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蚯蚓满仓、家禽成群

崇祯九年,秋九月。当卢象升率军追击阿济格大军,斩首一万五千的捷报传来。明廷诸公的舆论一变,纷纷嚷着要与满清展开决战,彻底扫平北方的边患。仿佛卢象升这一胜,就代表着鞑虏不堪一击一般。

肖图白则显得云淡风轻,此役的胜利,对于大局的影响是很轻微的。满清八旗军事集团,依然拥有10万可战之兵,加上蒙古部落足以调动40万大军。放眼全世界,都属于恐怖的军事力量。

而大明名义上拥有200万大军,实质上也只有20万可战之兵。而由于满蒙以骑兵为主,机动力非常强,能够在万里长城随意一个缺口发动突袭。明清战争的战略主动权,还是掌握在满清那一边。

想要通过短期内以决战去击败满清军事集团,暂时还是不太现实的目标。明廷若要胜,只能打持久战。充分利用大明的人口、经济优势,不断消磨满清的人口、经济等等军事潜力,将其拖垮掉。

而打持久战,最关键的是财政收入。

明朝末年军事战略的困境,根本来说还是有限的军费,分摊给200万臃肿军队,造成整体的战斗力低下。但是,明廷又不敢精兵简政,因为被裁撤的士兵,如果没有营生,唯一的选择便是——造反。崇祯年间,从陕西爆发的农民起义,导火索还是一些失业的驿卒们裹挟失业的农民们弄出来的。

所以,在肖图白看来。明廷200万大军,主要的作用是“维稳”,不至于让大明迅速乱掉,让关外鞑子有机可趁。

将来,真正来收拾残局,扫平天下的,还是要靠皇家新军。而皇家新军军事力量的扩张。也是根据财政扩张的速度而进行统筹、规划。

肖图白手头重点抓的项目,反倒不是军事,而是——财政收入和经济建设。眼下葛沽经济蒸腾向上发展。而咸水沽也正在进入大开发阶段。

咸水沽开发第一期工程,准备开发15平方公里,这已经比葛沽的镇城大了一倍。咸水沽的开发项目。首先政府修建城市的道路、排污沟渠、医院、学校、政府行政办公楼,这一系列的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基本完成之后,政府会继续投产500万平方米厂房、1万套居民住宅、300套商铺等等经营性物业。

特区政府开发的城市,基础设施建成之后,便会上马工业项目——纺织、造纸、食品加工.......这些工厂会派驻大量的工人搬迁到新城市定居,而大量的产业工特定居,也会产生消费。这些消费,又会吸引大量的商人入驻新城市。

这便是特区政府的“经营城市”的策略。事实上,特区政府所经营的城市,各类物业、基础设施的开发。皆是政府投资完成。所以,今后这些物业出租,形成的租金也是政府的财政收入的主要部分。

肖图白在咸水沽工地上,逗留了数日。脱掉上半身衣物,挥汗如雨的与工人们进行了一个小时的体力劳动。随行的《党报》记者、画师。将肖图白与工人一起劳动时的事迹、言论记录下来,并让画师配上图画,下一期的《党报》会如实记录肖图白的这些事迹。

视察了咸水沽开发进度后,肖图白返回葛沽。到了葛沽农场,了解蚯蚓饲养家禽项目的进展。

蚯蚓养家禽,这个项目做成功。意义比之咸水沽开发重要百倍。咸水沽的开发,仅是能让特区政府多了一项财源。而蚯蚓饲养家禽项目的成功,则会惠及整个天下的百姓。

九月份,暑温下降,天气稍微凉快一些。蚯蚓的排卵繁衍也是分季节的,每年春天、秋天,自然温度15度至25度之间,正是蚯蚓生长繁衍最快的季节。

而温度过热的夏日和温度过于寒冷的冬天,蚯蚓则是不会排卵繁殖。这时候,也只能通过技术手段,将蚯蚓养肥一些,以及减少蚯蚓数量的损失。

在后世专业的蚯蚓养殖户,会如同职业的农夫一般,懂得精心伺弄蚯蚓。除了春秋两季,两大蚯蚓的生长、繁衍季节需要付出辛勤的劳动之外。若是想要进一步提升效益,还需要夏天给蚯蚓降暑、冬天给蚯蚓加温增暖。

