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 贝琳

第九十章 贝琳

朱祁镇之前听过杨士奇说贝琳年轻有为,但是在他想来,不管再怎么年轻用为,精通天文历法的人,也不会太年轻吧。

但是贝琳就太年轻了,看上去不过是二十多岁,面白无须。

这也罢了。

朱祁镇还是信得过杨士奇的。

但是贝琳的表现,也让朱祁镇失望,他还没有说一句话,这大天文家,就已经满头大汗瑟瑟发抖了。

但是朱祁镇心中有疑惑,总要问清楚,吩咐左右给贝琳看坐,随口夸奖道:“今日钦天监选的吉日不错,卿是有功的。”

“臣不敢居功,大婚吉日乃是黄监正定下来的。臣不敢居功。”贝琳小心翼翼的说道。

朱祁镇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这位黄监正就是自杀的倒霉蛋。

朱祁镇也不绕弯子了,直接问道:“我朝之《大统历》与前朝之《授时历》有何不同?”

一问到专业领域,贝琳明显的精神一震,说道:“洪武十七年,钦天监刻漏博士元统上书朝廷修历,太祖允许。只是《授时历》精妙无双,乃古今之大成。”贝琳嘴角露出一丝讥笑之色,说道:“元统之与郭守敬,更是天壤之别。元统修订《授时历》,不过颠倒次序,精简一下算法,其余百事无为。”

“还做了一件错事,消除了岁实消长。”

朱祁镇问道:“岁时消长?”

贝琳一听朱祁镇问,更加兴奋起来,浑然忘却了眼前是皇帝。一开口就滔滔不绝,就岁实消长这四个字,讲了一节大课。

朱祁镇很快就后悔了。

因为太专业了。

朱祁镇虽然读了不少四书五经,但是总体来说,对天文历法还是门外汉,而且后世中国古代天文历法是败给了西历,很多古代历法的专用名词,都变成了死词。

朱祁镇根本不懂。

好在,朱祁镇对地理还不错,对太阳系里面各行星的关系,还是了解的,终于明白了所谓的岁时余度是什么东西。

所谓的历法,就是对过去天文数据的总结,对未来天文现象推算的,数学模型。

郭守敬认为,每一个太阳年的时间是不一样的,其中是有误差。未来消除这个误差,所以在计算之中,就要增加一数值作为平衡。

这个说法,似乎也不是郭守敬提出来的,只是一种继承。

但是元统看着郭守敬的数学题,看来看去,绝对改不了,就在这个不起眼的数字上下手了。

朱祁镇很理解为什么要改历法,因为洪武十七年,连云南都平定了,大明的版图基本奠定,太祖皇帝的心思也从征战转到了治国之上。

这个时候,堂堂大明还用着元代的历法,这是万万不能的。

毕竟历法这东西,在政治上很重要,一定要改,也是必须要改,这与《授时历》准不准没有关系。

但是让差生去改优等生的作业,难免搞出问题来。

朱祁镇搞清楚这一点,也想再问什么专业问题了,隔行如隔山,朱祁镇才不想去研究《大统历》到底有什么问题。他只想知道结果。不想知道细节。

不过,此刻他也相信了杨士奇的眼光。

眼前的贝琳,或许有这样那样的缺点,让他组织一件事情,他定然做不到,但是在天文历法领域,却有一种狂热。

担任钦天监是再合适不过了。

因为单纯,所以与政治距离就远了。不会随随便便用天象来警示君王,因为狂热,想来在天文上也是有造诣的。

钦天监也是一个很单纯的衙门,有他撑腰,贝琳自然能坐的稳。

朱祁镇出言打断了贝琳的滔滔不绝,说道:“那么为什么验日食不准?”

一时间,贝琳稍稍一愣,沉吟了一会儿,又开始滔滔不绝的说了起来。

朱祁镇心中暗暗后悔,我问错了。不应该这样问。

贝琳非常详细的解释了黄监正的失误,并说明了《大统历》与《回回历》两种历法上验证日食的方法与他们之间的差异性,并认为黄监正在验算几个数字的时候,引用的数据出了差错。

因为《大统历》之中所有参数,都是郭守敬四海测量的成果,所以现在不好更改。

听到最后,朱祁镇终于明白一件事情,他不该问日食。

为什么?

因为在古代历法之中,验证日食就是天文历法之中最高问题之一。就好像是哥德巴赫猜想于数学一般。

而贝琳偏偏又是一个对天文历法有狂热爱好的学者。

这一问简直是挠到了痒处,对于一个在外人看似普通的问题,贝琳可以就这个问题阐述三天三夜,不带重样的。

朱祁镇立即打断了贝琳的滔滔不绝。说道:“而今天下水旱不常,是不是历法有误?”

