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石炭二

王振所言,倒是肺腑之言。

石炭有毒。

这是这个时代很多人的看法。

朱祁镇说道:“王大伴放心吧。我是不会用石炭的,但是北方本来就毕竟干旱,而今京城周边,百里之内,可以用的树木都砍伐殆尽。”

“恐违圣人之教。”

圣人之教,是这个时代的道德至高点。朱祁镇早已发现,似乎分外好用。

这一句话,倒真是孟子所言,“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这是孟子的原话。

而北京城而今的局面,决计做不到这一件事情的。

柴火本就沉重,如果从远处运过来,则费用自然攀升,百姓根本用不起,所以,他们宁可将北京城周围都砍成一片白地,也不可能从远处运输柴火。

也幸好,北京城周围还有一些山。

西山之中烧炭,倒也足够支撑北京柴薪之用。

王振说道:“陛下用心极好,只是不可以身犯险,下面的人可以换为石炭,但是宫中用度,不可换。否则不成体统。”

朱祁镇一时间说道:“好。”他无心在这一件事情上与王振多废话,只要采煤之事,其余的可以办。

王振转过身说道:“小曹子,陛下所讲的话,你听清楚了没有。”

曹吉祥立即说道:“奴婢明白。”

王振说道:“快去办吧。”

朱祁镇打发了曹吉祥下去,随即又看了下面的衙门。

不过草草过去而已,只是敲打了一番。

他知道事情要一件一件的做。

既然用心在煤上面下功夫,其他事情都要先放一放。

曹吉祥这个人,在历史上评价不好,但是办事能力却是极好的。

非有大智大勇不能用大奸大恶。

凡是在历史上留下一笔上,总是有过人之处的。连朱祁镇也没有想到曹吉祥办事能力这么快,不过数日功夫,就将这一件事情理出眉目了。

朱祁镇立即召见曹吉祥。

此刻曹吉祥脸色黑了不少,这数日之内,在京城内外都跑了一个遍,将北京城内外用煤情况搞清楚了。

朱祁镇见状了,也不让曹吉祥说话,先让他喝口水。坐下说话。

曹吉祥一副感激涕零之状,随即将他探明的情况一五一十说道:“京师百姓大多用柴,但是并非没有用煤的,京师左近都有用煤,从前朝开始,大多数煤都是西山之煤,只是而今有禁令。”

朱祁镇说道:“什么禁令?”

曹吉祥说道:“恐怕掘煤之事,伤及地气,损失龙脉。”

朱祁镇立即明白,天寿山就在北京之西。说道:“此事暂且不提,何处产煤,可曾探明?”

曹吉祥说道:“奴婢已经探明了,京师左近所用之煤大多都是从门头沟而来,从前朝开始,门头沟就是产煤之处。”

“前朝元大都,所用之煤都从此而来。”

“前朝郭守敬为了大都用煤,专门修了一条河,就是而今的永定河。所以门头沟之煤,可以通过永定河南下,到京师之南,转用陆运,用马驮入城。”

“只是而今北京新建,还不能尽复旧观。”

朱祁镇心中又一丝惭愧。

顿时明白,北京用煤情况,并不是他想象的那么匮乏,不过还好,似乎更多是煤差混用。如果没有政府主导的话。

想要将煤代替柴火,却是一个相当的漫长的时候。

朱祁镇问道:“门头沟那边有多少家煤矿,他们是怎么采煤的?”

曹吉祥说道:“奴婢看过了,大概有百余家,都是包得煤场,令百姓入场取煤,以竹签记之,奴婢算过。一人一天,大抵能采煤五十斤。”

“而且这些矿工,虽然有常年在矿上的,但是也有一些只是农闲的时候才来。”

朱祁镇想了好一阵子,才明白。

这些煤矿即便不是露天煤矿,埋藏定然不深。甚至可以说,这是当地百姓的副业而已。

而今不用朱祁镇回想后世北京煤矿的情况,仅仅用他而今的见识去判断,这个煤矿将来定然会大兴。

因为北京城的人只会越来越多。

而北京周围能够砍伐的柴火,只会越来越少。

朱祁镇问道:“这些煤可收税?”

曹吉祥说道:“不曾,大抵在进城的时候,收上一笔城门税,除此之外,就没有别的了。”

朱祁镇说道:“我朝开矿难道不收税吗?”

曹吉祥心头微微一动,说道:“陛下,本朝开矿唯有官府可以,而且陛下登基的时候,太皇太后罢一切不急之务,将各地金银铜矿给罢去了。”

“已经召回各地太监。”

朱祁镇听了,微微吃惊,说道:“可有此事?”

