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3章 合纵连横

从嘉靖年间的双峰船主汪直,一直到明末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明代中晚期,一个个海盗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最初的正史上无不把他们骂成是贼寇,但随着史书渐渐被人打为偏颇之论,替海盗翻案,乃至于歌功颂德的就越来越多了。甚至还有人把海盗包装成反对殖民主义的先驱,认为这些人只是武装商人,是被官逼民反的,具有各种各样的历史贡献,完全罔顾了这些人也曾经肆虐沿海,劫掠商船,杀戮无辜的罪孽。

当然,大明朝廷和大部分地方官员也确实庸碌无能,有的时候确实就是官逼民反,个人操守那也是腐败无能的多,正直清廉的少。有时候百姓甚至会把那些虽说会捞钱,但政绩和能力都不错的官员都当成能员膜拜,由此可见一斑。不说别人,就说小北的亲生父亲,他也该叫一声岳父的胡宗宪,在抗倭上确实颇有可圈可点的功绩,但个人操守却真心不怎么样,给严嵩父子送钱,中饱私囊,抢部下功劳……说白璧微瑕,那真的都是抬举他了。

可江南百姓为何对胡宗宪感激的多?还不是因为曾经闹得沿海直至东南内陆都不得安宁的倭寇,最终是在这位的领导下给荡平了?换一个庸碌的人来,戚继光俞大猷等名将也未必有发挥的机会。

所以,在汪孚林看来,无论给那些海盗的脸上贴多少金子,都抹杀不了一个事实。海禁确实是一项落后透顶的政策,但走私不成就祸害沿海的海盗,也决不能算是什么好货色!诚然,有些沿海的村子就是出海盗的,海盗船停靠时甚至还会帮忙补给,但当这些海盗一旦缺少补给时,还有多少无辜的村子以及无辜的百姓遭殃?烧杀抢掠,淫人妻女这种事,那些海盗还干得少吗?

至于朝廷,都已经开国两百年了,还在死死守着当初朱元璋的海禁政策不肯放。别看如今已经隆庆开海,但所谓的开海却只限于福建漳州府那极其偏僻地方的小小一个港口,而且严格来说只限于漳州和泉州两地本籍人,其他地方的人全都排除在出海范围之外。最重要的是,隆庆开海的目的根本就不在于疏导,更不在开海禁,而是所谓的“于通之之中,寓禁之之法”,说得简单点就是开这么个小口子是为了更好的海禁!

故而一直到明末,随着朝廷对于地方上的控制力越来越低,却还死死卡着海禁的口子不肯放,闽粤海盗屡禁不绝,走私贸易猖獗到了极点。甚至于官府为了打击海盗,常常不惜去借用葡萄牙人的力量。正好那些有意垄断东方贸易的葡萄牙人也痛恨抢生意找麻烦的中国海盗和走私贩子,便积极响应大明朝廷的征召,主动参与到打击大明海盗的战役中去。对比一下英国曾经给商船发放私掠证的历史,就可以看出大明朝廷是多么保守了。

尽管如今的中央朝廷有诸如张居正这样试图力挽狂澜的首辅,即便日后会有徐光启等人将西方传教士带来的各种知识引入国内,即便文坛上也有不少新鲜思潮,但熟知历史的汪孚林能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大明帝国这条大船确实已经太腐朽了。

话说回来,如汉唐明清这样立国时间长的王朝,几乎全都是因为一场席卷天下的起义而踏入了覆灭的命运,汉有黄巾军起义,唐有黄巢起义,明朝就更不用说了,李自成和张献忠更是一个比一个杀人厉害。清朝也一样,末期一场太平天国起义,端的是声势浩荡,轰轰烈烈。就连北宋,也不是有方腊起义?反倒是偏安一隅,用半个中国抗衡金国的南宋,农民起义虽有,却不曾席卷天下,而且靠着海上贸易以及发达的商业,硬生生在强大的异族铁蹄下多撑了一百五十年。

当初朱元璋怎么就只觉得元朝覆灭是因为过度商业化导致的财政崩溃,没有看到南宋因为发达的商业而于强敌在侧时立国百多年的光辉榜样呢?

