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临机而变

计划没有变化快,特别是战场上的变化,更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所以,朱永兴只是交代战略,具体行动还要靠前线将领的“相机决断”。

郑军登陆攻入闽西南,这多少出乎了明军的预料,但在这变化的情况下,马宝和吴三省一边向朱永兴发出急报,一边派军出梅州进攻闽省的龙岩。郑军虽然是为抢取陆上地盘而来,但对清军的牵制却是显而易见的,马宝等人当然不想放过这个有利的时机。

朱永兴的谨慎他们知道是何原因,一个是满蒙八旗的南下,一个便是弹药稍嫌不足。东征以来攻城拔寨,弹药消耗是大了很多,但还不至于让火枪成为烧火棍。定装弹药不足,那便用散装,火炮再少用一些,继续打下去也尽够支撑。而且,明军的火枪装备率太高,即便一半能够开枪射击,一半用刺刀当冷兵器使用,依然要超过目前以冷兵器为主的郑军和清军。也就是说,装备优势还是是存在的,只不过弹药的问题使其减少了一些,不能再象以前那样毫无节制地开枪开炮了。

接到最新的消息时,朱永兴也感意外。郑经这家伙除了目光短浅外,打仗好象也不太行啊,怎么突然就爆发了?

其实,这倒是朱永兴有些轻视郑军的战斗力了。在南京战役时,郑军击败过满洲八旗,并围困南京很长时间;在三藩之乱时,郑军与耿精忠的兵马也进行过屡次交锋,漳州、泉州、同安、海澄等重镇都为郑军所得,使得耿精忠不得不重新审视郑军的实力,派人又送战船。又送金银,与郑经言和。

而此时,郑家尚未内讧,猛将不少,兵马亦未削弱。趁虚展开攻势,闽省清军抵挡不住,倒也在情理之中。

虽然有些打乱了朱永兴的谋划,但抓住这样的机会,朱永兴对马宝等将领的决定倒也并不反对。而身处后方的他也相机改变了物资调配的顺序,暂缓长江水师的出动时间。暂缓广州卫戍师的组建,催促兵工厂加快生产,催促澳门枪炮厂尽快交货,以便将弹药物资尽量向梅州方向倾斜。

直接攻掠闽省,或许能得到更好的结果。朱永兴并不敢过于确定,但郑家这个盟友的爆发。使明军能够与其并肩抗清,却是他一直以来所希望的。

“光靠兵工厂和澳门枪炮厂恐怕还不够,借鉴滇桂两省的经验,马上向民间发订单,还有硫磺、硝石、木炭的征购令。”朱永兴一系列措施采取之后,依然觉得不够完全,又在新光复的广东地区发动起了民众。

战争的模式在朱永兴的引导下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除了武器装备、战略战术外,发动尽可能多的百姓参与进来,则是一个独有的特色,更是一个不断扩大的优势。纸筒弹壳、刺刀打制、军装被服、治伤药物、干粮制作、物资运输等等,政府不断地提出需求,使民间的产业得到了发展机会,也使百姓有了额外的收入。

钱不够,便以赋税优惠或田地相抵,朱永兴很少用空头支票去忽悠,始终以见得着的利益维持百姓参与国战的热情。只要你想。不管男女老幼,总有适合你的工作,且是有酬劳的工作。

战争是一种破坏,但在某些方面,却对生产力也有着促进作用。巨大的轮船。带鱼雷的潜水艇,性能不断进步的飞机,甚至把人类带进核子时代。如果是和平年代,没有战争那种迫切的需求的话,可能这些东西要晚相当一段时期才能面世。

当然,对于战争的看法从各方的角度来看也有所不同,要谈绝对的利弊显然是很困难的事情。但现在的明清战争却不并只是局限在战场上,朱永兴还在借此荡涤着大明帝国的腐蚀和污垢,使社会发展偏转向历史上更进步的道路。

而目前最受益的便是最早实施各项政策的滇省。在军队的强大需求下,在面向民间扩大订单后,滇省的经济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已经不完全是单调的农耕经济。由家庭到作坊,再到工厂;从军装被服、卷制弹筒、金创伤药、造纸印刷……各行各业有头脑的可不在少数。

而少数民族的性格和传统,从当时的妇女来说,比汉族更开放、更大方,对走出家门的抵触更少。所以,滇省的人员发动得最早,人数最多,也正在向规模化转移。这或许便是社会发展的规律,善加引导便能水到渠成。

广东虽然光复得晚,但人口数量却远超滇省,一旦发动起来,助力将是巨大的。

“谕令:授昆明万松草堂孙毅安民爵,授海商陈洪发民爵,授——”朱永兴突然停顿了下来,沉思一会儿,改口说道:“赏义民周二、冯四百亩良田,赐匾表彰。”

万松草堂以救急散、丹、酊、膏成为军队药品的主要供应商,且先药后款,平价供给,孙毅安更献秘方于政府,颁授民爵实属应当;陈洪发以自家商船为明军运输物资,往来奔泊,不索报酬,也可算是爱国义商;至于这周二、冯四,则是在梅州城外奋击擒获漏网之清军把总,彰显义民之英勇,可为榜样予以宣传。

而朱永兴区别对待,却也是有所考虑。随着战争进程,明军只会越打越强,日后象周二、冯四这样敢于奋起一击的百姓,估计会有不少,这奖励过重,便容易滥而贬值。而这良田百亩,官府赐匾,在朱永兴看来,便足以令人艳羡,从而产生效仿之心了。

“谕令:授张国用梅州镇总兵,授阎惟龙潮州镇总兵……授何海龙工部主事,主管丛化枪炮厂建设……”

