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慈不掌兵

“可能不可能,不是你决定的。”张素说道:“请你转告郑总兵,国朝新立,宽大为怀,以招远人,但如果郑总兵以为的曹营没有雷霆手段,就大错特错了,还请郑总兵不要自误,为方国珍第二。”

郑彩深吸一口气,准备说什么。张素已经拂袖而去了。只留下他的声音渺渺道:“生意上的事情,一切照旧,只是战守大事,还请郑芝龙来谈。”

郑彩心中无数心思沉淀,最后脸色平静如水,说道:“我们也走。”

蛟门山之事不欢而散,张素回来之后,立即向张轩说明,只是他有一些忐忑,说道:“将军,这态度未免太强硬了一点吧?万一---”

“凡是因人而异,对付不同的人,就用不同的手法,郑芝龙现在坐镇一方,看上去很是厉害,但是他本质上还是一个商人,一个海贼而已,脱不了盗贼习性。盗贼习性是什么,自然是欺软怕硬。你越强硬,他反而越担心,你如果软了,他反而觉得你不行。”张轩说道。

张素表面心服,但是心中却有一丝怀疑,心中暗道:“郑芝龙此人,看上去也是枭雄情形,张轩是如何认定郑芝龙会撑不住服软的?”

却不知道,张轩所有判断都来自已经改变的未来。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郑芝龙仅仅在与清军交战失败两三次后,就投降,就知道他可不是什么硬气的人。

张轩其实也看出来,张素与曹宗瑜都并不是太服气的。觉得张轩太过冒险了。

只是碍于张轩一战战打出来威信,不敢硬顶而已,此刻张轩恍惚之间才发现,他才发现,他在后世学过的历史,才是他最大的财富,纵然现在历史已经被自己改变了。

但是历史之中的人却不会改变。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很多人在历史的选择,固然有情势所逼,但也有他们性格上的必然。

唯一让张轩感到担心的却是,他所了解历史,真的是历史原貌?

张轩摇摇头,不再去想了。

很多事情,多想无益,反正他已经下注了。

同时做出决定的,还有郑芝龙,不过半日之后,定海方面就告急,阮进派人来报道:“舟山几乎全军而出,船只有千艘之多,士卒大概有三四万之众,下官在海上与官军先锋施琅交战,战败,折损战船三艘,将士三百,已经回到定海,定海唯有新卒三千,还请大人速派援军。”

张轩微微一笑。此刻他身边将领都已经准备好了。

邓和,王进才,沈万登,贺虎头,张元海等秦猛跟着曹宗瑜攻闽了,并不在身边。

他麾下汝宁主力,临颍西平两营,再加上他的亲兵队,只有七千左右。其他各部都分布在其他府县之中。

张轩说道:“传令给阮进,让他统领定海士卒,坚守定海五日。”

“是。”立即有人领命去传令了。

王进才小声说道:“大人,新编士卒恐怕不堪为用,定海城坚守不了多长时间。我们是不是快些出兵?”

“我知道。”张轩说道:“传令下去,全军士卒除却必要的警戒之外,全部休息。”

张轩径直走进内室中,合衣而卧,休息起来。

打得仗越多,张轩越明白什么是慈不掌兵。

打仗以少胜多,都是邪道,以多打少才是正道。

不管郑芝龙的军队多么烂,超过张轩数倍的兵力,就已经证明了实力。

张轩虽然看上去信心满满的,但是独处之时,心中未必没有忐忑。让他只能选择胜率最大的办法。而不是伤亡最小的办法。

只要让官军相信,宁波城不会救援定海。让他们奋力攻城。

攻城战从来是最消耗体力与士气的战事,让官军在定海城下疲惫,才是张轩的可乘之机。

至于定海城能不能守住?抱歉,张轩没有心思去考虑,甚至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定海城被攻下来,效果可能更好。

定海城中新卒都是家里分了田,授了地。而这些土地都是从卫所军官之中弄出来的,而官军之中有大量的卫所军官,比如张名振就是其中之一。双方谈不上血海深仇,但是绝对不友善。

以官军对部下的控制能力,城破的时候不大加屠戮才怪。

如果撇除其他观念,单单以军事观点来看,屠城这种军事行动,是军队实力最弱的时候,无他,在屠城的时候,大队人马都分散开来了,不管有多少人,不能集结在一起的军队,就等于没有军队。

