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五章 左良玉谢幕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鸟之将死,其鸣也哀。

左良玉不管跋扈也好,不听调遣也好,但是大半辈子都是明臣,纵然不看好大明朝廷,甚至对左梦庚别有安排,但是此刻说出的话,却是情真意切,一点假都不掺。

如果他还有数年寿命,左良玉未必能这样这样,但是如今寿命终结的时候。左良玉也想给自己留一个好名声。

马士英说道:“国公没有别的要说了。”

左良玉呼吸渐渐平缓下来,似乎睡着了。

马士英只好走了。

马士英回去之后,直接去了原楚王府,现在的皇宫之中。

弘光帝早已在等着了。

“辽国公如何?”弘光见了马士英迫不及待的问道。

弘光虽然一般不怎么管事,躲在后宫之中醇酒美人,但是并非什么都不懂。

他很明白,他之所以上位,在于两个人一文一武的辅佐,一文就是马士英。

马士英还是有手腕的。

这几个月来,安顿了两广贵州,乃至湖南四川一些的地方,即便上做到了政令通畅。

明年改元的消息,已经传遍各省。

再过几十天,就是弘光元年了。

武将就是左良玉。

如果在崇祯十七年之前,天下是不是乱世,还有疑惑,但是崇祯自杀之后,天下没有正朔,已经是实实在在的乱世。

是天下士绅的共识了。

弘光也知道这一点,在乱世之中立足,不凭借武力是不可能的,故而他才特别看重左良玉,如果左良玉有一个亲生女儿的话,左良玉就可以改名为左国丈了。

可惜没有,但是即便如此,也让左良玉插手皇后的选拔之事。

很明显是想与左良玉拉近关系。

只是局面变化太快,左良玉一败,已经让弘光有一种天塌地陷的感觉,而今左良玉一病,对局势的影响更加大。已经让弘光坐立不安了。

但是马士英不得不告诉他这个坏消息,说道:“陛下,辽国公恐怕撑不过三日了。”

“这---,这---, 这如何是好?”弘光一时间乱了手脚,说道。

马士英立即安抚弘光说道:“左将军为殿下出最后一策,移驾长沙。”

弘光眼睛一亮,说道:“真的吗?马先生,您也这样觉得吗?”

马士英在路上已经想过了。

这样的局面已经思考过了,现在武昌岌岌可危。移驾长沙,已经是最后的办法了。

马士英即便再考虑弘光的政治影响力,但也要先保证弘光政权先生存下来。

即便他再不愿意,也不得不承认先生。

“臣无能,不敢让守住武昌,只能让陛下颠沛流离了。只是这个想法,仅仅是臣的想法,至于何大人,还没有与之商议过。”马士英说道。

马士英,何腾蛟,左良玉,是武昌小朝廷的三巨头。

很多事情就是三个人一言可决,而反过来说,这样的大事,也必须三个人点头。

弘光说道:“快,快去请何先生。”

离开武昌,是弘光一直以来的想法。在武昌这个地方,他从来是缺少安全感。

一直以来,弘光都想撤到南边。

不过马士英没有同意。这才实行不了,而今马士英松口,弘光还不立即敲定。

过了一会儿,何腾蛟也过来了。

马士英与何腾蛟商议一会儿,就有了共识。

那就是撤离武昌。

说实在的,弘光定都武昌,而不是南京,其实也是有好处的。

好处不是别的,没有太多人指手画脚。

不管在南京,还是北京都是有大批自命清高言官。他们以居高临下的姿态抨击朝政。

而武昌毕竟不是两京,没有这么多的政治资源。

连六部班子,都没有搭配齐,言官等人的影响力自然少得很。

马士英,何腾蛟都是务实的人,三言两语之间,就敲定了这一件事。

不是两人有共识,而是现在这个局面,武昌根本守不得了。

“只是武昌毕竟是大明的行在,陛下南巡,当留人镇守,不能轻易放弃,只是却不知道应该派何人留守?”何腾蛟说道。

武昌即便不能守了。

也不能轻易放弃,不单单是因为武昌地理上原因,还有政治上的原因,都不能容忍轻易放弃。

所以留守之人,就必要精挑细选。

首先武昌城现在情况,留守的人,很大可能要从死守到守死而已。

而且要一定能力。还要忠心耿耿,不会投降曹营。

否则这边前脚离开,他们后脚投降。

岂不是难看之极。

而今朝廷正在用人之机,真正有能力,并且忠心耿耿,有更愿意赴死的人才。

这样的人才,更是稀缺人才,马士英与何腾蛟夹带之中,这样的人才也没有几个。

即便是有,这样的人才,谁愿意扔在武昌这个注定失陷的城池之中。

马士英一时间也想不到这样的人,忽然一个人在马士英心中冒了出来。说道:“或许有一个人选。”

