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扩军、银行

肖白浪从朝鲜战场归来不久,写了一份名为《本土安全与海外殖民》,里面充分讲述多次关键性战役中。火器化的军队相对于关外骑兵,有着压倒性的优势。尤其是大兵团作战,人数高于1万人的正面决战,骑兵远比如火器部队。但是,人数较少的小兵团作战中,火器部门的威力依然不如骑兵或者冷兵器兵种。

火器部队人人数很少的情况下,只能依靠城墙、工事进行防御作战,缺乏进攻性的力量。如果想要全面获得胜利,必须需规模更大的火器部队。

也正是因为火器部队的数量上的缺少,使得皇家新军在朝鲜战场上,许多进攻性的机会,皆是不能抓住。

与此同时,肖白浪也分析了,援朝战役爆发后,朝鲜的商品市场全面向大明敞开。几个月时间内,大明至少向朝鲜市场倾销了200多万两的棉布、丝绸、纸张、火药、铁器、木器、瓷器、玻璃等等产品。

与此同时,朝鲜人以白银、黄金、人参、粮食、原木、矿石、棉花、奴隶等等各种资源进行交换。在这技术不对称的贸易过程中,特区的商人获得了巨大的暴利。这还不包括特区官方和朝鲜朝廷的军火贸易,军火贸易的利润显然更大,利润也直接被官方掌握,是皇家新军对朝鲜,最大的经济利益所在。

这种商品技术不对称的贸易,已经是皇家新军内部绝密资料中所描述的“经济殖民贸易”。而皇家新军对于朝鲜的殖民,还不仅仅是经济层面的不对称贸易。而且通过了皮岛和耽罗岛作为殖民据点,对朝鲜的经济、政治、文化的渗透,正在不断的升温。

虽然,特区并未计划吞并朝鲜,但是这种殖民贸易的利益,其实比直接统治差不到哪里去。直接的统治,还要兼顾民心向背、统治安全等等问题。而以建立少数殖民据点,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这却是更加省心省力。

分析了朝鲜的问题,肖白浪有提到本土的安全问题。

而皇家新军的敌人,并不仅仅在朝鲜半岛。鞑子攻破北方长城脆弱的防线,威胁到天津腹地的安全。

与此同时,河南、湖北、四川、陕西流贼。也有可能恢复百万大军的声势。从而对天津产生威胁。尤其是,皇家新军主力数量稀少,一旦需要外出征战,本土防御就会显得非常薄弱。为了本土的安全。扩军也是势在必行。

于此同时,官兵们的军心,也非常盼望扩军。因为,许多皇家新军的老兵,其军功已经达到升迁军官的资格。

但是由于皇家新军一直没有扩编。所以很多的士兵领着军官一级的薪水,依然还是担当大头兵的工作。

为了内部的军心、士气等等因素考虑,选择扩军也是非常有必要了。

肖图白阅读了肖白浪的报告,默默点头道:“关于扩编的问题,我也是早有此意。皇家新军的主力,扩编为一个师吧攒够了军工的老兵,升为与其军功相乘的军官。从预备役和民兵中挑选一些素质过硬的,填充到皇家新军的新兵队伍中。挑选兵员,要宁缺毋滥。之后。再从民间一部分有文化、热血、素质过硬的青年,充实皇家新军的编制。”

肖白浪非常兴奋道:“大人,我们等这一天很久了”

皇家新军建军一来不过是团级编制,而且一只没有满编。皇家新军的编制为三三制,最基本军事单位50人为一班。3个班一排、3个排一连,3个连一营,3个营一团,3个团以师。

满编的一个团为4050人。一个满编师为12150人。

此时,皇家新军士兵牺牲的。伤残退伍的,还有因为主动申请退役的士兵为数不少,剩下的1800多人中,其中700多人符合升迁军官的资格,并且人人读书识字,能够探讨战术、战略和新式武器装备层次观点。

经过了扩编后,皇家新军正式编制为——新军第一师,下辖三个团级编制。师长自然是肖图白自己担任,因为枪杆子必须掌握在自己手中。

一团是近卫团,团长将道子。二团是远征团,团长肖白浪。三团是骠骑团,团长张瑜。

三个团的编制人数差不多,但是发展的思路却是略有差异。

近卫团的主要指挥官将道子,因为一直跟在肖图白身边,受到肖图白影响很深,并且近卫团经常配合军械厂试验装备新式武器,因为火力、装备最为犀利、先进。

第二团,实战经验最为丰富,尤其是肖白浪经过了与八旗兵的对阵,已经拥有了一流将领的素质。

第三团是骑兵团,经过不断的缴获、购买、培养战马,皇家新军已经拥有了1.5万匹战马。并且在天津、耽罗岛两地皆拥有养马场,已经拥有了培养骑兵的资格。

骑兵本身的战斗力,并不强于步兵。但却拥有机动性良好,使得骑兵拥有了战略性的优势。

鞑子就充分利用骑兵的机动性,在战略上起到在局部以多打少的“运动战”效果。

明清战争中,大明虽然有超过150万的军队,但是全国布防,兵力分散,机动性是很差的。而鞑子全国总兵力也就20万多人,却经常利用骑兵机动性,瞬间将几万大军集中起来,攻打几千明军驻防的城池。于是,屡次创造奔袭、破城的战绩。