“汪大哥,汪大哥?”

自从离开小北临时赁居的院子后,就一直有些心不在焉的汪孚林直到那声音叫了好几声,最终袖子被人拉住之后,他才回过神来,却发现赵三麻子和刘勃封仲已经和自己会合了。因为李二龙那独眼龙的样子太过显眼,所以如无大事,人就留在察院坐镇,他日常出门就只带这三人,赵三麻子脸上的刀疤也常常成为虚晃一枪引开别人注意力的最好法宝。

刚刚陈炳昌没有贸贸然把之前在小北那儿的所见所闻告诉别人,但他却不知道,另外三人在码头上见着人时,就知道少夫人到了,但只以为之前汪孚林的发呆那是和小北重逢,故而有些恍惚。此刻刘勃三人无不心中暗笑自家公子总算还会有点年轻人的样子,压根没想到汪孚林竟然在想别的。

而陈炳昌唤回了失神的汪孚林,就低声问道:“汪大哥,我们是直接回察院吗?”

“嗯,回去吧。”虽说心中千头万绪,但汪孚林知道自己这些人会合之后,那就不适合在外乱晃了,否则这么多人在一起,被盯梢的人再也不可能错过他的行踪。所以,就算小北还对他说吕光午已经带了郑明先过来,他也没打算这时候就立刻去见。在眼下这种他刚刚震慑过广东大部分官员的时候,如果他在察院消失太久,指不定会激起什么样的后续反应。

当他回到察院门口,王思明上前告知蔡师爷把弗朗西斯神父以及三位广州帮的商人给带了过来时,他就更加庆幸自己回来得还不算晚。盯着察院街的人很快就会把消息传递到各处去,他要见那些商人以及佛郎机人的事,绝对瞒不住。毕竟,在外人看来,这是濠镜的佛郎机人通过莲花茎关闸来拜会自己,不是他授意,也是他授意。随着他的吩咐,王思明立刻亲自去了那家茶馆报信,没多久就把人全都带了回来。

对于第一次踏进中国官府的弗朗西斯神父来说,对这座察院的第一感觉就是小——这种小是和葡萄牙,和西班牙乃至于教宗国的众多教堂相比,和那些市政厅相比,甚至是和香山县衙相比。他有些难以置信,主教贾耐劳以及蔡师爷口中那个在广东具有颇大权力的官员汪孚林,就屈居在这前后一路三进的院子里。只不过,这种疑惑却在他踏进厅堂,行礼拜见入座后,门子送来一盏盏茶之后,完全化作了乌有。

这可是造型优雅,非常漂亮的青花瓷,那种青色据说相当珍贵!

汪孚林当然不知道,那个葡萄牙神父就因为一件瓷器就丢开了对他身份的疑虑,当然如果知道,他也不会在乎,毕竟他手捏朝廷敕命,背后还有两广总督凌云翼的支持,不怕佛郎机人玩什么幺蛾子。他并没有先和弗兰西斯神父接洽,注意力先放在了三个商人身上。果然,在几句恭敬得体的奉承之后,言大老爷就开口道出了来意。

“我等三人今次前来,代表广府帮的所有商人向汪爷递送联名书,还请汪爷过目。”

汪孚林示意身边的陈炳昌上前接过,等展开一看,他便轻轻舒了一口气。

广州商帮愿意提前预付今年澳票银八万两,也就是出口的税金八万两。要知道,从前这笔出口的税金固然被广东地方官府截留下来作为地方资金,但绝对是没有这么多的,毕竟还没算上潮州帮以及其他零散的商人。凌云翼今年要的军费,总算一部分有眉目了!

因此,他用手在这联名信上敲了敲,随即似笑非笑地说道:“那是不是说,今年的数字,从此就成为永制?”

