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四艘新舰

资本的追逐利益的,为了盈利甚至能出售绞死自己的绳索。更何况,仅是以百分之两百的利润出售帆船呢。

最终,何塞一共卖出了4艘帆船,最贵的自然是850吨排水量的旗舰,售价75万两。其次是680吨级武装商船,售价60万两。剩下两艘作为添头的武装商船,则不值几个钱。

帆船交易,总成交金额达到147万两银子。

对肖图白而言,也是非常划算的买卖。事实上,这几艘帆船加上武器系统,比之大明本土造船更要便宜。后世的李鸿章说的什么“造不如买,买不如租”之类的言论,肖图白内心里面鄙视。但是,肖图白通过购买了解到,“造不如买,买不如租”本质上说的是,造价远远比购买的贵几倍。临时去租,则不用保养,比之买来需要保养更便宜。

当然,这种买办思想,仅是一时间权宜之计!真正想要实现富国强兵的目标,还是必须要会造,会研发!让自己造的比海外进口的便宜、划算,让别国有的战略武器,本国也同样拥有,这才是大国的立国之本。

就拿四艘武装帆船中,吨位最小的120吨级帆船,载运量不下于1000料宝船,是最快航速能够达到8节以上,比宝船航速要快一筹,而且这艘船经过了从欧洲航行到亚洲几万里海途的考验,足以证明其适航性。而120吨级帆船,带着武器系统才售10万两银子,比之1000料宝船包括武器系统在内竟然需要25万两银子天价。

更别提,850吨的帆船值得3艘宝船的价格,但是火力也对得起售价。其中,这艘大船上装备了37磅舰炮能够打出6里远,甚至能够将城墙、城门轻易砸穿。光是这一艘帆船的火力,其实比之肖图白之前的4艘宝船加起来还要强大。

几个月前用100多万两武装起来的四艘宝船,在这新购买的几艘欧洲战船面前,估计要扑街到渣。其中缘由。自然是大明与欧洲的“科技树”攀的不一样。以至于,大明造价便宜的纸、布、丝绸、瓷器之类的商品,造价非常低廉。而欧洲的船、火炮、玻璃具备价格和技术优势。

相对而言,肖图白更愿意大明的技术优势的武器方面。棉布、丝绸、纸张能赚在多的利润,也不及先进的火炮、火铳能帮助文明对抗野蛮!

大明的悲哀。在于整体经济优势。不能有效转化为军事方面的潜力。而欧洲近代史上列国之间打的仗,比之中国打的仗更多,欧洲自己人打仗,欧洲与阿拉伯人打仗。欧洲在非洲、美洲、亚洲等地殖民战争。正是因为打仗多了,使得欧洲偌大面积,此时人口只剩下3000多万人。同样,战争多了,也使得欧洲人和中国古代春秋战国一般。经济为战争服务。造船、枪炮可用于战争和殖民,而玻璃也能够制造出望远镜,其他在机械、采矿方面的研究,则增加武器制造效率。从欧洲的枪炮廉价便宜,并且比大明更先进,就可知道其战争潜力值强悍。

中国的春秋战国时代,也曾经类似此时欧洲。春秋战争时代,百家争鸣、诸侯争霸,几百年之间的大战。一切的政治、经济、技术发展,都为战争服务。在春秋战国时代,也是科技爆发式发展阶段。可惜,春秋战国以后,中国大一统之后。更倾向于以政治手段统治,此后中国的科技进步,便逐渐趋向缓慢。

那艘850吨排水量的帆船,名叫做“何塞号”。肖图白也懒得改名了。因为,何塞作为天津特区的“老朋友”。今后需要与之长期合作。一艘以何塞命名的帆船加入天津水师,并且准备作为水师的旗舰,可以代表双方的友谊。

另外一艘680吨级帆船,被命名为“郑和号”,用以纪念当年的大明航海先驱三宝太监郑和。

一艘170吨级帆船,命名为“天津号”。而120吨级帆船,则被命名为“耽罗岛号”。

而在郑芝豹收复皇城岛,胜利返航后,对于这四艘二手欧洲帆船,显得爱不择手,道:“大人,您简直太体贴入微了!皇城岛刚刚收复,就给俺们添置如此犀利新舰!若是攻克旅顺,收复辽东半岛,那咱们不求别的,但求改名为‘皇家海军’!天津海防水师,听着就土鳖,还是皇家海军放出去,就足以震慑敌胆!”

“不要太心急!强大的海军,并不一日建成!我军虽然在渤海取得一些优势,但是也仅欺负尚可喜的水师。而我海军真正的力量还是很弱小的,别说与欧洲一些航海大国的正规海军相比,就是荷兰东印度公司真实的力量,也比我们强大!”肖图白强调说道,“与其现在在名称上做文章,还不如踏实的做好海军发展的基础工作!”