为了将来在战场上,利用机动性,主动去追击、歼灭敌人,骑兵是必须要建的。而骑兵虽然也习练火铳齐射之道,但是更重视马刀的运用。

鞑子用的马刀是弯刀

但是,皇家新军的马刀是直刀。长达1.2米,坚硬的高碳钢制直刀,主要的攻击方式是刺

直刀全力的刺杀,能够破甲

棉甲、木甲、铁甲,皆不能挡住直刀的刺杀。如果是骑兵对战,直刀的杀人效率,是高于弯刀的。

这是后世军事专家,关于直、弯刀之间的优劣,讨论到了21世纪初。才得出了直刀胜弯刀的结论。但是,这一结论获得骑兵专家的共识后,骑兵很快就被坦克淘汰,成为了落伍的军种。

当然了,17世纪的直刀骑兵。注定将会是弯刀骑兵的噩梦。新任的骑兵团长张瑜陶醉的将直刀样品抚摸道:“真是一件骑兵的大杀器”

将道子不屑道:“近卫团三次火力覆盖。就足以让骑兵团全军覆没”

这可不是将道子吹牛,近卫团一项是非常注重火力。火铳手仅有1500人,担任其他重火力兵种的护卫。单兵能够肩扛携带的“虎蹲炮”,全团计划列装1000门。装备了双轮手推板车,一个士兵就能推着一门500斤的破虏炮,全军装备了300门。马车运输的“百虎齐奔箭”和红衣大炮,也装备了50多门。简单说,近卫团基本都是炮兵。将近2000门的各类大叙炮、火箭类武器火力覆盖之下。团灭一个骑兵团,应该并不存在问题。

张瑜嬉笑道:“小兄弟,你还嫩着一点。骑兵是优雅的兵种,向刺客一样。专门找敌人最薄弱的部分进攻。如果骑兵啥的正面进攻炮兵阵地,那就不是骑兵,而是敢死队了”

肖白浪也点头道:“各种兵种没有高下之分,只有正确是使用,才是取胜之道。而且,张瑜的骑兵团。针对的假想敌,也是骑兵,并不是炮兵。”

“听说鞑子不重视火铳,但是却是非常重视火炮。小兄弟,你的对手是鞑子的炮兵。将来遇到鞑子炮兵。别输的太难看咯”张瑜笑道。

将道子闷哼,心中知道,自己的战功不如两位团长,隐隐被两者轻视。心中暗自想到。不就是战功吗,下回挣下令肥章鱼、小白狼两者仰视的功绩。

———————

皇家新军的扩编通过后。国资委也批准了每年300万两银子的新军费预算提案。这个军费提案,仅仅是没有遇到大战和远征的情况下。

一旦真要是遇到了巨大的战役,国资委也追加战时军费开支。

当然了,国资委作为特区和军队建设的主要出资人,这些年一直处于付出状态。投入了巨大的成本,想要收回投资,恐怕还需要很久。

尤其是,皇家新军是一个只花钱不赚钱的机器,更是拖累了国资委的财政。而国资委手头至少还有2000万两的存银,并未动用。

对于肖图白沉吟片刻,决定将一部分资本给盘活、盈利,并且要快速让这些资本进入钱生钱的盈利状态。肖图白左思右想,决定抛出——银行这个大杀器。

银行在现代社会被誉为“百业之母”,无数的资本家自称是给银行打工。普通的储户将自己的积蓄存在银行中,银行付给储户存款利息。而银行将储户的存款贷款给需要资金周转的商人,获得贷款利息。

一般而言,贷款利息的利率是高于存款的利息。银行赚的就是两者之间的“利差”。在后世,一般银行自己钱只有5左右,95的资本都是储户的钱。所以,银行的资金杠杆能够达到20倍。也就是说,如果付给储户3利息,再以6的贷款利率贷出去,形成了3的利差这3的利差乘以20倍,就是60的利润

当然了,银行也可能形成烂帐,以及需要付出一些经营成本。但是无论如何,银行是非常暴利的生意。后世有人形容金融行业——银行是躺着赚钱,证券行业是坐着赚钱,保险行业是跑着赚钱。

这里面,银行业左手收取储户的存款,右手贷出去,就产生了利润。证券行业,稍微需要操心一些,利润也是不太理想。保险行业竞争激烈,底层卖保险的需要跑断腿以三寸不烂之舌忽悠客户买保险,赚钱的难度最艰苦。