言大老爷脸色顿时有些僵硬,忍不住去看了一眼赵老爷,这时候,赵老爷却沉声说道;“我三人今次代表广府商帮,此数字可作为今后永制。”

要知道,对外贸易是有浮动数额的,有时候多,有时候少,用永制这种定额税制,可想而知会有多大的出入,但是,偏偏这年头大多数地方官府,以及朝廷,全都喜欢这种一下子定死的定额税,汪孚林暂时没办法也没能力去矫正上层的这种认识,他便点了点头,同时又瞄了一眼联名信最下方的话。

广府商帮同时还承诺,今年广州府的夏税和秋粮,包括那些岁派和不时坐派,全都会协助里甲征收——言下之意不外乎是,如果收不齐,他们会补!

小小一个徽州府,每年正项赋税再加上各种各样的杂项征派,都要达到十几万两,更何况在天南富甲一方的广州府?广府商帮这些商人确实是在割肉!

踌躇了好一会儿,汪孚林便沉声说道:“尔等这封联名信,我会呈送给凌制台。如果凌制台点头,保商组建的议事局之中,至少可以给广府帮两个名额。”

至少两个!相比之前因为怠慢而可能招致的颗粒无收这一结局,简直是意外之喜!要知道,议事局最大的权力不但在于接洽佛郎机人,垄断货物,而且还得到了支配濠镜土地的权力。但他们更想提的是另外一件事,那便是能不能通过显然支持海贸的汪孚林,能够像福建漳州府月港一样,在香山的濠镜澳开港!可这话却还不适合现在提,得另找机会单独对汪孚林挑明。

尽管汪孚林提都没提最后关于赋税的话,但言大老爷和赵老爷却心里有数。至于冯三爷,今天他跟来本就只是为了历练,所以没有发表什么意见。可等到他们三人正准备告退,腾出地方给汪孚林和蔡师爷以及那个佛郎机人商谈的时候,汪孚林却突然开口问道:“我听说,广府帮为首的话事者,之前二十年来,一直都是广州新南城的潘老太爷?”

被人提到这么一位广府商帮的代表人物,言大老爷和赵老爷对视了一眼,便由后者欠身答道:“从前确实大多都是潘老太爷拍板话事,他为人公道,我等也愿附骥尾。然则年初潘老太爷身体欠安在家休养,数月以来很少露面,据说状况很不好。我们三人这次过来,也有去探病的意思。”

冯三爷差点露出错愕的表情。他们这次来广州城要去探望那个老不死,之前没说过啊?舅舅还真敢说,那个老不死什么时候为人公道了,分明是老奸巨猾,坑了人还叫你有苦说不出,最最让外人说闲话的是,这老不死元配和续弦各生了一个儿子,老不死别说一碗水端平了,就为了后娘的枕边风和幼子的哭诉,随便挑了个错就把嫡长子给赶跑了,现在人死活都不知道。这笔旧账从前没人敢清算,如今老家伙瘫在床上再也没有往昔霸气,族里就闹翻天了!偏偏那个后娘还在拼命清洗那老头子的原班人马,所以这次濠镜之事,潘家根本就被撇开了。

“原来如此……那到时候诸位去探病的时候,我一块去一趟,也算是怜老之意。”

赵老爷不过是随口一说,没想到汪孚林竟然要亲自走一趟,他愣了一愣后也找不出推搪的理由,只能顺势答应了下来。等到三人出了察院之后,他们立刻面面相觑,城府不深的冯三爷皱了皱眉,见四周都是自家随从,他就低声问道:“这位汪爷是什么意思?”

“本来,横竖都是潘家的事情,和我们无关,隔岸观火就好。反正潘老爷子也已经享受够久了,如果他家中真的内讧,那也是因为他的偏心。”言大老爷说到这里,却突然词锋一转道,“但是,唇亡齿寒,前车之鉴,我们也不能太过于袖手旁观。潘老太爷昔日对我也有些指点提携的恩德,如果这位汪爷真的心存不良,我就不能袖手旁观了。”

赵老爷则补充道:“当然,如果汪爷纯粹只是为了敬老尊贤,那么我们就纯粹当成是尊老探病,在汪爷面前装得像那么一回事就行了。言大老爷你要还恩,但想来也希望潘家不要像从前那样强势,不是吗?咱们这次联袂到广州城来递交联名信,压下了其他人,不就是为了拿下能在广府商帮的话事权?”

