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五章 精准的分析

登莱巡抚衙门,厢房。

罗典明回到了登州,带来了大量的情报。

吴宗睿经过认真的思索,做出了决定,撤销平阳的据点,将据点搬迁到河南的开封府城,这意味着,罗典明将要迅速前往开封府城,重新部署据点。

前往开封府城之前,罗典明专门回到了登州。

前往登州的时候,罗典明有些不明白,兵部右侍郎、五省总督陈奇瑜的府邸,就在平阳,意味着五省总督府也就在平阳,按说罗典明留在平阳府城,能够得到更多有关流寇的情报,也能够得到朝廷大军剿灭流寇的有关部署情况,甚至能够打探到陈奇瑜用兵的情况。

要知道一年多的打造,罗典明已经在平阳府城建立起来不一般的情报网络,不仅仅是流寇的情报,甚至山西和陕西等地官府的情报,他都能够探查到。

为什么如此关键的时刻,吴宗睿将平阳的据点撤销,而设立在开封府城。

按说流寇怎么也不大可能去进攻开封府城,而开封府城的周遭,尚未出现多少流寇。

尽管已经有不少的流寇进入河南,在河南府等地作乱,不过怎么看流寇熟悉的地方,都是在陕西以及山西一带,流寇在四川、湖广以及河南一带活动,带有很大的机动性,说的很直白一些,流寇没有具体的目标,移动的速度快,可谓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

罗典明认为,流寇最终还是要回到山西和陕西,他们能够在这些地方获取支持。

吴宗睿、曾永忠、廖文儒和刘宁等人都在厢房。

罗典明已经说了近半个时辰,将掌握的最为核心的情况,全部都说出来了。

“。。。大人,属下建议,平阳的据点不要撤销,就算是准备在河南开封府城重新设立据点,也可以保留平阳的据点,陈奇瑜大人的府邸设立在平阳府城,属下认为,平阳府城必将成为最为核心的地带。。。”

罗典明说完之后,廖文儒也跟着开口了。

“大哥,罗将军的建议有道理,我也认为,平阳的据点最好不要撤销。。。”

刘宁也开口了,与罗典明、廖文儒等人的想法一样。

曾永忠没有开口,他的主要精力,已经转移到商贸方面,极少考虑军事方面的事宜,况且曾永忠还要负责巡抚衙门的日常事宜,没有那么多的经历做其他的事情。

吴宗睿将据点转移到河南开封府城,是绝对正确的选择,而其中的理由,罗典明等人不可能知晓,因为很多事情还没有发生。

崇祯七年和崇祯八年,将要发生很多重要的事情,都是足以改变大明历史的大事件。

吴宗睿非常清楚,譬如说著名的车厢峡之战,还有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就要发生了,紧接着就是荥阳大会,尔后李自成率领的农民起义军,攻陷了大明中都凤阳,给大明王朝难以承受的重创。

有意思的是,一边是陈奇瑜率领大军围剿流寇,一边后金从宣大等地进入中原,发动了入口之战,两者时间上面高度吻合。

朝廷竭尽全力剿灭流寇的时候,后金鞑子就发起了大规模的进攻,而且后金鞑子发起进攻的时间,就是五月,正是陈奇瑜率领大军围剿流寇的关键时刻。

后金鞑子发动入口之战,打乱了朝廷的很多部署,洪承畴本来也是要领兵参与围剿流寇战斗的,因为后金鞑子入关作战,被迫领兵赶赴宣大一带防御。

吴宗睿一直怀疑,后金的皇太极,应该是掌握了某些情报,每每都能够在关键时刻发起进攻,迫使大明朝廷两线作战,最终两边都失利。

要知道五省总督陈奇瑜发起对流寇总攻的时候,朝廷投入了大量的钱财,做了大量的部署,陈奇瑜也是信心满满,发誓彻底剿灭流寇。

认为农民起义军与后金鞑子有勾结,这是不存在的事情,也是无稽之谈,但是后金的皇太极通过某些手段,获取到关内的情报,这是很有可能的事情。

正是崇祯八年李自成攻陷凤阳城之后,农民起义军的力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他们从一盘散沙,开始慢慢的整合,最终李自成和张献忠成为两支最为主要的力量,其余的义军要么被消灭,要么被李自成和张献忠吞并,到了后来,农民起义军的力量空前壮大起来,朝廷已经无力剿灭了。

