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南方卫所

第三十六章南方卫所

朱见濬刚刚所想的并没有错误。

毛胜希望借助朱见濬的权威压制住项忠与王越。

毕竟太子就是太子。

即便朱祁镇没有给太子总督各军的任命,但是太子天生就有这样的权力,谁都不可能真将太子当做下属,也不可能真将太子当做无物。

如果朱见濬坚持与安南开战,有毛胜的坚持,这一件事情很可能推行下去,甚至皇帝知道了,也不会不维护太子的权威。

只是这样做,未必没有后遗症。

毛胜有病急乱投医了。

而今朱见濬说要请圣裁,纵然不请圣裁也不行了。众人自然服从这个决议。

王越见毛胜的脸色不大好,在毛胜走后,就追了上去,说道:“将军,安南而今不打,又不是将来不打。陛下对宣德年间罢兵之事,耿耿于怀,总有一天会问罪安南了。”

“将军熟悉南方情况,将领派兵,谁能出将军之外?”

毛胜听了,悠悠一叹说道:“王将军,你很好,最好的生逢其时,不如我们这些老朽。”

毛胜少年的时候,是永乐年间,听着一个又一个胜利长大的,但是等他长大接着父辈的旗帜从军之后,却是洪宣之际,从洪熙元年到正统前期,长达二十年的太平时光,虽然不能说天下无事,但总体上来,武臣用武之地,并不是太多的了

到了大明对北方用兵,毛胜被留在云南。

他当时的同僚一个个有爵位在身,但是毛胜却一直没有什么战功。

而今他已经老了。

纵然皇帝几年之后,对安南大举用兵,又如何?

这几年的时间,对皇帝来说,并不算什么,对王越来说,也不算什么,但是对他来说,却非同一般,就是他能不能继续打下去的分界线。

正是如此,毛胜才一心想打,甚至不惜得罪太子。

其中正是有这位老将想在最后的余晖有所作为。

很多时候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也仅仅能志在千里而已。

王越听了,一时间也不知道怎么安慰这一个老将。

因为这一场悬而未发的战事,很可能是这位老将军,军事生涯之中面对最后一场战事了。

毛胜也不顾王越,招呼身边的亲兵说道:“聚集儿郎,跟我去巡边。”

毛胜自然不敢擅起边事,但是心中一团邪火,不知道该往哪里发。而且他未必能赶上打安南了,他的儿子孙子还在。

而大明与安南打仗,也就那几个方向而已,广西这边决计是主战场。毛胜决心趁着这个机会,将周围的地势好好勘探一番,也算是为子孙做准备了。

如此一来,广西大军虽然依然在太平府,但是实际上,已经有些松懈了。

甚至王越已经安排撤军顺序了。

请圣裁的奏疏,在十几日之后,就到了朱祁镇的手中。

朱祁镇看了其中内容,对照锦衣卫东厂的奏报,心中长叹一声,暗道:“如此也好。”

他心中有些怅然,也有一些轻松。

怅然是,安南是必须要打的。毕竟这关系着朝廷的南洋策略。唯有拿下安南,直接将大明的触角,到了湄公河三角洲,再加上旧港,南海卫,甚至在马六甲建城,如此一来,南海才是大明的内海。

如此一来,大明开拓南海,才不是飞地。

但是朱祁镇很清楚,轻重缓急。

不理清楚内部,改造大明社会,即便是打下了安南,南洋又如何,没有政治经济商业等等方面的羁绊,大明未必能守得住。

所以,等朱祁镇变法有成的时候,才是攻略安南最好的机会。

机会错过,朱祁镇自然有些惋惜,但是即便抓住机会,朱祁镇也未必有顺顺利利打下安南的把握。毕竟安南不是朝鲜。

所以,不做自己预料之外的事情,朱祁镇反而有一些轻松的感觉。

“罢兵就罢兵吧。”朱祁镇心中暗道。

不过这一次大规模军事调动,朱祁镇也不准备浪费。

他召集杨洪与罗通,说道:“南方卫所向来不堪战,大藤峡一战,已经显露出来许多,这一次撤军之后,就好精简卫所,裁撤空额,朕准备大赦天下,凡是逃兵都在赦免之列,可以就地落户。所以,兵部与五军都督府都要派出人巡视,如果各卫所人数不够的话,就地裁撤,合并为一。”

“我等明白。”

