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丰收(一)

农历五月,大明黄河流域进入了农业收获季节。

葛沽镇外的稻田、麦田一片金灿灿的色泽。那马铃薯和红薯的田中,枝叶碧幽幽,刨开土壤更可见丰硕果实。

还少量种植的棉花,绿色的叶子从中露出了一簇簇雪白的棉絮团儿......

经过了三个月的生长,葛沽开垦的50多万亩田地,已经迎来了丰收的喜悦。

整个葛沽镇,开始进入农忙时期。不但5000名农业劳动人,投身繁忙的收割之中。就连一些妇女、老人们,也开始主动请缨,帮忙抢收农作物。

哪怕是没有直接做农活的葛沽镇民兵们,也是在田埂边上,搭起一些帐篷,帐篷里面烧茶水、食物,供应在田间工作的农夫们吃喝、休息。

莫约有2万多人,投身在农忙之中。

这壮观的景象,着实令人感觉到一股豪迈激情。

农作物收获,作为葛沽镇当前头等大事。将岸自然是带着葛沽衙门中的众多官吏,在场上督办收获农作物,以及将这些农作物送入府库中。

虽然红薯、马铃薯之类的作物,还没有进入正式的收获,不过,光是看着一万亩水稻田和1万亩小麦田的长势,便已经知道,今年的葛沽迎来了一场北方罕见的大丰收。

将岸赤脚在田中,摘了几粒稻子,用手指捏碎了稻壳,见到雪白、浑圆、饱满的稻粒,赞叹说道:“不愧是施了‘仙家肥’的稻子,哪怕是江南鱼米之乡的膏腴肥田,也未必能够长出这么饱满晶莹的稻子!”

陪同在将岸身边的年轻小吏,名叫做班蒙,是天津当地人,读过五年县学,由于家庭经济供不起他读书,所以便学了一些账房技能,准备以此谋生。

前不久,山东流民大批涌入天津时,班蒙与同乡一起躲入了葛沽避难。碰巧看到了葛沽镇衙前张贴招募官吏的告示。

葛沽镇的衙门的小吏,不但包吃包住,还有3两月薪,逢年过节更有各种福利可拿。因此班蒙颇为心动,便前去应聘了。那班蒙,正碰到了求贤若渴的将岸,简单的考验了班蒙文书、数学等等功底后,将岸觉得这小子是可造之材。

而且,班蒙居然略懂几何,学过一些直线、平行线、三角形之类的知识。一问之下,原来这小子居然靠着自学,学会了徐光启当年翻译的半部《几何原本》!

如果仅仅会读书识字,将岸也觉得稀松平常,但是几何学却是国术大人非常赞赏、提倡的一门学问。所以,将岸便越发的看重这个年轻人,决定将其当做助手栽培。

班蒙闻言笑道:“大明北方的风水一年比一年败坏,邸报消息上看到,今年至少有百多个县农田绝收。其他未绝收的县,收成也比往年要低的多,像葛沽这般的长势真罕见,哪怕江南水乡也不过如此吧!”

将岸说道:“可惜国师爷不在现场,否则,他多半会很高兴!这葛沽开荒种田,可是他一力促成。更厉害的是,国师爷以鬼神莫测手段,洞察天机,弄出了‘仙家肥’......葛沽的大好局面,可以说完全是国师爷奠定!”

“大人,国师爷能够呼风唤雨、撒豆成兵吗?”班蒙露出了一丝好奇问道。

将岸摇头道:“虽然,国师爷是真正的神仙,但是这人间已是末法时代。神仙落入凡尘,也不能施法,反倒会逐渐变成凡人。不过,国师爷终究是‘谪仙人’,能够看破的一些天机,便已经超过凡俗中任何一名智者了!”

班蒙好奇问道:“什么是天机?”

将岸沉吟道:“假设你是三百年前的古人,那时候是元末,你清晰的知道,未来是太祖皇帝,驱除鞑虏、建立大明,那么你能做些什么?”

班蒙犹豫半晌道:“如果有此先见之明,当然是投奔太祖皇帝,成为建国元勋咯!”

