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陈纲案

第十八章 陈纲案

徐有贞看着北京城高大的城门,无数情绪涌入心头之中。徐有贞却一句话,却说不出来,好半日才感叹道:“终于回来了。”

徐有贞安置了之后。

朱祁镇照例召见了徐有贞。

一般来说的,大臣进京之后,只要见过皇帝之后才能回家。

朱祁镇召见徐有贞之后,先问了朝鲜的情况。

徐有贞说道:“朝鲜不可妄动,只要各官,镇之以定。期以十年,朝鲜必能为朝廷所有。”

朱祁镇说道:“朝鲜改国为省,火候如何?”

徐有贞沉吟片刻,说道:“朝鲜百姓亦是朝廷之赤子,自然是心向朝廷的,只是其中有一二不肖之徒,从中挑拨。恐百姓不安。”

朱祁镇也听出来徐有贞虽然模棱两可,但还是倾向于稳定而今的局面。

只是这个想法与中枢的想法不一样。

中枢很多人都有维持现状的想法。

毕竟对很多士大夫来说,大明多一个省份,对他们来说,也没有什么实际的好处,但是如果从此开启皇帝开疆扩土之心,就不大好了。

陛下开边之心,无有止境,该怎么办?

当然了,这些的想法仅仅是暗潮而已,无足大局。

但是对朱祁镇来说,还是早已定下来比较好,还就是郕王。

郕王在朝鲜时间长了,恐怕就没有迁徙的心思了。

所以,即便有些小问题,朱祁镇决定将事情给办了。

故而撤朝鲜国为海东省的计划,已经在执行之中了,这也是朱祁镇不想让徐有贞离开朝鲜的原因之一。

不过,而今徐有贞离开也不是不可以。

大明的人才还没有匮乏到没有了徐有贞有些事情都无法做的地步。

朱祁镇又转到了刑部上,说道:“刑部事务繁剧,卿到任之后,要慎之又慎,宁纵勿枉。”

徐有贞说道:“臣遵旨。”

徐有贞还没有到刑部视事,朱祁镇的文化,就带着礼节性的。故而他准备问上几句,就让徐有贞回去,说道熬:“卿到刑部之后,准备从何处着手?”

只是徐有贞的回答,大大出乎朱祁镇预料之外。

徐有贞说道:“京察之后,数十名犯官在诏狱没有判决,臣到任之后,第一件事情就是理清此事。”

朱祁镇心中微微一愣,说道:“卿好胆魄。”

京察葬官案是一个引子,引出了这么多东西,而今早就成为满朝上下侧目所在。可以说是风暴的正中心。

或许大明会典的事情可以拖延下去,但是这一件案子却不能太过拖延下去。

毕竟一本大书,修上一两年三四年,乃至于十几年都是可以的,但是总不能将人关在诏狱之中,不审不断不判吧。

当然了,这是从宏观上来说的,具体的来说,拖上几个月其实也没有事情的。

即便是现代一个大案要处理清楚,从审理到判决,一两年的都有。

所以,对于刑部尚书来说,最好的办法,无非是拖过了风头,等人不注意了,再将这案子给判了。

但是徐有贞却明白,他是来京师做什么的 。

不用朱祁镇提醒,就知道。冲锋陷阵就要有一个冲锋陷阵的样子。

此刻真是万众瞩目,这一次判决的案例,就成为今后很多判案的依据,甚至其中的争执,直接影响到了大明会典的编纂。

也就是说,太祖时期的剥皮充草不能行了。那么现在大明对贪赃枉法,倒是是一个什么处置。就要看今日了。

徐有贞说道:“为陛下做事,臣之胆是陛下给的,只是此事,陛下有何示下。”

朱祁镇起身踱步,一示意,怀恩立即铺上了宣纸。

朱祁镇手指在无数大小毛笔上掠过,随即捏住一个跟大笔,随即蘸墨,写下一联。

“自古治国唯治吏,往来司寇要深思。”

这一联要说有水平,也是平平,但是却将朱祁镇的政治态度表露无疑。

治国唯治吏,这个论断虽然是后世才有的,但是有着深刻的国学思想的,与管子之术,一脉相承。

而明代有一个习惯,对各级官员称呼用古称。

而刑部尚书的称呼,就是司寇。

徐有贞自然知道朱祁镇的心思了,那就是从严。

徐有贞双手接过这一副对联,后退行礼,说道:“请陛下放心。臣知道该怎么办了。”

