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大明首位银行家

银行的生意很纯粹,就是经营“钱”本身。原始的社会以货易货,但是稍微发达一点的社会,皆会产生“钱”这种交易媒介。

“钱”的学名是“一般等价物”,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而绝大多数的商品交换过程,基本上是脱离不了“钱”作为中介。越是发达的商品社会,对于一般等价物的需求越是高级。

东南亚的一些欧洲人殖民地,使用明朝进口的布匹充当货币。布匹、粮食在东南亚一些岛屿上,起到了一般等价物的作用。

印度、非洲、美洲等等一些部落王国,使用贝壳、树叶作为货币,欧洲一些殖民者,便利用信息、技术不对称的方式,用海岛上捞取的贝壳,从一些落后的部落地区换取大量的金银、矿产、奴隶。

明朝时期的中国,早已确立了白银本位制度,同时以铜钱作为辅币。但是,在贵金属货币的时代,通过冶炼金属获得的货币总是有限,因为商品交换市场,尤其是缺钱。

天津经济特区,大兴工商一来。每天都有新的商铺、公司、工厂开业,对于资本的需求,比之其他地区更为饥渴。

特区已经出现了6家当铺、2家钱庄,并且民间以放高利贷为主要形式的畸形金融业态,在特区皆出现了一派繁荣景象。由此可见,能令金融行业生存和发展的土壤,在特区已经诞生。

5月末,国资委投资50万两作为股本,成立的大明家股份制银行——“天津特区发展银行”。

简称为“津发展”的银行,在咸水沽购下一间200平米的店铺楼盘作为银行的经营机构。

草创的津发展银行拥有20名员工,并且全员都显得非常年轻化。大多数员工,皆是经过了特区军队和新式学校的教育,精通数学、经济、商业、世界地理等等知识。

这个充满了朝气的年轻团队中,总经理方吉利年仅23岁,而其余的银行员工。多是二十岁左右。

年纪最大的银行保安队长林大柱也仅有31岁,他是皇家新军的退伍兵,从朝鲜战场回来后,便下定决心要退伍。皇家新军的政治部,遵从其个人志愿。批准其退伍申请。并且推荐了其几项退伍后的工作,最终林大柱选择了在新成立的银行中担任保安队长。

在开业之前,肖图白亲自与津发展银行的创始团队成员碰面,代表国资委给予管理团队成员祝福。

肖图白说道:“银行是一种全新的行业。将会是百业之母,将会是繁荣之源。将银行经营好,贡献不下于经营好一座州县。而未来银行扩张成千上万家分行,依然能经营好,贡献不下于在朝廷做户部尚书。”

这一番的讲话。令津发展银行的团队成员,一个个显得热血沸腾!银行能够有前途,在银行中奋斗的创世元老,还能没有前途?

明朝的户部,职能大致与财政部差不多。后世的财政收入,除了有税收之外,还有许多大型国企的分红,国家也仅仅是许多股份制国企的股东之一。后世一些比较成功的大型国有银行,少则年赚数百亿。多则一年赚数千亿。但是21世纪的新中国,全国最赚钱的10家企业,银行业至少要占据五家以上。以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例,2400多家上市公司中,银行股只有16家。但是16家银行一年赚的利润,比其余2400多家公司加起来还要多。

肖图白可以坦然的认为——如果垄断了大明的银行业,再加上强横的军事力量作为保障,他甚至不在乎谁当皇帝。

银行是钱袋子。军权是枪杆子。既拥有钱袋子,又拥有枪杆子。天下任何势力皆不能迫使其屈服。

在肖图白的勉励下,大明历史上位银行家方吉利踏上了自己的征程。

“吸纳存款、发放贷款、利差、存贷比、资产质量、风险控制……”

“优秀的银行家,皆是保守主义者,规避风险是合格的银行家的天性和本能。银行家的职责是锦上添花,一般决不允许雪中送炭。西方有银行家云‘天晴时候借伞,雨天的时候收回来……”

肖图白仅仅将后世许多关于银行经营的概念,简单的以一篇文章的方式,交给了方吉利。事实上,银行造后世演变的极其复杂,但是最开始的银行,仅仅是一个经营思维上的创意。而肖图白给予方吉利的创意中,已经超过了同期的欧洲银行。

消化吸收了肖图白的给予的银行经营的思路性文章,方吉利的脑子是非常活泛的,意识到作为新生的事物,银行必须要加大宣传,才能够被民众了解到。而特区最好的宣传方式,便是报纸上刊登的广告和软文。