这个时候进攻是最容易取胜的时候。

当然,张轩也没有想做这么绝。

“三日。”张轩心中暗道:“三日之内,宁波不发兵,郑芝龙大概就会松懈了。三日之后,夜间发兵。一日直扑定海城下。”

至于定海城能不能守住三日,张轩努力不去想。

定海城下炮火连天。

如果说,张轩有意让定海城中士卒去送死的话,的确是有些过了。定海在宁波下游,有姚江相连,如果从海上进攻的话,定海乃是宁波门户,是再重要不过的地方了。

故而,定海城的城防张轩是有意加固过的。

这一段张轩在宁波铸造的一批火器,大多都是加固在沿海各城之上,其中定海城更是重中之重。

张轩敢让曹宗瑜几乎带走所有机动军队,并不水师没有做任何准备的。

但是这些火器是王大炮督造的,比官军的火炮好上了不少,但是那也要看与谁比了。

与郑氏比火器,郑芝龙就笑了。

郑芝龙主力的火器,几乎是清一色的西洋火器,小部分是从西洋贩来的,大部分都是在东亚铸造的,不少是出自澳门炮厂。而且都是舰炮,定海城下的第一日,郑芝龙督促王之仁所部进攻。

王之仁所部被城头的火炮所伤,伤亡惨重。

第二日,郑芝龙就将船头的舰炮卸下来不少。

官军的炮火顿时猛烈多了。

其实双方攻防的要点,并不在定海县,而是在定海城东北的威远城。

这威远城乃是嘉靖年间所造的城池,乃是嘉靖年间的名将卢镗修建的。原因就是定海县东北有招宝山,山与县城相距很近,一旦倭寇占据招宝山,以大炮居高临下轰击城池,则定海必不可守。

守定海必守招宝山。

于是胡宗宪下令在招宝山上修建城池,这个城池就是威远城。城并不算太大,小而坚,但是地势险要,用大炮可以直轰江面,不拔招宝山,官军大队人马,就不能逆流而上。

再加上城池有山势的加持,官军进攻都必须仰攻,自然困难重重。

此地,张轩也亲自考察过的,也是张轩有信心让阮进的坚守的原因所在。

只是张轩忽略了大炮。

或者说,张轩打仗多用小炮,没有见识过这个时代被明朝倚为干城的红夷大炮。

明朝的所谓的红夷大炮,就是舰炮。这样的大炮郑芝龙虽然不多,但并不是没有,否则郑芝龙如何与西洋人海上争锋。故此,打到第二日,十几门舰炮一出现,顿时压着城中士卒抬不起头来。