将岸笑道:“对,这就是‘谪仙人’与凡人的不同。我们凡人不能看到未来发生的事,但是‘谪仙人’哪怕失去了法力,但是光是凭着能够看到一些天机,便使得他们拥有鬼神莫测的大神通!凡人看不破天机,只能随波逐流。而能看破天机者,则能够逆天改命!弱者改自身之命,强如肖国师者,要改的是一国之运!”

班蒙脸上也不由露出了神往,来到葛沽之后,这个年轻人,已经听到了太多国师爷的神话了。

国师爷点石成金、国师爷开荒葛沽、国师爷撒豆成兵、国师爷呼风唤雨......

葛沽的繁荣昌盛是国师爷使用仙家法术,扭转因果气运的大神通。葛沽原本没有煤矿,国师爷在狂野施法,于是地下就有了一座易于开采的露天煤矿。

就连直隶、山东到处干旱,唯独天津风调雨顺。

也有人说,是国师爷威胁龙王爷,如果龙王敢让天津干旱,就对龙王剥皮抽筋,龙王畏惧国师爷神威,只能让天津风调雨顺......

老百姓热衷于把国师爷神话,这其实也并不单单的因为愚昧。

而是因为,乱世之中人们需要找一个心灵寄托,需要有一门信仰。而镇子中绝大多数的百姓,都是肖图白从灾民之中救出来的,使得他们内心之中肖图白的形象,几乎超过了各种神灵。

救民于水火,才能够走上神坛!

而现在,听到将岸大人的描述,班蒙心中的国师,开始逐渐与《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的形象重合......

哒哒哒!

官道上传来一阵清脆的马蹄。

众人朝远看去,却是见到一名穿着新军的华丽军服的青年骑士,策马奔驰。

骑士由远而近。

那年轻人下马问:“将司长在哪?”

“本官在这!”将岸卷着裤腿、赤着脚从田中走出来。

年轻的骑士看了他一眼,道:“国师大人已经在30里外。大人问,葛沽的农田,可曾组织人手收割了?”

将岸精神一震道:“你去回复说,葛沽农田大丰收,正在准备组织农民抢收!具体收成状况,希望国师大人前来验收!”

那骑士点头道:“既是如此,我便去复命了!”

强烈推荐:

