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破城攻击,向前向前

突破城防的明军起初遇到的抵抗很轻微,一来是清军防守的重点不在此处,二来则是突如其来的大爆炸,以及一轮猛烈轰击使清军伤亡很大,剩下的则被恐惧和茫然所包围,没有在短时间内组织起有效的抵抗。

冲过呈斜坡状缺口的明军士兵在各自的官长指挥下,迅速抢占两边城墙断口,掩护着后续部队蜂拥入城。入城的各部队按照计划部署,向东、南、北三个方向推进攻击,拓展着占领区域,使更多的部队能够入城参战。

枪声、爆炸声、喊杀声,由城西蔓延,战斗向四处扩散。尽管其他地方的清军纷纷增援,但明军已经牢牢控制了突破口,参战的部队越来越多,清军的失败已经不可避免。

装弹,上前,射击,结成了阵列的火枪兵采用前进射击法,沿着街道稳步而坚定地推进。一轮轮齐射,在尖厉的哨子声中响起,一团团白烟弥漫,又很快被风吹散。

“杀,杀,杀!”

刀枪交击、碰撞,枪弹、箭矢在空中穿梭。血肉横飞,短兵相接的厮杀惨烈而血腥,然后又是一阵阵的火枪射击,还夹杂着手榴弹的爆炸。

炮兵携带着轰天炮入城助战,使得战斗的天平更加倾向于明军。向北推进的部队击溃了当面之敌,占领了西城门,大批的乡民义勇在少量明军的保护下,人背肩扛,将佛朗机炮,连同炮车运进了城内。

装填霰弹的佛朗机炮被火速推到阵前,依靠着高射速,把成百上千的铅弹喷向当面之敌。在狭窄的街道上,佛朗机炮的威力显露无遗,铅弹横扫之下。清军尸体枕籍,伤者无数。北推的明军如虎添翼,沿着城墙又转向向北门攻击。

用力一拔,随着喷溅的鲜血,刺刀从清兵的身上抽了出来,踢开沉重的尸体。唐季在屋檐下急促地喘着粗气。

远了用枪打,近了刺刀捅,明军虽然占着优势,并且顽强地向前推进,但损失却不可避免。一番肉搏之后,唐季这一排的火枪兵已经散乱,但街道上的火枪队列依然严整。眼见白刃格斗的战友已经散到两边,火枪齐举,在尖厉的哨子声后。发出一轮密集的齐射。停步装弹,后面的一排迈步而上,举枪,哨响,齐射。

几支箭矢飞来,三个明军士兵应声倒下,唐季快步上前,补上了缺。身旁人影晃动,两个战友也站了过来。

开枪。前进,明军将当面的清兵一步步向后压去。由于南面的清军被火炮轰击所吸引,人数最多,使得战斗更为激烈,推进较迟缓,伤亡也更大。

当面的清军越来越少。很快便会被击溃,但明军前进的脚步却是一顿,眼前出现了曾经预想过,却希望千万不要发生的事情。

数百名百姓模样的人在被杀得四散的清兵身后显现出来,麻木而顺从地向着明军走了过来。百姓后面。则是挥舞着刀枪,大声斥骂呼喝的清兵。

“冲,让他们冲。”徐成功面目狰狞,在阵后咬着牙号叫。

冲吧,冲吧!看你们在面对手无寸铁的百姓时,如何决断?便是那些百姓四散奔逃,冲乱了两边的阵脚,也是对我军有百利而无一害,来与我军混战吧,我现在要的就是乱!坚持到天黑,也许会有什么转机。

绝望的人往往会有疯狂的想法,但由云龙、徐成功这样的家伙,说是人,也只能称之为人形的畜生。明知已注定失败,却偏要看到更多人流血、丧命,他们才会满意,才能得到安慰。

刀枪挥下,鲜血迸溅,百姓们初时尚是迷迷糊糊,现下却是醒悟过来,各自发一声喊,拼命向明军拥来。

尖厉的哨子声响了起来,让迷茫迟疑的明军士兵清醒过来,端枪射击。但军官也犹豫了片刻,命令下得迟了,百姓们已经冲到了不足三十米的地方。

一轮齐射过后,第二排士兵刚刚迈步走到前列,百姓已经涌到了近前,稀稀拉拉的枪声过后,百姓和明军已经面对面了。

唐季迟疑着,手中的枪没有击发,只是下意识地将刺刀向前一伸。他已拼杀了近两个小时,这几乎是随意的动作,却刺中了跑在最前的一个健壮汉子,眼见那人一脸惊愕,身子却慢慢软倒下去。

“嗡嗡嗡”的弓弦声响起,一片羽箭掠过百姓,射进明军的队列中,惨叫、呻吟、闷哼,扑通扑通扑通,很多明军士兵被射中倒地。

各种声音在唐季的耳边回荡,不需要扭头去看,便知道左右前后的战友不断的被迎而飞来的箭矢射中。他的怒火一下子冲上了头顶,两眼赤红,将刺刀从百姓尸体上抽出,又向迎面的百姓刺去。

又是一片羽箭,卑鄙的清军躲在百姓身后,利用弓箭的抛射,杀死杀伤了不少的明军。

“杀,杀啊!”

