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六章 海运总兵官

第一百一十六章 海运总兵官

朱祁镇也学狡猾了。

杨溥所言,漕运为政策,海运为备策,其实具体执行之中的规则,有一点约定成俗的感觉,并没有那个皇帝下圣旨。

朱祁镇却一口咬定,乃是太宗皇帝的决策。

不过是想用太宗皇帝背书。让文臣不能反对海运之策。

毕竟这与之前不一样。

之前朱祁镇只需说服杨士奇,什么事情都不会出错。但是杨溥却没有杨士奇的权威,这海运漕运之事,估计在海上还是有一番折腾。

杨溥自然能看出朱祁镇的小心思,却说道:“陛下所言极是。”

其实杨溥本身对海运并不是很反对,或者说并非特别反对,从某种情况来说,明初反对海运的力量并不大。

正如杨溥所言,永乐十三年,罢海运,仅仅是运河修建好了,没有需要而已。

但是随着运河发展,沿着运河一线,迅速的繁华起来,运河一线的城市,很多都与运河帮在一起了。

罢运河,就要考虑他们的意见。

杨溥纵然知道,海运成本比漕运成本低多了,都说海运成本高,但是海运损失率大概在百分之三上下。

但是漕运很多地方,都是要用纤夫。整个漕运维护费用在每年一百万两以上,这还是这个时间。

今后随着黄河的泛滥,运河的情况变得很是糟糕。维持所需的成本,更是高昂了不知道多少。

但是海运依旧没有办起来。

就是因为利益捆绑,那个时候的运河一线,已经不能没有运河了。

朱祁镇说道:“既然如此,是不是让下令造船,朕看王英所言,翻来覆去,就是一个船的问题,如果船足够大,何惧风浪,船足够大,倭寇又怎么敢靠近?”

杨溥说道:“陛下,臣以为这船不可能造太大,因为船越大越贵,如遮洋船,一百料,大概在一百两银子上下,臣好久没有过问了,大差不差,但是一千料的船只,却不是一千两了。”

“如果陛下,正想重建郑和宝船,二千五百料,所花就要几万两,还要历时数年。而且大臣们都不会同意的。”

朱祁镇皱眉说道:“为何?”

这就是用钱任性。

虽然太皇太后给朱祁镇攒下来的三千二百万两,而今已经霍霍的只剩下一千多万两了,而且随着治水工程,这个数目还在缩小

但是区区几十万两,朱祁镇还是能拿得出来的。

杨溥说道:“陛下当初,可是说过,不再重启下西洋之事,而今却要出尔反尔。”

朱祁镇立即说道:“朕岂会如此,说是不下西洋,就不下西洋,不过是建船而已,何须如此。”

“外臣会担心陛下,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杨溥说道:“即便陛下想要海运,郑和宝船也太大了一点,天津外海水浅,行不得大船。臣以为一千料的船就足够了。足以一船承载万石。

而且郑和宝船虽然不在了,但是当年的船只却还有不少,搜寻一些,然后再营造一批,就足以运粮了。”

其实石这个单位并不大。

一石米也就在九十二公斤上下,一万石,九百二十吨,差不多够用了。

正如朱祁镇所料,杨溥也没有指望海运多运多少米,如果仅仅一百万石的话,几十艘万石船就足够了。

杨溥可没有朱祁镇什么都想用新的想法,作为一个清官,他下意思为朝廷省钱。

当初郑和舰队虽然分给各卫所了,而郑和宝船没有人要,一来规格太高了,这郑和宝船的规格,近乎是御船了,也是因为郑和出外的时候,是钦差,才能用。

寻常时节,谁敢用。

所以一直停了几十年船,早就不成样子了。

但是郑和船队其余的船只,有相当一部分还在服役。

不要小看帆船的使用寿命,只要好好保养,能持续服役数百年的船,并非没有。不过大明卫所逃亡的样子,能不能好好保养船只,也是一个迷。

但是再怎么说,也不可能在十几年就将所有的船都用坏了,毕竟郑和上一次下西洋,还是宣德年间,距今不过十年。

甚至杨溥觉得四处查一查,这个造船的钱就省下来了。

朱祁镇心中暗道:“这个外臣就是你吧。”不过想想,他也无话可说。

他倒不是不想出尔反尔,什么,你说金口玉言?朱祁镇从来不当自己是一个皇帝,而是一个政治家,作为一个抱负的政治家,出尔反尔,不是应该的。

当然了,要考虑到时代不同。

皇帝的个人形象,也就是德行,也是很重要的。

他心中衡量一二,觉得因为这个一件事情,败坏自己的形象太不划算了。说道:“就依先生之意,不过先生也说这王英是可用之人,是否能让他为海运总兵官,专司此事。”

