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石璟

“是。”朱祁镇说道:“孙儿明白。”

大明两个根结,一个根结是军事上的,支撑大明前期的卫所制度,而今已经显露出疲态。第二个根结,就是钱粮之上的,江南重赋还仅仅是这上面的一个问题。

朱祁镇见了太皇太后有些疲态。也不再问,让太皇太后好生休息。

朱祁镇回到乾清宫之中。

随即在身后的屏风之上,写卫所,田赋。这四个大字。

这是他要面对的两件大事。

不过,他首先要面对一件事情,就是太皇太后的身体。

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朱祁镇未必没有想过,如果太皇太后而今去世,他能掌控住天下局势吗?

很明显不能。

这大权是落不到他手中。

很可能落到孙氏,或者王振手中。

而今王振看上去尽忠职守,没有一点逾越之处,可以说是老老实实的。 那是太皇太后在。

但是太皇太后一去,王振还能这么老实吗?

朱祁镇很明白,他身边的所有太监宫女,都是王振掌管的,说句不好听的。一旦王振有什么想法,他连一个消息都传不出去。

之前朱祁镇没有想过。

那个时候,他是防着太皇太后。自然是王振的权力越大越好。

但是而今,他忽然意思到,太皇太后年纪大了,会老的,会死的,一旦太皇太后去了。他自己能控制住王振吗?

而今虽热不是迫在眉睫的事情。但是朱祁镇不得不提上日程了。

他想了想说道:“王大伴,将为太皇太后的医治的御医请来,记住这一件事,让太皇太后知道。”

“是。”王振立即知道。

不一会儿,朱祁镇就看见了太医。

这太医白发苍苍,看上去卖相很好。中医吗,一般都是年纪越大越好的。

朱祁镇问道:“王太医,太皇太后的病如何?”

太医说道:“太皇太后是偶感风寒,只是年纪大了,需要卧床静养。”

朱祁镇说道:“太皇太后的身体怎么样,有没有其他毛病?”

这太医却是人精,在皇宫之中待的时间长了,如果没有一点政治敏感性的话,早就不知道死在什么地方了。

立即说道:“臣只是为了太皇太后治风寒之症。其余的一概不知。”

朱祁镇一听,就黑了脸,听这太医所言,似乎是他有意谋害太皇太后一般。朱祁镇一时间也没有与他说话的性子。

因为不用说,就知道,这太医所言,定然与方子一般,四平八稳。

王振见状立即让人将太医请了出去,说道:“皇爷不用担心,这太医都是这样的。”

朱祁镇说道:“所以父皇才英年早逝的。”

王振见状,顿时不敢说话了。

宣宗皇帝年中还出巡,在腊月还召见大臣,不过数日功夫,就撒手人寰,有时候朱祁镇想想,也觉得太医未免太无能了一点。

此刻见了这太医,顿时觉得。这太医医治一点风寒小病或许行,但是但凡病中一点,都超过了他们的业务范围。

朱祁镇还是放心不下去,说道:“不行,回慈宁宫。”

朱祁镇去而复返,胡氏与顺德公主都没有想到。

连忙出门迎接。

朱祁镇说道:“太妃,阿姐我来看看而已。”

胡氏说道:“皇上,太皇太后刚刚睡下,而今还没有醒。”

朱祁镇说道:“既然如此,朕就在外面坐坐的。”

朱祁镇在外边坐好,见了顺德公主,心中一动,说道:“大姐,你见过石驸马?”

顺德公主听朱祁镇这么问,顿时脸红了,说道:“哪里见过。”

朱祁镇说道:“朕安排你见上一面怎么样?”

顺德不说话了,似乎有一点心动,但是胡氏连忙说道:“谢陛下好意,未婚男女如何好违背礼法。”

朱祁镇轻轻一笑,说道:“我天家女儿,如何为礼法所限。请大姐放心。”

顺德脸红了,立即起身,说道:“皇弟莫要说了,我去泡茶。”顺德起身的时候,一个不小心,将一个茶碗砸在地面。

“啪”的一声,一个景德镇官窑瓷器,就砸成粉碎了。

朱祁镇笑着说道:“大姐你不愿意,也就罢了,何苦砸东西出气。”

顺德满脸通红,说道:“我哪里不愿意了。”

胡氏与顺德一直在太皇太后身前伺候,朱祁镇来的勤。双方也都熟悉了。顺德与朱祁镇毕竟是亲姐弟,熟悉之后,关系也就好多了,虽然比不上朱祁镇与常德公主从小的情分。但也不差。

毕竟宣宗皇帝所留下的子女,也只有两子两女了。

“咳咳。”一阵咳嗽声从里面传来。

朱祁镇立即进去,却是太皇太后醒了。

太皇太后见了朱祁镇过来,说道:“你怎么来了。”

朱祁镇说道:“孙儿担心奶奶,我回去之后,问了太医院,那个太医很是油滑,孙儿不放心。”

太皇太后说道:“你有心了。”

朱祁镇说道:“太医院的医术都不高,否则父皇也不会去得如此快,孙儿想下诏召天下名医入太医院,奶奶觉得如何?”

