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良贱之分

感谢铭枫笑洋洋,1401110458...,笑帅※天下,心漂浮,风之流浪行者,jfce,东靖家园等书友的打赏支持,祝朋友们万事顺意。

静谧的夜里,可能很多匠户都兴奋难眠,为豁除了贱籍,成为普通民户而落泪激动。这不仅仅是现在自身的待遇问题,更是子孙后代的福址,从此可以改业,可以参与科举,捐纳,甚至做官。最差也是同属“士、农、工、商”四民之列,可与“大百姓”正常通婚,可拥有土地……

古代中国人分良贱,虽然没有印度种姓制度那样严格分明,贱民的人数也没有那么庞大,但是也相当严重。这当然是专制等级社会中必然要存在的事,只有把人分成各种等级,专制统治者才可高高在上,享受金字塔顶端的风光。

中国的贱籍通常就是不属士、农、工、商的“贱民”,最主要的特点便是没有政治权利,法律地位很低,婚姻是阶级内婚制,身份是世袭的,规特定的户籍管理。在明朝,这种贱民主要有浙江“惰民”、陕西“乐籍”、北京“乐户”、安徽的“伴当”、“世仆”、福建、两广的“疍民”等。

而明代沿袭自元代的匠户制度,也是属于一种特殊的贱籍。特别是军匠,身份比一般民户地位低,且要世代承袭,若想脱离原户籍极为困难。而且还有规定,轮班匠的劳动是无偿的,要受工官坐头的管制盘剥,工匠便往往以粗制滥造或浪费原料,乃至隐冒、逃亡等手段进行反抗。

后来,明朝政府不得不制定了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以银代役法。改征匠班银虽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并不曾真正解除手工工匠所受的封建劳役的束缚,因为匠班银就是基于匠户所具有的封建劳役义务的身份关系交纳的,并且这一劳役剥削方式的改变,也仅限于轮班工匠,住坐工匠仍照旧供役。工匠为服役,常常要借钱物绢帛,甚至典卖子女,甚为悲惨。

虽然南明末世,这种匠户制度已经名存实亡,但朱永兴从法律上加以豁除,真正承认匠户属于四民之列,依旧是一件具有历史意义的事情,依然能令匠户欢欣鼓舞,如获新生。

或许在别人看来,改善匠户们的待遇水平,可以使他们焕发劳动热情,对于提高军工产品的质量有很大的帮助。但从朱永兴的角度看来,现存的匠户制度不仅使工匠们劳动热情丧失,伪劣产品增多,更严重的是阻碍了科技水平的发展,遏止了工匠们创新发明的欲望。

再者,工匠们大多不识字,没有文化,而仅仅依靠家传,这样的流传方式只能使技术逐渐没落。工匠们的成绩和创新又往往得不到上司的赏识,所以,宁可烂在自己手里也不愿作为上司升官发财的工具。

给予工匠与良民平等的地位,制定一系列措施鼓励他们教授徒弟,并按照熟练等级和工作质量发工钱,还有奖励发明创造的规定。朱永兴就是希望工匠们能充分发挥聪明才智,振奋工作热情,把明军的军工水平提升到更高的层次。

其实这只是个开始,在朱永兴的计划中,要豁除的贱籍并不只是匠户,还包括了惰民、丐户、蜑户等,甚至数量最大的贱籍奴婢,朱永兴也要视时机加以豁除。这种事情,与其让满清去邀买人心,倒不如由自己来做。从心里来讲,朱永兴的思想观念中根本就对这种野蛮的歧视制度极为厌恶和抵触。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即便废除了“良贱制度”,也暂时无法消除人们的“良贱之分”,自己也要去做,也要先从法律上推翻和否定这种阻碍社会进步发展的陈规陋习。

不说那些匠户如何喜悦,如何核计是在工房做工,还是领地去种,哪个更合算。朱永兴此时也是没有入眠,和几名将领探讨完安南攻略后,他并没有马上让人散去,而是命人添茶倒水,要与大家一起听评书。