第21章 渔政、造船、海权第57章 建党(二)第88章 危险与机遇(二)第75章 粮商(一)第34章 阴谋第80章 虏变(二)第93章 葛沽的规矩(二)第61章 何塞船长的商品(一)第38章 刘泽清诡异的“剿匪”第259章 江南和天津的商战(二)第127章 蚯蚓养鸡鸭和逆天的蚯蚓田第275章 军火订单第186章 改进工具(一)第4章 锦衣卫和东厂第68章 传教士(三)第144章 虏退(一)第100章 与虎谋皮(二)第51章 李慎之的心态变迁第256章 锦衣夜行,贱人矫情第128章 整军备战第196章 郑芝豹的生意第203章 中朝江华岛协议第19章 建镇、开荒、马铃薯第6章 科技创新,从珍妮机开始第179章 游街第84章 独石口(二)第142章 胜了(二)第100章 与虎谋皮(二)第17章 军营、搬家、书第179章 游街第46章 圣旨第183章 暗流(四)第31章 土化肥第219章 整风第76章 粮商(二)第214章 新宝船舰队(一)第61章 何塞船长的商品(一)第122章 仗义多屠狗辈第201章 香水第88章 危险与机遇(二)第184章 兵器制造(一)第84章 独石口(二)第13章 统一思想、军歌第70章 丰收(一)第31章 土化肥第217章 美味的辣椒第224章 高炉炼铁、坩埚炼钢第194章 南北朝鲜第125章 包衣翻身做主子第100章 与虎谋皮(二)第61章 何塞船长的商品(一)第151章 迁都之议(一)第174章 赤字第187章 改进工具(二)第190章 漕帮之乱(三)第141章 胜了(一)第170章 朝鲜布局(一)第248章 官逼民反,九州暴乱第158章 部门改组(二)第227章 老朋友何塞(一)第253章 愿赌服输第169章 皮岛海战(四)第47章 收容难民第144章 虏退(一)第68章 传教士(三)第152章 迁都之议(二)第93章 葛沽的规矩(二)第67章 传教士(二)第76章 粮商(二)第50章 日本的闭关锁国和朱印船第229章 四艘新舰第198章 拍卖、管子思想第13章 统一思想、军歌第258章 江南和天津的商战(一)第112章 战后余波第213章 新兴工商势力、宝船、郑家叔侄第189章 漕帮之乱(二)第223章 皇城岛海战第168章 皮岛海战(三)第149章 玻璃产业第91章 郑芝豹的船队(二)第169章 皮岛海战(四)第244章 互别苗头的青年将领们第216章 返航、炮击、旅顺第99章 与虎谋皮(一)第255章 九州失控,明军助剿第179章 游街第78章 创刊(二)第219章 整风第183章 暗流(四)第161章 自由民第112章 战后余波第110章 为乡亲们报仇(二)第158章 部门改组(二)第235章 全民教育,新闻时代第14章 飞将、鹅毛、铅笔第29章 店铺、出租、青楼第133章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第219章 整风第250章 商人、枪炮、十字架(二)
第21章 渔政、造船、海权第57章 建党(二)第88章 危险与机遇(二)第75章 粮商(一)第34章 阴谋第80章 虏变(二)第93章 葛沽的规矩(二)第61章 何塞船长的商品(一)第38章 刘泽清诡异的“剿匪”第259章 江南和天津的商战(二)第127章 蚯蚓养鸡鸭和逆天的蚯蚓田第275章 军火订单第186章 改进工具(一)第4章 锦衣卫和东厂第68章 传教士(三)第144章 虏退(一)第100章 与虎谋皮(二)第51章 李慎之的心态变迁第256章 锦衣夜行,贱人矫情第128章 整军备战第196章 郑芝豹的生意第203章 中朝江华岛协议第19章 建镇、开荒、马铃薯第6章 科技创新,从珍妮机开始第179章 游街第84章 独石口(二)第142章 胜了(二)第100章 与虎谋皮(二)第17章 军营、搬家、书第179章 游街第46章 圣旨第183章 暗流(四)第31章 土化肥第219章 整风第76章 粮商(二)第214章 新宝船舰队(一)第61章 何塞船长的商品(一)第122章 仗义多屠狗辈第201章 香水第88章 危险与机遇(二)第184章 兵器制造(一)第84章 独石口(二)第13章 统一思想、军歌第70章 丰收(一)第31章 土化肥第217章 美味的辣椒第224章 高炉炼铁、坩埚炼钢第194章 南北朝鲜第125章 包衣翻身做主子第100章 与虎谋皮(二)第61章 何塞船长的商品(一)第151章 迁都之议(一)第174章 赤字第187章 改进工具(二)第190章 漕帮之乱(三)第141章 胜了(一)第170章 朝鲜布局(一)第248章 官逼民反,九州暴乱第158章 部门改组(二)第227章 老朋友何塞(一)第253章 愿赌服输第169章 皮岛海战(四)第47章 收容难民第144章 虏退(一)第68章 传教士(三)第152章 迁都之议(二)第93章 葛沽的规矩(二)第67章 传教士(二)第76章 粮商(二)第50章 日本的闭关锁国和朱印船第229章 四艘新舰第198章 拍卖、管子思想第13章 统一思想、军歌第258章 江南和天津的商战(一)第112章 战后余波第213章 新兴工商势力、宝船、郑家叔侄第189章 漕帮之乱(二)第223章 皇城岛海战第168章 皮岛海战(三)第149章 玻璃产业第91章 郑芝豹的船队(二)第169章 皮岛海战(四)第244章 互别苗头的青年将领们第216章 返航、炮击、旅顺第99章 与虎谋皮(一)第255章 九州失控,明军助剿第179章 游街第78章 创刊(二)第219章 整风第183章 暗流(四)第161章 自由民第112章 战后余波第110章 为乡亲们报仇(二)第158章 部门改组(二)第235章 全民教育,新闻时代第14章 飞将、鹅毛、铅笔第29章 店铺、出租、青楼第133章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第219章 整风第250章 商人、枪炮、十字架(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