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川滇呼应

安坤和正妻禄天香商议了一番后,又转出正厅,向沈宸荃告了声罪,方才坐下叙话。

水西虽然在危难之中实行了扶明抗清的主张,但双方的联合是不平等的,皮熊等人势力薄弱,自然占不了太大的比重。朱永兴的谕令和书信无疑加重了这个联合中明军的分量,安坤也不得不做出些让步,以便联盟能够继续存在下去。

“水西土兵舍命保家之气慨令人钦佩,但到底是乏于训练,一是依地利与清军周旋,二是请安苴穆实施一些措施,以使兵丁能够奋勇作战,后顾无忧。”沈宸荃按照打好的腹稿直言相告,看似很坦诚的样子,“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这是一个简单易行的办法。岷殿下有言:安苴穆抗清所花费,后必如数补偿。如使将士征而有饷,伤有所养,亡有所恤,则无人不奋勇作战。安苴穆以为如何?”

“殿下所言甚是。”安坤嘴上应承,却是舍不得花费自家的金银财物,各部出征,他也只是供应粮食而已。在奴隶制的制度下,哪有象正规军那样的待遇。

沈宸荃说说而已,也不逼迫,继续向安坤建议道:“殿下支援水西诸多御敌利器,然还需火药和芒硝、硫磺、木炭等物,以及一些工匠。还请安苴穆予以供应,以使利器发挥威力,抗敌制胜。”

“但有所需,本苴穆定倾力供给。”安坤对此倒是没有异议,只是有些好奇地问道:“不知是何克敌利器,能否让吾见识见识?”

“苴穆但有空闲,可随时前往视察观看。”沈宸荃笑着说道:“岷殿下有言,水西以苴穆为主。明军实为助战,岂有喧宾夺主之理?”

“老鹰捉小鸡的时候,全靠母鸡保护,水西遭到劫难之时,全靠殿下的援助与护佑。水西百万黎民感激不尽。”禄天香笑着插嘴道:“再者,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我家夫君身为苴穆,却亦是明臣,岂敢尊大?殿下言重了。”

“安大人与夫人深明大义。下官必会如实禀报殿下。”沈宸荃心中作了评价,此女比安坤厉害,不可小瞧,脸上却神情不变,向南拱了拱手,说道:“岷殿下最是赏罚分明。想元江那氏举义抗清。死守孤城月余,矢志不渝。如今那嵩已升为云南总督,更在安南另有数县土地,可谓是忠义有报。安大人为黔省土官之首,日后前途当不下那总督。”

安坤眼中射出热切的光芒,禄天香含笑点头,却沉静得很。

接下来又说定了各部抽兵的事情。沈宸荃并不知道。安坤先期抽调的是水西十三宗亲所部的兵丁,初定为一万人,可算是安坤最信赖的部属。这也是禄天香的主意,表面上遵从了朱永兴,但也做了最保险的布置。

大事商议得差不多了,已经是凌晨,天色已灰蒙蒙的发白。安坤安排沈宸荃去休息,他和禄天香回到卧房,低声细语地又说了一会儿话,方才又补了一觉。

雨刚刚过去。太阳一晒,空气里散发着一种令人胸闷的气味。锹镐声、呼喝声又响了起来,打破了雨后刚刚出现的恬静。

竹箐关,四川雅州(现雅安)的东大门,位于竹箐峡东竹箐山山顶。扼水上咽喉,踞陆路要冲,为唐宋时所设。后人有诗叹其艰险:“束马悬车地,升猱隐穴形。俯窥愁净碧,仰睇失空青。”

历史上,四川总督李国英与据雅州起义的大西军旧将郝承裔曾在此血战一场,郝部败退,后被追杀。但在这个时空,雄关之下会有如何的变局呢?

“壕沟还要加宽加深,防御阵地前的木栅还要加固,遮雨棚也要加宽加长。”明军总兵陈弈耀在关前边视察,边指导着,郝承裔则跟随其后,不时吼上两声,督促挖掘工事的士兵。

“不知昌国公的大军何时能到?”郝承裔终于逮着了空当,试探着开口问道。

陈弈耀似笑非笑地看了郝承裔一眼,揶揄道:“郝将军可是担心本将的兵马太少,抵挡不住清军?”