“挡路者死,后退者斩!”

“不是他们死,就是咱们死,杀,向前杀。”

喊声响了起来,有各级军官,也有象唐季这样怒火高涨的士兵,既是命令,又是提醒和警告。

火枪又响了起来,醒悟过来的士兵越来越多,开罢枪,便将手中刺刀向跑上来的百姓戳去。停顿的战阵又恢复了活力,向前推进,箭雨不断射来,增加着明军的伤亡。

那些百姓原本以为明军会放开道路,让他们逃生,只顾着自己的性命,哪管明军战阵混乱后的结果。此时见明军如同凶神恶煞般逢人便杀,直推过来,吓得心胆欲裂。前面的人拼命向后,后面被驱赶向前的人却不知就里,仍是拼命向前,更何况清军已开始在后面大砍大杀,拼命射箭,将这群羊羔也似的百姓赶向前去。

眼前鲜红一片,尽是那些垂死挣扎却不知道生路何在的百姓。看着他们如同没头苍蝇般乱窜,挤开比自已瘦弱的同胞,寻找安全的地方躲避,那些更加孱弱的,竟直接坐卧原地,不管是明军的火枪刺刀袭来。还是清军的大刀临头,竟自端坐不动,就这么全无反抗的默然死去,便是连惨叫声,亦是那么软弱无力。

“杀,杀!”唐季怒吼着,眼泪却夺眶而出,模糊的视线中但见前面人影便是举枪刺去,机械的动作。一遍又一遍。

“好男儿,赴国殇;头可断,不折脊梁;好男儿,赴国殇;不复河山,不回乡;好男儿,上战场;血可流,志昂扬;好男儿,上战场;为亲人。得宁康……”

歌声从后阵响起,越来越多的士兵随声而和。在血肉横飞、惨烈厮杀中显得慷慨悲壮。

顶着箭雨向前,踏着鲜血和尸体向前,向前,向前!

百姓没有了,除了那些躲藏至街道两旁不足两尺距离内的侥幸活命外,其余的都倒在了战场上。

两军相接。更加惨烈的厮杀又开始了。枪声响成一片,刺刀纷纷上前,明军士兵积压在胸中的愤怒和仇恨终于有了渲泄的目标,爆发出加倍的勇敢和暴戾。更有明军士兵不顾近在咫尺的危险,把手榴弹狠狠地砸向对面的人形畜生。

“顶住。顶住!”徐成功拼命叫嚷着,但却无法阻止丧失战心的士兵纷纷后退。

空中传来了尖啸,几个黑乎乎的东西砸进了清军的队伍,冒着青烟在地上弹跳,然后便是轰然巨响。

耀眼的白光闪花了清军的眼睛,震聋了他们的耳朵。地上出现了几个大坑,坑的周围是枕籍的尸体和无数的残肢断臂。刚才还在将旗下叫嚣的徐成功和他的将旗一齐无影无踪,消失在这令人震撼的大爆炸中。

这几发轰天炮的轰击彻底摧毁了清军的战斗意志,在明军士兵凶狠无比的攻势下,败退变成了溃退,溃退变成了逃窜,抛下刀枪,四下奔逃。

“杀!”唐季把刺刀从一个跪地投降的清兵身上抽出,一脚踹倒尸体,跟着战友们奋勇向前追去。

追上去就是刺刀乱捅,不管你是回身反抗,还是跪地求饶。在杀红眼的明军士兵面前,城南的清兵死伤累累,狼狈逃窜。嗯,没有伤员,没有俘虏,在怒火勃发、几乎丧失理智的复仇者眼中,只有杀死,杀死,才能消减心中的仇恨。

战斗虽然激烈,但却没有了悬念。明军人多势众,枪炮犀利,战阵严整,斗志昂扬;清军逐渐被分割,负隅顽抗,垂死挣扎,战意萎靡。

广东清军属尚可喜的藩下兵最有战斗力,但真正随尚可喜东征西战的“经战之辈”已经不足三千,这在数年前新会战役时,尚、耿二人便向清廷诉过苦。“可喜部下兵卒仅二千五百名,继茂部下仅二千三百名,加上绿营兵也不过二万之众。各处征战不无损伤,难以招募,顶补率皆南人,皆游荡之辈,俱非经战之辈。”