中国汉朝时期便出现了朝廷官方的邸报,但是近代化经营性质的报纸,也仅仅是最近两年在特区产生。

而报纸这个新生事物,从一开始就抓住了“广告”这一项核心业务,从而建立了有效的盈利模型。

特区的报纸除了喉舌《党报》、《天津特区报》、《皇家新军报》之外,还拥有《葛沽经济报》、《儒林报》、《铁血军事报》、《奇闻报》、《世界报》、《自然科学》、《聊斋故事报》等等众多民营报纸。

这些民营报纸中,除了《儒林报》之外,皆由“杨柳肖书社公司”所建立。

杨柳肖书社则是属于肖图白家庭投资理财的产物,已经属于特区的新闻出版业的垄断寡头。

虽然,整个特区的报纸发行业务,一年仅仅有30多万两的市场份额,利润更是仅仅有五万两银子。

报纸的利润的主要构成部分,就是商家在报纸上投的广告。但是,这个年代的商人比较保守,做生意也多是靠人脉,对于广告的效果,还是存在怀疑心态。大多数商家投资广告的行为,皆是小打小闹。因此,报纸的广告。此时还是非常的廉价。10两银子就能在一份报纸上,刊登一个月的广告。几百两银子,可以令特区所有的报纸,同时刊登商家提供的广告。

“津发展”银行的广告攻势基本覆盖了特区所有的报纸:

“奉肖图白大人令,特此筹建‘津发展银行’。本行经营存款、贷款两项业务。存款者。将手中不用余钱存入本行。本行按照存款的金额、时间,支付储户存款利息。贷款者,需要用钱之商人。本行确定其还款能力和信誉后,可以低息拆借贷款!”

“好消息。津发展银行开业一个月以内,给予存款者利好!活期存款,每天可以获得万分之一利息,钱存放银行每天都可以下崽,一万两银行每天存银行可以获得1两银子利息。定期存款:3个月定期。到期可以获得1.5%利息。6个月存款,可以获得3%利息。一年期存款,到期可以获得7%利息……我们的口号是,让死钱变活钱,让钱生仔!”

“周转不灵的商家们,津发展银行能够给予您提供超低廉贷款利率。10天拆借,仅需1%贷款利息。3个月拆借,仅需3.5%贷款利息。6个月期贷款,仅需5%利息。一年期贷款。仅需10%贷款利息……”

“津发展”银行在特区的主要报纸上买下了1个月的广告,仅仅花费了500两银子,但是起到的效果是非同凡响的。

而方吉利更是充分利用了政府官员来拉关系、造势。比如,天津特区的市长将岸,在方吉利的登门造访下。在银行中开了户头,将1万两银子闲钱,存了一年期。

次日,报纸上已经刊登:“特区市长将道子先生。为支持津发展银行业务,将家庭积蓄1万两银子存入银行。将市长表示。银行存款利息,比之在乡下买田租给佃户,获得的利息更高,而且还旱涝保收、省心省力。”

将道子看了新闻后,嘴角有点抽筋,虽然在津发展银行存钱确有其事。但是,后面的王婆卖瓜一般的“一年期存款的利息高于田租”,他可没有说过,完全是津发展的借着他的名头在给银行打软广告,但是他也懒得去揭穿。

而将道子存款的消息被报纸刊登,引发了连锁效应。

许多对于特区官府的信誉放心,并且确定了津发展银行是“官方背景”。不少的公务员、军人、小商贩、工人、市民,纷纷尝试的向银行中存款。于是,津发展银行开张了10天左右,已经拥有2000多名银行储户,存款金额约有35万两。

尤其是一名矫情的老先生,为了实验银行的信誉,存入了100两银子。次日,就开始取出存款,收获了10文钱的活期利息,引起了许多人的关注。

接下来,很多的市民尝试当天存,次日取出,来获得利息。虽然,这些活动,增加了工作人员的麻烦,但是银行的创创始工作人员,以非常好的耐心,完成对于这些储户的服务。

至于银行的贷款服务,发放的贷款程序,也是非常的保守。贷款业务并不是后世的信用贷款,而是需要有抵押品的抵押贷款——房产、田产、公司股份、货物、奴隶契约,总之必须要有抵押品,才能够获得贷款。

并且,贷款发放的对象,也倾向于特区境内注册的公司、商铺、工厂,或者是在特区进内拥有稳定收入的个人。而外地贷款者,哪怕是皇亲国戚,也不能轻易获得津发展银行的贷款服务。