徐有贞回去之后,立即去了刑部,别的不说,将各路犯官的卷宗给细细的过了一遍,最后他选出了一个目标。

就是河南舞阳县丞陈纲的案子。

徐有贞选这个案子,不是因为他大,而是因为他小。

这就是徐有贞高明之处了。

徐有贞很明白,这些案子怎么判并不重要的,重要的是皇帝要定规矩,但是官越大,关系网就越复杂。场外因素也就越多,反而不好办。

唯独陈纲案,很小。几乎是所有案子里面最小的。

但也很典型。

只要这个案子定下来了,那么朱祁镇要的规矩就定下来了。

如此一来,下面的案子怎么判,就好说的很了。

陈纲的案子是一个什么样的案子?

舞阳县百姓张贤,何斌为收丝大户,张贤许诺给陈纲十两银子,让陈纲在收丝这一件事情,给予帮助。陈纲答应下来了。并给与帮助。

何斌听闻之后,就在河南巡抚处告发了陈纲。

陈纲听到了风声,就不敢收张贤的钱了。

这个案子虽然小,但是很典型。

其实明眼人都能看出来,陈纲乃是有眼不识金镶玉的笨蛋。

收丝大户,张家,何家都是有背景的,他们两方的争斗,陈纲没有摸清楚就参与其中了,结果被人收拾了。

只能说他不长眼。

不知道自己这个七品芝麻官有几分几两了。

但是这个案子,有这个几个问题。

首先陈纲完全否定自己受贿,反正十两银子也没有到手。陈纲属不属于坐赃?

其实这种官商勾结,不是到了晚明才有的,什么时候都有的,很多时候官员贪污的水平,要比陈纲这个倒霉蛋要高明的许多。

这个案子陈纲也不能完全撇清干系,但是很多官员的手段,却能完全撇清的。

这样的情况该怎么处置?

其次,十两银子的贪污额度,该怎么判?