这威远城也没有想过防备这样的城池,大片大片的包砖崩飞,其中的夯土也摇摇欲坠,人站在上面就有一种要倒的感觉。

不过,城池就是城池,纵然大炮犀利,但也不是一炮两炮能砸开的,阮进更担心的却是城中士卒的士气。

数万大军围城,重炮轰击,就是阮进也没有见识过这个局面,更不要城中的士卒了。

第九十四章 曹营至第四十九章 郑森今日名成功第八十二章 雷霆雨露,皆是君恩第六章 萧县第四十七章 郑森第十二张 汝宁大侠沈万登第六十九章 刘国能之死第七十九章 在临颍第八十四章 布局第一百一十一章 李信之死三第七十七章 湘西之战第九十章 罗汝才之心第四十章 吴之屏的决定第三十八章 不克第七十五章 火铳初啼第六十二章 河南节度使李信第四十章 岘山公第六十八章 凤阳民情第六十五章 七月战事第一百二十九章 闺中之事第五十五章 滔滔黄河水第一百三十一章 武兴元年第四十七章 接踵而来第二十八章 黄朝宣第二十六章 沙河北岸夜战第十九章 烽火崎山路三第一百零三章 少主罗玉龙第十六章 等官军有变第八十八章 夜谈三第八十章 纵被无情弃,不能休第六十一章 临淮争夺第七十五章 接战第八十八章 计划赶不上变化第三十二章 饵第二十九章 斩尽杀绝第九章 枣阳之战第七十一章 各方心思第一百零二章 狭路相逢勇者胜二第一百二十八章 发现梁以樟第五十二章 闯贼魅影第十七章 决战二第四章 何腾蛟调任湖广第二十一章 沙河之畔第七十二章 不负闯王第八十章 常国安二第三十二章 饵第十八章 扎营第四十一章 傅宗龙的最后一战第六十三章 凋零第三十七章 各自奇谋第四十章 傅宗龙之夜袭第七十八章 李曹合营第五十五章 第一路援兵第十九章 洞庭湖水战三第九章 枣阳之战第六十章 王老新曲第三十七章 各自奇谋第五十六章 老父之言第九十七章 各自筹谋第一章 汝宁第五十二章 多铎撤军二第十六章 而今天下谁之过也第九十一章 湖口攻防战三第五十五章 前奏第一百二十章 陈州之夜第三十一章 高杰之心第二十章 火并第一百一十七章 破陈州二第九十四章 黑虎头旗第四十五章 破刘良佐第四十章 琐事第七十四章 战长沙之交锋二第三十二章 大战帷幕二第五十三章 假痴不癫第十八章 拥兵五万王御史第五十六章 行路难二第一百零五章 左良玉谢幕第二十六章 论东虏二第四十八章 血色河面第四十八章 襄阳暗潮第一百三十六章 一夜之间第八章 放赈之议第七十四章 阵战第七十八章 湘西之战二第十二章 天下形势在指掌第四十章 社兵出城第一百零四章 登基问题第五十五章 大战落幕第四十三章 渡河三第七十一章 登基大典第五十九章 斩龙第一百三十二章 浦阳江之役二第八十八章 计划赶不上变化第八十章 高一功第六十六章 除夕第三章 授田二第六十三章 郑鸿逵的火器第四十二章 往事第五十六章 大战落幕二第一百零五章 田雄再攻
第九十四章 曹营至第四十九章 郑森今日名成功第八十二章 雷霆雨露,皆是君恩第六章 萧县第四十七章 郑森第十二张 汝宁大侠沈万登第六十九章 刘国能之死第七十九章 在临颍第八十四章 布局第一百一十一章 李信之死三第七十七章 湘西之战第九十章 罗汝才之心第四十章 吴之屏的决定第三十八章 不克第七十五章 火铳初啼第六十二章 河南节度使李信第四十章 岘山公第六十八章 凤阳民情第六十五章 七月战事第一百二十九章 闺中之事第五十五章 滔滔黄河水第一百三十一章 武兴元年第四十七章 接踵而来第二十八章 黄朝宣第二十六章 沙河北岸夜战第十九章 烽火崎山路三第一百零三章 少主罗玉龙第十六章 等官军有变第八十八章 夜谈三第八十章 纵被无情弃,不能休第六十一章 临淮争夺第七十五章 接战第八十八章 计划赶不上变化第三十二章 饵第二十九章 斩尽杀绝第九章 枣阳之战第七十一章 各方心思第一百零二章 狭路相逢勇者胜二第一百二十八章 发现梁以樟第五十二章 闯贼魅影第十七章 决战二第四章 何腾蛟调任湖广第二十一章 沙河之畔第七十二章 不负闯王第八十章 常国安二第三十二章 饵第十八章 扎营第四十一章 傅宗龙的最后一战第六十三章 凋零第三十七章 各自奇谋第四十章 傅宗龙之夜袭第七十八章 李曹合营第五十五章 第一路援兵第十九章 洞庭湖水战三第九章 枣阳之战第六十章 王老新曲第三十七章 各自奇谋第五十六章 老父之言第九十七章 各自筹谋第一章 汝宁第五十二章 多铎撤军二第十六章 而今天下谁之过也第九十一章 湖口攻防战三第五十五章 前奏第一百二十章 陈州之夜第三十一章 高杰之心第二十章 火并第一百一十七章 破陈州二第九十四章 黑虎头旗第四十五章 破刘良佐第四十章 琐事第七十四章 战长沙之交锋二第三十二章 大战帷幕二第五十三章 假痴不癫第十八章 拥兵五万王御史第五十六章 行路难二第一百零五章 左良玉谢幕第二十六章 论东虏二第四十八章 血色河面第四十八章 襄阳暗潮第一百三十六章 一夜之间第八章 放赈之议第七十四章 阵战第七十八章 湘西之战二第十二章 天下形势在指掌第四十章 社兵出城第一百零四章 登基问题第五十五章 大战落幕第四十三章 渡河三第七十一章 登基大典第五十九章 斩龙第一百三十二章 浦阳江之役二第八十八章 计划赶不上变化第八十章 高一功第六十六章 除夕第三章 授田二第六十三章 郑鸿逵的火器第四十二章 往事第五十六章 大战落幕二第一百零五章 田雄再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