“不敢,不敢。”郝承裔脸带尴尬,赶忙否认。

陈弈耀转过目光,注视着关前的防御阵地,突然感慨地说道:“当初殿下初入滇省时,率各路残兵与清军大战于高黎贡山。嗯,也是下着雨,殿下亲临战阵,指挥厮杀,连挫甘陕绿营与汉军,本将有幸,能与殿下并肩作战。”

“能与殿下共同御敌,确是荣幸之至。”郝承裔掩饰不住艳羡,也知道这位总兵日后若无大错,定然前途看好,皆因与岷殿下在危难时有此缘份。

“若防御得当,将士不怯,在此险要之地,自可以一当十。”陈弈耀感慨完,充满自信地伸手一指,说道:“本将布置的阵地,比之高黎贡山也不遑多让。其中之关窍,我与郝将军细细说来……”

郝承裔边听边恍然点头,本来觉得陈弈耀所率的明军只有三千,与自己合兵后亦不到六千,恐难以抵挡川陕总督李国英。现在,他的信心也随着陈弈耀的讲解,慢慢增加起来。

“……元江之战时,面对胸墙战壕,吴三桂大军纵有火炮,也难有寸进,终至兵疲,被殿下拦江一击,彻底崩溃。”陈弈耀由高黎贡山阻击战又讲到了元江攻防,愈加的意气风发,“本将设计的工事,结合了两次战役的经验,谅无疏漏。别说坚守五七日,便是十日、一月,吾也是信心十足。”

“这么说,昌国公大军五七日便至?”郝承裔听到了令他兴奋的消息,不由得随口追问道。

陈弈耀淡淡一笑,轻轻点了点头,说道:“大军至。敌军疲,不正是一举破敌的好时机?参谋部已经仔细计算过,川省清军不过三万,保宁、重庆等地需留重兵防备十三家,吴之茂所率人马又被水西牵制。李国英能调动之机动兵力不过一万多,且粮草不足于支持其长期作战。所以,此战胜算当有七八成,郝将军以为如何?”

郝承裔想了想,点头赞同,“确是如此。川省疲弊。所需粮草多从汉中运来,路途遥远,清军确不宜久战。”

“这也是我军行动迟缓的原因。”陈弈耀微微皱眉,有些无奈地说道:“故此番击破清军后,我军也难以穷追猛打。”停顿了一下,他继续说道:“纵是不能长驱破敌。然成都可取也。”

“成都凋弊,周边几无人烟,恐难以驻兵。”郝承裔有些忧虑地摇了摇头,说道:“若是经营,人力财力耗费极多。”

“殿下已有定计,人力财力皆不是我等考虑之事,只要遵令执行便是。”陈弈耀并不象郝承裔对成都及周边的情况了解得那么通透。虽然知道有困难,但却觉得朱永兴一定有解决的办法。

正说着话,远处蹄声急促,几个斥候飞马赶来,上前报告,清军距竹箐关五十里,估计一日后到达。

由保宁至重庆,再长途行军至嘉定,还要加上调集四处兵马、筹集粮草的时间,李国英来得并不算快。而陈弈耀的援军先其三天赶到雅州。无疑使胜负的天平倾斜,使郝承裔及其所部增加了信心。

一战定川南,然后攻取成都,开始经营。这是朱永兴与参谋部的既定战略,吸取了昔日蜀王刘文秀兵败四川的教训。先固根基,然后再与十三家合力夹攻重庆。

“成都地大且要,灌口(指都江堰)一泻,襟带三十州县,开耕一年抵秦运三年。锦城之外,竹木成林,结茅为庐,千百间可立就。锦江之鱼,岸上求之,蕃于鸡豚,收川资本卷在此中矣。”

只要经营得法,成都平原便可为川中明军提供充足的粮秣,“一年抵秦运三年”,耗也把保宁的清军耗死了。当然,这些现在都是设想,要想实现就必须打通由建昌入蜀的通路,方便由滇省向川南运输。

血腥的味道在空气中蔓延,被木板、土石简陋添补的城墙缺口处成为一条死亡分隔线,短短半刻钟,上千条生命走向终结。

“轰,轰,轰”接连的三声巨响,刚刚击退明军进攻的清军尚来不及喘息,地面震动,木屑土石乱飞,缺口不仅被重新炸开,而且城墙又塌了数米。离得近的清兵非死即伤,喊杀声再次响起,明军又发起了进攻。

