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一章 黄河,黄河

第一百四十一章黄河,黄河

时间向前拨前一两日。

黄河洪水已经不是第一波了。

黄河汛期分为三四月之间的桃花汛,七八月之间伏汛,九月十月之间秋汛。

从时间上来算,桃花汛已经过去,伏汛已经到来了。而黄河洪峰最大的就是伏汛与秋汛。

在河南巡抚这任上,赵新几乎透支了半条命。

宣德末年以来,大明水旱无常。黄河大堤年久失修,即便赵新多次上书朝廷,向杨溥,曹鼐两任首辅详细阐述黄河大堤需要大修的理由。

只是朝廷仅仅加了修河款。并没有彻底修整黄河的意思。

但是黄河大堤的问题,不是在旧大堤上修修补补就能建立好了。修修补补,不足以让彻底解决这个问题。

所以,面对在今年特大洪水。今年特别难过。

从三月桃花汛开始,赵新就一直在大堤之上,昼夜不停的守护大堤,才让黄河大堤数次转危为安。

但是伏汛来临之后,洪水的规模比之前桃花汛的时候,更大了不少。

一层层的黄河水,几乎将整个黄河大堤都泡在黄色的泥水之中。

赵新在修补黄河大堤上下了大功夫,但是面对地上悬河,这种功夫根本不够用。

整个六月之间。

黄河虽然没有决口,但是大大小小管涌,内涝,等等事情层出不穷。赵新根本睡不了一个囫囵觉。

而这一日,更是洪水浩浩荡荡的漫天而来。

在大堤上,十几里宽的黄河河道,几乎满溢,一眼看去,黄河之水,几乎是天上而来,波涛冲天,就好像是有一条龙,要带着这亿万黄河之水,腾空而起。

面对一层层冲上来的黄河水,黄河大堤就好像是泡了水的饼干,一层层坠落开来,从小到大,从一点点碎渣,到大片大片的夯土。

所有人都知道,这不是因为别的,是因为三月以来,几乎没有中断的汛期,即便是赵新做了多少准备,黄河大堤也被洪水给浸泡透了。

这是大堤崩溃的前兆。

面对这样的情况,赵新视而不见。只是督促下面的人一边一边的加高堤坝,维护大堤,他不是不知道,而是一来,他从小读的圣贤书,让他不能逃避。

固然,儒家有很多极端的地方,也让教出来很多满口仁义道德,做起来男盗女娼的人,但是不管是那一个时代,都有一些真心实意,愿意舍身取义的时候。

这个时代大明朝廷风气,还是相当不错的。

赵新当初在大堤之上,已经做出了决断,而今自然不用多想,不过是尽人事而听天命。

其次,就是皇帝对大堤的看重,锦衣卫的人此刻就在大堤之上,看似什么也不做,只是将每天的情况,记录下来,一日向京师一报。

但是这个举动,本身就给赵新带来相当大的政治压力。

更坚定了,赵新死守黄河大堤的意愿,他敢保证,此刻任何一个官员,在面对危险看放弃黄河任何一段大堤,都逃不过,皇帝后至之诛。

赵新坚定不移,下面的民夫将士也都不敢动摇,纷纷坚守。

忽然,不知道谁说了一句道:“退了,退了,退了,黄河水退了。”

一时间不知道多少人都扭头看向,一片水域,却见一根湿漉漉的石柱露出了水面。一时间声音先是一静,随即无数高呼之声,呼声震天。

这石柱就是用来测量水位的。

只是洪水大涨,此刻已经将它完全淹没在下面了。

此刻重新露了出来。

正是洪水退去的征兆。

洪水太大了,大到了即便是洪水退了一点,很多人也都是看出这一点点的差别的。看见这根石柱,才让所有人确认这一点。

赵新长出一口气。

觉得今日总算是过去了,他再看一眼石柱,忽然觉得不对。

因为洪水退的太快了。

洪峰涨跌是有规律的,洪峰或许来的很快,但是退却的时候,却是很慢的。很多时候,一两日涨水,想要洪水退下去,就要十几日,或者更长时间了。

而赵新却看见了什么?