而崇祯七年到崇祯八年,河南开封府处于很关键的位置,在这里设立据点,能够探查到无数有关农民起义军的情报。

当然,吴宗睿不可能说出这些事情来。

站起身来,走了几步之后,吴宗睿停下了。

“文儒,刘宁,罗典明,你们都认为平阳的据点应该保留,甚至认为不需要在开封府城设立据点,当然,你们的判断和分析是有道理的,陕西是流寇的老巢,山西紧靠着陕西,流寇熟悉这一带的地形,如果遭遇到任何的围剿,他们都有可能缩回陕西和山西。”

“不过你们想想,就连你们都能够想到的情况,流寇的那些首领和掌盘子能够想不到吗,五省总督陈奇瑜大人,将总督府和府邸都放在了平阳府城,这是什么信号,你们认为流寇会主动去进攻平阳府城,或者是继续留在陕西和山西等地吗。”

“罗典明提供了大量有关流寇的情报,我做过分析,总结了流寇三个方面的特点。”

“第一个特点,流寇主义,流寇不建立据点和根据地,到处流动作战,居无定所,他们所有的人员和物资都随营而动,所有投靠的人员也都是跟随大队行动,所以他们的队伍看上去非常的庞大,人数往往能够达到数万人。”

“第二个特点,投机主义,流寇人数众多,分为老营和新营,他们的精锐、粮草和军需品,都在老营,家眷也在老营之中,老营距离新营很远,每每作战,都是新营军士首先参与,与朝廷大军作战,若是朝廷大军太厉害,则老营会迅速撤离,以保存实力,若是朝廷大军不能够很快取得绝对性优势,则老营军士乘势杀出,给朝廷大军造成损失。”

“第三个特点,独立主义,流寇各自为营,大大小小数百个首领,有大有小,相互之间都不服气,哪怕麾下只有几百人的流寇,也要取一个大大的名号,展现自身的了不起,他们没有联合,说白了就是一盘散沙。”

说到这里,吴宗睿敲了敲桌子。

“若是流寇克服了这三个问题,采用联合作战的方式,融合力量,建立根据地,则他们的威胁,恐怕比后金鞑子都要大。”

“后金鞑子虽然威猛,但无法攻破关宁锦防线,他们进入中原作战,大肆劫掠,总有撤离的那一刻,因为他们没有据点,无法在中原的某个地方立足,可流寇就不一样了,他们占据了天然的优势,可以设立众多的据点,一个据点被朝廷大军攻破,就转移到另外一个据点去,借助地形的优势,与朝廷大军对峙。”

“庆幸的是,流寇还没有这等的认识。”

“不过我以为,朝廷大军若是不能尽快剿灭流寇,终究有一天,流寇会清醒过来,到了那个时候,朝廷想要剿灭流寇,就没有那么简单了。”

廖文儒等人听得很仔细,曾永忠更是不眨眼的看着吴宗睿。

吴宗睿微微一笑,回到了正题。

“我要求撤掉平阳府城的据点,正是根据以上的判断,我认为,流寇在陕西和山西一带,会遭遇到沉重的打击,若是陈奇瑜率领的朝廷大军,能够彻底剿灭流寇,则平阳府城的据点没有必要设立了,若是朝廷大军无法剿灭流寇,则流寇的主要力量,必定会进入到河南,暂时避开朝廷大军。”

吴宗睿的手指向了地图。

“河南是流寇唯一的选择,至于说流寇进入河南之后,会有那些选择,就要看朝廷如何的调兵遣将了。”

“我们必须有预见性,分析了局势之后,提前做出部署。”

“既然流寇有着流动作战的特点,那么我们的据点也要流动,跟着他们走,探查到更加精确的情报。”