从正统十四年之后,朱祁镇一直整顿卫所,而今通过近十年的时间,从京营而内地,从内地而边军,在一次次军事胜利之下,已经推行了大半。

边军各为卫所,大多迁徙了。

每一次迁徙原地,就是一次重新分配土地。

即便是军官想要兼并,也要几十年的时间。

至于中原与南方的卫所,朱祁镇本意是一律裁撤,但是当朱祁镇算了一笔账之后,他不得不放弃这个想法。

在朱祁镇心中京营各部包括在外驻扎的京营人马,有四十万就足够震慑内外了,而边军各部加起来,大概有三十万,包括辽东,海西,海东,宣大,东胜,开平,大宁,宁夏,甘肃,西宁,四川,云贵,广西,以及沿海的水师。

三十万已经是一个保守的数字了。

即便如此,一年军费决计会超过一千万两。

而一千万两白银,是朱祁镇对军费划出的红线。

如果在大明财政收入没有结构性增长的话,那么长期维持在,三千万石粮食,一千五百万两两白银之间。

也就是说,一千万两近乎朝廷财政收入一半了。

这已经是朱祁镇不能承受的,如果内地再派驻军,又是一大笔开支。

所以,朱祁镇不得不退了一步,内地每一个省要保持几个有战斗力的卫所,免掉驻军。

这也是朱祁镇内心之的过度政策。

他必须想办法减少军费在财政支出的比例,想要做到这一点,就要两个办法,一是想办法降低养兵成本。自然不可能硬克扣粮饷,只能想办法在政治上给他更高的地位,或者说推行兵役,这都是朱祁镇心中变法项目之一。

另外一个办法,就是让大明的财政收入大增,这又是变法的另外一个方向,改革生产关系。

不管那一个方向有了突破,朱祁镇就能将未尽的军事改革继续下去。

当然了,如果两个方向都有了进展,那就说明大明能养活更多的兵马,有更多的暴兵能力。

到时候,不要说区区安南,放眼这个时代,那个国家,在极端情况下养上一两百万大军,并且都是精锐人马。职业兵。

如此国力,对付那个国家不行。

这就是朱祁镇心中的战胜于朝廷。

不过,即便是临时的政策,朱祁镇也不容他们懈怠。自然要细细叮嘱一番。

罗通表态,说道:“请陛下放心,这一次南方卫所一下子裁撤数十,自然会让下面知道朝廷的意思,不敢有一丝的懈怠。”

