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3章 医院、防疫、显微镜

中国文明对于shijiè的贡献,可不仅仅是一些文官制度、四大发明之类的。浩瀚璀璨的中国历史,留下的宝贵遗产,并不比欧洲的工业革命逊色。哪怕是欧洲的工业革命,若是缺了中国文明成果的贡献,也不kěnéng成功。

比如,肖图白就发现,医院并非ziji独创,中国汉朝时,就yijing出现了医院制度。西汉年间,黄河一带瘟疫流行,汉武帝刘彻就在各地设置医治场所,配备医生、药物、免费给百姓治瞱ww..”“。馐亲钤绲墓俑璧囊皆骸?br/

宋朝时,有官府运营的“安济坊”医院制度,民营的“养济院”、“寿安院”,和慈善机构“慈幼局”。

明朝初年,也有类似的官营医疗机构,但是由于是慈善性质,随着国库无法支撑这种行为,明朝中期yijing名存实亡。

肖图白主持下,医院制度自负盈亏,劫富济贫!简单说,就是对富人征收更贵的医疗服务,对穷人提供免费和廉价的医疗服务。

免费和收费的服务,区别仅仅在于医生的资历、水平上。有名的神医,自是高收费。但是,普通的医生,费用是比较低廉的。

相对于而言,特区医院中,最普通的医生,也是经过正规的医学教育,属于比较靠谱的。比之大明常见的乡下赤脚医生,平均水平要高几个档次。因为,大明乡村活跃的一些赤脚医生,大多数并不精通医术。仅是记住少数一些药方,照猫画虎,碰运气的开药方。

特区的医院,此时yijing拥有6座,注册的医生有1400多人。此外,还有护理、学徒等等相关的人员5000多人。

天津的医院打破成规,不以门户之见,除了继承和发展本国的中医之外,也强调翻译、研究西方人的医学出版物。

其实,17世纪的欧洲医术。还远远比不上中医先进。但是。自然科学的兴起,同样也开始使得欧洲的医学,在解剖学、医学统计等等领域,形成了优势。而逻辑、数学方法。应用在医学研究上。让西医打下了严谨化、标准化的基础。

简单说。此时的中医底子厚。但是靠着自身的理滦究,发展yijing很迟缓、乏力。只有走和自然科学融合,吸取更多养分。从能从老树上焕发新枝。在于吸取自然科学研究成功方面,西方的医学yijing走在东方的前面。

天津此时早就翻译了西方的《人体结构》、《医学统计方法》等等著作,这些风格迥然有异中国医学的观点,在天津的医学界,引起了轩然大波。

《人体结构》的理论,这可不是解剖一两具尸体就能完成,而是要解剖成百上千的尸体啊。西方的解剖学,最开始是靠偷窃尸体,后来是军队提供战场敌人的死尸,顶着重重压力,发展了大约三百多年,到了16~17世纪,解剖学yijing非常先进了。

中国也存在解剖,但是主要是破案验尸,根据尸体的特征,调查死因,但是并méiyou侧重与医学理滦究。所以,中国的解剖学,相对于西方是落后不少。

《医学统计方法》这部西方书籍的意义,主要是用统计学的方法,更精确的研究病因、病例。这种做法,使得医学研究更加量化。增加了确诊概率和治愈概率。比如,一门医学,西方医生能给出统计治愈率35.7%,而中医就不能给出具体的确诊率、治愈率的数据。一方面,中医不讲究具体,不讲究详尽统计。本质上,中医在数学上,就有巨大的缺陷。因为,méiyou养成用详尽数据去总结分析的好习惯,使得中医自我优化的能力,也显得偏弱。

在天津的医学界,《人体结构》很多的中医们gǎnjiào难以接受,并不是这门理论的谬误之处,主要是道德上的问题,这年代的医生,还难以接受解剖人体,哪怕是解剖尸体,也是道德所不能容忍的。当然了,也有一些思想开阔的医生,非常赞赏解剖学,提出将这种学术,融入中华医学系统中。