也就是说,目前的藩下兵马几乎全是后来招募组建的,从战斗经验到战斗意志,皆大打折扣。明军虽然也屡经补充,但火枪兵训练的周期短,刺杀也就那么几个简单的动作,基本上一个月便能训练出一批。加上福利待遇的刺激,政治宣传的到位,抚恤善后的完备,新锐之师倒也战力甚强。

更主要的一点便是明军的扩充有独特的优势。为了更好地让新兵成长,贯彻以老带新的练兵方式,明军的扩充更准确地来说应该是补充。没有成建制的新兵,而是老部队不断地注入新鲜血液,膨胀到一定程度后再成建制地拆分。

有老兵带着,新兵能最快地掌握老兵的经验;有老兵带着,新兵在战阵上便有主心骨。这样拆分的部队,经过一两次实战,新兵也会很快成熟,甚至步入老兵行列,对真正的新兵蛋子开始言传身教。

经过这种形式扩充的军队,战斗力在初期肯定有所下降,但骨架犹存,下降的程度便可以控制在一定范围内。而这种扩充对老兵来说,则是一个比较容易提升的机会,多数伍长、拾长都是经年老兵。如果你再上进,多学习,多识字,便可以申请去讲武堂学习,向中级军阶迈进。

即便身为老兵,又没有得到提升,但军饷待遇等方面也会有所不同。最起码,军饷和抚恤是按服役时间和军功递增的,退役后的土地发放也按年头和功劳有很大增加。

所以,不管你是热心报国,还是当兵吃粮,只要你好好干,总会有你的好处。当然,对于军人的违纪、怠战、怕死畏缩等的惩罚也是前所未有的严厉。恩威并重,赏罚分明,从来便是一支强军所具有的特点。

天已近黄昏,数万人还在城中厮杀鏖战。喊杀声、火枪声、爆炸声混杂在一起,在城池上空回响。

清军已经被分割包围在几处孤立的区域,虽然还在顽抗,却全无反击之力。乡民义勇成群结队,在少量明军士兵的带领下,或是在明军占领的大片城区内挨家挨户搜杀清兵,其间偶尔发生零星的战斗;或是收拾街上的死尸,用木板车拉出城去焚毁。

一门门轻型火炮被推进城内,向各个还在战斗的地区前进,已经到位的则拉开架势,向着清军踞守的高宅大院、街垒障碍猛轰。轰天炮则在明军阵地后发射出一颗颗炮弹,落地爆炸便是一片狼籍,或将清兵埋葬于残砖烂瓦之内,或将清兵炸得骨断筋折,伤亡惨重。

仗打到这个时候,不顾惜士兵的生命,胡乱冲锋才是愚蠢的作法。顽抗的清军已是砧上之肉,任人宰割了。

李嗣兴和吴三省站在城楼上,静静地注视着城内。夕阳西下,红光笼罩,仿佛是一座血染的城池。

“清军显是没料到我军能这么快破城,只注重了城墙防守,却并未做街巷战的准备。”吴三省幽幽地说道:“若非如此,我军的伤亡恐怕要大大增加。”

“今日的伤亡也不小。”李嗣兴停顿了一下,叹了口气,“张国用所部伤亡最大,伤心得直掉眼泪。也属他们打得最狠,竟然没有几个俘虏。”

“俘虏嘛——”吴三省冷笑了一下,说道:“殿下纵是不想背杀俘的恶名,终身苦役也是最轻的惩罚了。只不过,最后的决定应是在攻克广州之后。那时由殿下定夺,便不是咱们操心的事情了。”

李嗣兴好半晌没说话,最后才低沉地说道:“对于某些人来说,只要能活着,不管是什么活法,能多活一天是一天,能多活一时是一时。便如这城中的百姓——”

……(未完待续。。)