朱祁镇也仅仅是这一段事情才了解朝政的,刚刚登基的那一会儿,对很多东西,都是一知半解的。

万万没有想到,太皇太后所谓罢一切不急之务中,还有这个。

王振连忙在朱祁镇耳边解释了一番。

朱祁镇这才明白,这其实大明朝廷的一惯主张。并非从太皇太后这里才开始的。

朱元璋认为粮食,农业才是重中之重,其他的东西,都不重要。够用就行了。朱元璋时期就有好多次罢矿之事。

当朝廷兵器不够用了,好,开矿取铁,当够用了,就将这铁矿给放弃了。在北京就有一触铁矿,就是遵化铁矿,时开时罢断断续续的。

对于私人开矿,也是不允许的。

因为吸取元亡教训。

元朝之亡,都认为元政太宽。

对下面的约束不到位,在修黄河聚集了太多人手,这才有红巾军的产生。

所以,大明对下面百姓私下聚集的事情,管理很是严苛,而采矿更是无数青壮聚集在一起,而且在一起劳动。

可以说,只要有兵器,立即就能聚集成一支军队。

更不要说他们是开矿的,说不定自己就能打造兵器。如此一来,明朝对私人开矿之事的态度,就可想而知了。

但是很多事情,并非堵就能堵上了。

民间的需要,总要人补上去的。其实朱祁镇并不知道,而今正是民间矿业迅猛增长的时候,只是朝廷依靠的是官府矿业。而对明间矿业征税上从来没有多少。

增长最迅猛的就是铁矿。而门头沟这里不过是一个缩影而已。

朱祁镇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

朱祁镇将这一件事情,记在心上,而今不是管这个事情的时候,甚至明代到底有没有专业管理矿业的部门。

这些事情在汉代是归属于少府的。

而今这事情到底归属于哪里?是工部,还是内廷。如果归属于内廷,又是内廷那个衙门管?

朱祁镇问道:“门头沟的煤,百姓能不能用得起?”

曹吉祥说道:“奴婢以为,大抵是用不起的。”

朱祁镇说道:“为什么?”

曹吉祥说道:“虽然北京附近少有柴火,但是一些边边角角还是有一些草木的,百姓自己院子里面也是种些树木。所以对百姓来说,他们宁肯花些力气,而不是去卖煤。”

朱祁镇说道:“是朕想差了。”