“平阳的据点撤销,开封府城是下一阶段刺探流寇情报的据点,至于下一个据点在什么地方,还要看朝廷大军剿灭流寇的情况。”

。。。

吴宗睿说完之后,厢房里面很安静,没有人开口说话。

每每在重大的决断时候,吴宗睿都能够做出精准的分析,正是这种精准的分析,让登莱新军逐渐的壮大起来,让登莱之地一年多时间,就彻底恢复了繁荣,超过了以往的任何时期。

廖文儒和曾永忠等人,已经有一段时间没有听见吴宗睿详细的精准的分析了。

终于,曾永忠开口了。

“大人的分析,高瞻远瞩,我等完全服从。。。”

吴宗睿摆摆手。

“好了,不说其他话语了,罗典明,你马上出发,前往开封府城,你记住,下一阶段侦查的重点,放在两个方向,其一是陈奇瑜率领的朝廷大军,剿灭流寇的情报,有这方面的情报,不间断的送到登州,其二是河南境内陕州、渑池、珙县、荥阳以及中牟这条线的情形,若是流寇取道这条线路,以最快的速度禀报。。。”

第九百二十章 定鼎之战(4)第九百五十九章 义无反顾第一千零九章 融合第一千零一十一章 新年的部署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攻占台湾(1)第四百三十一章 命悬一线第五百九十章 大散关之战(1)第九十六章 太巧了第三百五十四章 战果第一百七十章 适可而止第八百八十七章 出击(1)第九百七十二章 两边兼顾第一千零九十章 撞铁板(2)第三百八十八章 出其不意第七百零七章 掌控山东(12)第七百八十七章 最头疼的事(1)第九百八十一章 笼络人才(1)第二百五十三章 效率第四百五十章 狭路相逢勇者胜(3)第七十一章 过江龙第四十八章 指挥权第七百零六章 掌控山东(11)第六百四十二章 开始布局第九百八十九章 余音绕梁第九百九十一章 挑起事端(2)第三百六十八章 初见洪承畴第五百零一章 激烈辩论第六百二十一章 算计不错第二百五十三章 效率第一百三十五章 一点煽动第九百六十一章 及时的布局第二百七十六章 考验智慧(1)第九百一十八章 定鼎之战(2)第一百二十二章 难以置信第六百一十八章 暂时的联合第六百七十六章 惶恐第八百八十八章 出击(2)第六百五十章 有心栽花第一千一百四十四章 末路(7)第一百一十四章 余音绕梁第一百四十三章 血腥之夜(1)第二百八十二章 高起潜来了第四百七十九章 其实是交易第一千一百零九章 较量(1)第一百二十二章 难以置信第三十八章 真的过分了第二百六十七章 背锅之人第三百九十三章 痛快(1)第八十五章 棘手第七百六十六章 再赴山东第四百八十三章 转嫁矛盾第六十八章 想不到第七十八章 家底第五百六十三章 整顿军务(1)第一百四十二章 严密的大网第八百八十五章 下定了决心第二百一十二章 山雨欲来第三百四十一章 密谈第五百四十八章 不敢说的心思第四百三十四章 略胜一筹第八百六十六章 明确态度第七百三十五章 不同的思绪(1)第三百零六章 声东击西(5)第七百七十五章 迅雷不及掩耳(1)第四百三十九章 背后的高低(1)第九百三十九章 集思广益第三百六十一章 特殊的一课第四百八十九章 不理解也执行第五百六十一章 吴三桂的想法(1)第一千一百三十三章 险恶用心第一千零七十八章 内乱(2)第二百五十五章 皮岛第一千一百八十三章 枭雄末路(11)第一千一百八十三章 枭雄末路(11)第一千一百四十章 末路(3)第六百八十四章 都有小九九第九百二十二章 定鼎之战(6)第一百五十四章 职权范围第七百七十六章 迅雷不及掩耳(2)第二百九十五章 精准的分析第二百九十三章 灌醉你第四百三十四章 略胜一筹第一百一十六章 霸气第一百九十四章 妥善的安排第七百六十八章 足够胆大第七百三十九章 终于动手(3)第一千一百六十二章 摧枯拉朽(2)第一百七十四章 隐患抬头第一千一百四十章 末路(3)第九百二十九章 定鼎之战(13)第一千一百五十一章 末路(14)第二百二十四章 沉重打击下的机会第一百六十四章 自找的第六百三十五章 天照应第三百三十五章 轮回第九百零三章 大明悲歌(6)第二百四十三章 转变思想第三百六十七章 明确职责范围第一千零七章 不能说的秘密第一千一百四十一章 末路(4)