杨溥说道:“陛下所言极是,只是王英提拔太快,并不利于王英将来,一两年之间,王英从锦衣卫千户到卫所指挥使,已经是越迁了。”

虽然在潜规则之中,皇帝身边的御前卫比外面的卫所高一等,锦衣卫也是御前卫之一,但不是全部。

所以王英从锦衣卫之中升迁出去,才能一跃成为指挥使。

但毕竟跳了很多台阶。再升就太高了。

“不如这样吧。”杨溥说道:“派遣一重臣遥领此事。具体的事务让王英来办,三五年后,如果王英办得不错,就让他升任总兵官。”

总兵这个官职,在清代变得不值钱了。但是在明代还是很值钱的,一省军方最高官职,乃是都指挥使,而统领数省兵马,才是总兵。

几乎等于方面军司令。而且在明初一般挂总兵官的都是勋贵,虽然说不成文,但是只要细细去数,凡是挂总兵官的,不是勋贵,就是封爵在即。

所以孟瑛打麓川,以保定侯的身份,挂得才是平蛮将军,云南总兵官。而之恰沐昂身上也是有爵位的。

当然了,同样的是总兵官。海运自然不能云南总兵相比。

不过,是朱祁镇想要这一直负责海运的船队,规格高一点,最总要是,而今漕运最高官员,乃是漕运总兵。

既然要将海运与漕运并列,为何不能有海运总兵。

朱祁镇也明白,王英即便是功臣之后,如此升迁,也太快,简直是坐飞机一般。说道:“既然如此,就令丰城侯负责海运事务,丰城侯坐镇南京不能分身,这事情就让王英去办吧。”

杨溥说道:“臣以为,以魏国公坐镇南京遥领之,却是最好不过了。”

朱祁镇一听,说道:“魏国公也走了先生的门路?”

杨溥说道:“老臣如何,陛下不清楚吗,老臣之言行,都是为天下着想,绝无私心,陛下疑臣,可令锦衣卫抄家,可有非分之物!”

朱祁镇见杨溥如此,立即道歉说道:“是朕失言,是朕失言。”

杨溥这才收敛怒容,说道:“陛下之心,臣也明白,魏国公谋求出镇南京,在满朝上下,早就不是秘密了,臣忽然提此事,的确有些身处嫌疑之地。”

正如杨溥所言,魏国公徐家不想在北京,也不是一天两天了。甚至魏国公与定国公两家之间,早就将家给分好了。

中山王徐达所有田产,在北归定国公,在南归魏国公。魏国公从宣德以来,就想南归。

也正因为时间长,所有秘密都不是秘密了。甚至有魏国公贿赂言官,为他说话的事情发生。

朱祁镇说道:“以先生之见,是让魏国公南下好,还是不让魏国公南下好?”

