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 经筵

第八十章经筵

虽然朱祁镇很想马上出宫。

他倒是不是想玩,而是看看真实的北京城。乃是真实的大明朝。

虽然他在这个时代,已经有半年了。

但是他的行踪一直局限于宫城之中,对真实的大明朝,根本不明白。或许远的地步看不了,但是北京城下,却要弄明白。

才能对症下药。

不过,太皇太后既然已经说了。要在春闱之后,才能出宫。朱祁镇也只能等了。

这一段时间,朱祁镇也没有闲着。

在二月初二这一日,朱祁镇开始进行第一次经筵。

这一次经筵隆重之极。

虽然还在文华殿之中,但是内阁五个都到了,还有锦衣卫负责礼仪,大半个翰林院全部来了,但是仅仅是站在一边充数而已。

于谦自然也在列。

不过,讲官却是王直。

虽然很隆重。

但是朱祁镇却有一些淡然无趣的感觉。

朱祁镇非常欣赏王直的学问,在日常讲课之中,朱祁镇不管是问的多刁钻,王直都能兜着住,乃至将话题拉回来,绝不跑题。

甚至朱祁镇用一些物理现象来问王直。

王直也能以阴阳易数来解之。

甚至让朱祁镇明知道王直说的不对,但是却无法反驳的感觉。他固然可以做一些物理实验,来打王直的脸。

但是任何对错的判断,都是建立在统一的价值观上。

如果没有这个统一的价值观统一的概念,怎么讲也是鸡同鸭讲。甚至他强迫王直认输又怎么样?

在士林看来,不过是朱祁镇用皇权压迫士大夫而已。

让朱祁镇有些沮丧之余,也知道推行科学,任重道远。

不过,今天却不一样。

今日这么多高官旁听,让王直根本不敢多说一个字,所有讲课内容,都是按照事先上过的题本来的。

对朱祁镇来说,有一种索然无味的感觉。

只是为了表示作为皇帝,尊重圣学,还要表示出非常感兴趣的样子。礼仪的成分超过了教学的成分。

让朱祁镇身心俱疲。

却也知道,这是一个一等一的收买人心的时候。

故而经验结束之后,本来皇帝对参加经筵的官员都有赏赐,还赐筵席,所以才被叫做经筵,这个经筵,就筵席的筵。

之前皇帝对赏赐讲官并不重视,宣宗皇帝好弄出一次掷金钱于地的事情。

而朱祁镇却在文华殿门口,亲自封一个红包,内藏一张礼单,见一个人就亲手交给他们,说道:“先生辛苦。”

内阁的几位都不敢坦然受之,自然纷纷还礼。

至于其他翰林,甚至有的激动到了老泪纵横。

一时间皇帝爱贤重贤之举,哄传北京城之中。这个时候的北京城之中,有不知道多少从各地而来的举人。

自然也在他们之中,反响深厚。

朱祁镇知道,在这些举人回乡之后,朱祁镇的好名声,自然传到各地。

这对没有实权的朱祁镇来说,却是一个很大的利好。

不过,朱祁镇一想到,今后每月就要有两次经筵。每月初二,十六。朱祁镇都觉得很是麻烦。但是朱祁镇并没有制定规则的权力,只能听之任之。

就当每月两次日常做戏而已。

剩下的时间,每天的日讲也恢复正常了。

到了下午,朱祁镇每天就要骑马去亲开的农田处。

不得不说,阮安是一把好手,从来不让人失望。

不过十几日功夫,阮安就在南海边上,开了百余亩地,有水田,有旱田,五谷蔬菜,应有尽有,还有一些经济作物,比如说棉花,桑麻,枣树,柿子树,板栗等等。

这都是中国明代常见经济作物。

甚至这些树,都是整颗整颗的迁移过来的。养得极好,到了秋季就能结果。

还有朱祁镇要的水车,水渠,都弄得矮矮实实的,这些庄稼自然长得极好。毕竟这百亩地,用了多少人,朱祁镇没有问,但也知道,他时常来视察这里,这里已经被宫中宦官当成美差,虽然劳累,但是能在皇帝面前露脸。

只是他每次来,都回带着于谦。而且每次在这里漫步的时候,就避开左右,只有王振与于谦在身边。

朱祁镇都会让王振拿一两封奏疏,与于谦谈论。

不过更多是询问于谦其中有没有情弊。

这一日,朱祁镇让于谦看得就是一封北虏攻克山丹卫,杀指挥使一事。

朱祁镇说道:“而今北虏南侵日急,今日丧一指挥使,明日岂不是要去一总兵官了。欺人太甚。”

朱祁镇知道朝廷而今的局面,是打不了大仗的。

但是却被瓦刺这种步步紧逼的情态给搞得头大,他甚至觉得,是不是他在大朝会上说的话,被脱欢反手打回来耳光。

于谦看了,说道:“请陛下放心,山丹卫之失,朝廷定然会找回场子,山丹卫养马重地。岂容北虏窥视,今年之内,杨荣大人定然会有所举动,请陛下拭目以待。”

朱祁镇反而愣住了,说道:“山丹卫乃是养马重地?这是真的吗?”