葛沽农场试验的蚯蚓田地,保持浇水、并且用堆积肥料等等方式,促进蚯蚓的繁殖。不过,蚯蚓并不是中国古代传统的饲养项目,没有数千年的技术积累。所以,农民只能摸索中进行总结经验。

事实上,肖图白也不太清楚蚯蚓养殖的细节。大概知道,春秋两季是蚯蚓快速繁衍、生长季节。每年大约有五六个月,能够收获蚯蚓。而蚯蚓的繁殖、生长周期是20天。管理得当,一年能够收获八次左右。其余的更多的细节经验,皆不是肖图白能够提供的。

农场负责人杨斗说道:“国师大人,蚯蚓田月产千斤,暂时还是做不到的。”

肖图白问道:“每亩产量大致多少斤?”

杨斗说道:“五六百斤吧!产量虽然没有达到国师爷您的要求,但是20天左右,蚯蚓就能繁衍一代,比起饲养其他的牲畜家禽都要快一些!”

肖图白鼓励道:“还需持续的改进、总结、研究蚯蚓养殖经验。今后,要将蚯蚓田,划分成不同区域。每个区域,尝试改进饲养方式,不断的试验研究出更佳的饲养办法。此外,引进良种蚯蚓,改善蚯蚓群体的品种,也是非常迫切的!”

世界农业、畜牧业的发展,皆是引进良种,才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比如,美洲高产作物,在世界掀起了一场农业革命,让世界人口从3.5亿增长到了十亿。而由此可见,优良品种对于农业的重要性。

而蚯蚓的养殖,也是必须要寻找更好的蚯蚓品种。对于良种蚯蚓,肖图白想到了日本的蚯蚓。20世纪80年代,中日蜜月时期,曾经引进了日本的良种蚯蚓,亩产达到5000多斤以上。这使得肖图白开始寻思,是不是派人到日本寻找看,能不能找出一些品种较好的蚯蚓。

“蚯蚓养殖家禽项目进展怎么样?”肖图白问道。

杨斗说道:“家禽不能单纯吃蚯蚓......纯粹让家禽吃蚯蚓,也会生病。吃七成蚯蚓,配合三成的菜叶、谷物。这样家禽的身体,才健康一些。”

肖图白点头,在农场的人员陪伴下,一一的观察蚯蚓田、家禽饲园等等地区、农场工作人员宿舍等等地区。

蚯蚓田中,肖图白观测到工作人员,进行浇水、堆粪,以及将各种有点腐烂的植物,堆在田地中。一些蚯蚓密度较高的田地,饲养员开始铲土,从土壤中取出蚯蚓,加工成为饲料。肖图白注意到,工作人员对于取出的蚯蚓皆是清洗、切碎、煮熟。稍微冷却之后,再将蚯蚓喂养家禽。

被煮熟的蚯蚓,味道显得香喷喷。被饲养的小鸡小鸭闻到了蚯蚓的香味,一个个叫的欢实。

“尤其是这些小鸡,最喜欢吃蚯蚓了!”工作人员笑着将蚯蚓倒入食槽之中,让鸡鸭们进食。

整个农场上,饲养了大约3000多只鸡鸭。但是集中饲养,鸡鸭的进食也是相当的壮观的。

这3000只家禽仅仅是一个开始,今后,农场的工作人员,会不断向各地的农民购买小鸡、小鸭、小鹅进行饲养。此外,农场的家禽成年之后,也能够产卵,孵出更多的鸡鸭。家禽一年产卵200个以上,保守估计至少能孵出100只幼年家禽。这些幼年家禽。哪怕有30只能饲养到成年,也是一个相当可观的数据。