第92章 无题第55章 滇缅战事第216章 水师大展开第13章 打压缙绅第233章 三桂之谋,郑家再乱第34章 石屏扰袭第46章 火枪之威第59章 无题第84章 抢滩登陆第67章 排除万难第42章 北伐新策第83章 弃城之议第25章 静夜思,眼中泪第265章 兵至南京第44章 三人军事团第47章 齐集元江第120章 弃军而逃第129章 雇佣海军,新皇新象第217章 困局第44章 率军南下,元江临战第51章 渡河,渡河第231章 荆襄剧变第112章 女考生第112章 分派,缅使第244章 召见,山东于七第55章 滇缅战事第73章 人心散第122章 改变的开始第187章 月夜之思第8章 越猜测越神秘第203章 总攻(三)第137章 李晋王第85章 胎死的反叛,海战大胜第75章 水西之谋,海外拓土第61章 以人换人,死战到底第84章 后中先,大海战第48章 大战(二)第226章 志在天下,吴、孙反应第234章 香溪口阻击第139章 不妙的前景第133章 灭国,破局第162章 广州战役(八)第263章 真假太子,山东于七第106章 不负第134章 失败,争吵第264章 山东,江西第48章 黯然收兵第193章 古之借鉴第92章 举棋不定第6章 无题第51章 渡河,渡河第126章 火力致胜,英国心思第52章 血战厮杀第123章 光复昆明第221章 崇明之基,丧心病狂第11章 众采所长的文治第115章 缅甸的条件第55章 土官表忠诚第119章 弃滇,假投诚第42章 忠心迎驾无功回第128章 盛仪,震慑第36章 领悟第155章 无题第34章 攀龙附凤,议和烟幕第137章 雄心壮志第249章 殿下不易,酒后点透第7章 藩属国的新思考第153章 内讧分裂第255章 荆岳对峙第230章 暗战第220章 增兵向北,郑军不稳第48章 黯然收兵第233章 三桂之谋,郑家再乱第113章 君臣闲谈第108章 各怀心思第49章 隔绝元江,众军合击第91章 川滇呼应第32章 赐名白族第95章 难以逾越第125章 军人婚配第91章 外交,内政第24章 海外助力第149章 讨伐安南第78章 胜利之因第138章 反扑第54章 不能遗忘的牺牲第145章 大包围第2章 无题第230章 暗战第73章 人心散第147章 隐晦密信,纠结于心第140章 结局已定第57章 接驾第49章 烽火燎原第78章 联合部队,筹划大局第22章 响应配合第120章 晋爵赐马第102章 退守宁锦第100章 文化酱缸第221章 崇明之基,丧心病狂
第92章 无题第55章 滇缅战事第216章 水师大展开第13章 打压缙绅第233章 三桂之谋,郑家再乱第34章 石屏扰袭第46章 火枪之威第59章 无题第84章 抢滩登陆第67章 排除万难第42章 北伐新策第83章 弃城之议第25章 静夜思,眼中泪第265章 兵至南京第44章 三人军事团第47章 齐集元江第120章 弃军而逃第129章 雇佣海军,新皇新象第217章 困局第44章 率军南下,元江临战第51章 渡河,渡河第231章 荆襄剧变第112章 女考生第112章 分派,缅使第244章 召见,山东于七第55章 滇缅战事第73章 人心散第122章 改变的开始第187章 月夜之思第8章 越猜测越神秘第203章 总攻(三)第137章 李晋王第85章 胎死的反叛,海战大胜第75章 水西之谋,海外拓土第61章 以人换人,死战到底第84章 后中先,大海战第48章 大战(二)第226章 志在天下,吴、孙反应第234章 香溪口阻击第139章 不妙的前景第133章 灭国,破局第162章 广州战役(八)第263章 真假太子,山东于七第106章 不负第134章 失败,争吵第264章 山东,江西第48章 黯然收兵第193章 古之借鉴第92章 举棋不定第6章 无题第51章 渡河,渡河第126章 火力致胜,英国心思第52章 血战厮杀第123章 光复昆明第221章 崇明之基,丧心病狂第11章 众采所长的文治第115章 缅甸的条件第55章 土官表忠诚第119章 弃滇,假投诚第42章 忠心迎驾无功回第128章 盛仪,震慑第36章 领悟第155章 无题第34章 攀龙附凤,议和烟幕第137章 雄心壮志第249章 殿下不易,酒后点透第7章 藩属国的新思考第153章 内讧分裂第255章 荆岳对峙第230章 暗战第220章 增兵向北,郑军不稳第48章 黯然收兵第233章 三桂之谋,郑家再乱第113章 君臣闲谈第108章 各怀心思第49章 隔绝元江,众军合击第91章 川滇呼应第32章 赐名白族第95章 难以逾越第125章 军人婚配第91章 外交,内政第24章 海外助力第149章 讨伐安南第78章 胜利之因第138章 反扑第54章 不能遗忘的牺牲第145章 大包围第2章 无题第230章 暗战第73章 人心散第147章 隐晦密信,纠结于心第140章 结局已定第57章 接驾第49章 烽火燎原第78章 联合部队,筹划大局第22章 响应配合第120章 晋爵赐马第102章 退守宁锦第100章 文化酱缸第221章 崇明之基,丧心病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