虽然是贷款的审核门槛是很高的,但是由于超低的贷款利率,依然吸引了特区的工商业资本踏破门槛。

经过慎重的筛选,津发展银行批准了“林氏蜡烛厂”15万两银子的一年期贷款,以及几家地产公司的贷款申请。

“林氏蜡烛厂”被称为特区的蜡烛巨头,号称要每年制造10亿根蜡烛。因为,大规模提炼石蜡作为原料制造蜡烛,其成本是非常低廉的。目前,其出产的蜡烛,不但已经垄断了大明的直隶、山东、山西、河北等等省份,就连朝鲜、日本等等海外市场,也迅速的沦陷成为其倾销市场。

毕竟,朝鲜和日本所用的蜡烛,多是昂贵的牛油、猪油提炼,一只蜡烛的成本不下于15文钱。

而林氏蜡烛厂,每只蜡烛的造价已经降低到2.5文钱,并且质量还比牛油、猪油蜡烛优异。这种情况下,成为林氏蜡烛发展成为垄断巨头,也是必然。

当然,林氏蜡烛经营成功和成本优势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愿意是,林氏蜡烛厂中肖图白国师大人占有股份。这个理由,使得林氏蜡烛的信誉,已经被津发展银行列为顶级。

而地产公司的贷款申请,津发展银行更是非常放心。

因为,特区相对于大明北方地区的地区,已经如同是世外桃源一般的存在。每个月涌入天津的移民超过万人,这还是这个年代没有火车、轮船、飞机的情况下。若是有火车、轮船之类的更便捷交通工具,恐怕天津特区会被潮水一般涌来的移民撑爆掉。

大量的移民涌入,使得天津特区的住房是绝对的“刚需”!

由于土地供给有限,加上地产项目建设跟不上移民的涌入速度。很多的地产项目,刚刚竣工,已经销售一空。

到了六月份,津发展银行的业务进入了正轨,存贷款数额不断创新高。根据统计,津发展银行存贷款之间的平均的利差大约是在4.25%左右。这主要是,部分储户是以活期的方式存款。活期存款的年利率其实才3.65%左右。哪怕是一年期的定期存款,年利率才7%。而贷款项目普遍的年利率达到10%左右。通体而言,天津发展银行的利差,是一个对于银行家很满意的数据。

当然了,对于特区原本繁荣发展的高利贷业务而言,津发展银行的出现,无疑是令其受到了巨大的打击。

并且,随着时间发展,津发展银行的存贷款业务规模越大,便会越加的挤压那些高利贷人士的生存空间。而通过市场行为,挤压高利贷的生存空间,也正是津发展银行成立的初衷之一。