于谦见朱祁镇愣住了,连忙解释道:“山丹卫在汉代就是养马重地,本朝虽然没有设马场,但是山丹卫本身,就有养马重任。”

“朝廷军马有相当一部分都是来自西北,其中又以山丹马为最好。”

朱祁镇深吸一口气,说道:“可恶。”他深深的看了王振一眼。

王振见了,立即知道朱祁镇为什么如此?

因为王振从来不知道这一点。

这就是王振与于谦的差别了。

王振虽然也读过书,但是常年在宫中,在勾心斗角讨好达官贵人上面,是非常有心得的,但是在朝政之上,却差太多了。

如果不是于谦说,朱祁镇只会知道,这是一个简简单单的卫所而已,一个卫所五千六百人,虽然这个卫所被攻克,指挥使战死,这个损失,朱祁镇知道。

但是山丹卫还是朝廷养马地。

朱祁镇却不知道,他立即明白,这最重要的不是人的损失,而是马的损失。

不用看就知道,一定被洗劫一空了,即便没有洗劫一空,也会被下面人给分了。否则就不会不报上来了。

战马在古代从来是战略资源。朱祁镇不知道山丹卫到底有多少马,但是下意思就知道,山丹卫损失的马,恐怕比山丹卫本身士卒还要值钱。

朱祁镇对于谦说道:“山丹卫到底养了多少马?”

于谦说道:“臣不知道,养马之数,是朝廷机密,非臣说能知,恐怕要问杨荣大人。”

朱祁镇一摆手说道:“于先生,说杨荣先生定然不会放过北虏,想来觉得山丹卫之失一定损失惨重了,朕就不问了。不过,于先生为朕说一下这山丹卫的养马地吧。”

于谦说道:“是。说山丹卫,就不得不说霍骠骑。霍骠骑大败匈奴,夺匈奴焉支山,让匈奴悲歌: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而山丹卫就在祁连山之南,匈奴之养马地也。”

“北魏时,养马极盛,据说有两百万匹,后世有所衰减,唐时也有七万匹,到了本朝,却没有专门设牧监,不过山丹卫养马也应该在万匹之上。”

朱祁镇轻轻一叹,说道:“马政,马政。”