当然了,银行业的意义也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在古代农业社会,地主豪强们不满足田租的生意,还利用放高利贷的方式,让逼迫自耕农卖掉自己的田产,逼迫佃农卖儿卖女沦为奴婢。

明朝时期,乡下的金融,主要就是地主们放高利贷。“有良心”的地主,一般年利率20左右。黑心的地主,则是50的年利率以上。而且,这种高利贷是计算复利的,50的年利率计算,十年之后需要偿还57倍利息。如果借贷的不能尽早还,便永世也还不起了。

城市中的金融则是以当铺、钱庄等等形式为主。当铺的典当,良心一点将典当的物品估值八成典当,并且典当借出的钱,也要不断的计算利息的。钱庄一般是提广兑业务,信誉好的钱庄开具银票,能够在异地兑换成金银。而钱庄存钱,一般是没有利息的,而且还要给钱庄保管费。

总而言之,此时的中国金融市场,皆是赚暴利,赚黑心钱。相比之下,银行简直是像天使一般的善良。

肖图白一向是雷厉风行的人,很快他将银行业的经营思路,写给了出来。选取了一名家里开过当铺的青年秘书方吉利,问道:“关于银行这思路,你觉得是否可行?”

方吉利草草阅览了银行方略,眼前一亮道:“千古未有之创举钱庄、当铺、高利贷之流,从此可以休矣”

肖图白摇头道:“创举算不上,欧罗巴人在200年前,就创立过银行。此后,银行在欧罗巴大行其道。英国的伦敦,法国的巴黎,荷兰的阿姆斯特丹,皆有许多银行。”

方吉利不由叹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古人诚不欺我。欧罗巴人,着实有不少的优点值得我大明虚心引进”

中国领先世界千年,是欧罗巴人蒙昧了千多年。而昏睡千年的欧罗巴人,逐渐通过十字军东征和蒙古人西征,获得了大量的东方知识文化,从而大开眼界,并激发了奋发图强的精神。经过数百年追赶,欧罗巴文明的上升趋势明显。

此时,欧罗巴人的文明虽然还有很多愚昧、可笑的地方,但是在数学领域,已经超过了大明,而数学更是许多自然科学得以发展的基础。

再过几十年,牛顿三大定律和微积分,奠定近现代物理学基础。再到19世纪,元素周期律、化学方程式出现,化学成为现代自然科学的另外一座基石。

而在12世纪左右,欧洲一些强国已经建立了近代意义上的大学。比如,英国著名的牛津、剑桥两座大学,已经有500年的历史。这些大学与大明的国子监完全不同,国子监纯粹研究故纸堆和学习做官。而那些近代大学,科学研究氛围浓郁。

肖图白太了解,社会已经蒋的儒家中华了。如果自己不去改变,中华的历史注定要沉沦。哪怕扼杀了满清异族统治,传统的儒家文明与欧洲近现代自然科学竞争依然也是很难占据上风。

朱熹所谓的“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应该反着理解为“天生仲尼,万古长如夜”。自孔子后,中国的文人官僚开始逐渐垄断话语权,所以中国历史就进入了黑暗中,长期不能获得进步了。

当然,这并不是孔子本人的错。而是孔子的思想,太容易令人小富为安,不思进取了。本来孔子学说是一门很宽容,很容易吸收各种思想的学术。但是,偏偏这一门并不是很愚昧的学说,一再的被当成愚昧工具。