“何人?”何腾蛟问道。

“唐王。”马士英说道。

“宗室亲王?”何腾蛟皱起眉头说道。

大明限制藩王干政,早已成为惯例了。马士英安排亲王留守,让何腾蛟下意思的表示反对。

随即他细细想来,对唐王,他还是很了解的,他当过南阳知县,与唐王有过一段交往。

也知道唐王不是宗室之中的酒囊饭袋。从某种情况情况来说,他过的比寻常百姓还苦。

他从小爷爷就想将他父亲的继承权剥夺,传给他叔叔,对他父亲百般加害。唐王从小跟着父亲在凤阳高墙之中长大,可以说艰难困苦之极。

他二十八岁都没有请名,也就是没有上黄册。

后来,他父亲死的不明不白,这才引起文官注意,其中就有何腾蛟,给老唐王施加压力。才为给他请名。确定的嫡孙名分。

当老唐王死了之后。他继承了唐王之位。

他因为非同一般的幼年经历,让他有与别的藩王不一样的想法。

他想建功立业,随即他又被他这个想法付出了代价。

在崇祯七年流寇入河南,唐王请增护卫。被崇祯拒绝。 崇祯九年,清军入关,崇祯下令勤王。唐王领兵三千勤王。被崇祯下凤阳高墙。

他又回到了这里。

当他放出来的时候,已经四十岁了,还没有娶妻生子。在其他藩王之中,几乎是不敢想象的。

也是因为这样的情况,养成唐王不一样的性格,读书广博之极。绝非不学无术之辈。

而且,从某种情况之中,亲王留守,也符合朝廷体制。

而且一藩王而已,死了也就死了,不影响朝廷正常运转。

就在两人沉吟不说话,似乎在思索这一件事情,合适不合适的时候。

弘光才不管那么多,说道:“既然马先生觉得皇叔可以,那就让皇叔作为武昌留守吧。”

“先说说如果撤离吗?”

“怎么走?”

弘光一锤定音,马士英与何腾蛟对视一眼,似乎唐王是一个可以凑活的选择。

而且既然弘光开口了,他们也不好驳了弘光的面子。

就将话题转移到了如何从武昌移驾到长沙的。

跟随弘光走的人,并不会仅仅是一个人,在武昌好不容易搭建起的文武百官的班子,自然要跟着弘光南下。

这样一来,南迁是一个不小工程。

不好好安排一下,怎么能行吗?

只是他们他们还没有商量出结果的时候,就听到了辽国公府传来消息,左良玉咽气了。

“立即封锁消息。”马士英立即传令下去,说道:“务必不能走漏任何消息,在外面就说,左良玉留守武昌。”