刀枪遭遇到一处,令人牙酸的金属摩擦声,令人心颤的金属入肉声,令人胆寒的惨叫哀嚎声,交替着响起。不断有残肢离体飞出,血与肉在半空中,画出凄厉的图画。

一排手榴弹在人丛后飞起,在拼死抵抗的清军人群中炸响,紧接着又是一排。在硝烟弥漫和惨叫惊呼中,明军涌过了缺口,刀枪并举,杀声震天。三轮攻势如涨潮之水,无穷无尽,终于冲垮了清军防守的堤岸,攻破了宜良县城。

望远镜的视野中,一名明将攻上了城头,枪缨舞处,当者披靡。百余名明军士兵紧随其身后,砍杀向前。清军的旗帜被拔出,扔于城下,一面红旗猎猎飘扬。

“当先者何人?”朱永兴轻轻吐出一口气,放下望远镜,露出了微笑。

“回殿下,乃参将马宁儿。”叙国公马惟兴躬身答道。

原来如此,怪不得敢于拼命,实是与旁人不同啊!朱永兴微微颌首,马宁儿有投降清军的劣迹,虽然反正来归,终是心存疑虑,此番自己亲临战阵,却是给了他表现的机会。

“当先登城,可堪嘉奖,便升为副将吧!”朱永兴知道这其中未尝没有马惟兴的示意,同是大西军将领,又同是回民,想要照顾马宁儿一下,也在情理之中。

“末将先代马宁儿谢过殿下恩赏擢升。”马惟兴面露喜色,躬身致谢。

朱永兴沉吟了一下,说道:“宜良已下,可派一师前往收复陆良。便由晋世子李嗣兴领军,魏君重、马宁儿为将,叙国公以为如何?”

“陆良既有资氏为内应,必能轻取,末将以为殿下的安排甚为合理。”马惟兴表示赞同。

这恐怕是在滇省最后一次运用自己的历史知识了,朱永兴暗自慨叹,以后却难有投机取巧之处了。

路南土官秦祖根举义,使明军能够比较容易地兵出石林,攻陷宜良;而陆良资拱,则是攻取陆良的又一暗招。

人心哪,趋利避害,迎合强者是常理。明军在滇省的发展壮大,造成的连锁反应,形成的人心归附,是很难预料的。滇省的土司是这样,蜀地的郝承裔和陈达也是如此。清军若能保持胜势,则人心少有异动;而明军一旦复起,对故国的渴望,以及对衣冠的向往,更容易使人心产生倾向。

已经是八月了,希望能在雨季结束前达成战略目标。滇东的攻势应该会让吴三桂产生错觉吧?朱永兴眯起了眼睛,望向尚未结束战斗的宜良城,尸体横陈的战场又出现在面前。杀敌一千,自损八百。或许伤亡的比例还要更高些,但这种消耗对清军来说,应该是难以承受的吧?

“一寸江山一寸血,百万明人百万兵。”朱永兴有感而发,低沉地吟了一句。

“好诗,殿下文才武略,放眼天下,何人能比肩?”叙国公马惟兴听得真切,一半是感慨,一半是恭维地赞道。

朱永兴苦笑了一下,叹息道:“不知何日能偿心愿,光复神州,中兴大明啊!走吧,叙国公,该是去前面看看了。”

“殿下英明神武,光复神州指日可待。”

叙国公马惟兴陪着朱永兴,走下竹子山山坡,各自上马,在亲卫的保护下,昂然向宜良城驰去。

…………(未完待续。。。)