朱祁镇也有经验,问贝琳要问判断题。

“陛下。”贝琳义愤填膺说道:“我朝之《大统历》并非没有问题,毕竟已经用了一百多年了,时间长了,有很多误差累积,难免有些问题,但是还不至于连四季定分,也搞错的。”

朱祁镇心中暗道:“这样就好。”

历史上这《大统历》用了二百多年,到了崇祯年间才修历,随后《大统历》一直有测日食不准的毛病,在后期还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总体来说,还是能用的。

否则也不会用了二百多年。

历法是用得时间越长,误差就越大的。所以在朱祁镇这个时候大统历仅仅是小问题。

朱祁镇说道:“你认为《大统历》需不需要修?”

贝琳说道:“朝廷如果愿意修是自然最好不过,只是臣就担心,朝廷不敢善财难舍。”

朱祁镇一时间有些奇怪,问道:“怎么修历还花很多钱吗?”

在朱祁镇看来,天文历法问题。不过是数学问题而已。

数学是各种学科之中最不花钱了,无非是召集一些学者,让他们在钦天监开会便是了,能花多少钱。

贝琳说道:“如果是修修补补的,其实朝廷每年都在做。钦天监每年颁布历法都会对之前历法进行修订。只是《大统历》所有的很多星位,都是郭守敬四海测量的数据。而今唯有南北两京有天文台,如果以两京的数据为根本,只能小修小补而已。”

“根本没有什么用处。”