不清军了,并不意味着逃兵不会得罪惩罚,而是士卒如果不想当兵,可以向卫所说明,为了防止卫所之中一手遮天,也可以向当地地方官府说明,由他们出面交涉。

第七十四章 新理学的种子序章 我, 朱祁镇第三十一章,祭大成先师第五十六章 古道血战第二百五十一章 善后第九十八章 风波定第一百五十章 重启遵化铁厂第三十三章 生吃蝗虫第一百四十五章 升龙大捷第九章 刘定之与李贤第一百三十三章 瓦刺临边第一百零九章 倭寇出没第一百零一章 困境第三章 孟瑛vs沐昂第一百四十八章 识趣的襄王第五十六章 古道血战第八章 登基大典第九十四章 开海六第二百二十五章 宣大战局第二十一章 卫河入海段第一百七十二章 良药苦口第三十章 风云暗藏弟七十三章 大计第十五章 预修大典第二百四十五章 撤退的开始第七十七章 于谦说太皇太后二第十六章 朱祁镇心中的《大明会典》第七十二章 门头沟至京城线第七章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第一百四十七章 天文数字第十六章 朱祁镇心中的《大明会典》第五十七章 朝鲜大清洗第一百五十六章 尘埃落定大本堂第八十五章 尚书们的疑惑第二十六章 陈文的杀手锏第六十章 辽东局势的漏洞第三十五章 广西内部的分歧第一百六十一章 秋风秋雨愁杀人第八十七章 朗氏内忧第七十八章 雪山弟七十三章 大计第一百三十章 庆都公主驸马二第十九章 不准赎刑第一百二十八章 李东阳的手段第三十九章 整顿九边第一百四十四章 襄王监军第一百五十四章 老臣杨士奇第八十八章 冼驸马?第五十八章 故地重游第九十四章 成国公反制计划第五十八章 大宁第一百八十一章 大同城下第一百一十七章 横绝大漠第一百六十二章 废南京六部的构想第七十八章 祖孙尽释前嫌第二百四十九章 杀俘第六十八章 三元及第第六十章 久旱甘霖第六十章 一树梅花开第二十八章 李时勉的倔强第五十八章 故地重游第二百二十六章 屠城之后第一百六十三章 特殊的早朝第二百章 马第七十一章 教子第二十九章 石璟第六十二章 杨信的失望第四十一章使人君不近儒臣者正此辈也二第一百二十四章 燕然大捷的转折点第七十七章 日食将至第十二章 内阁与司礼监第二章 大明九边考第一百三十三章 瓦刺临边第二百一十五章 孝子朱仪第八十九章 工部侍郎提举天下工场事第八十九章 开海第一百零七章 射柳二第五十二章 于谦的去向第六章 圣心如渊第七十八章 皇帝与杨溥第二十二章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第一百章 大明铁骑之威第六十九章 水师主导权第一百八十八章 孤注一掷第十四章 礼简而刑繁第一百二十二章 一汉当几胡?第四十八章 关山飞渡第六十八章 三元及第第十七章 江南大雪连四旬第一百三十一章 监国第三章 西南风波起第一百六十七章 内阁调整第一百一十一章 四年第一百五十八章 杨荣离京第一百二十九章 宁化巡检韩铁城第一百四十一章 锦衣卫的手段第一百八十四章 瓦刺撤退第二百三十二章 无悔第二十九章 兑子第一百四十二章 政治改革的预想
第七十四章 新理学的种子序章 我, 朱祁镇第三十一章,祭大成先师第五十六章 古道血战第二百五十一章 善后第九十八章 风波定第一百五十章 重启遵化铁厂第三十三章 生吃蝗虫第一百四十五章 升龙大捷第九章 刘定之与李贤第一百三十三章 瓦刺临边第一百零九章 倭寇出没第一百零一章 困境第三章 孟瑛vs沐昂第一百四十八章 识趣的襄王第五十六章 古道血战第八章 登基大典第九十四章 开海六第二百二十五章 宣大战局第二十一章 卫河入海段第一百七十二章 良药苦口第三十章 风云暗藏弟七十三章 大计第十五章 预修大典第二百四十五章 撤退的开始第七十七章 于谦说太皇太后二第十六章 朱祁镇心中的《大明会典》第七十二章 门头沟至京城线第七章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第一百四十七章 天文数字第十六章 朱祁镇心中的《大明会典》第五十七章 朝鲜大清洗第一百五十六章 尘埃落定大本堂第八十五章 尚书们的疑惑第二十六章 陈文的杀手锏第六十章 辽东局势的漏洞第三十五章 广西内部的分歧第一百六十一章 秋风秋雨愁杀人第八十七章 朗氏内忧第七十八章 雪山弟七十三章 大计第一百三十章 庆都公主驸马二第十九章 不准赎刑第一百二十八章 李东阳的手段第三十九章 整顿九边第一百四十四章 襄王监军第一百五十四章 老臣杨士奇第八十八章 冼驸马?第五十八章 故地重游第九十四章 成国公反制计划第五十八章 大宁第一百八十一章 大同城下第一百一十七章 横绝大漠第一百六十二章 废南京六部的构想第七十八章 祖孙尽释前嫌第二百四十九章 杀俘第六十八章 三元及第第六十章 久旱甘霖第六十章 一树梅花开第二十八章 李时勉的倔强第五十八章 故地重游第二百二十六章 屠城之后第一百六十三章 特殊的早朝第二百章 马第七十一章 教子第二十九章 石璟第六十二章 杨信的失望第四十一章使人君不近儒臣者正此辈也二第一百二十四章 燕然大捷的转折点第七十七章 日食将至第十二章 内阁与司礼监第二章 大明九边考第一百三十三章 瓦刺临边第二百一十五章 孝子朱仪第八十九章 工部侍郎提举天下工场事第八十九章 开海第一百零七章 射柳二第五十二章 于谦的去向第六章 圣心如渊第七十八章 皇帝与杨溥第二十二章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第一百章 大明铁骑之威第六十九章 水师主导权第一百八十八章 孤注一掷第十四章 礼简而刑繁第一百二十二章 一汉当几胡?第四十八章 关山飞渡第六十八章 三元及第第十七章 江南大雪连四旬第一百三十一章 监国第三章 西南风波起第一百六十七章 内阁调整第一百一十一章 四年第一百五十八章 杨荣离京第一百二十九章 宁化巡检韩铁城第一百四十一章 锦衣卫的手段第一百八十四章 瓦刺撤退第二百三十二章 无悔第二十九章 兑子第一百四十二章 政治改革的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