第208章 人定胜天第185章 兵器制造(二)第156章 简单机械之滑轮组(二)第139章 绞肉机(二)第255章 九州失控,明军助剿第221章 新式教育和舆论宣传第83章 独石口(一)第132章 烽烟再起(四)第119章 震动(三)第126章 王启年之死的讨论第33章 仙肥、女兵、农庄第165章 明朝时期的石油化工业(三)第192章 整顿漕帮第278章 皇帝养成计划(三)第63章 何塞船长的商品(三)第189章 漕帮之乱(二)第173章 抗清援朝,保家卫国第200章 体制、工业、渤海公司第182章 暗流(三)第85章 独石口(三)第196章 郑芝豹的生意第150章 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第29章 店铺、出租、青楼第191章 镇压第183章 暗流(四)第1章 穿越明末,皇帝分身第179章 游街第86章 独石口(四)第143章 小萝莉公主第262章 不做死就不会死(二)第196章 郑芝豹的生意第68章 传教士(三)第51章 李慎之的心态变迁第239章 问策(一)第263章 返航第269章 科技、经济、内政(三)第180章 暗流(一)第122章 仗义多屠狗辈第274章 幕府使者(三)第253章 愿赌服输第32章 打铁还要自身硬第141章 胜了(一)第181章 暗流(二)第165章 明朝时期的石油化工业(三)第177章 年假第28章 矛与盾:鸟铳和棉甲第19章 建镇、开荒、马铃薯第147章 鞑子窜逃了第59章 棱堡(一)第2章 这场戏不能演砸了第224章 高炉炼铁、坩埚炼钢第91章 郑芝豹的船队(二)第223章 皇城岛海战第256章 锦衣夜行,贱人矫情第48章 银荒第164章 明朝时期的石油化工业(二)第191章 镇压第205章 耽罗岛殖民经营(二)第263章 返航第103章 总督(一)第122章 仗义多屠狗辈第51章 李慎之的心态变迁第194章 南北朝鲜第280章 权贵田弘遇和名士钱谦益(二)第217章 美味的辣椒第47章 收容难民第69章 忽悠就是力量第102章 与虎谋皮(四)第218章 水师的战略第273章 幕府使者(二)第188章 漕帮之乱(一)第144章 虏退(一)第254章 军火倾销第262章 不做死就不会死(二)第162章 货币第258章 江南和天津的商战(一)第248章 官逼民反,九州暴乱第68章 传教士(三)第164章 明朝时期的石油化工业(二)第197章 地产热、海军计划第47章 收容难民第51章 李慎之的心态变迁第22章 外商、合作、剪刀差第231章 舰炮之威第26章 拜年第245章 长崎(一)第267章 科技、经济、内政(一)第129章 烽烟再起(一)第186章 改进工具(一)第3章 计划第255章 九州失控,明军助剿第125章 包衣翻身做主子第4章 锦衣卫和东厂第65章 去钦天监挖人才第46章 圣旨第228章 老朋友何塞(二)第137章 探病第77章 创刊(一)第149章 玻璃产业第162章 货币
第208章 人定胜天第185章 兵器制造(二)第156章 简单机械之滑轮组(二)第139章 绞肉机(二)第255章 九州失控,明军助剿第221章 新式教育和舆论宣传第83章 独石口(一)第132章 烽烟再起(四)第119章 震动(三)第126章 王启年之死的讨论第33章 仙肥、女兵、农庄第165章 明朝时期的石油化工业(三)第192章 整顿漕帮第278章 皇帝养成计划(三)第63章 何塞船长的商品(三)第189章 漕帮之乱(二)第173章 抗清援朝,保家卫国第200章 体制、工业、渤海公司第182章 暗流(三)第85章 独石口(三)第196章 郑芝豹的生意第150章 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第29章 店铺、出租、青楼第191章 镇压第183章 暗流(四)第1章 穿越明末,皇帝分身第179章 游街第86章 独石口(四)第143章 小萝莉公主第262章 不做死就不会死(二)第196章 郑芝豹的生意第68章 传教士(三)第51章 李慎之的心态变迁第239章 问策(一)第263章 返航第269章 科技、经济、内政(三)第180章 暗流(一)第122章 仗义多屠狗辈第274章 幕府使者(三)第253章 愿赌服输第32章 打铁还要自身硬第141章 胜了(一)第181章 暗流(二)第165章 明朝时期的石油化工业(三)第177章 年假第28章 矛与盾:鸟铳和棉甲第19章 建镇、开荒、马铃薯第147章 鞑子窜逃了第59章 棱堡(一)第2章 这场戏不能演砸了第224章 高炉炼铁、坩埚炼钢第91章 郑芝豹的船队(二)第223章 皇城岛海战第256章 锦衣夜行,贱人矫情第48章 银荒第164章 明朝时期的石油化工业(二)第191章 镇压第205章 耽罗岛殖民经营(二)第263章 返航第103章 总督(一)第122章 仗义多屠狗辈第51章 李慎之的心态变迁第194章 南北朝鲜第280章 权贵田弘遇和名士钱谦益(二)第217章 美味的辣椒第47章 收容难民第69章 忽悠就是力量第102章 与虎谋皮(四)第218章 水师的战略第273章 幕府使者(二)第188章 漕帮之乱(一)第144章 虏退(一)第254章 军火倾销第262章 不做死就不会死(二)第162章 货币第258章 江南和天津的商战(一)第248章 官逼民反,九州暴乱第68章 传教士(三)第164章 明朝时期的石油化工业(二)第197章 地产热、海军计划第47章 收容难民第51章 李慎之的心态变迁第22章 外商、合作、剪刀差第231章 舰炮之威第26章 拜年第245章 长崎(一)第267章 科技、经济、内政(一)第129章 烽烟再起(一)第186章 改进工具(一)第3章 计划第255章 九州失控,明军助剿第125章 包衣翻身做主子第4章 锦衣卫和东厂第65章 去钦天监挖人才第46章 圣旨第228章 老朋友何塞(二)第137章 探病第77章 创刊(一)第149章 玻璃产业第162章 货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