第263章 真假太子,山东于七第189章 东征前线第20章 三鬼的人生巅峰第13章 元江筹谋与少保劝谏第17章 计划不如变化第40章 三鬼之怒,大理筹划第77章 夔东十三家第199章 接战第17章 意外之难第88章 截阻的布署第60章 会赵王第146章 撤退不易第125章 军人婚配第1章 陌生之地第36章 坦白,困城聚歼第45章 险地——灰坡第86章 接战第38章 巧取龙尾关第102章 退守宁锦第60章 归藩之议第26章 提点第149章 经济手段第89章 胜利第111章 轰击,破阵第113章 设想繁杂,姐弟情深第45章 大反攻第143章 移外充内,以内实外第151章 鼎革,随想第46章 火箭列装第7章 思想理论,倭国来使第87章 接战(二)第18章 天马行空的设想第230章 暗战第233章 三桂之谋,郑家再乱第96章 各有安排第92章 伪造,诡道第36章 史载之降将第164章 广州战役(十)第113章 穷追第22章 响应配合第97章 草创的军情司第248章 下台阶,谋划第47章 大战(一)第9章 决战第63章 商品交易所,海军陆战队第70章 开路迂回第30章 轻取永昌第31章 未闻驼铃马帮来第131章 良贱之分第80章 京师大乱第53章 变革的缩影第170章 瞻前顾后第34章 盏达土司的难题第141章 败局已定第104章 二破营寨第11章 祖上荣光第24章 海外助力第143章 枪枝合法,移边实边第23章 综合实力第28章 双层爆破第60章 归藩之议第83章 北望第83章 北望第231章 荆襄剧变第93章 三马来会第17章 计划不如变化第132章 攻伐安南第59章 无题第130章 无题第116章 不悦的提议第96章 各有安排第178章 梅州城下第20章 三鬼的人生巅峰第33章 与敌一战的想法第143章 移外充内,以内实外第49章 清军的迂回第143章 枪枝合法,移边实边第142章 川中形势第76章 再弃险要?第90章 光复京师第49章 烽火燎原第138章 大海战第65章 骑兵墙浪潮第109章 得失,海战第128章 拉英第97章 草创的军情司第16章 不一样的光复第53章 变革的缩影第263章 真假太子,山东于七第47章 齐集元江第101章 强盗的转变第92章 无题第218章 江南名士?第65章 骑兵墙浪潮第94章 难以抗拒,后宫琐事第185章 情动第49章 隔绝元江,众军合击第223章 军制改革,拉拢分化第13章 元江筹谋与少保劝谏第129章 雇佣海军,新皇新象
第263章 真假太子,山东于七第189章 东征前线第20章 三鬼的人生巅峰第13章 元江筹谋与少保劝谏第17章 计划不如变化第40章 三鬼之怒,大理筹划第77章 夔东十三家第199章 接战第17章 意外之难第88章 截阻的布署第60章 会赵王第146章 撤退不易第125章 军人婚配第1章 陌生之地第36章 坦白,困城聚歼第45章 险地——灰坡第86章 接战第38章 巧取龙尾关第102章 退守宁锦第60章 归藩之议第26章 提点第149章 经济手段第89章 胜利第111章 轰击,破阵第113章 设想繁杂,姐弟情深第45章 大反攻第143章 移外充内,以内实外第151章 鼎革,随想第46章 火箭列装第7章 思想理论,倭国来使第87章 接战(二)第18章 天马行空的设想第230章 暗战第233章 三桂之谋,郑家再乱第96章 各有安排第92章 伪造,诡道第36章 史载之降将第164章 广州战役(十)第113章 穷追第22章 响应配合第97章 草创的军情司第248章 下台阶,谋划第47章 大战(一)第9章 决战第63章 商品交易所,海军陆战队第70章 开路迂回第30章 轻取永昌第31章 未闻驼铃马帮来第131章 良贱之分第80章 京师大乱第53章 变革的缩影第170章 瞻前顾后第34章 盏达土司的难题第141章 败局已定第104章 二破营寨第11章 祖上荣光第24章 海外助力第143章 枪枝合法,移边实边第23章 综合实力第28章 双层爆破第60章 归藩之议第83章 北望第83章 北望第231章 荆襄剧变第93章 三马来会第17章 计划不如变化第132章 攻伐安南第59章 无题第130章 无题第116章 不悦的提议第96章 各有安排第178章 梅州城下第20章 三鬼的人生巅峰第33章 与敌一战的想法第143章 移外充内,以内实外第49章 清军的迂回第143章 枪枝合法,移边实边第142章 川中形势第76章 再弃险要?第90章 光复京师第49章 烽火燎原第138章 大海战第65章 骑兵墙浪潮第109章 得失,海战第128章 拉英第97章 草创的军情司第16章 不一样的光复第53章 变革的缩影第263章 真假太子,山东于七第47章 齐集元江第101章 强盗的转变第92章 无题第218章 江南名士?第65章 骑兵墙浪潮第94章 难以抗拒,后宫琐事第185章 情动第49章 隔绝元江,众军合击第223章 军制改革,拉拢分化第13章 元江筹谋与少保劝谏第129章 雇佣海军,新皇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