太皇太后摇摇头说道:“过了,这样做传到民间,不知道说些什么,知道的,说你有孝心,不知道的,以为我老太婆不行了。”

“你若有心,让锦衣卫请几个人上京,却是可以的。”

朱祁镇服侍太皇太后喝了几口水,说道:“是孙儿想差了,只是有一件事情,孙儿做主答应了,还请奶奶不要打孙儿的脸。”

太皇太后目光一瞄,脸色也变得郑重起来。说道:“你答应了什么事情?”

朱祁镇说道:“孙儿答应,让大姐与石家石璟见上一面。”

太皇太后暗中松了一口气,他以为朱祁镇答应了什么事情,却不想是这一件事情。这一件事情,虽然说起来也有些出格,但是与国家大事相比,就不值一提了。

不过,该教训的也要教训了。

太皇太后清咳了一声,说道:“这种事情,怎么能随意说出来,太祖皇帝鉴于前朝公主之乱,本朝家法极严,你这样做,不仅仅败坏了顺德的名声,也败坏了天家女儿的名声,须知不管谁的女儿,都是要嫁人的。”

“没有一个好名声,将来如何找一个好夫婿?”

朱祁镇低声说道:“他石家,还敢退婚不成?”

“你。”太皇太后有些生气。

朱祁镇连忙赔笑道:“奶奶莫要生气,孙儿做事还是有分寸的,这一件事情不会让奶奶为难的。”

太皇太后也是说说而已,虽然见一面有些不合礼法,其实百姓家勋贵家也没有那么规矩,男女在相看之前,见上一面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只要不做什么越轨的行为,也不算什么事情。

太皇太后说道:“你准备怎么办?”

朱祁镇说道:“孙儿想,让姐夫来孙儿身边当一个侍卫,将乾清宫的护卫都交给姐夫负责,让大姐来一次乾清宫不就行了。”

