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郑芝豹的葛沽见闻(一)

“在我这里,就当是在自家一样。【叶*】【*】”肖图白道,“请坐!”

李慎之大咧咧的坐下了,而郑芝豹显得有点拘谨,只敢坐了小半个屁股。

崇祯年间的朝廷,威望还是没有彻底失去。不像后来,南明时期,甚至是明郑时期,朝廷的威望每况愈下,出现了多个大明朝廷并立,更令惨明各省乱成一团,无所适从。

所以,哪怕是像郑家在海外雄霸四海,遇到了肖图白一般圣眷正隆的大臣,也不能不露出谦卑姿态。

肖图白见到两人后,淡然向两人摊开一副大明九边地形图。用铅笔在图上画出鞑的进军路线。

“鞑此次破了独石口,除了京师防御严密之外,其余州县,多半不能挡其锋锐。恐怕要在北方肆掠几个月才会离去。天津也在鞑兵锋攻击的范围内!我葛沽,虽已经训练3000正规军,配合上万民兵部队,并不惧鞑凶焰。然而,多一些武器,便能够阻止更多兵马,训练更多乡亲,减少我大明的损失......”

肖图白铿锵有力的声音道:“鞑每次入关,除了杀伤我大明官兵,劫掠我人口财富之外,更将带不走的财物焚烧、毁坏,以及有意杀戮大量人口。鞑入关,劫掠财物百万,人口十万。但是,却要毁我大明财富数千万,杀我百姓数百万。[ ~]而我百姓之所以被杀,是因为他们手无寸铁,是官府没有充分组织好他们。一旦将百姓组织起来,十万百姓十万兵,万里江山万里营!.....”

郑芝豹认真之极的听着。

肖图白看了他一眼道:“芝豹,你很好!在鞑入塞消息传开之后,依然坚持将军火运到天津!这番功劳,我不但记在心里,更会向朝廷为你郑家请功!”

郑芝豹连忙道:“鞑入塞,乃是国耻!芝豹略通海战,却不通陆战,不能领大军与鞑作战,只能尽到一点微薄之力!”

“这不算微薄的功绩了,此次你郑家运来的3000把钢刀,一万竿长矛,6000支葡萄牙火枪,还有30多门火炮,战时至少可以武装一万人。这都算作你兄长的功劳簿上,我汇报给皇上,作为铺垫。鞑退兵后,让你兄长做福建总兵!”肖图白说道。

郑芝豹心头一颤,跪道:“谢国师大人恩情!”

肖图白道:“这是应该的!其实你兄长如果是在陆地上,剿灭数万匪军,早就能以战功升至总兵了。可惜,我大明并不太重视海上的功绩,委屈你兄长久矣!”

郑芝豹眼圈一红,知道只有国师爷,才了解到其兄长郑芝龙的抑郁。

“芝豹,你的功劳,我也是记在心中。将来,我给你的富贵,必定不下与兄长......”肖图白说道。

“芝豹誓死报答大人恩情!”

知遇之恩,在古代算作是非常大的恩情。

对于郑家,肖图白既准备用,也准备防备、敲打。让郑家对朝廷的力量更敬畏一些,不要一面利用朝廷的势力捞好处,一面却又在糊弄朝廷!

郑家海上霸权看似强盛,实质上根基是在于合法从大明进货各类商品,向海外销售所得的利润。

郑家一年的收益数百万两白银,这种可怕的收益,已经远远超过了荷兰东印度公司的经营效益。

那荷兰东印度公司,殖民南洋,靠的不过是2万多名员工,以及2000多名公司雇佣军而已。

荷兰东印度公司每次与郑家打仗,每次损失个千把人看似不多,但是已经损失了其一半的军队,甚至动摇其在殖民地的统治安稳。

所以,整个亚洲各大海上势力,对于郑家是又惧又怕!崇祯、南明、明郑,整个十七世纪的中叶,郑家一直压制的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立以来一直喘不过气来。

一直到十七世纪后半叶,荷兰人伙同康熙,镇压了郑家的势力,这才进入了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最景气时期。