第二十章 前路何在?第十三章 擦肩而过第三十五章 诱杀第三十四章 投名状第七十五章 死士第八十章 一日两遭丧败信第八十章 高一功第一百二十八章 诛逆子第二十五章 转战千里第一百一十章 东进第十四章 以炮制炮第一百三十二章 张轩百骑追时中第二十二章 沙河之畔二第一百三十七章 宁波城下第七十五章 接战第一百三十四章 昂贵的火器第三章 袁时中的选择第二十九章 路振飞的举动第八章 攻城二第十五章 八旗不能败第一百二十四章 势起襄阳,败亦襄阳第二十八章 黄河一水二第七十五章 接战第一百三十章 千金章钦臣第七十三章 刘文秀东行记二第五十二章 不见长安见浮云第九十九章 突如其来第三十六章 孙,李,张第五十五章 罗汝才西进之心第二十三章 许都之谋第一百二十四章 归德城破第七十七章 收尾第二十四章 朱仙镇四第一百一十八章 破陈州三第八十章 高一功第九十二章 会师第十二章 作坊第六十一章 襄阳余波第四十章 吴之屏的决定第一百三十二章 浦阳江之役二第一百二十六章 郑经的疯狂二敌一百零一章 攻第五十九章 武昌之难第一百一十四章 袁时中第九十七章 各自筹谋第四十二章 张轩的思量第五十二章 多铎撤军二第六十章 武昌之难二第三十七章 威远城下三第一章 吴王六部第二十三章 沙河之畔三第十八章 谋徐州第七十四章 罗汝才教子第二十四章 饵第九十八章 渡江第十章 凌濛初第十章 死马当做活马医第一百一十三章 下马威第一百一十七章 朱大典第一百一十章 李信之死二第十二章 作坊第六十六章 议政第一百一十章 东进第十九章 徐州内情第一百零九章 李信之死第九十四章 困兽二第一百二十三章 刘宗敏之死第二十三章 朱仙镇三第一百二十五章 归德余波第三十章 倔强的罗汝才第一章 樊城第六十七章 噩耗第四十二章 张轩的思量第四十三章 心病难医第二十一章 医疗营第二十四章 沙河之畔四第一百三十五章 金氏第七十四章 临阵第一百零九章 李信之死第四十四章 覆军杀将第六十四章 有孕第一百三十四章 世祖遗训二第五十七章 金杯共汝饮,白刃不相饶第一百三十三章 世祖遗训第一百一十八章 留镇武昌第一百三十七章 临危受命第六十章 王老新曲第一百三十二章 浦阳江之役二第一百零三章 李自成的心态第三十九章 故人内讧第四十七章 一厥名王第六十八章 虚实真假第八十七章 夜谈二第十七章 失败的腊八宴第四章 往来无白丁二第九十一章 火马阵第一百二十四章 归德城破第二十八章 大逃杀第三十一章 千帆入洞庭三第三十一章 千帆入洞庭三
第二十章 前路何在?第十三章 擦肩而过第三十五章 诱杀第三十四章 投名状第七十五章 死士第八十章 一日两遭丧败信第八十章 高一功第一百二十八章 诛逆子第二十五章 转战千里第一百一十章 东进第十四章 以炮制炮第一百三十二章 张轩百骑追时中第二十二章 沙河之畔二第一百三十七章 宁波城下第七十五章 接战第一百三十四章 昂贵的火器第三章 袁时中的选择第二十九章 路振飞的举动第八章 攻城二第十五章 八旗不能败第一百二十四章 势起襄阳,败亦襄阳第二十八章 黄河一水二第七十五章 接战第一百三十章 千金章钦臣第七十三章 刘文秀东行记二第五十二章 不见长安见浮云第九十九章 突如其来第三十六章 孙,李,张第五十五章 罗汝才西进之心第二十三章 许都之谋第一百二十四章 归德城破第七十七章 收尾第二十四章 朱仙镇四第一百一十八章 破陈州三第八十章 高一功第九十二章 会师第十二章 作坊第六十一章 襄阳余波第四十章 吴之屏的决定第一百三十二章 浦阳江之役二第一百二十六章 郑经的疯狂二敌一百零一章 攻第五十九章 武昌之难第一百一十四章 袁时中第九十七章 各自筹谋第四十二章 张轩的思量第五十二章 多铎撤军二第六十章 武昌之难二第三十七章 威远城下三第一章 吴王六部第二十三章 沙河之畔三第十八章 谋徐州第七十四章 罗汝才教子第二十四章 饵第九十八章 渡江第十章 凌濛初第十章 死马当做活马医第一百一十三章 下马威第一百一十七章 朱大典第一百一十章 李信之死二第十二章 作坊第六十六章 议政第一百一十章 东进第十九章 徐州内情第一百零九章 李信之死第九十四章 困兽二第一百二十三章 刘宗敏之死第二十三章 朱仙镇三第一百二十五章 归德余波第三十章 倔强的罗汝才第一章 樊城第六十七章 噩耗第四十二章 张轩的思量第四十三章 心病难医第二十一章 医疗营第二十四章 沙河之畔四第一百三十五章 金氏第七十四章 临阵第一百零九章 李信之死第四十四章 覆军杀将第六十四章 有孕第一百三十四章 世祖遗训二第五十七章 金杯共汝饮,白刃不相饶第一百三十三章 世祖遗训第一百一十八章 留镇武昌第一百三十七章 临危受命第六十章 王老新曲第一百三十二章 浦阳江之役二第一百零三章 李自成的心态第三十九章 故人内讧第四十七章 一厥名王第六十八章 虚实真假第八十七章 夜谈二第十七章 失败的腊八宴第四章 往来无白丁二第九十一章 火马阵第一百二十四章 归德城破第二十八章 大逃杀第三十一章 千帆入洞庭三第三十一章 千帆入洞庭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