简单说来,限制家禽产量的是饲料。而不是这些家禽的生育、繁衍能力。

肖图白笑道:“养好了蚯蚓,以及用蚯蚓饲养了家禽,对于我葛沽经济特区来说,贡献不下于浴血奋战的皇家新军的将士们。”

“因为,将士们想要拥有战斗力,必要要天天吃肉,养好了体魄才能练成精锐。而葛沽经济特区的青年、儿童能够吃肉,身体会长的壮壮的。将来,他们拥有良好的身体素质,打仗会增加战斗力,干活会增加体力。”

“除此之外,我们葛沽农场以蚯蚓作为饲料,养殖廉价的家禽,向市场提供廉价肉食,也能提供商贩们就业,刺激经济的繁荣发展......”

“蚯蚓的妙用可是多了去了。在一些贫瘠的土壤中,放入一定量的蚯蚓,能够改善土壤质量,甚至能够让荒地变成农田。普通农田放养蚯蚓,也能让土壤肥沃,增加产量。”

“而在桑树林中养蚯蚓,能够提升桑叶五成左右的产量,也等于进一步增加了生丝的产量,这么一来得增加多少的经济效益......”

肖图白讲述蚯蚓之道,不由的令农场众人纷纷的记录。因为,之前的以仙家肥和美洲高产作物的产量,让肖图白在农业上的发言,是被尊为真理的。沿着真理的方向前进,这往往也会让这些工作人员充满底气和信心。