一连串的人事任命,有文有武。武将在战场上已经用战绩证明了自己,文官则是由滇、桂两省调来,有相当经验,工作没有什么错误,到广东便直接升任知府、知州的。

终于处理完了公务,朱永兴略显疲惫地倚靠在椅子里。弹药问题估计会很快有所缓解,广东的丛化原有尚可喜建的炮厂,虽然有所荒废,但重建估计会很快。而明朝的造炮技师多以粤匠的技术较精,从民间招募也不算困难。

第277章 登基即位,人生之巅第146章 撤退不易第58章 少年梦,新钱,质变第144章 空前激励第268章 南京城破,攻打满城第8章 依城挫敌第15章 正妃虚悬第229章 内政之治,疑惑未解第143章 讲武会一第20章 紧锣密鼓第37章 焚告上天稳军心第45章 大反攻第56章 张勇的决定第119章 不动如山?第160章 大结局第60章 水师安排,根除“太监”第45章 大反攻第54章 再退第149章 再战新会(二)第251章 晋封郑王,三桂投诚第218章 江南名士?第274章 定江南,见士绅第95章 难以逾越第7章 思想理论,倭国来使第155章 广州战役(一)第221章 崇明之基,丧心病狂第239章 扬帆海上,郑经去台第16章 柔情蜜意第59章 无题第98章 我认得你第90章 俘虏处置第68章 正战稳进第27章 攻城第216章 水师大展开第61章 以人换人,死战到底第152章 破城攻击,向前向前第71章 惨烈第255章 荆岳对峙第78章 胜利之因第63章 商品交易所,海军陆战队第202章 总攻(二)第85章 急行第48章 急转直下第163章 广州战役(九)第6章 暹罗来使第129章 限期的安南攻略第158章 广州战役(四)第275章 商税,劝进第94章 思考方法第187章 月夜之思第142章 悲观,惨淡第99章 军歌第87章 水西局势第76章 神示,开源节流第84章 抢滩登陆第7章 思想理论,倭国来使第213章 清廷之反应第226章 志在天下,吴、孙反应第2章 斗熊救美第41章 左氏说项,绕袭遇伏第61章 缜密分析第277章 登基即位,人生之巅第119章 不动如山?第3章 安沛入瓮第52章 纤夫,规矩第60章 归藩之议第21章 再见暹罗使者第43章 兵出大理,晋王退让第49章 烽火燎原第11章 祖上荣光第36章 坦白,困城聚歼第12章 命运的安排第259章 出乎意料的弃城第35章 近代化,胶东稳固第111章 结果第144章 讲武会二第274章 定江南,见士绅第151章 鼎革,随想第26章 兵临城下第188章 大调整第185章 情动第65章 布署第123章 光复昆明第157章 广州战役(三)第91章 川滇呼应第66章 弃险第41章 大理小吃,蒙化左氏第36章 领悟第255章 荆岳对峙第120章 弃军而逃第78章 破路第74章 以夷制夷的阴谋第72章 退第12章 不平等条约第99章 太子中毒,水西歼敌第142章 川中形势第138章 广国公第47章 初胜第61章 缜密分析第187章 月夜之思
第277章 登基即位,人生之巅第146章 撤退不易第58章 少年梦,新钱,质变第144章 空前激励第268章 南京城破,攻打满城第8章 依城挫敌第15章 正妃虚悬第229章 内政之治,疑惑未解第143章 讲武会一第20章 紧锣密鼓第37章 焚告上天稳军心第45章 大反攻第56章 张勇的决定第119章 不动如山?第160章 大结局第60章 水师安排,根除“太监”第45章 大反攻第54章 再退第149章 再战新会(二)第251章 晋封郑王,三桂投诚第218章 江南名士?第274章 定江南,见士绅第95章 难以逾越第7章 思想理论,倭国来使第155章 广州战役(一)第221章 崇明之基,丧心病狂第239章 扬帆海上,郑经去台第16章 柔情蜜意第59章 无题第98章 我认得你第90章 俘虏处置第68章 正战稳进第27章 攻城第216章 水师大展开第61章 以人换人,死战到底第152章 破城攻击,向前向前第71章 惨烈第255章 荆岳对峙第78章 胜利之因第63章 商品交易所,海军陆战队第202章 总攻(二)第85章 急行第48章 急转直下第163章 广州战役(九)第6章 暹罗来使第129章 限期的安南攻略第158章 广州战役(四)第275章 商税,劝进第94章 思考方法第187章 月夜之思第142章 悲观,惨淡第99章 军歌第87章 水西局势第76章 神示,开源节流第84章 抢滩登陆第7章 思想理论,倭国来使第213章 清廷之反应第226章 志在天下,吴、孙反应第2章 斗熊救美第41章 左氏说项,绕袭遇伏第61章 缜密分析第277章 登基即位,人生之巅第119章 不动如山?第3章 安沛入瓮第52章 纤夫,规矩第60章 归藩之议第21章 再见暹罗使者第43章 兵出大理,晋王退让第49章 烽火燎原第11章 祖上荣光第36章 坦白,困城聚歼第12章 命运的安排第259章 出乎意料的弃城第35章 近代化,胶东稳固第111章 结果第144章 讲武会二第274章 定江南,见士绅第151章 鼎革,随想第26章 兵临城下第188章 大调整第185章 情动第65章 布署第123章 光复昆明第157章 广州战役(三)第91章 川滇呼应第66章 弃险第41章 大理小吃,蒙化左氏第36章 领悟第255章 荆岳对峙第120章 弃军而逃第78章 破路第74章 以夷制夷的阴谋第72章 退第12章 不平等条约第99章 太子中毒,水西歼敌第142章 川中形势第138章 广国公第47章 初胜第61章 缜密分析第187章 月夜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