第九百二十章 定鼎之战(4)第九百五十九章 义无反顾第一千零九章 融合第一千零一十一章 新年的部署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攻占台湾(1)第四百三十一章 命悬一线第五百九十章 大散关之战(1)第九十六章 太巧了第三百五十四章 战果第一百七十章 适可而止第八百八十七章 出击(1)第九百七十二章 两边兼顾第一千零九十章 撞铁板(2)第三百八十八章 出其不意第七百零七章 掌控山东(12)第七百八十七章 最头疼的事(1)第九百八十一章 笼络人才(1)第二百五十三章 效率第四百五十章 狭路相逢勇者胜(3)第七十一章 过江龙第四十八章 指挥权第七百零六章 掌控山东(11)第六百四十二章 开始布局第九百八十九章 余音绕梁第九百九十一章 挑起事端(2)第三百六十八章 初见洪承畴第五百零一章 激烈辩论第六百二十一章 算计不错第二百五十三章 效率第一百三十五章 一点煽动第九百六十一章 及时的布局第二百七十六章 考验智慧(1)第九百一十八章 定鼎之战(2)第一百二十二章 难以置信第六百一十八章 暂时的联合第六百七十六章 惶恐第八百八十八章 出击(2)第六百五十章 有心栽花第一千一百四十四章 末路(7)第一百一十四章 余音绕梁第一百四十三章 血腥之夜(1)第二百八十二章 高起潜来了第四百七十九章 其实是交易第一千一百零九章 较量(1)第一百二十二章 难以置信第三十八章 真的过分了第二百六十七章 背锅之人第三百九十三章 痛快(1)第八十五章 棘手第七百六十六章 再赴山东第四百八十三章 转嫁矛盾第六十八章 想不到第七十八章 家底第五百六十三章 整顿军务(1)第一百四十二章 严密的大网第八百八十五章 下定了决心第二百一十二章 山雨欲来第三百四十一章 密谈第五百四十八章 不敢说的心思第四百三十四章 略胜一筹第八百六十六章 明确态度第七百三十五章 不同的思绪(1)第三百零六章 声东击西(5)第七百七十五章 迅雷不及掩耳(1)第四百三十九章 背后的高低(1)第九百三十九章 集思广益第三百六十一章 特殊的一课第四百八十九章 不理解也执行第五百六十一章 吴三桂的想法(1)第一千一百三十三章 险恶用心第一千零七十八章 内乱(2)第二百五十五章 皮岛第一千一百八十三章 枭雄末路(11)第一千一百八十三章 枭雄末路(11)第一千一百四十章 末路(3)第六百八十四章 都有小九九第九百二十二章 定鼎之战(6)第一百五十四章 职权范围第七百七十六章 迅雷不及掩耳(2)第二百九十五章 精准的分析第二百九十三章 灌醉你第四百三十四章 略胜一筹第一百一十六章 霸气第一百九十四章 妥善的安排第七百六十八章 足够胆大第七百三十九章 终于动手(3)第一千一百六十二章 摧枯拉朽(2)第一百七十四章 隐患抬头第一千一百四十章 末路(3)第九百二十九章 定鼎之战(13)第一千一百五十一章 末路(14)第二百二十四章 沉重打击下的机会第一百六十四章 自找的第六百三十五章 天照应第三百三十五章 轮回第九百零三章 大明悲歌(6)第二百四十三章 转变思想第三百六十七章 明确职责范围第一千零七章 不能说的秘密第一千一百四十一章 末路(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