他心中有些滴血。

因为明朝的马政,到了而今也成为恶政了,于谦作为大明最出色的地方官,又常在河北,河南,山西三地任职,对马政之弊,早已多有陈述。

故而朱祁镇对一万匹马,更明白是什么意思,是两万户百姓的民脂民膏。

第九十九章 不可让杨士奇没有好结果第八十章 其次伐交第四十二章 最后一课第一百二十二章 安南后继第一百零七章 会猎朝鲜第三十五章 广西内部的分歧第十五章 礼乐第八十九章 开海第十一章 孙氏第七十四章 三喜冲厄第二十三章 从直隶开始第一百四十章 天下藩王第十二章 征朝鲜之议第一百零五章 理财圣手第八十一章 钱家第四十四章 李时勉到第一百五十九章 周忱的敛财手段第一百一十四章 勋贵圈子的烂事第八十四章 家族第一百零四章 行猎第三十六章 士子之间的争执第三十七章 杨溥难题第四十三章 凭祥之战第九十八章 来自江西的暗箭第一百一十七章 话南京第三十四章 沐昂折戟第五十八章 长腿的滹沱河第一百零五章 日本行第四十二章 最后一课第八十二章 殿试第十二章 见义必为,非勇也第二百二十三章 半渡而击之第三十九章 石破天惊第一百一十四章 皇太后病倒第一百零一章 思明府之变第一百二十章 盐法开中法第一百三十六章 蒸汽机的初应用第十三章 建州女真第四十四章 凭祥城下第一百零一章 定风波四第一百三十五章 大明的银子在哪里?第一百三十三章 夺会昌伯爵第一百二十六章 巡城二第一百三十五章 以工代赈第一百五十九章 孟养风云第一百零六章 射柳第九十六章 军工的发展第六十九章 水师主导权第一百零八章 银铺第一百零八章 麓川第六十一章 滹沱河决第一百零三章 废天皇第十一章 内阁七人名单第九十一章 开海三第四十六章 大军到位第三十一章 交趾与西洋第九十九章 不可让杨士奇没有好结果第十八章 令人头疼的孙太后第二十章 应对安南之策第一百二十八章 巡城四第一百章 杨溥奏对第一百三十一章 太子见冼景第二百一十章 噩耗传来第十九章 不准赎刑第七十章 悬危之计第五十九章 故人相逢大江上第一百一十九章 长远之计第四十六章 山西大案第一百二十九章 如鲠在喉第一百三十八章 封爵风波第一百六十七章 马政痼疾第二百三十九章 阿刺知院退兵第八十一章 马政第七十四章 郭登的判断第一百一十二章 汪岳的机会第六十七章 朱祁镇的后宫第十章 老臣于谦第四十八章 北元第一百四十七章 又是一年风雨时第一百三十四章 朱祁镇的第一把火第一百三十四章 朱祁镇的第一把火第一百五十二章 亲亲之道第一百三十一章 朱祁镇的试探第六十四章 屋漏偏逢连夜雨第四十六章 大军到位第一百三十二章 纷纷南洋策第一百一十三章 海西之战后第七十四章 瓦刺可灭乎?第一百四十三章 摸底第六十九章 多事之秋第八十二章 凯旋阅兵第二章 大武学第六十五章 也先的东北战略第五十七章 朝鲜大清洗第一百二十六章 巡城二第一章 太子在西北第六十三章 无人能破的张辅纪录第九十七章 建州卫的处境第一百四十章 天下藩王第一百七十一章 喜宁
第九十九章 不可让杨士奇没有好结果第八十章 其次伐交第四十二章 最后一课第一百二十二章 安南后继第一百零七章 会猎朝鲜第三十五章 广西内部的分歧第十五章 礼乐第八十九章 开海第十一章 孙氏第七十四章 三喜冲厄第二十三章 从直隶开始第一百四十章 天下藩王第十二章 征朝鲜之议第一百零五章 理财圣手第八十一章 钱家第四十四章 李时勉到第一百五十九章 周忱的敛财手段第一百一十四章 勋贵圈子的烂事第八十四章 家族第一百零四章 行猎第三十六章 士子之间的争执第三十七章 杨溥难题第四十三章 凭祥之战第九十八章 来自江西的暗箭第一百一十七章 话南京第三十四章 沐昂折戟第五十八章 长腿的滹沱河第一百零五章 日本行第四十二章 最后一课第八十二章 殿试第十二章 见义必为,非勇也第二百二十三章 半渡而击之第三十九章 石破天惊第一百一十四章 皇太后病倒第一百零一章 思明府之变第一百二十章 盐法开中法第一百三十六章 蒸汽机的初应用第十三章 建州女真第四十四章 凭祥城下第一百零一章 定风波四第一百三十五章 大明的银子在哪里?第一百三十三章 夺会昌伯爵第一百二十六章 巡城二第一百三十五章 以工代赈第一百五十九章 孟养风云第一百零六章 射柳第九十六章 军工的发展第六十九章 水师主导权第一百零八章 银铺第一百零八章 麓川第六十一章 滹沱河决第一百零三章 废天皇第十一章 内阁七人名单第九十一章 开海三第四十六章 大军到位第三十一章 交趾与西洋第九十九章 不可让杨士奇没有好结果第十八章 令人头疼的孙太后第二十章 应对安南之策第一百二十八章 巡城四第一百章 杨溥奏对第一百三十一章 太子见冼景第二百一十章 噩耗传来第十九章 不准赎刑第七十章 悬危之计第五十九章 故人相逢大江上第一百一十九章 长远之计第四十六章 山西大案第一百二十九章 如鲠在喉第一百三十八章 封爵风波第一百六十七章 马政痼疾第二百三十九章 阿刺知院退兵第八十一章 马政第七十四章 郭登的判断第一百一十二章 汪岳的机会第六十七章 朱祁镇的后宫第十章 老臣于谦第四十八章 北元第一百四十七章 又是一年风雨时第一百三十四章 朱祁镇的第一把火第一百三十四章 朱祁镇的第一把火第一百五十二章 亲亲之道第一百三十一章 朱祁镇的试探第六十四章 屋漏偏逢连夜雨第四十六章 大军到位第一百三十二章 纷纷南洋策第一百一十三章 海西之战后第七十四章 瓦刺可灭乎?第一百四十三章 摸底第六十九章 多事之秋第八十二章 凯旋阅兵第二章 大武学第六十五章 也先的东北战略第五十七章 朝鲜大清洗第一百二十六章 巡城二第一章 太子在西北第六十三章 无人能破的张辅纪录第九十七章 建州卫的处境第一百四十章 天下藩王第一百七十一章 喜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