而《医学统计方法》用数学统计,来研究医学,本质上也是肖图白一再提倡的。

这个年代中华文化,包括医学方面,有着巨大的优越性,所以也是具备“海纳百川”的气度。在认为“蛮夷的学术虽然粗鄙,但也有可取之处”的前提下,以中医为本,但是消化吸收外来的理论。

除了吸收西方此时yijing有了医学理论之外,对于前沿的“微生物”、“细菌”等等方面的研究,特区也处于领先地位。

这要得益于显微镜的引进。

显微镜这种17世纪刚刚发明没多久的光学仪器,天津yijing完成了从引进到仿制,当然,还是需要进口无色透明的玻璃。

由于能自产显微镜,所以这种工具在天津yijing很普及。医院、学校等等场合,提供了2000多具显微镜,供其研究。

研究的成果虽仅限于,证明了水里面、粪便中,以及自然界中,无处不在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kěnéng是导致瘟疫等等传染病的主要原因,逐渐也开始被认知。

而为了令特区的普通百姓特见识水中的微生物,特区的医院组织了宣传科普活动,带着显微镜走村串乡,让许多百姓亲自用显微镜去看水里面的微生物。

于是,很多的百姓纷纷震惊说道:“原来,佛祖说的一杯水中,八万四千虫,是真有其事啊!”

真正的见识到了水里面的微生物后,防疫工作提倡的讲究卫生、预防疾病的知识,也开始深入人心了。

按照17世纪的医疗水平,大多数的传染病。确诊分清,对症下药,其实是一种非常困难的任务。所以,疫情应该以讲究卫生,预防、杜绝为主。至于普通人生病,也是早发现、早治疗。一部分怀疑是传染疫病者,则是隔离治疗。

管理此时人口yijing超过70万人的大城市,卫生工作,自要认真去抓!

肖图白严重怀疑,历史上。明末清初北京城多次发生瘟疫。kěnéng是城内乞丐太多,卫生环境恶化,细菌、病毒滋生所导致。

天津特区的人口规模,并不下与南京、北京。想要不爆发疫病。最好的办法就的让人们讲究卫生。预防疾病。

为了杜绝疾病的产生。肖图白在特区正规医院的基础上,开设了社区诊所。

社区的诊所采取医疗免费,仅收取一些药品费用。当然了。特区的门诊医院,大多数都是医院的学徒医生,下放到了社区免费门诊医院历练,积累行医问诊jingyàn。要zhidào,中医的理论讲的太写意,学习起来很很难,必须要不断的行医实践,实践多了,才能领悟书里面的道理。

一名西方的医生,kěnéng十五年就能培养出来。对于医生这种职业,15年培养真是神速了!所以,一般的西医有天赋的话,35岁zuoyou就能成为一名专家了。

中医则是比较悲催了,行医三十年才有kěnéng积累足够的jingyàn,厚积薄发成为神医。但是,才刚刚进入了事业巅峰,寿命就走到尽头,不能进一步发展了。

méiyou办法,虽然肖图白令特区的医学专家们不断研究,优化中医教育,将医生们nénggou更快更好的的出师。但是,医学无论如何优化,中医、西医,随便shime医学,大家学的理论差不多,医术的水平高低,都取决于个人的jingyàn和天赋。医学天赋,没法子决定。能决定的,仅是给予医生更更多实习、历练的机会。

用显微镜去普及卫生知识的附带效应,是非常强烈的。除了百姓们由于观看显微镜而眼见为实后,震惊于自然界的微生物,从而养成了讲究卫生的好习惯之外。

天津的一些文化人,对于自然科学的好奇心,开始勾起了!

不断有人求购“显微镜”,准备拿回家,研究一下哪些微小的虫子,效仿先贤去“格物”。

格物,在中国古代,也是一小撮的文人雅士的爱好之一。但是不像诗词书法字画音乐之类的爱好nàme普及。

但是,历朝历代总有闲着无聊的无聊的人,格一格物,然后,宣布ziji的发现,写入笔记中……

有好奇心的文人,永远不缺!