而康熙听从荷兰人建议,先干掉了郑家在福建的据点,并对福建实行残酷的清洗、封锁政策,使得郑家难以获得大陆的商品。而没有了大陆的商品,郑家的贸易便无法进行。

而失去了贸易货源,郑家便逐渐困死在台湾中,经济基础越来越差。

而郑家被满清经济封锁初期,希望利用战舰的机动性,在沿海各地走私来获得商品。康熙做的很绝,发布“迁海令”——

沿海30~50里居民,全部迁往内地,不准民间船舶出海捕鱼、经商。一旦有人违令下海,全家处死。康熙年间,残酷的迁海令,至少屠戮百姓近百万,可以说是两败俱伤式的封锁令。长达20多年的迁海令,让百万平方公里的沿海地区,变的荒无人烟。穷死了沿海千万百姓,也穷死了台湾郑家。

肖图白知道郑家的核心经济来源,心知道,利用、拉拢郑家,同时也要防止郑家势力过度膨胀。

比如,郑家后来在海上武装收税,一艘船一年缴纳3000两银的税,每年最高能够收取千万两财富。但是这些税,全部都是郑家自己私自收取,并且落入朝廷的国库中。

对此,肖图白很有意见,私自收税,基本已经属于军阀风作了!

将来,郑芝龙识相的话,总顾问衙门与郑家合股在海上收税,让国库分润一些利益,这道是能够长久的生意。

如果郑家不识相的话,肖图白准备自己组织一只强大的近代海军,收取列国海商的税收,那么,也就没有郑家什么事了......

在北方陷入了鞑入塞的战乱氛围中。葛沽除了正常的商业、建设氛围之外,又多了浓重的备战氛围。

在获得郑家带来的大量的火药之后。皇家新军的士兵,对于火枪、火炮的演练更为频繁。民兵们也开始能够每天在靶场上摸一次枪,打三发弹。

各种战场环境的演习,如火如荼。

巷战、堡垒战、野战.....

火枪、火炮配合,冷兵器和热兵器合成训练......