几乎是几个呼吸之间,洪水居然退下去一寸有余。

要知道十几里宽的黄河河道,一下退下一寸有余,那是多大的水量。即便是洪峰过去了,也不可能这么退的这么快。

赵新的脸色刷都白了,整个人坚持不住,摇晃了几下,几乎要昏倒过去,立即有几个侍从搀扶住。

赵新脸色特别难看,说话都变得艰难起来,口中说道:“北岸,北岸。”

赵新很清楚,因为开封府在黄河南岸,赵新所驻守的就是南岸,南岸各段分到了每一个县令身上。

消息传递是比较快的,所以一旦决口,赵新这边就很快能得到消息。

而今他什么消息都没有得到,那么决口的只是北岸。一想到北岸决口,赵新就有些承受不住了。

不是他神经衰弱,而是他太知道这件事情的后果了。

黄河南岸决口,大体还是河南省的事情,但是黄河北岸的决口了,已经不是河南一省的问题了,而是整个大明天下的问题了。

赵新很想自己的猜错。

但是事实证明,他猜的很对。

大明卫辉府八柳村。

现在的八柳村已经成为了个地理名词,原本的村落已经不在了。就在现代郑州市北边,也就是黄河出了邙山不远的地方,黄河从北岸决口了。

驻守黄河的原武县令,也坚守了两个月了。赵新面对的问题,他也在面对,甚至他的问题,比赵新面对的问题,还要严重。

原因很简单,那就是赵新乃是巡抚,他不过是一个知县而已。

赵新虽然一直将加固北岸河堤重于加固南岸河堤,他虽然不会放弃南岸,但是在原则上,还是保留着宁决南岸,不决北岸的原则。

但是执行是就很成问题了。

在赵新眼皮底下,很多人是不敢弄什么花样的,赵新也是久历地方,对下面的小手段,更是明白的紧,谁敢跟他玩花样,赵新就敢直接将人扔进黄河之中,对外报一个失足而已。

但是北岸就比南岸隔了一层。

在各种物资上,就比南岸难以补充,一来是因为大部分物资都集中在开封,黄河大水,即便是开封距离原武不过百余里,但是中间有一道黄河,想要转运就难办多了。

更不要说,河南大部分都在黄河南岸,征召起民夫来,有大把民夫,而黄河北方,只有卫辉,彰德,怀庆三府。

河南省召集民夫,总不能将山东河北的人都召过来。这也没有办法操作。

这种种原因,即便赵新在很多事情上向北岸倾斜,但是执行起来北岸情况还是比南岸更艰难一些。

在黄河冲决的开始,其实还是有挽回余地的,但是原武县令,面对这浩浩荡荡的黄河水,当时就吓傻了。

根本什么也没有做,转身就跑了。

他一跑不要紧,征召来的民夫百姓,都做鸟兽散。

黄河水流咆哮,也仅仅是在刚刚开始的时候,有一点点的挽回的可能,错过了黄金的时间,黄河两岸大堤,就好像是积木一般,被黄河用大手,一点一点的推倒冲垮。

不过半日时间之内,这一个小小的缺口,变成了宽约十几里的河道,黄河在此分为两股,一条冲这里向北流去,而老黄河河道之中水位,迅速下降,大半干涸了,只剩下涓涓细流。就好像季节从夏季一下拨到了冬季。黄河的洪水一下子都消失不见了。