后世欧洲很多的国家,争相将海军命名为皇家海军。当然了,绝大多数的皇家新军们皆是名不副实,因为那些国家多仅是王国,而非帝国。而最深入人心的“皇家海军”,应是属于英国皇家海军。

英国的海军改名为皇家海军,是在17世纪末,印度的莫卧儿帝国在陷入了波斯人入侵和内乱之中,英国乘机灭了莫卧儿帝国,吞并了印度。继承莫卧儿帝国的皇冠,英国的国王开始名正言顺是称帝,于是英国才正式成为了“大英帝国”,效忠于王室的海军也升级为皇家海军。

肖图白对于皇家海军的称谓,也是比较欣赏。而大明帝国可是真正拥有帝统的国家,仅在沿海省份设立水师,一股土鳖气息扑面而来。若改名“皇家海军”,也能够名正言顺。

不过,肖图白也认为,大明帝国从水师到海军,还是有一段遥远的距离。以现在的海军实力,挂上“皇家海军”的牌子,在海外闯荡。估计,别国的商人、海盗和殖民者,都笑掉大牙,看轻了大明帝国的实力。

而此时,肖图白手下拥有的海上力量,依然自称“天津海防水师”,仅代表地方水师的实力,而不是代表大明帝国海上的实力,也是谦逊保守的策略。

等到将来天津海防水师,真正拥有了巨舰大炮编队,并且造船造炮能力,那时候将名称更换为“大明皇家海军”才能够震慑四方。

郑芝豹子不由默然点头,道:“属下太过心急了!”

以荷兰东印度公司举例,郑芝豹自然是知道,天津水师力量的不足。

几年前,郑芝龙的福建水师与荷兰人发生的那次“第一次明荷海上战争”,荷兰东印度公司仅出动10多艘战舰。郑家却是倾巢而出,上万名水手,五百多艘大小船只,靠着人海战术,才将荷兰人驱出厦门、金门、澎湖列岛。不过,荷兰东印度公司赶出了厦门后,不久后又有从东印度群岛调集了几艘战舰,并占领了台湾。郑家却因为元气大伤,不愿意与荷兰人再燃战火。

第一次明荷战争失败后,东印度公司的实力并未受到大损,现在的荷兰东印度公司总计拥有40多艘战船,商船数量达到1000多艘以上。

而天津水师能够抗衡此时荷兰东印度公司战舰的船只,仅有“何塞号”、“郑和号”。四十比二的实力对比,谁强谁弱一目了然。更何况,荷兰人还有1000多艘商船,哪怕平均一艘商船仅仅装载两三门火炮,也是三千火炮。

天津海防水师的火炮加起来,只有300多门——差距太明显了!

想到此,郑芝豹咬牙道:“大人,莽二发誓,有朝一日必击败荷兰东印度公司!不击败荷兰东印度公司,天津水师誓不更名‘皇家海军’!”

肖图白点头道:“很好,这个假想敌,非常有意义!更名皇家海军,我也给出一个时间表,驱逐东印度公司在台湾岛上的势力,收复台湾岛后,我军便正式更名皇家海军。并且,将荷兰东印度公司作为中期敌人!”

郑芝豹忽的好奇道:“既有中期敌人,那么近期敌人,长远敌人将会是那些?”

肖图白道:“近期的敌人,是满清鞑子的海上力量。等到收复辽东半岛,断绝鞑子发展海军的可能后。我水师除了继续帮助陆军对鞑子威慑和进攻之外,目标将会转移到收复台湾。收复了台湾后,标志着我军能够有能力向海外拓展。目标便更新为海外殖民,与欧洲列国争夺殖民地,拓宽我民族生存空间。如果,天津水师将来有机会更名为皇家海军,这意味着莽二,你将会被青史留名,成为霍去病、班固一般的民族英雄!”

郑芝豹拳头握紧,心情澎湃道;“若能史上留名,不枉此生!”

事实上,历史留名的人物能有几人?

哪怕是历朝的状元郎,也没有几个能被写上史册。

而武将能被写上史册的,也只有建立不世之功才行!