第九十三章 考成法第九章 大明对奴儿干的经营第四十七章 孔家南宗第一百二十九章 如鲠在喉第一百二十四章 两朝开济老臣心第四章 朱祁镇的京营第七十六章 佛山铁业第九十一章 公主下嫁第一百四十三章 李贤的机遇第一百一十八章 西南定策三第一百五十五章 瓦刺使团的到来第五十八章 矿税第一百零七章 射柳二第一百一十三章 朝廷风云变第五十七章 亦失哈二第二章 大武学第五十八章 故地重游第一百六十二章 安定西南之策第一百一十二章 海西残局第十章 王直入阁第七十章 肇州破敌第一百四十八章 十二渠图第一百三十六章 大军对峙的开始第四十章 武学派系的雏形第二百零九章 双方退兵第一百四十七章 大本堂第二十三章 知道了第八十一章 江南田亩状况第八十一章 马政第九十五章 西军第一百六十章 思机发之死第二百零二章 咫尺天涯第五十八章 丰收第五十八章 长腿的滹沱河第一百三十一章 监国第五十七章 朝鲜大清洗第七十六章 田园将芜胡不归第四十七章 肇州得失第六十二章 大明朝鲜女真第七十四章 新理学的种子第一百六十六章 正统四年的大水第四十六章 海关银第八十四章 家族第九十六章 开海八第一百四十二章 政治改革的预想第一百二十六章 内阁变化第一百二十七章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第二十六章 京城飞报第九十六章 广西土司第三十一章 交趾与西洋第一百三十三章 九州志第十六章 李瑈的应对第一百五十八章 杨荣离京第五十一章 弹劾曹吉祥第一百一十章 约期第七十五章 郭登的应手第八十八章 高阳伯李文第三十章 安南盛世第三十五章 真相与处置第二十三章 广东水师第一百一十一章 阿失帖木儿皈依真主第一百六十二章 废南京六部的构想第十八章 陈纲案第十七章 西北驰道第七十三章 矿业第一百四十八章 识趣的襄王第四十五章 石炭三第一百三十六章 大军对峙的开始第十八章 陈纲案第一百四十章 黄河决口第六十章 徐有贞的目的第一百三十六章 大军对峙的开始第二十二章 鸿门宴第十一章 海西都司第二章 云南局势第一百三十八章 封爵风波第五十七章 三省大震第一百二十七章 将门虎子第四十章 薪火相传第九十三章 开海五第一百三十九章 石彪的决然第一百三十一章 太子见冼景第一百二十八章 大案之始第九十七章 风起西域第六十五章 调整政策第七十二章 大朝会二第七十七章 占城之战第四十九章 瓦刺第一百四十一章 黄河,黄河第一百三十四章 施礼生死第一章 太子在西北第十七章 李时勉第一百四十三章 早膳第三十七章 何以养民第一百三十八章 封爵风波第八十八章 旧港施家第二百四十章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第三十二章 跨过鸭绿江第一百四十八章 十二渠图
第九十三章 考成法第九章 大明对奴儿干的经营第四十七章 孔家南宗第一百二十九章 如鲠在喉第一百二十四章 两朝开济老臣心第四章 朱祁镇的京营第七十六章 佛山铁业第九十一章 公主下嫁第一百四十三章 李贤的机遇第一百一十八章 西南定策三第一百五十五章 瓦刺使团的到来第五十八章 矿税第一百零七章 射柳二第一百一十三章 朝廷风云变第五十七章 亦失哈二第二章 大武学第五十八章 故地重游第一百六十二章 安定西南之策第一百一十二章 海西残局第十章 王直入阁第七十章 肇州破敌第一百四十八章 十二渠图第一百三十六章 大军对峙的开始第四十章 武学派系的雏形第二百零九章 双方退兵第一百四十七章 大本堂第二十三章 知道了第八十一章 江南田亩状况第八十一章 马政第九十五章 西军第一百六十章 思机发之死第二百零二章 咫尺天涯第五十八章 丰收第五十八章 长腿的滹沱河第一百三十一章 监国第五十七章 朝鲜大清洗第七十六章 田园将芜胡不归第四十七章 肇州得失第六十二章 大明朝鲜女真第七十四章 新理学的种子第一百六十六章 正统四年的大水第四十六章 海关银第八十四章 家族第九十六章 开海八第一百四十二章 政治改革的预想第一百二十六章 内阁变化第一百二十七章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第二十六章 京城飞报第九十六章 广西土司第三十一章 交趾与西洋第一百三十三章 九州志第十六章 李瑈的应对第一百五十八章 杨荣离京第五十一章 弹劾曹吉祥第一百一十章 约期第七十五章 郭登的应手第八十八章 高阳伯李文第三十章 安南盛世第三十五章 真相与处置第二十三章 广东水师第一百一十一章 阿失帖木儿皈依真主第一百六十二章 废南京六部的构想第十八章 陈纲案第十七章 西北驰道第七十三章 矿业第一百四十八章 识趣的襄王第四十五章 石炭三第一百三十六章 大军对峙的开始第十八章 陈纲案第一百四十章 黄河决口第六十章 徐有贞的目的第一百三十六章 大军对峙的开始第二十二章 鸿门宴第十一章 海西都司第二章 云南局势第一百三十八章 封爵风波第五十七章 三省大震第一百二十七章 将门虎子第四十章 薪火相传第九十三章 开海五第一百三十九章 石彪的决然第一百三十一章 太子见冼景第一百二十八章 大案之始第九十七章 风起西域第六十五章 调整政策第七十二章 大朝会二第七十七章 占城之战第四十九章 瓦刺第一百四十一章 黄河,黄河第一百三十四章 施礼生死第一章 太子在西北第十七章 李时勉第一百四十三章 早膳第三十七章 何以养民第一百三十八章 封爵风波第八十八章 旧港施家第二百四十章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第三十二章 跨过鸭绿江第一百四十八章 十二渠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