但是山东百姓的苦难,才刚刚开始。

第八十三章 西事急第四十章 舆情第一十三章 请修大明会典以安社稷疏第十六章 经筵第一百二十八章 巡城四第一百八十七章 兵疲将骄第四十七章 孔家南宗第一章 瑞雪兆丰年第八十九章 御前会议之余音第四十二章 最后一课第一百三十六章 蒸汽机的初应用第二百四十七章 撒网第八十六章 西北乱局第六十三章 金蝉脱壳第五十七章 驰道利弊第十八章 瓦刺内乱的可能第九十三章 开海五第一百二十五章 下乡第三章 都掌蛮第一百三十六章 钱第一百三十三章 瓦刺临边第七十三章 大宴第九十二章 坚持不懈埋子第七十五章 叶留宗的野望第八十九章 开海第一百零七章 迂回计划第八十四章 李家的决定第八十章 西宁第一百二十章 脱欢之死背后第四十三章 下肇州第一百三十二章 给石亨新的选择第二十章 治水三人小组第一百四十四章 大阅武学第一百二十六章 其言也善第二十章 治水三人小组第三十章 御前带械第八章 修律vs修例第三十四章 交趾战况始末第二十二章 天灾与人祸孰重?第四十五章 孔府案第八十一章 黄河水患第九十章 少府第七十六章 田园将芜胡不归第八章 辽东之战的战略规划第九十八章 平衡第一百二十三章 也先死了?第三十九章 国事家事二第十八章 陈纲案第五章 京卫改革第二十二章 大明边军现状第一百五十五章 天人杨洪第六十八章 三元及第第六章 扩大的兵部第三十一章 蠢蠢欲动的安南第九十章 工部侍郎彭谊第一百零九章 甘肃在行动第六章 新天子第二十二章 天下大势,浩浩荡荡第一百四十五章 青年才俊第一百六十六章 战略决议第八章 登基大典第二十三章 直隶省内部问题第一百二十章 盐法开中法第一百二十八章 藏地风云第二百零一章 决战前夜第一百二十章 脱欢之死背后第六十三章 无人能破的张辅纪录第七十四章 江南清丈的开始第一百一十六章 易知单第四十章 使人君不近儒臣者,正此辈也第二十二章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第二十九章 兑子第二十九章 兑子第九十章 工部侍郎彭谊第六十三章 自省第一百六十八章 谁是叛徒?第六十四章 田制第二十九章 辟雍之殿第一百二十章 韩铁城到宁化第一百六十六章 战略决议第一百零三章 海西攻防战第七十一章 驰道第十四章 新任内阁班子第八十一章 黄河水患第九十六章 军工的发展第五十六章 亦失哈第五十一章 弹劾曹吉祥第十一章 朝鲜靖难第一百二十五章 下乡第一百二十五章 于谦的隐患第二十七章 朱见濬的决断第一百三十五章 武学新三甲第一百一十二章 东胜卫之战第二十四章 谁能解之第十五章 遗诏二第八十一章 黄河水患第三十八章 五世说第一百一十四章 海运三难第四十八章 南洋卫第三十章 风云暗藏
第八十三章 西事急第四十章 舆情第一十三章 请修大明会典以安社稷疏第十六章 经筵第一百二十八章 巡城四第一百八十七章 兵疲将骄第四十七章 孔家南宗第一章 瑞雪兆丰年第八十九章 御前会议之余音第四十二章 最后一课第一百三十六章 蒸汽机的初应用第二百四十七章 撒网第八十六章 西北乱局第六十三章 金蝉脱壳第五十七章 驰道利弊第十八章 瓦刺内乱的可能第九十三章 开海五第一百二十五章 下乡第三章 都掌蛮第一百三十六章 钱第一百三十三章 瓦刺临边第七十三章 大宴第九十二章 坚持不懈埋子第七十五章 叶留宗的野望第八十九章 开海第一百零七章 迂回计划第八十四章 李家的决定第八十章 西宁第一百二十章 脱欢之死背后第四十三章 下肇州第一百三十二章 给石亨新的选择第二十章 治水三人小组第一百四十四章 大阅武学第一百二十六章 其言也善第二十章 治水三人小组第三十章 御前带械第八章 修律vs修例第三十四章 交趾战况始末第二十二章 天灾与人祸孰重?第四十五章 孔府案第八十一章 黄河水患第九十章 少府第七十六章 田园将芜胡不归第八章 辽东之战的战略规划第九十八章 平衡第一百二十三章 也先死了?第三十九章 国事家事二第十八章 陈纲案第五章 京卫改革第二十二章 大明边军现状第一百五十五章 天人杨洪第六十八章 三元及第第六章 扩大的兵部第三十一章 蠢蠢欲动的安南第九十章 工部侍郎彭谊第一百零九章 甘肃在行动第六章 新天子第二十二章 天下大势,浩浩荡荡第一百四十五章 青年才俊第一百六十六章 战略决议第八章 登基大典第二十三章 直隶省内部问题第一百二十章 盐法开中法第一百二十八章 藏地风云第二百零一章 决战前夜第一百二十章 脱欢之死背后第六十三章 无人能破的张辅纪录第七十四章 江南清丈的开始第一百一十六章 易知单第四十章 使人君不近儒臣者,正此辈也第二十二章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第二十九章 兑子第二十九章 兑子第九十章 工部侍郎彭谊第六十三章 自省第一百六十八章 谁是叛徒?第六十四章 田制第二十九章 辟雍之殿第一百二十章 韩铁城到宁化第一百六十六章 战略决议第一百零三章 海西攻防战第七十一章 驰道第十四章 新任内阁班子第八十一章 黄河水患第九十六章 军工的发展第五十六章 亦失哈第五十一章 弹劾曹吉祥第十一章 朝鲜靖难第一百二十五章 下乡第一百二十五章 于谦的隐患第二十七章 朱见濬的决断第一百三十五章 武学新三甲第一百一十二章 东胜卫之战第二十四章 谁能解之第十五章 遗诏二第八十一章 黄河水患第三十八章 五世说第一百一十四章 海运三难第四十八章 南洋卫第三十章 风云暗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