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迁都之议(二)

司礼太监方正化久候多时,见到肖图白返回府上。方正化精神一震,扯着尖锐的嗓音喝道:“总顾问大臣肖图白听旨!”

肖图白众人摆上了香案,进行叩拜。

“诏曰:朕自登基,内忧外患,国事不宁。承蒙祖宗庇佑,降下仙人。肖先生本谪仙,降世辅佐。不过数年,开海关、设公司、兴屯田,为朝廷开财源。练新军、修城池、击鞑虏,立盖世之功......先生品德功绩朕甚仰之。吾次女媺娖,其年八岁,订婚与先生,望先生善待之。待其二八成年,再许完婚......钦此!”

肖图白叩谢后,将诏书捧在手中,心中感慨万千。历史上,坤兴公主朱媺娖本是命运多桀,十六岁被父亲砍断以臂,十八岁英年早逝,在后世金庸小说中将其艺术加工成武功盖世的独臂神尼。

当然,历史在被肖图白影响下,走向另外一条轨迹。这个小萝莉公主,将来成为民间传说中的“独臂神尼”的概率基本已经微乎其微。

送走了钦差后,小公主被安置在肖图白家中,并且在天津葛沽的学校中进行读书。安排公主去读书,也是为了让她自幼与平民阶层接触,改变她的习性。肖图白可不想,与自己成婚的,会是一个在思想上很难沟通的贵族公主。

坤兴公主被宫女牵着,悄然的看了看不远处的肖图白,俏面上微微一红。吐出可爱的小舌头。

和她想象中不同,肖图白至少不是一位面容枯朽的老头子,而是一位俊朗的青年人......从容颜上看,肖哥哥比之父王,看来更年轻一些。而回想着,宫中时,通过父皇口述。以及从其他人讲述中,肖图白形象.....

父皇口中,肖图白神通盖世。是唯一能挽救大明国运的仙人。在别的宫人口中,肖图白更是驾着云彩,降临到宫中。被父皇慧眼重用。其后,一年时间里面,肖图白创下众多的丰功伟绩,更证明了父皇判断的准确——肖国师,就和《三国》中的诸葛亮一般,是旷世奇才。大明的江山社稷的延续,要依靠这样的大才辅佐......

小公主暗暗下了决心,要笼络好未来的夫君。

肖图白也是好奇的看着这个小公主,宫廷的教育给她举止培养出了一股不凡气度,加上一身锦缎宫装打扮。让她露出美人胚子的模样。肖图白心中赞许——这个一个无可挑剔的真正公主,无论是容貌上,还是气度上。

见到肖图白打量她,公主脸上一红,不过却是落落大方的施礼。道:“肖哥哥也无需将媺娖看的太尊贵,就当媺娖是平民家的女孩儿一般吧。国家不宁,媺娖和母后,皆是要劳作,好为父皇解忧。母后时常和宫女一起织布,用以补贴日常用度不足。而媺娖也常常手抄宫廷书籍。派人卖到宫外呢!”

朱媺娖原本是顺妃所产,不过其生母早逝,所以自幼交由周皇后抚养。崇祯的几个妃子,也多数是比较节约简朴的。比如,平民家庭出身的周皇后懂得织布,商人家庭出身的田贵妃则常用针线帮皇帝缝补衣物。

这种家教下,公主也不至于太过刁蛮。

肖图白比较和蔼说道:“那么肖某便将公主当做小妹妹一般看待,平日在府中吃穿用度和柔娘、馨予她们一样标准,你需在葛沽进行和军民子女一般上学读书。不过,学校中需隐瞒身份,不能让同学知晓你是公主......”

小公主乖巧的握着裙角,道:“媺娖晓晓得了,断然不会让肖哥哥为难。”

公主被安置在府中之后,柳馨予、赵柔娘开始有点担心,会被公主殿下排挤。不过,很快她们发现,公主是一位很好相处的小孩子。

尤其是赵柔娘,年龄才不过十四岁,玩心颇重。多了一个八岁的小公主作为玩伴,更是显得开心异常,每日将府中饲养的一些小动物,折腾的鸡飞狗跳。

好在,两女贪玩也是有分寸的,在府中闹出再大的动静,也不会影响到市井。而公主上学的时候隐瞒身份,以“朱美欣”为化名,一名皇家新军士兵乔装成其哥哥护送其上学。

葛沽军区小学,大多数就读的,皆是军队子弟家中的孩子。而里面,不少退伍官兵在里面担任校工,而附近也有军队巡逻。学校的里面的安全,仅次于军事重地。

而对于坤兴公主而言,这种奇妙的生**验,显然比是比沉闷的宫廷有趣多了。在宫廷中,她是一名公主,每天仅仅是在小范围内活动,能够见到的脸孔不超过百人。而在葛沽,公主除了能够在国师府、学校活动之外。还能够在在有人护送下,在市区进行逛街。

