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震动(二)

上午时分,在民夫的帮助下,皇家新军在宝坻城外,搭建了连绵的营寨。

而宝坻地区不少的望族缙绅,纷纷前来军营打探情况。肖图白大军,也较为热情的接见地方缙绅的代表。

肖图白既然打了胜仗,更不能放弃政治宣传的机会。

除了介绍此役剿灭谭泰部的经过之外,更是宣传了顾问党经济特区的政府的各类招工、招商、招兵政策。

因为,仅仅在战场上大胜仗是不够的,只有进一步的宣传顾问党特区政府,赚取更多的政治、经济利益,才符合肖图白的策略。

招工、招商,是为增强顾问党地区政府未来的经济实力。而招兵,则是巩固顾问党政府的政权!

肖图白向来相信“枪杆子出政权”,乱世中,哪怕是大明中央政府的威信,也未必能靠谱。

真正的政治力量,来自于自己掌握的枪杆子数量和质量。

而且,在宝坻县征兵,也是肖图白的政治阳谋的一部分。通过招兵,同化当地的百姓、乡民,逐渐的演变、渗透,将特区政府的统治触角,渗透到宝坻县的基层中。

随着巢丕昌率天津镇大部投降变节后,使得天津镇的兵力出现了空虚。肖图白对于天津镇的规划是,裁撤老弱——岁数高于45岁的给予30两银子遣散费用,另外重新招募社会上年轻健康的士兵加入天津镇。

当然了,天津镇未来的方向,更偏重于向海军的方向发展。为了大力发展天津镇的海上军事力量,肖图白也是给予南京的龙江船厂发了50万两银子的订单,通过积极造船,提升天津镇海防水师和天津渔政局的实力。

龙江船厂是大明第一造船厂,在永乐年时期更是世界最大的造船工厂,巅峰时期能造万料大船。不过,永乐年之后。大明中后期海禁政策不断,使得大明势力萎缩了200多年。许多造船厂,皆转型以造内陆运河船只为主。龙江船厂造惯了运河上的小船。以及近海的400料座战船,造大船的技术能力退化的非常厉害。

肖图白给龙江船厂发送的订单,是仿制1000料级别的座战船,以1000料作为龙江船厂的起始点。逐步的恢复龙江船厂造大船的能力。

顾问党政府进行招工、招兵,皆是明确告诉百姓,做工、当兵能拿到多少薪水、福利和要求,把政策宣传的明明白白,好让老百姓自己抉择。

而中国儒家统治阶层。总是把政策藏着掖着。百姓和读书人、地主阶层,完全是两个阶层。

只有读书人和缙绅、富商们,能够知道朝廷的相关政策、法规。老百姓往往对于政策、国法是一无所知的,所以只能被地主、富人、读书人愚弄。能够读书认字的阶层,根本不屑对百姓解释国家的政策。

肖图白非常反对愚民式统治。

顾问当经济特区政府的统治,要明明白白的告诉老百姓,特区政府的政策、主张,用坦白来换取老百姓的了解和信任!

事实上。肖图白的这种政治思路。王安石做过。

北宋的王安石变法时期,曾经招募大量的青年读书人,为百信宣读官府的政策、法规,让不识字的百姓,知道官府的政策、法律。当小民接受了普法教育后,纷纷以国法抗衡宗族、地主的家法时。地主宗族纷纷觉得,了解国法的百姓已经很难愚弄。

所以。令地主们纷纷反对王安石的新政,让中国错过了一次向法治社会转变的契机。每每想起此时。肖图白不由感觉这是中华文明的一大憾事!

儒家政治,喜欢用愚民统治百姓,要让百姓成为任由统治者揉捏的顺民。而遇到危难的时候,又希望百姓纷纷变成用于抗争的义民,帮助国家抵御外辱——这无疑是很滑稽的事情!

