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修律vs修例

第八章 修律vs修例

朱祁镇心中暗喜,说道:“先生的意思是?”

李贤说道:“大明律乃是万事不易之经,而今当以例补律。”

朱祁镇微微皱眉,说道:“你的意思是修例?”

李贤说道:“正是如此。”

例是什么?就是具体的案例,也就是某一类案件,选择最具有代表性的案例作为规范,以后的案例,就按照这个案例而进行判决。

就好像是英国海洋法系一般。

当然了,这种思想在中国也是源远流长的,在汉代大臣都喜欢引用故事,这个故事就是指以前发生过的类似事件,引用当时的决断。

朱祁镇立即觉得自己想法扑空了。

首先,修例上面的主动权不会在朱祁镇手里。

因为朱祁镇很清楚,在具体执行层面,选一个具体案例成为一个标准。这一件事情,刑部,三法司毕竟容易操作,朱祁镇却并不容易操作。

如果说修订大明律,那么就是当世最重要的事情,朱祁镇可以将这一件事情放在翰林院之中,而翰林院是距离皇帝最近的衙门之一,朱祁镇可以确保自己对翰林院的影响。控制大明律修订的走向。

但是如果是修例,那么在什么衙门就不好说了,很可能是三法司联合修订。

当然了,例也不仅仅是具体案例,也有低于律的,法律文件。在现在称作司法解释。

但是总体上,李贤已经秉承他的原本的“救弊”的思想,并不愿意在大明律上动刀子。

朱祁镇心中一瞬间想了很多。

说实话,他也不想再僵持下去了,白莲教的事情还是小事,不过疥癣之疾。但是如果再不能安定百官之心,弄出其他事情,可就不好办了。

毕竟,而今大明还同时做着这么多大事。

无论是清丈土地,改卫为县,修建水利,等等等。都是极其重要的。

但是让朱祁镇如此罢手,朱祁镇也不大愿意,沉吟了一会儿说道:“修例之事,缓不应急,放放在说吧。先将其他事情处理了。”

李贤立即说道:“陛下的意思是?”、

朱祁镇说道:“有一点先生说的对,律法有不足,总是要弥补的。”

李贤心中一愣,顿时不知道该说什么了。他刚刚的话可没有这个意思,但是硬要被朱祁镇引申到这个意思上,却也不好否定。

因为朱祁镇所说的是事实。

毕竟如果大明律真的没有一点问题,为什么朱祁镇要大明律判决,三法司不能接受?

这是一个现实的问题,李贤也是明白的,两人的主要分歧不在这里,而在是要大动干戈,还是要小小修补之上。

李贤只是说道:“陛下英明。”

朱祁镇说道:“大明律,乃是大明治国之经纬,不可不慎,自然不能轻动,但是如此各方争议,总是要平息的。否则岂不是说朕处事不公。”

李贤心中暗道:“哪里有什么各方争议?”

如果皇帝的意见流漏出去,自然会有人来捧臭脚,所以李贤为了防止外界思想混乱,他竭力压制内阁与皇帝之间的矛盾。

即便上这矛盾还在暗流之下。大家只是看着内阁似乎有分歧,并不知道这分歧其实是与皇帝有关的。朱祁镇同样如此。

也捂着盖子。

有什么事情闹大了,反而双方都不好下台。

要知道一个得力的内阁班子,朱祁镇也不是太好找替补的。

所以而今其实上没有什么各方争议,但是皇帝说有了,那一定有各方争议的。

朱祁镇接着说道:“不如先将各家犯官压入锦衣卫看押,京察就到此为止吧。”

如此做,朱祁镇是为了安定人心。

这一次京察,内外震动很大,不过很多地方也没有多查,想来除恶务尽是做不到了。不过朱祁镇也明白,真要想打扫的干干净净的,估计反而有反作用。

这一次之后,朝廷内外大概能维持几年清净。

就此打住,也算是到位。既然京察结束,下面官员们,也不会担心火再往他们身上烧。

李贤松了一口气,他自然知道其中奥妙,说道:“陛下英明。”

朱祁镇说道:“不过,已经入诏狱的人,总要是论个分明,不如这样吧,将这一件事情写在邸报之上,明发天下,令百官都可以上书言此事。”

“总要一个让全天下信服的处置办法。”

朱祁镇这一招,一下子将李贤打懵。

让他不知道该怎么应对了。

李贤作为首辅,也是传统文人士大夫出身,资治通鉴几乎就是案头书,历代故事,也都是明了之极。

但是朱祁镇这一招,却让李贤一时间没有理清楚用意何在?