在国师府上,公主的生活质量,显然是超过宫中的。虽然,坤兴公主自小不为衣食担忧,但是在宫中是崇尚节俭的,平时她的一些衣裙,如果破旧了也是缝补后继续穿戴。也只有出席一些对外的礼仪,公主才会被打扮的比较隆重、典雅。

而当公主通过逛街了解市面的物价,了解到在葛沽,一石大米也不过是2两银子。而一套崭新的丝绸衣裙,也不过是3两多银子。各类玻璃器皿,甚至只要几十文钱。而一名百姓,一天的消费约莫是20文钱,这令公主不禁有点吃惊。与此同时,心中产生节约银两,将来找机会捐献给父皇的念头。

对于小公主的心思,肖图白了解到之后,又觉得可爱,又是觉得心疼。崇祯多年施行抠门教育,以至于一个公主,拥有十两银子的零花钱,第一念头也是攒起来。捐给皇帝,补贴国家用度不足。

对于公主的心思,肖图白则对她说道:“哪怕节省十两,起到什么用处?大明的问题是人口繁衍过多,传统的农业经济不足养活过多的人口。就如大明有1万万子民,而地主的土地是有限的,大约只要3000万佃农足够。而现在则是3个佃农种过去1个佃农所耕耘的田亩,而佃农人均种租种的田地少了。交租之后,勉强只够自己喝喝。也不能攒下更多余粮筹备荒年所需。所以,稍微天灾加剧,佃农交不起田租。只能逃荒。此时,持续的天灾,造成整个国家莫约有3000万人失业或者半失业,朝廷如果能养得起这3000万失业者,自然能够安稳。若是养不起,那么他们只能选择揭竿而起。”

公主首次吃惊道:“要养得起三千万人?那得需要多少银两?”

肖图白道:“一名破产农民不饿死,每年需要1石粮食。3000万人,便是需要3000万石粮食,以三两银子一石来计算,需要9000万两银子每年.......”

公主显然被这一个难以想象的数据吓的沉默了。明廷每年能够收到中央的银两。不过是500万两。凤阳皇陵被焚后,国家无钱去重修。后宫中,皇后等人搜刮了箱底的私房钱,勉强凑出了一万两银子。听闻到肖图白讲述,每年需要9000万两银子才能够让国家真正的安稳下来。她只能深深感觉一股无力。

“肖哥哥认为,媺娖应该怎么做,才能更好的为父皇分忧?”公主也是非常的聪慧,年仅八岁,就能拥有不错的书**底,并且抄写书籍。拿到宫外能够卖钱。除此之外,她还经常将自己书写的书法,呈现给崇祯去鉴赏,用其书法的明显进步,让皇帝心情舒坦一来。由此可见,年仅八岁的公主,就是一个懂事的小人精。

肖图白道:“解决天下的困局,本质上是要创造财富和创造除了农业之外,其他行业相关的就业。创造财富和非农就业,这两者其实也是一致的。自古以来,很多人认为天下财富是土地、田租,所以有定数,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实际上,财富的本质是人类通过劳动,改造自然界、创造自身需求物资的能力。”

“理论上,自然界的财富,如同江河中的水一般无穷无尽。而人类创造财富能力,相当于挑水的水桶,水桶越大、越多,从江河中获得的水的能力便越强。”

“以粮食生产为例。春秋战国时期,我国每亩粮食最高亩产0.5石。汉唐时期,通过努力改进了农业技术,最高亩产达到3石。宋朝时期又有了一定进步,江南地区最好的农田,最高亩产有8石。而我葛沽改进良种、肥料,最高亩产创下20石记录。这便充分说明一个道理。天下财富并无定数,完全可以通过改进自身的生产技术,获得更多的财富......”