冯三爷顿时恍然大悟。他们这些天来合纵连横,终于抢在潮州帮的前面先见到了汪孚林,可不就是为了占得先机?商帮的利益固然重要,可也及不上家族的利益!至于潘家的事情,顺带管一管就行了。

而代表汪孚林将三人送到二门的陈炳昌回到厅堂,同样心里迷迷糊糊,不大理解为什么汪孚林要约那三位商人探什么病——他天天跟着汪孚林,没见其关注那位潘老太爷啊?可他来到汪孚林身边再次站定的时候,却发现汪孚林和那位弗朗西斯神父说的完全是另一码事,竟然谈的不是什么商业,而是他完全没料到的其他话题。

“汪大人之前谈到的那些种子,主教阁下已经派人去收集过,但因为种类太多,要分门别类,记述特性以及种植要点,所以我这一次没有带来。”

“贾主教能够记得当初这件事,那真是太好了。”汪孚林欣然颔首,随即抛出了预备已久的另一件事,“我听说天主教在澳门开了一家圣保禄修院,专门培训来自葡萄牙的传教士学习我国的语言?那么,我想提出一个要求,我这里会推荐几个人,希望他能够在最快的时间里教授他们葡萄牙语,使得他们能够初步用葡萄牙语和葡萄牙人交谈。如果这次尝试能够成功,那么,我还想委托圣保禄修院替我培养一批能够精通葡萄牙语读写的人。如果可能,这将是一次长远的合作。”

