骑蹈营第514章 积蓄骑军 千里入冀第410章 五略引赞 马谡请战第386章 攻击开始 天子离座第38章 司马懿的毒计第450章 谋攻祁山 吴懿愤慨第65章 何为主将,糜旸是也(求追读,求票票第六百八十章 首倡徙戎 刘禅求教第423章 轻摇令旗 二擒孟获第255章 再攻樊城 孙礼献策第668章 五美诸葛 重启相国第419章 公安旧人 老而不死第396章 郝昭镇陈 诸葛告诫第674章 衷心祈盼 废立之权第451章 坦诚布公 青山埋骨第306章 同御一马 传承不息第26章 早知道不去公安了第392章 昏暗之中 自有明光第82章 沙兄,你终于来了(四更求追读)第295章 汉军危机 他真的在第604章 设伏密林 斩断生路第334章 你方先来 以牙还牙第52章 魂断郁陵第612章 迁都邺城 鸠占鹊巢第449章 吕乂提醒 武街失陷第59章 已到五溪蛮(求追读,求票,求投资)第382章 诸葛失望 刘禅愤怒第226章 冯邓先锋 骄兵之忧第333章 随军南下 交换日子第183章 治政六术 是否佳徒第230章 止步城下 司马军旗第289章 挡车骑者 人马俱裂第63章 忠义贯金石,赵子龙(追读呀,票票呀第612章 迁都邺城 鸠占鹊巢第418章 杖责马谡 孙权资敌第532章 汉皇冬狩 夙愿将偿第497章 另有奇招 拿捏江东第247章 天子有难 卧龙出声第六百七十八章 糜贼尚在 荐司马懿第262章 却月却月 关公擂鼓第560章 急而兴师 必致覆没第370章 分化打压 釜底抽薪第13章 糜旸一计三成第118章 火烧公安 (十更,求首订!)第356章 该死则死 夏日之阳作者的话,请进来观看第666章 威风海量 视而不见第596章 利舌如剑 摇晃关中第334章 你方先来 以牙还牙第648章 太常之尊 那又如何第325章 帝王交易 所求为何第673章 汉皇不豫 传召百官第48章 万事俱备,只等自投第528章 凌视关中 兵起淮南第77章 我们回家(求追读,求票)第511章 魏营变故 疾行捕麟第597章 惊人喜讯 世家铁拳第272章 刘备莅临 摇头违意第389章 匍匐如犬 剑削顶冠第531章 明光熠熠 汉胡重沓第383章 汉帝欣喜 越乱越好第460章 惊人消息 刘晔反制第669章 皇子同拜 口呼相父第448章 烈焰封场 变生肘腋第218章 糜旸密奏 君王三观第413章 斗将之请 南中龙吟第114章 父子俱入(十更,求首订!)第82章 沙兄,你终于来了(四更求追读)第26章 早知道不去公安了第350章 政治规则 魏延可用第418章 杖责马谡 孙权资敌第205章 穷途末路 坐血拜谢第460章 惊人消息 刘晔反制第273章 兄弟争吵 烛影哭声第491章 险恶用心 卧龙大笑第416章 惊弓之马 糜旸引诱第435章 山河为榻 坐守国门第168章 割地请和 奉送质子(5000字)第653章 当效忠武 势压孙权第360章 鱼水对话 南中异常第205章 穷途末路 坐血拜谢第628章 无一男儿 运动作战第347章 权力欲望 无人能免第186章 曹丕壮志 建言称帝第663章 以人为本 十万相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