像宋朝的《梦溪笔谈》,是典型的儒家文人,对于自然科学现象、生产技术各方面皆是jinháng了一些记载研究。

文人们格一格物,也好!哪怕大多数人是一时心血来潮,说不准,却有某个人灵感大发,有了重大的发现和突破。

西方的文艺复兴之成功,恐怕就在于让大量西方知识分子,将兴趣爱好转移到科学研究方向去了。

为了鼓励这些文人的好奇和探索,肖图白批准了显微镜对市场销售。低端是显微镜售价100两,高端的可以售价数千两以上。

一时之间,显微镜逆天是销售了500多具,给特区带来了将近30万两白银的收入。当然,特区的军人们提出了反对声音,因为显微镜销售kěnéng造成军事上的隐患。

“大人,这显微镜的镜片,可以改装成望远镜,若是被流贼,或是鞑子买去了,改装望远镜,岂不是资敌?”将道子说道。

“无妨!”肖图白说道,“我军装备了大量的望远镜,与我军作战的鞑子,自是有所耳闻。他们肯定会tongguo种种渠道,购买这种战场利器!而流寇还在东走西窜,各路流寇都朝不保夕,谁能有远见,来天津购买显微镜,改装成望远镜?”

“可是……”

“méiyoushime可是了!不能因为害怕敌人获得我们的机密,就放弃了我们的发展!”肖图白语重心长说道,“我们销售了显微镜,许多大明的知识分子,拿去做格物研究了。且不说,他们能不能研究出成果,光是他们这种研究激情,就值得鼓励!bijing,再先进的利器,都是人类智慧所创造的!我们销售这种器具,kěnéng将会收获更多的智慧成果。万事,不要光想着限制敌人,针对敌人!有shihou,我们ziji的发展,比shime都重要!”(。)