他并不觉得百官上书议论此事,就能有什么变化。因为这关系到他们具体的利益,想想就知道,那一方面处置对他们有好处。

李贤代表的也不是他自己,是相当大一部分官员的想法。甚至可以说是大明官员之中主流想法。

无非是绕个圈子,再回到了原来的意见上。

只是他并不知道,在网络上争论之中,必胜的从来不是甲方,也不是乙方,而是管理员。

负责邸报的通政司,而通政司在谁手里,在商辂手中。

朱祁镇或许拿捏不了文武百官,但是他如果具体拿捏一个人,却是毫无问题的,商辂听谁的,这也就分明之极了。

朱祁镇也不觉得,这个战场上,朱祁镇会输。

不过,他也是单纯想耍赖皮,推进修订大明律。

他有三个想法。

首先,变法之先,舆论先行。这是他深刻明白的一点,如果不能形成一个统一的变法思想,单单靠皇帝强权推进,这种变法,主动先天不足,必然夭折。

想要变法成功,固然要形成一个能维护新法的阶层,但是想要变法开始,却要需要一个想要发生改变的阶层。

这也是秦国变法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秦国到了不变法就要灭亡的地步了。

而今大明比秦国的处境好上千万倍,也就是说想要安享太平,不想折腾的人,占据了大多数人。

甚至朱祁镇创造出的大明内外比较安定的环境,也是他变法的阻力。

所以,朱祁镇必须要找一批愿意变法阶层。或者说想要改变的阶层,这个阶层到底是什么人?朱祁镇有几个选择,第一通过学院崛起的掌握各种专业技能的吏员,或者中低级官员。第二商人特别是海商。第三就是依附在皇室的权贵集团。