第一百一十三章 大明的金银流向第一百一十二章 捧杀之计第六十六章 大疫第六十六章 建文帝下落第二十一章 卫河入海段第一百七十一章 喜宁第一百四十一章 黄河,黄河第五十章 瓦刺二第七章 西南局势第一百三十八章 瓦刺退兵第七十九章 北京的工业体系第八十三章 说客张文第八十五章 日食不至第一百四十七章 二十万骑第一百一十八章 西南定策三第十六章 海漕第七十四章 郭登的判断第三十九章 地方官制第一百一十七章 话南京第三十一章 王振的预感第九十九章 阿次帖木儿的蓝图第一百四十五章 山东的灭顶之灾第一百四十五章 升龙大捷第八十三章 说客张文第一百三十三章 瓦刺临边第一百三十八章 石亨的犹豫第一百五十六章 东风长吹天山雪第十六章 李瑈的应对序章 我, 朱祁镇第四十七章 孔家南宗第一百三十九章 杨溥的政治理念第七十七章 松潘之会第一百一十八章 杀一是为罪第一百零九章 谅山之战之构想第十七章 江南大雪连四旬第十七章 王恕的犹豫第九十四章 明军东来第十六章 海漕第四十四章 李时勉到第一百二十三章 皇家异类朱祁镇第五十章 粮仓案第二百零一章 决战前夜第十五章 预修大典第一百零三章 在京都第四十二章 树上开花第五十九章 滹沱河道知多少第一百二十五章 巡城第一百四十五章 李贤思路第一百零四章 桂西余声第七十四章 江南清丈的开始第一百九十一章 暴风雨前的平静第一百四十章 今日方知狱吏之贵第一百三十章 死谏第一百七十章 东厂内第一百一十一章 阿失帖木儿皈依真主第八十一章 黄河水患第八十八章 卫所改革试点第三十一章,祭大成先师第二百零一章 决战前夜第四十一章使人君不近儒臣者正此辈也二第八十七章 钱氏第一章 天盛大可汗也先第六十四章 肇州攻防战第二百零七章 明军步骑vs瓦刺骑兵第二百一十七章 素衣临朝第一百一十八章 太医学院第一百四十五章 李贤思路第一百零三章 海西攻防战第一百一十一章 铮铮铁骑鸣第五十章 英国公余威第六十章 北方战略构想二第二十五章 封滹沱河神第一百三十九章 张郎遗策第一百零三章 太皇太后最后退步第一百一十章 少府的工作第七十七章 于谦说太皇太后二第二十五章 大明工部都水司第二十章 应对安南之策第五章 都是坏消息第一百三十三章 九州志第三十七章 汉城之战第一百六十七章 马政痼疾第九十八章 关原之战第一百三十九章 回京第一百五十六章 大宁遗梦第九章 大明对奴儿干的经营第四十一章 石亨的心思第四十八章 防秋第一百五十一章 武学的意义第一百一十三章 议麓川四第一百五十五章 治天下需用文臣第八十六章 乌斯藏第一百七十五章 正统十四年第一百五十四章 老臣杨士奇第七十五章 推行青贮法第一百九十七章 将军百战死第六十五章 杨士奇与于谦二第一百七十四章 大元重光皇帝第一百三十章 天下大旱第一百六十一章 王直镇守南京
第一百一十三章 大明的金银流向第一百一十二章 捧杀之计第六十六章 大疫第六十六章 建文帝下落第二十一章 卫河入海段第一百七十一章 喜宁第一百四十一章 黄河,黄河第五十章 瓦刺二第七章 西南局势第一百三十八章 瓦刺退兵第七十九章 北京的工业体系第八十三章 说客张文第八十五章 日食不至第一百四十七章 二十万骑第一百一十八章 西南定策三第十六章 海漕第七十四章 郭登的判断第三十九章 地方官制第一百一十七章 话南京第三十一章 王振的预感第九十九章 阿次帖木儿的蓝图第一百四十五章 山东的灭顶之灾第一百四十五章 升龙大捷第八十三章 说客张文第一百三十三章 瓦刺临边第一百三十八章 石亨的犹豫第一百五十六章 东风长吹天山雪第十六章 李瑈的应对序章 我, 朱祁镇第四十七章 孔家南宗第一百三十九章 杨溥的政治理念第七十七章 松潘之会第一百一十八章 杀一是为罪第一百零九章 谅山之战之构想第十七章 江南大雪连四旬第十七章 王恕的犹豫第九十四章 明军东来第十六章 海漕第四十四章 李时勉到第一百二十三章 皇家异类朱祁镇第五十章 粮仓案第二百零一章 决战前夜第十五章 预修大典第一百零三章 在京都第四十二章 树上开花第五十九章 滹沱河道知多少第一百二十五章 巡城第一百四十五章 李贤思路第一百零四章 桂西余声第七十四章 江南清丈的开始第一百九十一章 暴风雨前的平静第一百四十章 今日方知狱吏之贵第一百三十章 死谏第一百七十章 东厂内第一百一十一章 阿失帖木儿皈依真主第八十一章 黄河水患第八十八章 卫所改革试点第三十一章,祭大成先师第二百零一章 决战前夜第四十一章使人君不近儒臣者正此辈也二第八十七章 钱氏第一章 天盛大可汗也先第六十四章 肇州攻防战第二百零七章 明军步骑vs瓦刺骑兵第二百一十七章 素衣临朝第一百一十八章 太医学院第一百四十五章 李贤思路第一百零三章 海西攻防战第一百一十一章 铮铮铁骑鸣第五十章 英国公余威第六十章 北方战略构想二第二十五章 封滹沱河神第一百三十九章 张郎遗策第一百零三章 太皇太后最后退步第一百一十章 少府的工作第七十七章 于谦说太皇太后二第二十五章 大明工部都水司第二十章 应对安南之策第五章 都是坏消息第一百三十三章 九州志第三十七章 汉城之战第一百六十七章 马政痼疾第九十八章 关原之战第一百三十九章 回京第一百五十六章 大宁遗梦第九章 大明对奴儿干的经营第四十一章 石亨的心思第四十八章 防秋第一百五十一章 武学的意义第一百一十三章 议麓川四第一百五十五章 治天下需用文臣第八十六章 乌斯藏第一百七十五章 正统十四年第一百五十四章 老臣杨士奇第七十五章 推行青贮法第一百九十七章 将军百战死第六十五章 杨士奇与于谦二第一百七十四章 大元重光皇帝第一百三十章 天下大旱第一百六十一章 王直镇守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