小公主连连点头,肖图白从粮食亩产的角度解释财富,这年代任何人都懂得。哪怕是皇家,为了表示重视农业,皇帝每年会在春耕中,带领自己后妃、子女,体验一下亲自务农。虽然,这些不过是形式主义,但是通过这些实践,一个正统王朝的皇家,一点不懂农业常识,是很罕见的。

肖图白又从农业,阐述到了工业。他举例子说明,大明1名工匠生产的棉布,出口到了海外能够换取二十名农民一年的生产所得粮食。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工业能够获得的财富,比之农业更为丰厚。

“为什么会这样?”小公主不禁皱眉,显得不解。

肖图白笑道:“因为吃饭是人类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所以,全世界列国的百姓,不约而同的摸索出了一套农业技术。但是工业却是满足更复杂的需求,里面含有的道理,更为艰深一些。有些国家,技术积累不足,只能生产低端的产品。所以,我军与那些技术水平较低的国家,进行贸易,往往能够占大便宜。”

公主道:“这和我的零花钱之间有关系吗?”

“当然有关系,农业的问题是天下田亩有限。地主视田地如生命,不到万不得已。只会通过购买增加田亩,而不会售出。而工业是暂时是不存在瓶颈的,只要不断的盈利、便可以扩大规模。假设,公主你一年的零花钱是100两,投资在工业项目中,每年收益率50%。并且,将收益全部继续投资工业生产。十年后这笔投资会变成多少?”

公主拿着算盘,愁眉苦脸。虽然,她自小就开始接受启蒙教育。能够写出不错的书法文字。但是,古代的教育中并不重视数学,而且她才八岁。数学功底也仅仅限于数数。

肖图白给她答案道:“财富增值了57.66倍,100两银子10年时间变成了5766两。再过十年332525两,增值了3000多倍。因为工业的投资,前景暂时是没有瓶颈的,百年以内,是可以不断获得这种爆发式的增长。而如果投资田亩,由于天下田亩有限,赚取的银两只能藏在地窖中,不能无限的扩展增值.......公主如果想要更好的为皇上分忧,那么可以选择将零花钱投资到工商业上。”

后世的学过工业历史的。一般皆是知道。第一次工业革命100年时间内,赚取的财富比之过去1000年人类创造的财富更多。而第二次工业革命,创造的财富比之第一次工业革命更发达数倍以上。第三次工业革命,比之第二次工业革命,创造财富的能力。又有爆发式增长.......

可以说,300年后的人类社会一年创造的财富,比之古代社会3000年创造的财富更要庞大的多。

也正是因为人类生产力水平可以用如此残暴的速度狂飙,肖图白向来认为——生产力的发展,永远是无尽的!

人类社会遇到一切大的困境,皆是生产力不足。每年创造100亿财富的生产力不足解决问题。变成1万亿呢?还不够,将生产力发展到100万亿呢?如何还不能解决问题,再生产力再发展到1万万亿.......

这种野蛮的生产力思维,才是真正唯物主义、生产力崇拜者应该拥有的情怀!而将小萝莉公主,调教成生产力崇拜党人,是肖图白任重道远的任务啊。

公主目光露出了喜色,道:“谢谢肖哥哥指点。”

——————

崇祯九年十月的京师,显得无比的热闹。

先后迎来了卢象升率军献鞑子的首级和俘虏,光是首级,就摆了一百五十车,每车100具用石灰保存好的头颅。

除此之外,鞑子的俘虏送上京师的有数百人。其中,还有一名被活捉的牛录额真谭泰,更是令京师数十万军民感觉到民心振奋。

众多的鞑子的首级,也被皇帝令人堆放到皇陵中,用以告慰被被掘陵墓。

在鞑子的首级、俘虏被送到京师不久。陕西巡抚孙传庭也率领3000多名士兵,将闯王高迎祥押送到了北京进行献俘。

与历史上,立即判处高迎祥腰斩不同。崇祯亲自与高迎祥进行交谈,让高迎祥答应归顺明廷,封其为“顺义伯”。

这高迎祥本身不过是马贩子出身,而后来陕西灾荒,土匪们纷纷下山,召集流民造反。高迎祥这个马贩子,也带着一帮兄弟们造反了,由于高迎祥手头拥有数千匹战马,所以一开始班底就无比雄厚,因此在王嘉胤兵败后,被推选为各路起义军队的总盟主。高迎祥甚至做过皇帝美梦,但是随着如今被俘后,其美梦清醒,贪生怕死的念头不断的涌起。

历史上,崇祯皇帝没有给他机会,一见面不久就下令斩了,连劝降的兴趣都没有。

如今,崇祯露出了招降的姿态,高迎祥不禁喜极而泣道:“罪臣叩谢吾皇恩典!”高迎祥却是不断的表示忏悔,并且一力保证,劝说旧部向朝廷自守,接受朝廷招安等等。招降了高迎祥后,崇祯将焚烧凤阳皇陵的责任完全推给张献忠、李自成两人。

至于,高迎祥的官方表态,当年烧凤阳皇陵时,其本人不在场。被焚烧后,高迎祥内心受到巨大谴责,如此云云......