而历史上,被史书评为民族英雄的是郑芝豹子的侄子郑成功。若郑芝豹收复了台湾,显然是抢了他侄子历史上应该有的功绩。

第134章 布局(一)第94章 郑芝豹的葛沽见闻(一)第213章 新兴工商势力、宝船、郑家叔侄第57章 建党(二)第274章 幕府使者(三)第70章 丰收(一)第248章 官逼民反,九州暴乱第7章 从海洋中获取食物第132章 烽烟再起(四)第81章 虏变(三)第97章 葛沽炒房记(二)第128章 整军备战第197章 地产热、海军计划第77章 创刊(一)第126章 王启年之死的讨论第66章 传教士(一)第28章 矛与盾:鸟铳和棉甲第60章 棱堡(二)第251章 商人、枪炮、十字架(三)第196章 郑芝豹的生意第227章 老朋友何塞(一)第149章 玻璃产业第187章 改进工具(二)第208章 人定胜天第150章 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第243章 福利、户口、尚武之风第117章 震动(一)第166章 皮岛海战(一)第211章 大明首位银行家第109章 为乡亲们报仇(一)第108章 战略藐视,战术重视第112章 战后余波第274章 幕府使者(三)第40章 皇家新军的三段射第12章 阶段性训练成果第160章 廉政风暴(二)第68章 传教士(三)第230 天津水师的“蛙跳”第274章 幕府使者(三)第273章 幕府使者(二)第188章 漕帮之乱(一)第196章 郑芝豹的生意第87章 危险和机遇(一)第258章 江南和天津的商战(一)第72章 丰收(三)第8章 欲练兵第37章 蜂窝煤的暴利(二)第136章 送别第28章 矛与盾:鸟铳和棉甲第102章 与虎谋皮(四)第62章 何塞船长的商品(二)第116章 我有奇术第96章 葛沽炒房记(一)第211章 大明首位银行家第103章 总督(一)第143章 小萝莉公主第174章 赤字第202章 皇帝南下第267章 科技、经济、内政(一)第147章 鞑子窜逃了第67章 传教士(二)第256章 锦衣夜行,贱人矫情第143章 小萝莉公主第46章 圣旨第39章 匪军的竹枪阵第225章 独门垄断带来暴利第214章 新宝船舰队(一)第147章 鞑子窜逃了第137章 探病第151章 迁都之议(一)第17章 军营、搬家、书第227章 老朋友何塞(一)第60章 棱堡(二)第208章 人定胜天第132章 烽烟再起(四)第254章 军火倾销第30章 谈判和规范第70章 丰收(一)第251章 商人、枪炮、十字架(三)第154章 新任的天津巡抚第117章 震动(一)第10章 荒地、兵营、练兵第126章 王启年之死的讨论第218章 水师的战略第59章 棱堡(一)第232章 经济合作第103章 总督(一)第154章 新任的天津巡抚第223章 皇城岛海战第15章 皇庄拍卖舞弊案第139章 绞肉机(二)第147章 鞑子窜逃了第71章 丰收(二)第70章 丰收(一)第24章 文工团、书社、股份制第168章 皮岛海战(三)第174章 赤字第2章 这场戏不能演砸了第95章 郑芝豹的葛沽见闻(二)第263章 返航
第134章 布局(一)第94章 郑芝豹的葛沽见闻(一)第213章 新兴工商势力、宝船、郑家叔侄第57章 建党(二)第274章 幕府使者(三)第70章 丰收(一)第248章 官逼民反,九州暴乱第7章 从海洋中获取食物第132章 烽烟再起(四)第81章 虏变(三)第97章 葛沽炒房记(二)第128章 整军备战第197章 地产热、海军计划第77章 创刊(一)第126章 王启年之死的讨论第66章 传教士(一)第28章 矛与盾:鸟铳和棉甲第60章 棱堡(二)第251章 商人、枪炮、十字架(三)第196章 郑芝豹的生意第227章 老朋友何塞(一)第149章 玻璃产业第187章 改进工具(二)第208章 人定胜天第150章 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第243章 福利、户口、尚武之风第117章 震动(一)第166章 皮岛海战(一)第211章 大明首位银行家第109章 为乡亲们报仇(一)第108章 战略藐视,战术重视第112章 战后余波第274章 幕府使者(三)第40章 皇家新军的三段射第12章 阶段性训练成果第160章 廉政风暴(二)第68章 传教士(三)第230 天津水师的“蛙跳”第274章 幕府使者(三)第273章 幕府使者(二)第188章 漕帮之乱(一)第196章 郑芝豹的生意第87章 危险和机遇(一)第258章 江南和天津的商战(一)第72章 丰收(三)第8章 欲练兵第37章 蜂窝煤的暴利(二)第136章 送别第28章 矛与盾:鸟铳和棉甲第102章 与虎谋皮(四)第62章 何塞船长的商品(二)第116章 我有奇术第96章 葛沽炒房记(一)第211章 大明首位银行家第103章 总督(一)第143章 小萝莉公主第174章 赤字第202章 皇帝南下第267章 科技、经济、内政(一)第147章 鞑子窜逃了第67章 传教士(二)第256章 锦衣夜行,贱人矫情第143章 小萝莉公主第46章 圣旨第39章 匪军的竹枪阵第225章 独门垄断带来暴利第214章 新宝船舰队(一)第147章 鞑子窜逃了第137章 探病第151章 迁都之议(一)第17章 军营、搬家、书第227章 老朋友何塞(一)第60章 棱堡(二)第208章 人定胜天第132章 烽烟再起(四)第254章 军火倾销第30章 谈判和规范第70章 丰收(一)第251章 商人、枪炮、十字架(三)第154章 新任的天津巡抚第117章 震动(一)第10章 荒地、兵营、练兵第126章 王启年之死的讨论第218章 水师的战略第59章 棱堡(一)第232章 经济合作第103章 总督(一)第154章 新任的天津巡抚第223章 皇城岛海战第15章 皇庄拍卖舞弊案第139章 绞肉机(二)第147章 鞑子窜逃了第71章 丰收(二)第70章 丰收(一)第24章 文工团、书社、股份制第168章 皮岛海战(三)第174章 赤字第2章 这场戏不能演砸了第95章 郑芝豹的葛沽见闻(二)第263章 返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