第166章 皮岛海战(一)第60章 棱堡(二)第177章 年假第136章 送别第1章 穿越明末,皇帝分身第250章 商人、枪炮、十字架(二)第113章 再战钟钱庄(一)第243章 福利、户口、尚武之风第213章 新兴工商势力、宝船、郑家叔侄第208章 人定胜天第100章 与虎谋皮(二)第271章 银币风暴第218章 水师的战略第91章 郑芝豹的船队(二)第39章 匪军的竹枪阵第128章 整军备战第228章 老朋友何塞(二)第57章 建党(二)第9章 皇家新军第66章 传教士(一)第26章 拜年第81章 虏变(三)第2章 这场戏不能演砸了第209章 班师、建设、丰收第283章 医院、防疫、显微镜第144章 虏退(一)第173章 抗清援朝,保家卫国第89章 危险与机遇(三)第160章 宝坻县令的求援第181章 暗流(二)第250章 商人、枪炮、十字架(二)第69章 忽悠就是力量第179章 游街第92章 葛沽的规矩(一)第201章 香水第208章 人定胜天第30章 谈判和规范第191章 镇压第59章 棱堡(一)第214章 新宝船舰队(一)第210章 扩军、银行第121章 驻军、征地第58章 变得更好,还是更坏?第24章 文工团、书社、股份制第205章 耽罗岛殖民经营(二)第16章 无心插柳柳成荫第225章 独门垄断带来暴利第279章 权贵田弘遇和名士钱谦益(一)第245章 长崎(一)第54章 党报(一)第173章 抗清援朝,保家卫国第53章 政治经济学第246章 长崎(二)第239章 问策(一)第242章 邻居无好人啊第192章 整顿漕帮第52章 《国富论》、《资本论》第254章 军火倾销第48章 银荒第93章 葛沽的规矩(二)第252章 商人、枪炮、十字架(四)第263章 返航第176章 买办(二)第190章 漕帮之乱(三)第176章 买办(二)第39章 匪军的竹枪阵第232章 经济合作第267章 科技、经济、内政(一)第133章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第199章 漕、海之争第123章 葛沽大兴第260章 松江、复社、张溥第230 天津水师的“蛙跳”第255章 九州失控,明军助剿第134章 布局(一)第144章 虏退(一)第181章 暗流(二)第236章 《天工开物》和宋应星第242章 邻居无好人啊第227章 老朋友何塞(一)第173章 抗清援朝,保家卫国第136章 送别第62章 何塞船长的商品(二)第10章 荒地、兵营、练兵第8章 欲练兵第87章 危险和机遇(一)第285章 天津卫商户骚乱第100章 与虎谋皮(二)第270章 科技、经济、内政(四)第24章 文工团、书社、股份制第14章 飞将、鹅毛、铅笔第120章 震动(四)第189章 漕帮之乱(二)第193章 防旱、防蝗第212章 皇上在南京第203章 中朝江华岛协议第68章 传教士(三)第96章 葛沽炒房记(一)第130章 烽烟再起(二)第101章 与虎谋皮(三)
第166章 皮岛海战(一)第60章 棱堡(二)第177章 年假第136章 送别第1章 穿越明末,皇帝分身第250章 商人、枪炮、十字架(二)第113章 再战钟钱庄(一)第243章 福利、户口、尚武之风第213章 新兴工商势力、宝船、郑家叔侄第208章 人定胜天第100章 与虎谋皮(二)第271章 银币风暴第218章 水师的战略第91章 郑芝豹的船队(二)第39章 匪军的竹枪阵第128章 整军备战第228章 老朋友何塞(二)第57章 建党(二)第9章 皇家新军第66章 传教士(一)第26章 拜年第81章 虏变(三)第2章 这场戏不能演砸了第209章 班师、建设、丰收第283章 医院、防疫、显微镜第144章 虏退(一)第173章 抗清援朝,保家卫国第89章 危险与机遇(三)第160章 宝坻县令的求援第181章 暗流(二)第250章 商人、枪炮、十字架(二)第69章 忽悠就是力量第179章 游街第92章 葛沽的规矩(一)第201章 香水第208章 人定胜天第30章 谈判和规范第191章 镇压第59章 棱堡(一)第214章 新宝船舰队(一)第210章 扩军、银行第121章 驻军、征地第58章 变得更好,还是更坏?第24章 文工团、书社、股份制第205章 耽罗岛殖民经营(二)第16章 无心插柳柳成荫第225章 独门垄断带来暴利第279章 权贵田弘遇和名士钱谦益(一)第245章 长崎(一)第54章 党报(一)第173章 抗清援朝,保家卫国第53章 政治经济学第246章 长崎(二)第239章 问策(一)第242章 邻居无好人啊第192章 整顿漕帮第52章 《国富论》、《资本论》第254章 军火倾销第48章 银荒第93章 葛沽的规矩(二)第252章 商人、枪炮、十字架(四)第263章 返航第176章 买办(二)第190章 漕帮之乱(三)第176章 买办(二)第39章 匪军的竹枪阵第232章 经济合作第267章 科技、经济、内政(一)第133章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第199章 漕、海之争第123章 葛沽大兴第260章 松江、复社、张溥第230 天津水师的“蛙跳”第255章 九州失控,明军助剿第134章 布局(一)第144章 虏退(一)第181章 暗流(二)第236章 《天工开物》和宋应星第242章 邻居无好人啊第227章 老朋友何塞(一)第173章 抗清援朝,保家卫国第136章 送别第62章 何塞船长的商品(二)第10章 荒地、兵营、练兵第8章 欲练兵第87章 危险和机遇(一)第285章 天津卫商户骚乱第100章 与虎谋皮(二)第270章 科技、经济、内政(四)第24章 文工团、书社、股份制第14章 飞将、鹅毛、铅笔第120章 震动(四)第189章 漕帮之乱(二)第193章 防旱、防蝗第212章 皇上在南京第203章 中朝江华岛协议第68章 传教士(三)第96章 葛沽炒房记(一)第130章 烽烟再起(二)第101章 与虎谋皮(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