事实上,只有充分的教育、宣传,才能让百姓理解,华夷之辨、国家兴亡之类的道理。而百姓理解了政府的道理,才会有选择的支持政府的政策。

肖图白在军营中,接见了几波的缙绅后。宝坻县的县令,才姗姗来迟。

四名轿夫抬着县令赵国鼎的轿子,前面、后面有簇拥着衙役,跟在轿子后面的,皆是宝坻县衙的重要官吏。总而言之,赵国鼎摆足了县令老爷的架子。

哪怕是与天津总督见面,赵国鼎依然做出这番的姿态。自然是为了证明,他堂堂科举出身的官员的傲气。

赵国鼎到场后,令人打开城门。

皇家新军派出150人、民兵派出了1000人作为代表,排成了方阵,步伐坚定、整齐的入城。而随军押送的,还有数量众多的敌军俘虏,宣扬皇家新军的赫赫战功。皇家新军的军容鼎盛。整齐划一的动作,形成了强烈的视觉震撼,惹得沿途百姓一路喝彩。

而这些动作,被赵国鼎视为——肖图白在示威!

赵国鼎懦懦道:“下官宝坻县令赵国鼎,身负皇恩,率众抗鞑。鞑子围城七日,我宝坻县老幼皆上阵助威。死伤过万,终于坚持到总督大人援军到来”

肖图白冷笑道:“你的意思是,本官的援军来迟了?”

赵国鼎道:“不敢!”

肖图白指着赵国鼎鼻子道:“你一个小小的宝坻县令,七品芝麻官而已。但是,眼里有我这个天津总督吗?宝坻县被围城第3日之后,你才想起来到天津去求援。本官收到你的求援消息后,三个时辰之内,动员6000兵马,星夜奔赴战场,连续三次大战,付出了极大的代价,才歼灭了敌军,俘虏了敌军牛录额真谭泰。而本官驻军在宝坻城外,却足足等候四五个时辰,才见到你开城迎接。你的架子,可比我这个国师和总督要大多了”

赵国鼎感觉脑中一片空白,结结巴巴道:“下下官”