来到京师献俘,孙传庭每日也是在京师活动,与京师同僚多多交往。其中,孙传庭更是拜访了名声更响的卢象升。

这两名明末历史上,最著名的督抚见面,不免要多多亲善。

“传庭此役擒住高迎祥,可谓给我拾遗补缺了!”卢象升本来为追击高迎祥一半,却被招到北方勤王,显得有点遗憾。

但是,刚刚上任不久的陕西巡抚孙传庭,在高迎祥必经之路上,伏击了这位天下匪军的盟主,从而让整个中原的匪患,陷入了低潮。

虽然有李自成、张献忠、罗汝才等等各部窜逃,然而各部的声势大跌,不复高迎祥时期那般鼎盛。

孙传庭谦虚道:“还是先生手段高明,连续大破高迎祥让其元气大伤,高迎祥窜逃至陕西,才让我捡了便宜。若非如此,传庭如何能获得如此巨功!”

历史上,明廷在崇祯年间的三位个救命稻草——卢象升、洪承畴、孙传庭。卢象升死、洪承畴降清、孙传庭兵败不知所踪后。崇祯朝,才进入了无可挽回境地,迅速的灭亡在李自成的大军下。

总体而言,明末三大著名督抚中,卢象升、孙传庭比较有气节,洪承畴的本事不弱就是气节差了一点。

片刻后,孙传庭道:“近期朝中,一股倒温风潮,象升兄是如何看待?”

卢象升洒然笑道:“这党争真是无味之极!大明真正的忧患,一个是关外鞑子。一个是腹地流贼。这两者不灭,朝廷诸公却纷纷窝里斗,掀起门户之争。象升反正是不愿参与的!”

孙传庭也是笑道:“党争方面,小弟也不敢搀和其中。卷入过深,想要摆脱可就难了!不过,私底下谈谈何妨?”

半晌后,卢象升说道:“我看,那温体仁还不至于倒台?”

“哦?”孙传庭忽的感兴趣道。

卢象升笑了笑道:“倒温的风波,不外乎是刘宗周的奏折引起。那奏折,大意也就是向皇上诉说温体仁是小人。为了怕奏折弄不倒温体仁,近期京师又多了一些‘皇上遭温了’之类的谣言。看起来汹汹舆论,但是够分量的朝中大佬,很少亲自参与其中。显然他们也怕,温体仁未被罢掉,会对诸公进行打击报复......”

孙传庭恍然道:“所以说,温体仁会不会被罢掉,完全是看有没有失去圣眷!”

“对!”卢象升道,“前几日,刘宗周上书不久,我刚刚离开宫中,却无意见到皇上召温体仁入宫,由此可见,他还是未失去圣眷的!”