“殿下,天色已晚,不如……”众将都有些迷惑不解,马宝强笑着推托道。

“呵呵,你当吾是没事儿消遣吗?”朱永兴摆了摆手,很执拗地说道:“且来听听,你们便知是怎么回事了。”

众将无奈,只好坐着酩茶等候。

“草民叩见殿下。”不一会儿,一个说书人走进营帐,跪倒叩头,他身上的衣服虽旧倒也干净,显然并不是第一次见到朱永兴,并不是特别紧张。

“起来吧!”朱永兴淡淡一笑,开口说道:“吾交待的清楚,只是没想到你这么快便编好了新书,好好说,说好了吾一定言而有信,在宣教司给你留个官职。”

说书人稳了稳心神,拿起响木,轻轻一拍,朗朗说道:“诗曰:腰间宝刀七星纹,臂上弯弓百战勋,血战磨盘万夫勇,始知青山有忠魂。今日且说那大明晋王李定国设计磨盘山,要一举全歼吴三桂这老汉奸所率之清军…………”

“好办法,殿下思虑周详,下官不及。”宣教司司长刘佐宸是个极聪明的家伙,听了一会儿便知道了朱永兴的真实意图,“兵士识文断字者甚少,光有文字宣传收效不大,要是把宣传材料都变成评书,既能让士兵们听懂,又不会让他们厌烦,真乃绝妙好办法。”

“雅俗共赏,寓教于乐。”朱永兴得意的笑了起来,“这说书的确也有才,这么短的时间,便能将吾交待的编得这么顺溜,很难得。在军营中,给士兵们讲讲评书,既让他们接受了教育,又能作为一种娱乐,嘿嘿,听你的话,看来是行得通的喽。”

“行得通,行得通。”刘佐宸连连点头,“殿下巧思,令人赞叹。下官觉得可以多招些说书先生,多编写段子,腾冲大胜就很好。”

“腾冲大胜啊?”朱永兴沉吟了一下,随手一指,说道:“那就把汝阳王铁骑追逃敌,庆阳王、翼国公智擒线国安的事迹先编出来。其他的,为了暂时不让清军得悉机密,还是暂且不要公之于众的好。再找几个普通士兵或百姓的感人事迹,不仅要有英勇殉国的,还要有光荣负伤、勇战不退的。”

马宝年岁长,听到朱永兴此语只是拈须微笑;马自德和刘震则喜笑颜开,眉眼直动;其他将领则或露羡慕之色,或若有所思。

列宁说过:“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古代人也强调“身教重于言教。”一个榜样,就是一本鲜活的教科书,使抽象的价值体系变得具体生动,看得见、摸得着,使人可信、可亲、可学;一个模范,就是竖起一面旗帜、一个标杆,就是在人们心目中确立一种导向、一个楷模。

对于这样的舆论宣会以和教育的方式,朱永兴当然不会陌生,小时候他对黄继光、邱少云、董存瑞等英雄事迹可是耳熟能详。现在信手拈来,把这种宣传和鼓动方式建立起来,并要在以后大力推广。