第211章 大明首位银行家第179章 游街第226章 钢铁的价值第105章 华人髡为夷,苟活不如死第272章 幕府使者(一)第152章 迁都之议(二)第149章 玻璃产业第249章 商人、枪炮、十字架(一)第242章 邻居无好人啊第114章 再战钱钟庄(二)第16章 无心插柳柳成荫第15章 皇庄拍卖舞弊案第189章 漕帮之乱(二)第160章 廉政风暴(二)第177章 年假第229章 四艘新舰第201章 香水第173章 抗清援朝,保家卫国第6章 科技创新,从珍妮机开始第250章 商人、枪炮、十字架(二)第220章 为了当官,读书人可以背叛孔孟之道!第107章 誓师——必胜的信念!第48章 银荒第187章 改进工具(二)第36章 蜂窝煤的暴利(一)第234章 铁轨路、昆仑奴第123章 葛沽大兴第104章 总督(二)第213章 新兴工商势力、宝船、郑家叔侄第118章 震动(二)第159章 廉政风暴(一)第96章 葛沽炒房记(一)第275章 军火订单第231章 舰炮之威第254章 军火倾销第155章 简单机械之滑轮组(一)第234章 铁轨路、昆仑奴第130章 烽烟再起(二)第267章 科技、经济、内政(一)第181章 暗流(二)第60章 棱堡(二)第15章 皇庄拍卖舞弊案第220章 为了当官,读书人可以背叛孔孟之道!第21章 渔政、造船、海权第46章 圣旨第35章 蜂窝煤和煤炉第94章 郑芝豹的葛沽见闻(一)第209章 班师、建设、丰收第171章 朝鲜布局(二)第99章 与虎谋皮(一)第50章 日本的闭关锁国和朱印船第124章 班师第207章 城乡差距背后的阳谋第73章 民心沸腾第282章 流民、天津梦、安置第116章 我有奇术第74章 抢修棱堡第69章 忽悠就是力量第159章 廉政风暴(一)第40章 皇家新军的三段射第243章 福利、户口、尚武之风第267章 科技、经济、内政(一)第232章 经济合作第110章 为乡亲们报仇(二)第93章 葛沽的规矩(二)第37章 蜂窝煤的暴利(二)第91章 郑芝豹的船队(二)第247章 禁教和潜流第5章 总顾问衙门、庄田拍卖第210章 扩军、银行第148章 蚯蚓满仓、家禽成群第188章 漕帮之乱(一)第24章 文工团、书社、股份制第138章 绞肉机(一)第140章 绞肉机(三)第155章 简单机械之滑轮组(一)第77章 创刊(一)第99章 与虎谋皮(一)第282章 流民、天津梦、安置第164章 明朝时期的石油化工业(二)第233章 烟草第173章 抗清援朝,保家卫国第173章 抗清援朝,保家卫国第100章 与虎谋皮(二)第58章 变得更好,还是更坏?第7章 从海洋中获取食物第131章 烽烟再起(三)第16章 无心插柳柳成荫第160章 廉政风暴(二)第89章 危险与机遇(三)第202章 皇帝南下第285章 天津卫商户骚乱第46章 圣旨第267章 科技、经济、内政(一)第196章 郑芝豹的生意第162章 货币第199章 漕、海之争第114章 再战钱钟庄(二)第110章 为乡亲们报仇(二)第160章 廉政风暴(二)
第211章 大明首位银行家第179章 游街第226章 钢铁的价值第105章 华人髡为夷,苟活不如死第272章 幕府使者(一)第152章 迁都之议(二)第149章 玻璃产业第249章 商人、枪炮、十字架(一)第242章 邻居无好人啊第114章 再战钱钟庄(二)第16章 无心插柳柳成荫第15章 皇庄拍卖舞弊案第189章 漕帮之乱(二)第160章 廉政风暴(二)第177章 年假第229章 四艘新舰第201章 香水第173章 抗清援朝,保家卫国第6章 科技创新,从珍妮机开始第250章 商人、枪炮、十字架(二)第220章 为了当官,读书人可以背叛孔孟之道!第107章 誓师——必胜的信念!第48章 银荒第187章 改进工具(二)第36章 蜂窝煤的暴利(一)第234章 铁轨路、昆仑奴第123章 葛沽大兴第104章 总督(二)第213章 新兴工商势力、宝船、郑家叔侄第118章 震动(二)第159章 廉政风暴(一)第96章 葛沽炒房记(一)第275章 军火订单第231章 舰炮之威第254章 军火倾销第155章 简单机械之滑轮组(一)第234章 铁轨路、昆仑奴第130章 烽烟再起(二)第267章 科技、经济、内政(一)第181章 暗流(二)第60章 棱堡(二)第15章 皇庄拍卖舞弊案第220章 为了当官,读书人可以背叛孔孟之道!第21章 渔政、造船、海权第46章 圣旨第35章 蜂窝煤和煤炉第94章 郑芝豹的葛沽见闻(一)第209章 班师、建设、丰收第171章 朝鲜布局(二)第99章 与虎谋皮(一)第50章 日本的闭关锁国和朱印船第124章 班师第207章 城乡差距背后的阳谋第73章 民心沸腾第282章 流民、天津梦、安置第116章 我有奇术第74章 抢修棱堡第69章 忽悠就是力量第159章 廉政风暴(一)第40章 皇家新军的三段射第243章 福利、户口、尚武之风第267章 科技、经济、内政(一)第232章 经济合作第110章 为乡亲们报仇(二)第93章 葛沽的规矩(二)第37章 蜂窝煤的暴利(二)第91章 郑芝豹的船队(二)第247章 禁教和潜流第5章 总顾问衙门、庄田拍卖第210章 扩军、银行第148章 蚯蚓满仓、家禽成群第188章 漕帮之乱(一)第24章 文工团、书社、股份制第138章 绞肉机(一)第140章 绞肉机(三)第155章 简单机械之滑轮组(一)第77章 创刊(一)第99章 与虎谋皮(一)第282章 流民、天津梦、安置第164章 明朝时期的石油化工业(二)第233章 烟草第173章 抗清援朝,保家卫国第173章 抗清援朝,保家卫国第100章 与虎谋皮(二)第58章 变得更好,还是更坏?第7章 从海洋中获取食物第131章 烽烟再起(三)第16章 无心插柳柳成荫第160章 廉政风暴(二)第89章 危险与机遇(三)第202章 皇帝南下第285章 天津卫商户骚乱第46章 圣旨第267章 科技、经济、内政(一)第196章 郑芝豹的生意第162章 货币第199章 漕、海之争第114章 再战钱钟庄(二)第110章 为乡亲们报仇(二)第160章 廉政风暴(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