但是这些都不是主流。

大明的主流是什么?是士大夫集团。

所以,先办法分化士大夫集团,从士大夫集团内部找出变法的支持者,尤为重要。

怎么找?自然是形成舆论。从后世来的自然知道舆论是如何影响一个人的。

已经发展一年的邸报,此刻就要演变成为报纸了。

其次,就是吹吹风。

朱祁镇想要变法的思想,也不可能一直藏在深闺之中,也该给外面一些暗示了。并从这一次讨论之中,朱祁镇也能选择一些志同道合的人才。

第三十章 风云暗藏第一百九十八章 顾兴祖逃第一百六十一章 秋风秋雨愁杀人第一百九十四章 阿刺知院的去向第二十一章 卫河入海段第三十四章 王振之死第九十九章 浔州城下第一百二十三章 也先死了?第三十五章 广西内部的分歧第八十五章 尚书们的疑惑第一百二十五章 下乡第二十八章 李时勉的倔强第八十三章 西南隐忧第四十七章 铁壁镇南第二百零八章 也先的尝试第十六章 朱祁镇心中的《大明会典》第一百六十三章 特殊的早朝第一百八十六章 出塞之前第四十八章 广西战事第一百二十四章 杨士奇最后谏言第九十六章 广西土司第一百九十一章 暴风雨前的平静第八十五章 更改方略第五十二章 大雨时至第六十七章 勋贵之心第九十三章 武器生产体系第十七章 李时勉第三十一章 王振的预感第一百三十八章 石亨的犹豫第六十四章 平越策第二百零二章 咫尺天涯第一百三十三章 卢沟河第四十三章 凭祥之战第七十一章 男儿自是重危行第九十章 贝琳第二十一章 仁政第九十一章 开海三第四十九章 烟火群山第二十五章 封滹沱河神第一百六十二章 太皇太后的坚决第一百一十四章 勋贵圈子的烂事第一百二十一章 工部改革第十八章 陈纲案第五十二章 负担第二十章 真相第五十八章 矿税第六十五章 一条鞭法的问题第八十四章 陈怀第五十五章 奴儿干都司第一百五十章 漕运难题第一百四十九章 黄河大工第九十三章 开海五第十章 老臣于谦第二百一十三章 成国公的死讯第四十四章 凭祥城下第一百五十章 破釜沉舟第一百一十四章 皇太后病倒第一百三十五章 北方铁都第九十六章 开海八第三十四章 黎思诚第九十四年,徐有贞的日本任务第二十九章 尘埃落定大藤峡第一百二十六章 内阁变化第三十七章 逼战第三十三章 郕王就封第三十二章 跨过鸭绿江第四十一章 落子南洋第一百四十章 今日方知狱吏之贵第二百四十四章 孟搏命第一百二十四章 地震三第三十七章 汉城之战第一百三十章 天下大旱第八十二章 殿试第一百六十章 南疆格局第一百四十八章 急流勇退陈芳洲第一百零三章 太皇太后最后退步第十六章 经筵第一百零七章 会猎朝鲜第十八章 陈纲案第一百三十二章 给石亨新的选择第一百三十四章 朱祁镇的第一把火第八十九章 开海第一百零五章 日本行第一百二十三章 也先死了?第五十七章 三省大震第四十一章 麓川大捷第一百二十九章 宁化巡检韩铁城第十二章 徐有贞眼中的机会第七十四章 春耕准备第九十六章 开海八第六十六章 太子的婚事第一百零三章 白藤江第一百零一章 困境第八十三章 西事急第七十八章 祖孙尽释前嫌第一百五十五章 治天下需用文臣第一百零七章 迂回计划第一十七章 皇后监国第三十四章 王振之死第二十六章 朝鲜之战的帷幕
第三十章 风云暗藏第一百九十八章 顾兴祖逃第一百六十一章 秋风秋雨愁杀人第一百九十四章 阿刺知院的去向第二十一章 卫河入海段第三十四章 王振之死第九十九章 浔州城下第一百二十三章 也先死了?第三十五章 广西内部的分歧第八十五章 尚书们的疑惑第一百二十五章 下乡第二十八章 李时勉的倔强第八十三章 西南隐忧第四十七章 铁壁镇南第二百零八章 也先的尝试第十六章 朱祁镇心中的《大明会典》第一百六十三章 特殊的早朝第一百八十六章 出塞之前第四十八章 广西战事第一百二十四章 杨士奇最后谏言第九十六章 广西土司第一百九十一章 暴风雨前的平静第八十五章 更改方略第五十二章 大雨时至第六十七章 勋贵之心第九十三章 武器生产体系第十七章 李时勉第三十一章 王振的预感第一百三十八章 石亨的犹豫第六十四章 平越策第二百零二章 咫尺天涯第一百三十三章 卢沟河第四十三章 凭祥之战第七十一章 男儿自是重危行第九十章 贝琳第二十一章 仁政第九十一章 开海三第四十九章 烟火群山第二十五章 封滹沱河神第一百六十二章 太皇太后的坚决第一百一十四章 勋贵圈子的烂事第一百二十一章 工部改革第十八章 陈纲案第五十二章 负担第二十章 真相第五十八章 矿税第六十五章 一条鞭法的问题第八十四章 陈怀第五十五章 奴儿干都司第一百五十章 漕运难题第一百四十九章 黄河大工第九十三章 开海五第十章 老臣于谦第二百一十三章 成国公的死讯第四十四章 凭祥城下第一百五十章 破釜沉舟第一百一十四章 皇太后病倒第一百三十五章 北方铁都第九十六章 开海八第三十四章 黎思诚第九十四年,徐有贞的日本任务第二十九章 尘埃落定大藤峡第一百二十六章 内阁变化第三十七章 逼战第三十三章 郕王就封第三十二章 跨过鸭绿江第四十一章 落子南洋第一百四十章 今日方知狱吏之贵第二百四十四章 孟搏命第一百二十四章 地震三第三十七章 汉城之战第一百三十章 天下大旱第八十二章 殿试第一百六十章 南疆格局第一百四十八章 急流勇退陈芳洲第一百零三章 太皇太后最后退步第十六章 经筵第一百零七章 会猎朝鲜第十八章 陈纲案第一百三十二章 给石亨新的选择第一百三十四章 朱祁镇的第一把火第八十九章 开海第一百零五章 日本行第一百二十三章 也先死了?第五十七章 三省大震第四十一章 麓川大捷第一百二十九章 宁化巡检韩铁城第十二章 徐有贞眼中的机会第七十四章 春耕准备第九十六章 开海八第六十六章 太子的婚事第一百零三章 白藤江第一百零一章 困境第八十三章 西事急第七十八章 祖孙尽释前嫌第一百五十五章 治天下需用文臣第一百零七章 迂回计划第一十七章 皇后监国第三十四章 王振之死第二十六章 朝鲜之战的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