“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这个标语写成的旗,挂满了营地各处。

挥汗如雨的训练,加上每天营养充沛,无论是皇家新军,还是民兵们,体魄、意志,都在一天天的训练中强健起来。

第254章 军火倾销第103章 总督(一)第23章 郑芝豹、招商局、公制单位第150章 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第71章 丰收(二)第171章 朝鲜布局(二)第70章 丰收(一)第28章 矛与盾:鸟铳和棉甲第205章 耽罗岛殖民经营(二)第279章 权贵田弘遇和名士钱谦益(一)第255章 九州失控,明军助剿第45章 葛沽镇的新生活第206章 抗灾灭蝗第154章 新任的天津巡抚第94章 郑芝豹的葛沽见闻(一)第75章 粮商(一)第174章 赤字第58章 变得更好,还是更坏?第262章 不做死就不会死(二)第9章 皇家新军第9章 皇家新军第93章 葛沽的规矩(二)第69章 忽悠就是力量第275章 军火订单第134章 布局(一)第16章 无心插柳柳成荫第219章 整风第24章 文工团、书社、股份制第213章 新兴工商势力、宝船、郑家叔侄第91章 郑芝豹的船队(二)第254章 军火倾销第104章 总督(二)第18章 流民、安置、葛沽荒地第268章 科技、经济、内政(二)第184章 兵器制造(一)第61章 何塞船长的商品(一)第44章 剿匪、劳动力、国家资本主义第108章 战略藐视,战术重视第2章 这场戏不能演砸了第166章 皮岛海战(一)第197章 地产热、海军计划第83章 独石口(一)第235章 全民教育,新闻时代第250章 商人、枪炮、十字架(二)第150章 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第31章 土化肥第211章 大明首位银行家第231章 舰炮之威第162章 货币第118章 震动(二)第134章 布局(一)第195章 军火倾销、耽罗岛半殖民地第258章 江南和天津的商战(一)第136章 送别第277章 皇帝养成计划(二)第135章 布局(二)第233章 烟草第1章 穿越明末,皇帝分身第248章 官逼民反,九州暴乱第57章 建党(二)第58章 变得更好,还是更坏?第206章 抗灾灭蝗第265章 重农第88章 危险与机遇(二)第34章 阴谋第127章 蚯蚓养鸡鸭和逆天的蚯蚓田第86章 独石口(四)第187章 改进工具(二)第81章 虏变(三)第256章 锦衣夜行,贱人矫情第108章 战略藐视,战术重视第109章 为乡亲们报仇(一)第18章 流民、安置、葛沽荒地第116章 我有奇术第74章 抢修棱堡第113章 再战钟钱庄(一)第163章 明朝时期的石油化工业(一)第29章 店铺、出租、青楼第279章 权贵田弘遇和名士钱谦益(一)第165章 明朝时期的石油化工业(三)第19章 建镇、开荒、马铃薯第132章 烽烟再起(四)第8章 欲练兵第66章 传教士(一)第8章 欲练兵第236章 《天工开物》和宋应星第160章 廉政风暴(二)第12章 阶段性训练成果第34章 阴谋第96章 葛沽炒房记(一)第237章 工科学院第29章 店铺、出租、青楼第178章 风俗第39章 匪军的竹枪阵第43章 新军医院第156章 简单机械之滑轮组(二)第3章 计划第65章 去钦天监挖人才第192章 整顿漕帮
第254章 军火倾销第103章 总督(一)第23章 郑芝豹、招商局、公制单位第150章 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第71章 丰收(二)第171章 朝鲜布局(二)第70章 丰收(一)第28章 矛与盾:鸟铳和棉甲第205章 耽罗岛殖民经营(二)第279章 权贵田弘遇和名士钱谦益(一)第255章 九州失控,明军助剿第45章 葛沽镇的新生活第206章 抗灾灭蝗第154章 新任的天津巡抚第94章 郑芝豹的葛沽见闻(一)第75章 粮商(一)第174章 赤字第58章 变得更好,还是更坏?第262章 不做死就不会死(二)第9章 皇家新军第9章 皇家新军第93章 葛沽的规矩(二)第69章 忽悠就是力量第275章 军火订单第134章 布局(一)第16章 无心插柳柳成荫第219章 整风第24章 文工团、书社、股份制第213章 新兴工商势力、宝船、郑家叔侄第91章 郑芝豹的船队(二)第254章 军火倾销第104章 总督(二)第18章 流民、安置、葛沽荒地第268章 科技、经济、内政(二)第184章 兵器制造(一)第61章 何塞船长的商品(一)第44章 剿匪、劳动力、国家资本主义第108章 战略藐视,战术重视第2章 这场戏不能演砸了第166章 皮岛海战(一)第197章 地产热、海军计划第83章 独石口(一)第235章 全民教育,新闻时代第250章 商人、枪炮、十字架(二)第150章 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第31章 土化肥第211章 大明首位银行家第231章 舰炮之威第162章 货币第118章 震动(二)第134章 布局(一)第195章 军火倾销、耽罗岛半殖民地第258章 江南和天津的商战(一)第136章 送别第277章 皇帝养成计划(二)第135章 布局(二)第233章 烟草第1章 穿越明末,皇帝分身第248章 官逼民反,九州暴乱第57章 建党(二)第58章 变得更好,还是更坏?第206章 抗灾灭蝗第265章 重农第88章 危险与机遇(二)第34章 阴谋第127章 蚯蚓养鸡鸭和逆天的蚯蚓田第86章 独石口(四)第187章 改进工具(二)第81章 虏变(三)第256章 锦衣夜行,贱人矫情第108章 战略藐视,战术重视第109章 为乡亲们报仇(一)第18章 流民、安置、葛沽荒地第116章 我有奇术第74章 抢修棱堡第113章 再战钟钱庄(一)第163章 明朝时期的石油化工业(一)第29章 店铺、出租、青楼第279章 权贵田弘遇和名士钱谦益(一)第165章 明朝时期的石油化工业(三)第19章 建镇、开荒、马铃薯第132章 烽烟再起(四)第8章 欲练兵第66章 传教士(一)第8章 欲练兵第236章 《天工开物》和宋应星第160章 廉政风暴(二)第12章 阶段性训练成果第34章 阴谋第96章 葛沽炒房记(一)第237章 工科学院第29章 店铺、出租、青楼第178章 风俗第39章 匪军的竹枪阵第43章 新军医院第156章 简单机械之滑轮组(二)第3章 计划第65章 去钦天监挖人才第192章 整顿漕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