这个数字虽然小,但是却决定今后贪赃的该怎么判了。

而且徐有贞很会用新工具,他亲自动笔,洋洋洒洒的将陈纲案的前因后果,写成文字,然后发给明报。

于是乎,明报一刊,陈纲案就成为了天下的焦点。

而且官员对这一件事情讨论热情更是无比高涨。毕竟这很可能关于到他们的未来,官场之中,很难有绝对的干净,海瑞这样的人也是因为稀少而被敬重。

很多官员现在还在官位上,并非他们比陈纲干净多少,而是他们没有陈纲倒霉而已。

于是,这样的热情倒逼着商辂加刊,迅速变成了半月刊,旬刊,甚至五日刊,三日刊等等。

当然了,这还没有定下来,完全是因为文稿的多少而确定的。

如果细细看洪武年间的案例,以很小的贪污金额,比如十几匹布,几百贯钞,而断送性命的大有人在,而今百官也不愿意经历这样的恐怖。

第三十章 朱祁镇的决断第二十章 真相第三十八章 杨溥请辞第七十三章 矿业第一百九十六章 哀兵第一百五十七章 方瑾与石亨的争执第十五章 李实的办法第一百七十章 东厂内第九十一章 日本金银第一百一十一章 四年第八十八章 钱婉儿的一天第一百二十六章 问天春秋几何第五十三章 中学教材第二百二十二章 来者犹可追第一百一十八章 石亨的心思第五十四章 三边总督第一百七十九章 成国公之心第一百三十四章 朱祁镇的第一把火第七十六章 田园将芜胡不归第七十四章 三喜冲厄第一章 襄王金册第一百六十八章 谁是叛徒?第十三章 三杨解体第一百一十章 粮与银第一百三十九章 回京第二百一十九章 卫所腐朽的背后第七十四章 瓦刺可灭乎?第十八章 西域近况第六十九章 松花江水师第八十七章 对刘定之的安排第一百零八章 银铺第五十五章 斩尽天下不平事第一百三十六章 钱第四十一章 石亨的追击第六十四章 平越策第五十七章 三省大震第九十九章 定风波二第七章 议政第八十六章 西北乱局第二十三章 从直隶开始第五十七章 河北旱情第一百三十三章 太子的钱袋子第八十八章 对江南重赋不同的看法第三十六章 老将不老第一百一十八章 西南定策三第五十章 官茶与商茶第四十四章 也先的算计第一百四十六章 京卫武学第一百章 定风波三第一百二十七章 扬州谢氏析产案第一百六十二章 废南京六部的构想第一百四十七章 又是一年风雨时第一百二十七章 巡城三第九十六章 别江南第十六章 大捷消息第十六章 海漕第四十九章 三湖五河总方针第十四章 粮食危机第十二章 军议第九十二章 畜牧业革命第十八章 瓦刺内乱的可能第九十章 开海二第一百六十四章 王翱第一百六十章 南疆格局第九十三章 小夫妻第六十五章 调整政策第十四章 新任内阁班子第一百三十三章 太子的钱袋子第一百八十七章 兵疲将骄第十三章 三杨解体第八十一章 黄河水患第一百零八章 南洋水师大出血第一百五十一章 兵部尚书的人选第一百三十五章 武学新三甲第七十四章 春耕准备第一百三十一章 太子见冼景第四十六章 山西大案第一十七章 皇后监国第九十八章 风波定第一百三十六章 石彪到龙城第二章 塞上江南第一百二十八章 巡城四第一百二十四章 情报速报第三十五章 精简少府第三十五章 广西内部的分歧第一百一十八章 太医学院第五十六章 朱祁镇之心第九十章 贝琳第一百六十八章 谁是叛徒?第一百零六章 朝鲜震动第二十三章 天子之问第一百二十章 燕然山下第六十五章 也先的东北战略第二十四章 碧溪第一章 海内老臣心第一百二十五章 人之将死第六十七章 银币铜钱两级体系第一百六十四章 戎装临朝第九十八章 李满住的决断
第三十章 朱祁镇的决断第二十章 真相第三十八章 杨溥请辞第七十三章 矿业第一百九十六章 哀兵第一百五十七章 方瑾与石亨的争执第十五章 李实的办法第一百七十章 东厂内第九十一章 日本金银第一百一十一章 四年第八十八章 钱婉儿的一天第一百二十六章 问天春秋几何第五十三章 中学教材第二百二十二章 来者犹可追第一百一十八章 石亨的心思第五十四章 三边总督第一百七十九章 成国公之心第一百三十四章 朱祁镇的第一把火第七十六章 田园将芜胡不归第七十四章 三喜冲厄第一章 襄王金册第一百六十八章 谁是叛徒?第十三章 三杨解体第一百一十章 粮与银第一百三十九章 回京第二百一十九章 卫所腐朽的背后第七十四章 瓦刺可灭乎?第十八章 西域近况第六十九章 松花江水师第八十七章 对刘定之的安排第一百零八章 银铺第五十五章 斩尽天下不平事第一百三十六章 钱第四十一章 石亨的追击第六十四章 平越策第五十七章 三省大震第九十九章 定风波二第七章 议政第八十六章 西北乱局第二十三章 从直隶开始第五十七章 河北旱情第一百三十三章 太子的钱袋子第八十八章 对江南重赋不同的看法第三十六章 老将不老第一百一十八章 西南定策三第五十章 官茶与商茶第四十四章 也先的算计第一百四十六章 京卫武学第一百章 定风波三第一百二十七章 扬州谢氏析产案第一百六十二章 废南京六部的构想第一百四十七章 又是一年风雨时第一百二十七章 巡城三第九十六章 别江南第十六章 大捷消息第十六章 海漕第四十九章 三湖五河总方针第十四章 粮食危机第十二章 军议第九十二章 畜牧业革命第十八章 瓦刺内乱的可能第九十章 开海二第一百六十四章 王翱第一百六十章 南疆格局第九十三章 小夫妻第六十五章 调整政策第十四章 新任内阁班子第一百三十三章 太子的钱袋子第一百八十七章 兵疲将骄第十三章 三杨解体第八十一章 黄河水患第一百零八章 南洋水师大出血第一百五十一章 兵部尚书的人选第一百三十五章 武学新三甲第七十四章 春耕准备第一百三十一章 太子见冼景第四十六章 山西大案第一十七章 皇后监国第九十八章 风波定第一百三十六章 石彪到龙城第二章 塞上江南第一百二十八章 巡城四第一百二十四章 情报速报第三十五章 精简少府第三十五章 广西内部的分歧第一百一十八章 太医学院第五十六章 朱祁镇之心第九十章 贝琳第一百六十八章 谁是叛徒?第一百零六章 朝鲜震动第二十三章 天子之问第一百二十章 燕然山下第六十五章 也先的东北战略第二十四章 碧溪第一章 海内老臣心第一百二十五章 人之将死第六十七章 银币铜钱两级体系第一百六十四章 戎装临朝第九十八章 李满住的决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