第184章 高高拿起,轻轻放下第185章 不陪你们玩了,各位自己去掐吧!第680章 循循善诱的汪巡按第422章 我不想再看见你!第59章 吃货的本性第691章 怎么是你!第138章 废屋黑影第71章 逼宫!第320章 高深莫测的人形盖印机第707章 礼贤下士第713章 违式文字,尔虞我诈第444章 斩草除根第503章 会试第852章 跪得爽快第324章 喝酒谈生意第130章 把所有人架到火上烤第145章 戚家军出的难题第558章 兴亡皆苦第449章 苦心孤诣的猴子戏第595章 你好大的胆子!第807章 莫欺少年穷第491章 我才不去当花魁!第563章 示警,惊怒第812章 虚张声势第689章 翻墙见故人,却闻海盗踪第587章 难以收场第917章 急功近利,骤变到来第695章 凌总督甩的包袱第625章 当李皇亲看上汪财神第477章 古道热肠李小侯第874章 那一棍子挨得值!第331章 汪叔叔……第413章 丹阳豪族第904章 一个好汉三个帮第283章 求你收粮食第681章 强龙vs地头蛇第279章 县试的最后一场第936章 终于发动了第140章 丢下一个烂摊子跑路第31章 夏税的猫腻第310章 空手套白狼第93章 抱大腿可千万别抱错第566章 汪沈密商,如松试探第210章 岁考发榜和吊榜尾第827章 东风和西风第391章 应该是喜欢的第242章 战斗力爆表第728章 南澳总兵第492章 首辅大人召见第656章 联姻那点事第177章 贺寿遇到闺秀团第619章 被坑的张公子第839章 飞速发展的事态第216章 不是一个人的战斗第59章 吃货的本性第812章 虚张声势第659章 新官上任第903章 李尧卿是谁?第279章 县试的最后一场第156章 歙县名流大会第561章 大将如仆隶第216章 不是一个人的战斗第25章 小秀才和菜鸟县尊第346章 亲不亲一家人第778章 又是熟悉的文华殿第944章 直面两宫第857章 御赐甜食第508章 三甲传胪第237章 是非自有公道第405章 责任我一人来背!第898章 九真一假第846章 夤夜商除逆第857章 御赐甜食第409章 去丹阳“做客”第369章 气势汹汹第824章 家常和闺蜜第566章 汪沈密商,如松试探第222章 私祭者第448章 儿子是别家的好第612章 各自放大招之前第455章 结婚是件力气活第269章 谁是好汉第953章 大家都反对!第145章 戚家军出的难题第380章 钓鱼(下)第97章 心急吃不了热馄饨第734章 奇功归何人?第27章 鬼才要当粮长!第803章 疏不惊人死不休第409章 去丹阳“做客”第506章 殿试和赐宴第837章 恶毒的心计第615章 张居正的态度第869章 两败俱伤第851章 再做一场第631章 衣锦还乡第874章 那一棍子挨得值!第626章 斯文禽兽,士林败类第242章 战斗力爆表第46章 新鲜出炉的代理县令
第184章 高高拿起,轻轻放下第185章 不陪你们玩了,各位自己去掐吧!第680章 循循善诱的汪巡按第422章 我不想再看见你!第59章 吃货的本性第691章 怎么是你!第138章 废屋黑影第71章 逼宫!第320章 高深莫测的人形盖印机第707章 礼贤下士第713章 违式文字,尔虞我诈第444章 斩草除根第503章 会试第852章 跪得爽快第324章 喝酒谈生意第130章 把所有人架到火上烤第145章 戚家军出的难题第558章 兴亡皆苦第449章 苦心孤诣的猴子戏第595章 你好大的胆子!第807章 莫欺少年穷第491章 我才不去当花魁!第563章 示警,惊怒第812章 虚张声势第689章 翻墙见故人,却闻海盗踪第587章 难以收场第917章 急功近利,骤变到来第695章 凌总督甩的包袱第625章 当李皇亲看上汪财神第477章 古道热肠李小侯第874章 那一棍子挨得值!第331章 汪叔叔……第413章 丹阳豪族第904章 一个好汉三个帮第283章 求你收粮食第681章 强龙vs地头蛇第279章 县试的最后一场第936章 终于发动了第140章 丢下一个烂摊子跑路第31章 夏税的猫腻第310章 空手套白狼第93章 抱大腿可千万别抱错第566章 汪沈密商,如松试探第210章 岁考发榜和吊榜尾第827章 东风和西风第391章 应该是喜欢的第242章 战斗力爆表第728章 南澳总兵第492章 首辅大人召见第656章 联姻那点事第177章 贺寿遇到闺秀团第619章 被坑的张公子第839章 飞速发展的事态第216章 不是一个人的战斗第59章 吃货的本性第812章 虚张声势第659章 新官上任第903章 李尧卿是谁?第279章 县试的最后一场第156章 歙县名流大会第561章 大将如仆隶第216章 不是一个人的战斗第25章 小秀才和菜鸟县尊第346章 亲不亲一家人第778章 又是熟悉的文华殿第944章 直面两宫第857章 御赐甜食第508章 三甲传胪第237章 是非自有公道第405章 责任我一人来背!第898章 九真一假第846章 夤夜商除逆第857章 御赐甜食第409章 去丹阳“做客”第369章 气势汹汹第824章 家常和闺蜜第566章 汪沈密商,如松试探第222章 私祭者第448章 儿子是别家的好第612章 各自放大招之前第455章 结婚是件力气活第269章 谁是好汉第953章 大家都反对!第145章 戚家军出的难题第380章 钓鱼(下)第97章 心急吃不了热馄饨第734章 奇功归何人?第27章 鬼才要当粮长!第803章 疏不惊人死不休第409章 去丹阳“做客”第506章 殿试和赐宴第837章 恶毒的心计第615章 张居正的态度第869章 两败俱伤第851章 再做一场第631章 衣锦还乡第874章 那一棍子挨得值!第626章 斯文禽兽,士林败类第242章 战斗力爆表第46章 新鲜出炉的代理县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