朱祁镇心中不由的感叹,很多时候任何先进的技术成果,背后都是有一个强大的国家。

而今朱祁镇不得不承认一点,元朝能搞得定的四海测量,而今大明却未必能搞得定。

郭守敬修《授时历》的时候,西到中亚,北到北海,南到南海,大范围的天文观察,几乎是史无前例的。

也只有这样大量的积累数据,才有《授时历》。

就好像之前元统修改《授时历》,没有这样大规模的测量,没有这个基础,就好像是无根之木一般,只能在细节上修修剪剪,在算法之上,做一点文章。

根本不可能制定一本超越《授时历》的历法。

即便现在的大明,朱祁镇可以在东北,在旧港建立天文台,但是对西域,对中亚,却是鞭长莫及了。

但是朱祁镇却不甘心如此。

一来不甘心,大明不如元朝。二来也是不想在天文历法这个制高点上,被西方人超过。

要知道崇祯历,也就是我们现在的农历的范本,之所以这么准,却是有大量西方天文学的成果。

朱祁镇的心不仅仅放在天文历法之上,还在其他方面之上。很多事情都是相关的,是牵一发而动全身。朱祁镇看重的就是全身。

第二百四十二章 突如其来第一百五十五章 治天下需用文臣第九十四年,徐有贞的日本任务第一百三十四章 施礼生死第四十四章 凭祥城下第二百零七章 明军步骑vs瓦刺骑兵第一百五十五章 瓦刺使团的到来第八十一章 马政第十二章 见义必为,非勇也第一百零四章 二月十五日第三十章 宿卫宫中第五十四章 于谦的身体第八十三章 武进恽家第一百一十六章 海运总兵官第一百二十三章 黄河危局第一百零七章 射柳二第二百二十八章 列车为城第四十六章 千金赠君子第一百四十七章 又是一年风雨时第一百一十六章 海运总兵官第二百一十八章 罪己诏第一百七十二章 良药苦口第二百四十章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第二百零九章 双方退兵第九十六章 广西土司第三十一章 崩溃的开始第五十一章 西北茶马第五十章 官茶与商茶第九章 通报,内参,与明报第一百二十九章 首辅曹鼐第一百九十八章 顾兴祖逃第二十九章 兑子第一百二十一章 安南捷报第一百零三章 韩雍的手段第五十九章 清丈土地的内情第一百五十三章 郕王入武学第六十七章 魏国公入处州城第四十一章 石亨第一百二十一章 杨洪到第七十九章 回师第一百一十一章 议麓川二第四十七章 开海方案第一百一十二章 捧杀之计第一百六十八章 灾情第三十二章 修陵第二十五章 会试第二百五十二章 正统勋贵第二十五章 丘濬的实学思想第九十七章 建州卫的处境第一百一十章 阮炽的谅山撤退第四十章 雨夜夺城第一百五十一章 兵部尚书的人选第二百一十八章 罪己诏第一百一十五章 侍疾第一百一十五章 侍疾第十五章 香港第六十四章 屋漏偏逢连夜雨第九十章 开海二第一百零五章 银荒第八十六章 乌斯藏第一百一十六章 巡边的准备第十七章 西北驰道第三十章 朱祁镇的决断第一百七十九章 成国公之心第一百一十四章 海运三难第一百零四章 二月十五日第一百零五章 行猎二第四十一章 石亨第一百五十章 瓦刺的实力第一百三十八章 襄王之心第八十七章 朗氏内忧第三十三章 郕王就封第二十一章 青贮第七章 西南局势第八章 登基大典第八十三章 日本两幕府第四十四章 石炭二第十四章 礼简而刑繁第五十六章 襄国第三十一章 王振的预感第一百四十七章 天文数字第一百四十三章 早膳第二百零六章 分散突围第九十二章 开海四第六十二章 肇州第一百零九章 倭寇出没第二十二章 天灾与人祸孰重?第六十章 北方战略构想二第一百七十章 海河方案第七十五章 白沙书院第九十六章 镇守云贵方略第五十二章 矿乱第二章 财政危机的延续第四十八章 新任衍圣公第六十三章 辽南府第八章 修律vs修例第九十一章 整顿卫所的分寸第一百四十章 今日方知狱吏之贵第七十七章 于谦说太皇太后二第一百六十三章 特殊的早朝
第二百四十二章 突如其来第一百五十五章 治天下需用文臣第九十四年,徐有贞的日本任务第一百三十四章 施礼生死第四十四章 凭祥城下第二百零七章 明军步骑vs瓦刺骑兵第一百五十五章 瓦刺使团的到来第八十一章 马政第十二章 见义必为,非勇也第一百零四章 二月十五日第三十章 宿卫宫中第五十四章 于谦的身体第八十三章 武进恽家第一百一十六章 海运总兵官第一百二十三章 黄河危局第一百零七章 射柳二第二百二十八章 列车为城第四十六章 千金赠君子第一百四十七章 又是一年风雨时第一百一十六章 海运总兵官第二百一十八章 罪己诏第一百七十二章 良药苦口第二百四十章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第二百零九章 双方退兵第九十六章 广西土司第三十一章 崩溃的开始第五十一章 西北茶马第五十章 官茶与商茶第九章 通报,内参,与明报第一百二十九章 首辅曹鼐第一百九十八章 顾兴祖逃第二十九章 兑子第一百二十一章 安南捷报第一百零三章 韩雍的手段第五十九章 清丈土地的内情第一百五十三章 郕王入武学第六十七章 魏国公入处州城第四十一章 石亨第一百二十一章 杨洪到第七十九章 回师第一百一十一章 议麓川二第四十七章 开海方案第一百一十二章 捧杀之计第一百六十八章 灾情第三十二章 修陵第二十五章 会试第二百五十二章 正统勋贵第二十五章 丘濬的实学思想第九十七章 建州卫的处境第一百一十章 阮炽的谅山撤退第四十章 雨夜夺城第一百五十一章 兵部尚书的人选第二百一十八章 罪己诏第一百一十五章 侍疾第一百一十五章 侍疾第十五章 香港第六十四章 屋漏偏逢连夜雨第九十章 开海二第一百零五章 银荒第八十六章 乌斯藏第一百一十六章 巡边的准备第十七章 西北驰道第三十章 朱祁镇的决断第一百七十九章 成国公之心第一百一十四章 海运三难第一百零四章 二月十五日第一百零五章 行猎二第四十一章 石亨第一百五十章 瓦刺的实力第一百三十八章 襄王之心第八十七章 朗氏内忧第三十三章 郕王就封第二十一章 青贮第七章 西南局势第八章 登基大典第八十三章 日本两幕府第四十四章 石炭二第十四章 礼简而刑繁第五十六章 襄国第三十一章 王振的预感第一百四十七章 天文数字第一百四十三章 早膳第二百零六章 分散突围第九十二章 开海四第六十二章 肇州第一百零九章 倭寇出没第二十二章 天灾与人祸孰重?第六十章 北方战略构想二第一百七十章 海河方案第七十五章 白沙书院第九十六章 镇守云贵方略第五十二章 矿乱第二章 财政危机的延续第四十八章 新任衍圣公第六十三章 辽南府第八章 修律vs修例第九十一章 整顿卫所的分寸第一百四十章 今日方知狱吏之贵第七十七章 于谦说太皇太后二第一百六十三章 特殊的早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