太皇太后是何等人,一眼就看穿了朱祁镇的小心思,恐怕让顺德见未来夫君是假,想让石璟掌管乾清宫宿卫是真。

第六十章 辽东局势的漏洞第二十五章 侯大苟第六十四章 屋漏偏逢连夜雨第四十章 薪火相传第一百二十三章 也先死了?第六十六章 建文帝下落第七十六章 安南vs占城第十一章 内阁七人名单第九十四年,徐有贞的日本任务第一百零一章 杨溥时代的开始第二章 外戚第一百七十章 东厂内第九十九章 西军脆败第六章 圣心如渊第一百六十四章 戎装临朝第四十章 思任发之死第八十九章 工部侍郎提举天下工场事第一百五十五章 瓦刺使团的到来第一百六十六章 正统四年的大水第一百一十五章 议麓川六第一百六十六章 战略决议第一百三十四章 朱祁镇的第一把火第九章 内阁增补第一百五十一章 驰道与运河第六十九章 多事之秋第一百三十章 庆都公主驸马二第五章 新内阁第三十一章 蠢蠢欲动的安南第十五章 礼乐第十四章 遗诏第一百四十章 天下藩王第二十二章 天灾与人祸孰重?第五十二章 大雨时至第四章 方家兄弟第一百六十九章 香囊识人第二十九章 海西攻势第一百四十二章 政治改革的预想第八十八章 高阳伯李文第一百八十六章 出塞之前第三十六章 南方卫所第一百五十章 重启遵化铁厂第一百六十章 思机发之死第一百六十章 南疆格局第一百一十三章 海西之战后第一百三十三章 卢沟河第七十八章 大越皇帝第八章 断事官第九十七章 建州卫的处境第八十七章 江南士绅家族第七十章 父子地一百五十四章 传檄可定藏地第一百六十四章 太皇太后崩第五十五章 斩尽天下不平事第一百四十四章 大阅武学第一百四十六章 回天之力第八十一章 正阳门下第九十九章 西军脆败第十五章 香港第四十二章 风云会聚第八十一章 江南田亩状况第六十六章 大疫第十九章 不准赎刑第八十四章 陈怀第一百一十二章 东胜卫之战第一百一十七章 横绝大漠第八十五章 尚书们的疑惑第八十九章 陆永的抗争第二十七章 鸭绿江畔第六十四章 平越策第一百二十三章 黄河危局第五十章 官茶与商茶第五十四章 吴士涟的绝望与希望第四十四章 也先的算计第七十八章 祖孙尽释前嫌第二十三章 阿刺知院之死第一百五十六章 尘埃落定大本堂第一百四十六章 京卫武学第一百零九章 倭寇出没第十四章 粮食危机第五十八章 朱祁镇的执念第三十八章 景东之战第四章 都掌蛮之灭第二十一章 儒家激进派第四十九章 科学之种第八十一章 江南田亩状况第六十三章 驰禁令第四十三章 万方有过,罪在朕躬第九十三章 武器生产体系第一百二十七章 巡城三第三十九章 整顿九边第一百六十章 思机发之死第十五章 香港第二百零一章 决战前夜第一百五十五章 伯颜帖木儿的决心第二章 外戚第一百八十章 登坛拜将第六十九章 水师主导权第一百一十五章 福建善后第二百一十三章 成国公的死讯第八十二章 西宁读书人
第六十章 辽东局势的漏洞第二十五章 侯大苟第六十四章 屋漏偏逢连夜雨第四十章 薪火相传第一百二十三章 也先死了?第六十六章 建文帝下落第七十六章 安南vs占城第十一章 内阁七人名单第九十四年,徐有贞的日本任务第一百零一章 杨溥时代的开始第二章 外戚第一百七十章 东厂内第九十九章 西军脆败第六章 圣心如渊第一百六十四章 戎装临朝第四十章 思任发之死第八十九章 工部侍郎提举天下工场事第一百五十五章 瓦刺使团的到来第一百六十六章 正统四年的大水第一百一十五章 议麓川六第一百六十六章 战略决议第一百三十四章 朱祁镇的第一把火第九章 内阁增补第一百五十一章 驰道与运河第六十九章 多事之秋第一百三十章 庆都公主驸马二第五章 新内阁第三十一章 蠢蠢欲动的安南第十五章 礼乐第十四章 遗诏第一百四十章 天下藩王第二十二章 天灾与人祸孰重?第五十二章 大雨时至第四章 方家兄弟第一百六十九章 香囊识人第二十九章 海西攻势第一百四十二章 政治改革的预想第八十八章 高阳伯李文第一百八十六章 出塞之前第三十六章 南方卫所第一百五十章 重启遵化铁厂第一百六十章 思机发之死第一百六十章 南疆格局第一百一十三章 海西之战后第一百三十三章 卢沟河第七十八章 大越皇帝第八章 断事官第九十七章 建州卫的处境第八十七章 江南士绅家族第七十章 父子地一百五十四章 传檄可定藏地第一百六十四章 太皇太后崩第五十五章 斩尽天下不平事第一百四十四章 大阅武学第一百四十六章 回天之力第八十一章 正阳门下第九十九章 西军脆败第十五章 香港第四十二章 风云会聚第八十一章 江南田亩状况第六十六章 大疫第十九章 不准赎刑第八十四章 陈怀第一百一十二章 东胜卫之战第一百一十七章 横绝大漠第八十五章 尚书们的疑惑第八十九章 陆永的抗争第二十七章 鸭绿江畔第六十四章 平越策第一百二十三章 黄河危局第五十章 官茶与商茶第五十四章 吴士涟的绝望与希望第四十四章 也先的算计第七十八章 祖孙尽释前嫌第二十三章 阿刺知院之死第一百五十六章 尘埃落定大本堂第一百四十六章 京卫武学第一百零九章 倭寇出没第十四章 粮食危机第五十八章 朱祁镇的执念第三十八章 景东之战第四章 都掌蛮之灭第二十一章 儒家激进派第四十九章 科学之种第八十一章 江南田亩状况第六十三章 驰禁令第四十三章 万方有过,罪在朕躬第九十三章 武器生产体系第一百二十七章 巡城三第三十九章 整顿九边第一百六十章 思机发之死第十五章 香港第二百零一章 决战前夜第一百五十五章 伯颜帖木儿的决心第二章 外戚第一百八十章 登坛拜将第六十九章 水师主导权第一百一十五章 福建善后第二百一十三章 成国公的死讯第八十二章 西宁读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