……

第23章 伏击之地第23章 伏击之地第131章 东征救民第2章 高平莫氏第43章 巩昌王的选择第188章 大调整第95章 难以逾越第247章 兵至衡阳,说客第5章 寨子第133章 立威第125章 吏治,公学第8章 舜水西渡,预留宰辅第115章 术业有专攻第12章 困顿之局,天道好还第24章 只手欲擎天第100章 再唔晋王第56章 拒诏第134章 汉化土司第212章 郑经的决定第252章 三桂低头第29章 宗室仪仗第132章 广西之变第274章 定江南,见士绅第13章 宗室留守第124章 窖金,广西变局第9章 武圣定论,帝王痼疾第113章 设想繁杂,姐弟情深第2章 斗熊救美第214章 家和万事兴第147章 一战定辽?第39章 兵临大理第156章 广州战役(二)第91章 军队建设第252章 三桂低头第87章 接战(二)第152章 破城攻击,向前向前第17章 意外之难第49章 烽火燎原第138章 大海战第174章 奇袭潮州第107章 拥立,会晤第38章 三师相会第55章 地、盐武器,民爵授封第126章 无题第1章 陌生之地第168章 多番的降将第143章 移外充内,以内实外第227章 天下新布局第85章 无题第72章 厮杀第199章 接战第203章 总攻(三)第100章 文化酱缸第12章 困顿之局,天道好还第4章 封赏,台湾第31章 故国风情第140章 工部主事第38章 巧取龙尾关第21章 登陆山东第77章 意外之功第124章 窖金,广西变局第16章 大巫的怨毒第18章 紧急商议第65章 布署第32章 鱼龙白服第73章 人心散第267章 南京,南京第96章 死地难脱第77章 夔东十三家第15章 被误导了第153章 内讧分裂第215章 后方形势第126章 一年两三岁第23章 伏击之地第34章 攀龙附凤,议和烟幕第134章 汉化土司第126章 一年两三岁第150章 再战新会(三)第242章 莽女冲撞,宪政之思第211章 瓶颈的突破第187章 月夜之思第58章 少年梦,新钱,质变第219章 名士硕儒不尽可用第26章 兵临城下第233章 三桂之谋,郑家再乱第147章 身心俱疲第47章 初胜第10章 大胜第6章 暹罗来使第139章 龙多旱,人多乱第36章 坦白,困城聚歼第81章 袭扰第202章 总攻(二)第150章 军、政攻势第155章 广州战役(一)第95章 初印象第63章 求助他国第133章 立威第132章 广西之变第77章 意外之功
第23章 伏击之地第23章 伏击之地第131章 东征救民第2章 高平莫氏第43章 巩昌王的选择第188章 大调整第95章 难以逾越第247章 兵至衡阳,说客第5章 寨子第133章 立威第125章 吏治,公学第8章 舜水西渡,预留宰辅第115章 术业有专攻第12章 困顿之局,天道好还第24章 只手欲擎天第100章 再唔晋王第56章 拒诏第134章 汉化土司第212章 郑经的决定第252章 三桂低头第29章 宗室仪仗第132章 广西之变第274章 定江南,见士绅第13章 宗室留守第124章 窖金,广西变局第9章 武圣定论,帝王痼疾第113章 设想繁杂,姐弟情深第2章 斗熊救美第214章 家和万事兴第147章 一战定辽?第39章 兵临大理第156章 广州战役(二)第91章 军队建设第252章 三桂低头第87章 接战(二)第152章 破城攻击,向前向前第17章 意外之难第49章 烽火燎原第138章 大海战第174章 奇袭潮州第107章 拥立,会晤第38章 三师相会第55章 地、盐武器,民爵授封第126章 无题第1章 陌生之地第168章 多番的降将第143章 移外充内,以内实外第227章 天下新布局第85章 无题第72章 厮杀第199章 接战第203章 总攻(三)第100章 文化酱缸第12章 困顿之局,天道好还第4章 封赏,台湾第31章 故国风情第140章 工部主事第38章 巧取龙尾关第21章 登陆山东第77章 意外之功第124章 窖金,广西变局第16章 大巫的怨毒第18章 紧急商议第65章 布署第32章 鱼龙白服第73章 人心散第267章 南京,南京第96章 死地难脱第77章 夔东十三家第15章 被误导了第153章 内讧分裂第215章 后方形势第126章 一年两三岁第23章 伏击之地第34章 攀龙附凤,议和烟幕第134章 汉化土司第126章 一年两三岁第150章 再战新会(三)第242章 莽女冲撞,宪政之思第211章 瓶颈的突破第187章 月夜之思第58章 少年梦,新钱,质变第219章 名士硕儒不尽可用第26章 兵临城下第233章 三桂之谋,郑家再乱第147章 身心俱疲第47章 初胜第10章 大胜第6章 暹罗来使第139章 龙多旱,人多乱第36章 坦白,困城聚歼第81章 袭扰第202章 总攻(二)第150章 军、政攻势第155章 广州战役(一)第95章 初印象第63章 求助他国第133章 立威第132章 广西之变第77章 意外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