第15章 皇庄拍卖舞弊案第3章 计划第11章 射击训练第255章 九州失控,明军助剿第79章 虏变(一)第101章 与虎谋皮(三)第5章 总顾问衙门、庄田拍卖第174章 赤字第23章 郑芝豹、招商局、公制单位第158章 部门改组(二)第197章 地产热、海军计划第93章 葛沽的规矩(二)第126章 王启年之死的讨论第234章 铁轨路、昆仑奴第78章 创刊(二)第79章 虏变(一)第253章 愿赌服输第180章 暗流(一)第141章 胜了(一)第180章 暗流(一)第147章 鞑子窜逃了第76章 粮商(二)第60章 棱堡(二)第239章 问策(一)第159章 廉政风暴(一)第95章 郑芝豹的葛沽见闻(二)第52章 《国富论》、《资本论》第111章 铁与血的碰撞第88章 危险与机遇(二)第175章 买办(一)第187章 改进工具(二)第140章 绞肉机(三)第220章 为了当官,读书人可以背叛孔孟之道!第93章 葛沽的规矩(二)第185章 兵器制造(二)第107章 誓师——必胜的信念!第44章 剿匪、劳动力、国家资本主义第17章 军营、搬家、书第7章 从海洋中获取食物第75章 粮商(一)第31章 土化肥第111章 铁与血的碰撞第91章 郑芝豹的船队(二)第25章 女兵们的加入第158章 部门改组(二)第76章 粮商(二)第102章 与虎谋皮(四)第15章 皇庄拍卖舞弊案第144章 虏退(一)第123章 葛沽大兴第238章 乱中取利计划第231章 舰炮之威第12章 阶段性训练成果第274章 幕府使者(三)第44章 剿匪、劳动力、国家资本主义第51章 李慎之的心态变迁第147章 鞑子窜逃了第195章 军火倾销、耽罗岛半殖民地第223章 皇城岛海战第160章 宝坻县令的求援第156章 简单机械之滑轮组(二)第130章 烽烟再起(二)第68章 传教士(三)第282章 流民、天津梦、安置第116章 我有奇术第232章 经济合作第66章 传教士(一)第224章 高炉炼铁、坩埚炼钢第184章 兵器制造(一)第91章 郑芝豹的船队(二)第258章 江南和天津的商战(一)第194章 南北朝鲜第126章 王启年之死的讨论第68章 传教士(三)第15章 皇庄拍卖舞弊案第162章 货币第120章 震动(四)第16章 无心插柳柳成荫第84章 独石口(二)第29章 店铺、出租、青楼第270章 科技、经济、内政(四)第226章 钢铁的价值第214章 新宝船舰队(一)第125章 包衣翻身做主子第148章 蚯蚓满仓、家禽成群第224章 高炉炼铁、坩埚炼钢第119章 震动(三)第125章 包衣翻身做主子第256章 锦衣夜行,贱人矫情第101章 与虎谋皮(三)第109章 为乡亲们报仇(一)第176章 买办(二)第109章 为乡亲们报仇(一)第76章 粮商(二)第159章 廉政风暴(一)第154章 新任的天津巡抚第100章 与虎谋皮(二)第206章 抗灾灭蝗
第15章 皇庄拍卖舞弊案第3章 计划第11章 射击训练第255章 九州失控,明军助剿第79章 虏变(一)第101章 与虎谋皮(三)第5章 总顾问衙门、庄田拍卖第174章 赤字第23章 郑芝豹、招商局、公制单位第158章 部门改组(二)第197章 地产热、海军计划第93章 葛沽的规矩(二)第126章 王启年之死的讨论第234章 铁轨路、昆仑奴第78章 创刊(二)第79章 虏变(一)第253章 愿赌服输第180章 暗流(一)第141章 胜了(一)第180章 暗流(一)第147章 鞑子窜逃了第76章 粮商(二)第60章 棱堡(二)第239章 问策(一)第159章 廉政风暴(一)第95章 郑芝豹的葛沽见闻(二)第52章 《国富论》、《资本论》第111章 铁与血的碰撞第88章 危险与机遇(二)第175章 买办(一)第187章 改进工具(二)第140章 绞肉机(三)第220章 为了当官,读书人可以背叛孔孟之道!第93章 葛沽的规矩(二)第185章 兵器制造(二)第107章 誓师——必胜的信念!第44章 剿匪、劳动力、国家资本主义第17章 军营、搬家、书第7章 从海洋中获取食物第75章 粮商(一)第31章 土化肥第111章 铁与血的碰撞第91章 郑芝豹的船队(二)第25章 女兵们的加入第158章 部门改组(二)第76章 粮商(二)第102章 与虎谋皮(四)第15章 皇庄拍卖舞弊案第144章 虏退(一)第123章 葛沽大兴第238章 乱中取利计划第231章 舰炮之威第12章 阶段性训练成果第274章 幕府使者(三)第44章 剿匪、劳动力、国家资本主义第51章 李慎之的心态变迁第147章 鞑子窜逃了第195章 军火倾销、耽罗岛半殖民地第223章 皇城岛海战第160章 宝坻县令的求援第156章 简单机械之滑轮组(二)第130章 烽烟再起(二)第68章 传教士(三)第282章 流民、天津梦、安置第116章 我有奇术第232章 经济合作第66章 传教士(一)第224章 高炉炼铁、坩埚炼钢第184章 兵器制造(一)第91章 郑芝豹的船队(二)第258章 江南和天津的商战(一)第194章 南北朝鲜第126章 王启年之死的讨论第68章 传教士(三)第15章 皇庄拍卖舞弊案第162章 货币第120章 震动(四)第16章 无心插柳柳成荫第84章 独石口(二)第29章 店铺、出租、青楼第270章 科技、经济、内政(四)第226章 钢铁的价值第214章 新宝船舰队(一)第125章 包衣翻身做主子第148章 蚯蚓满仓、家禽成群第224章 高炉炼铁、坩埚炼钢第119章 震动(三)第125章 包衣翻身做主子第256章 锦衣夜行,贱人矫情第101章 与虎谋皮(三)第109章 为乡亲们报仇(一)第176章 买办(二)第109章 为乡亲们报仇(一)第76章 粮商(二)第159章 廉政风暴(一)第154章 新任的天津巡抚第100章 与虎谋皮(二)第206章 抗灾灭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