第182章 暗流(三)第48章 银荒第30章 谈判和规范第144章 虏退(一)第221章 新式教育和舆论宣传第162章 货币第183章 暗流(四)第82章 不怕对手神,就怕队友猪第65章 去钦天监挖人才第236章 《天工开物》和宋应星第185章 兵器制造(二)第242章 邻居无好人啊第224章 高炉炼铁、坩埚炼钢第17章 军营、搬家、书第16章 无心插柳柳成荫第253章 愿赌服输第217章 美味的辣椒第61章 何塞船长的商品(一)第196章 郑芝豹的生意第146章 手持钢刀九十九第182章 暗流(三)第262章 不做死就不会死(二)第142章 胜了(二)第222章 香水的暴利第162章 货币第146章 手持钢刀九十九第256章 锦衣夜行,贱人矫情第182章 暗流(三)第225章 独门垄断带来暴利第19章 建镇、开荒、马铃薯第38章 刘泽清诡异的“剿匪”第27章 顾问党利益集团第208章 人定胜天第140章 绞肉机(三)第250章 商人、枪炮、十字架(二)第54章 党报(一)第69章 忽悠就是力量第273章 幕府使者(二)第116章 我有奇术第10章 荒地、兵营、练兵第181章 暗流(二)第2章 这场戏不能演砸了第27章 顾问党利益集团第42章 追悼会、烈士、抚恤第154章 新任的天津巡抚第104章 总督(二)第161章 自由民第245章 长崎(一)第43章 新军医院第81章 虏变(三)第133章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第15章 皇庄拍卖舞弊案第194章 南北朝鲜第147章 鞑子窜逃了第237章 工科学院第226章 钢铁的价值第178章 风俗第125章 包衣翻身做主子第78章 创刊(二)第231章 舰炮之威第274章 幕府使者(三)第110章 为乡亲们报仇(二)第15章 皇庄拍卖舞弊案第249章 商人、枪炮、十字架(一)第11章 射击训练第58章 变得更好,还是更坏?第226章 钢铁的价值第118章 震动(二)第209章 班师、建设、丰收第78章 创刊(二)第82章 不怕对手神,就怕队友猪第273章 幕府使者(二)第232章 经济合作第95章 郑芝豹的葛沽见闻(二)第97章 葛沽炒房记(二)第139章 绞肉机(二)第226章 钢铁的价值第216章 返航、炮击、旅顺第187章 改进工具(二)第15章 皇庄拍卖舞弊案第273章 幕府使者(二)第259章 江南和天津的商战(二)第83章 独石口(一)第237章 工科学院第73章 民心沸腾第260章 松江、复社、张溥第70章 丰收(一)第224章 高炉炼铁、坩埚炼钢第214章 新宝船舰队(一)第240章 问策(二)第16章 无心插柳柳成荫第12章 阶段性训练成果第233章 烟草第90章 郑芝豹的船队(一)第111章 铁与血的碰撞第165章 明朝时期的石油化工业(三)第160章 廉政风暴(二)第65章 去钦天监挖人才第161章 自由民第53章 政治经济学
第182章 暗流(三)第48章 银荒第30章 谈判和规范第144章 虏退(一)第221章 新式教育和舆论宣传第162章 货币第183章 暗流(四)第82章 不怕对手神,就怕队友猪第65章 去钦天监挖人才第236章 《天工开物》和宋应星第185章 兵器制造(二)第242章 邻居无好人啊第224章 高炉炼铁、坩埚炼钢第17章 军营、搬家、书第16章 无心插柳柳成荫第253章 愿赌服输第217章 美味的辣椒第61章 何塞船长的商品(一)第196章 郑芝豹的生意第146章 手持钢刀九十九第182章 暗流(三)第262章 不做死就不会死(二)第142章 胜了(二)第222章 香水的暴利第162章 货币第146章 手持钢刀九十九第256章 锦衣夜行,贱人矫情第182章 暗流(三)第225章 独门垄断带来暴利第19章 建镇、开荒、马铃薯第38章 刘泽清诡异的“剿匪”第27章 顾问党利益集团第208章 人定胜天第140章 绞肉机(三)第250章 商人、枪炮、十字架(二)第54章 党报(一)第69章 忽悠就是力量第273章 幕府使者(二)第116章 我有奇术第10章 荒地、兵营、练兵第181章 暗流(二)第2章 这场戏不能演砸了第27章 顾问党利益集团第42章 追悼会、烈士、抚恤第154章 新任的天津巡抚第104章 总督(二)第161章 自由民第245章 长崎(一)第43章 新军医院第81章 虏变(三)第133章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第15章 皇庄拍卖舞弊案第194章 南北朝鲜第147章 鞑子窜逃了第237章 工科学院第226章 钢铁的价值第178章 风俗第125章 包衣翻身做主子第78章 创刊(二)第231章 舰炮之威第274章 幕府使者(三)第110章 为乡亲们报仇(二)第15章 皇庄拍卖舞弊案第249章 商人、枪炮、十字架(一)第11章 射击训练第58章 变得更好,还是更坏?第226章 钢铁的价值第118章 震动(二)第209章 班师、建设、丰收第78章 创刊(二)第82章 不怕对手神,就怕队友猪第273章 幕府使者(二)第232章 经济合作第95章 郑芝豹的葛沽见闻(二)第97章 葛沽炒房记(二)第139章 绞肉机(二)第226章 钢铁的价值第216章 返航、炮击、旅顺第187章 改进工具(二)第15章 皇庄拍卖舞弊案第273章 幕府使者(二)第259章 江南和天津的商战(二)第83章 独石口(一)第237章 工科学院第73章 民心沸腾第260章 松江、复社、张溥第70章 丰收(一)第224章 高炉炼铁、坩埚炼钢第214章 新宝船舰队(一)第240章 问策(二)第16章 无心插柳柳成荫第12章 阶段性训练成果第233章 烟草第90章 郑芝豹的船队(一)第111章 铁与血的碰撞第165章 明朝时期的石油化工业(三)第160章 廉政风暴(二)第65章 去钦天监挖人才第161章 自由民第53章 政治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