第268章 科技、经济、内政(二)第196章 郑芝豹的生意第227章 老朋友何塞(一)第174章 赤字第238章 乱中取利计划第27章 顾问党利益集团第81章 虏变(三)第139章 绞肉机(二)第120章 震动(四)第257章 经济发展为先第228章 老朋友何塞(二)第7章 从海洋中获取食物第110章 为乡亲们报仇(二)第194章 南北朝鲜第160章 宝坻县令的求援第237章 工科学院第190章 漕帮之乱(三)第199章 漕、海之争第115章 再战钱钟庄(三)第274章 幕府使者(三)第89章 危险与机遇(三)第156章 简单机械之滑轮组(二)第21章 渔政、造船、海权第114章 再战钱钟庄(二)第186章 改进工具(一)第110章 为乡亲们报仇(二)第283章 医院、防疫、显微镜第283章 医院、防疫、显微镜第6章 科技创新,从珍妮机开始第105章 华人髡为夷,苟活不如死第192章 整顿漕帮第274章 幕府使者(三)第37章 蜂窝煤的暴利(二)第69章 忽悠就是力量第56章 建党(一)第63章 何塞船长的商品(三)第39章 匪军的竹枪阵第241章 问策(三)第32章 打铁还要自身硬第105章 华人髡为夷,苟活不如死第179章 游街第164章 明朝时期的石油化工业(二)第95章 郑芝豹的葛沽见闻(二)第259章 江南和天津的商战(二)第276章 皇帝养成计划(一)第285章 天津卫商户骚乱第206章 抗灾灭蝗第81章 虏变(三)第246章 长崎(二)第173章 抗清援朝,保家卫国第3章 计划第248章 官逼民反,九州暴乱第22章 外商、合作、剪刀差第20章 巡抚、东林党、市舶司第192章 整顿漕帮第129章 烽烟再起(一)第93章 葛沽的规矩(二)第34章 阴谋第95章 郑芝豹的葛沽见闻(二)第95章 郑芝豹的葛沽见闻(二)第208章 人定胜天第66章 传教士(一)第89章 危险与机遇(三)第182章 暗流(三)第91章 郑芝豹的船队(二)第5章 总顾问衙门、庄田拍卖第206章 抗灾灭蝗第135章 布局(二)第98章 情报第195章 军火倾销、耽罗岛半殖民地第86章 独石口(四)第160章 廉政风暴(二)第193章 防旱、防蝗第146章 手持钢刀九十九第8章 欲练兵第71章 丰收(二)第194章 南北朝鲜第270章 科技、经济、内政(四)第62章 何塞船长的商品(二)第160章 廉政风暴(二)第86章 独石口(四)第108章 战略藐视,战术重视第80章 虏变(二)第124章 班师第33章 仙肥、女兵、农庄第18章 流民、安置、葛沽荒地第38章 刘泽清诡异的“剿匪”第33章 仙肥、女兵、农庄第54章 党报(一)第174章 赤字第280章 权贵田弘遇和名士钱谦益(二)第180章 暗流(一)第181章 暗流(二)第48章 银荒第245章 长崎(一)第122章 仗义多屠狗辈第261章 不做死就不会死(一)第180章 暗流(一)第105章 华人髡为夷,苟活不如死第229章 四艘新舰
第268章 科技、经济、内政(二)第196章 郑芝豹的生意第227章 老朋友何塞(一)第174章 赤字第238章 乱中取利计划第27章 顾问党利益集团第81章 虏变(三)第139章 绞肉机(二)第120章 震动(四)第257章 经济发展为先第228章 老朋友何塞(二)第7章 从海洋中获取食物第110章 为乡亲们报仇(二)第194章 南北朝鲜第160章 宝坻县令的求援第237章 工科学院第190章 漕帮之乱(三)第199章 漕、海之争第115章 再战钱钟庄(三)第274章 幕府使者(三)第89章 危险与机遇(三)第156章 简单机械之滑轮组(二)第21章 渔政、造船、海权第114章 再战钱钟庄(二)第186章 改进工具(一)第110章 为乡亲们报仇(二)第283章 医院、防疫、显微镜第283章 医院、防疫、显微镜第6章 科技创新,从珍妮机开始第105章 华人髡为夷,苟活不如死第192章 整顿漕帮第274章 幕府使者(三)第37章 蜂窝煤的暴利(二)第69章 忽悠就是力量第56章 建党(一)第63章 何塞船长的商品(三)第39章 匪军的竹枪阵第241章 问策(三)第32章 打铁还要自身硬第105章 华人髡为夷,苟活不如死第179章 游街第164章 明朝时期的石油化工业(二)第95章 郑芝豹的葛沽见闻(二)第259章 江南和天津的商战(二)第276章 皇帝养成计划(一)第285章 天津卫商户骚乱第206章 抗灾灭蝗第81章 虏变(三)第246章 长崎(二)第173章 抗清援朝,保家卫国第3章 计划第248章 官逼民反,九州暴乱第22章 外商、合作、剪刀差第20章 巡抚、东林党、市舶司第192章 整顿漕帮第129章 烽烟再起(一)第93章 葛沽的规矩(二)第34章 阴谋第95章 郑芝豹的葛沽见闻(二)第95章 郑芝豹的葛沽见闻(二)第208章 人定胜天第66章 传教士(一)第89章 危险与机遇(三)第182章 暗流(三)第91章 郑芝豹的船队(二)第5章 总顾问衙门、庄田拍卖第206章 抗灾灭蝗第135章 布局(二)第98章 情报第195章 军火倾销、耽罗岛半殖民地第86章 独石口(四)第160章 廉政风暴(二)第193章 防旱、防蝗第146章 手持钢刀九十九第8章 欲练兵第71章 丰收(二)第194章 南北朝鲜第270章 科技、经济、内政(四)第62章 何塞船长的商品(二)第160章 廉政风暴(二)第86章 独石口(四)第108章 战略藐视,战术重视第80章 虏变(二)第124章 班师第33章 仙肥、女兵、农庄第18章 流民、安置、葛沽荒地第38章 刘泽清诡异的“剿匪”第33章 仙肥、女兵、农庄第54章 党报(一)第174章 赤字第280章 权贵田弘遇和名士钱谦益(二)第180章 暗流(一)第181章 暗流(二)第48章 银荒第245章 长崎(一)第122章 仗义多屠狗辈第261章 不做死就不会死(一)第180章 暗流(一)第105章 华人髡为夷,苟活不如死第229章 四艘新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