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盛仪,震慑

ps:想听到更多你们的声音,想收到更多你们的建议,现在就搜索微信公众号“qdread”并加关注,给《逆流伐清》更多支持!

时当北方之春,正是四季中最宜人的时光。所有树木都已抽出嫩娇的芽箭,篱笆边的迎春花,象无数灿然发光的黄星星攒簇在一处,牵牛藤无声无息攀着斑驳的老墙已经爬到它的中间。无数不知名的小花在绿茵茵的绒草上星罗棋布,融融的艳日中引来了蜂蝶无数。喃呢而语的紫燕在檐下穿来穿去,衔泥筑巢,发出唧唧的叫声……

北京的百姓们早前两日便接到府上宪谕,此时已是家家龙涎时花,案上香烟缭绕。御驾入京,何等大事,能亲眼瞻仰“圣颜”,那可是一辈子的荣耀。因此,从正阳门关帝庙一带到东直门沿途早挤得人山人海的,尽是看热闹的人。

直到天色大亮,才听到钟鼓齐鸣,乐声大作,看不到边的黄伞旌旗迤逦过来。最前头是华盖、明黄九龙曲柄盖打头,接着翠华紫芝盖、直柄九龙盖,纯紫、纯黄大盖扈随于后,招招摇摇浩浩荡荡不断头地涌出。

年轻一点的没见过这排场,张着迷惘的眼只是傻看,老人们则跪在地下悄声指点:这是黄龙双扇,赤龙双扇,那是羽葆……信幡、豹尾龙头杆,一面面龙旗在微风中招展。

导引过后,又是绣着祥禽瑞兽的销金大纛,诸如仪凤、翔鸾、仙鹤、孔雀、黄鹄、白雉、赤鸟、隼虫、振鹭、鸣鸢、游鳞、彩狮、白泽、角瑞、赤熊、黄熊、天禄、辟邪、犀牛、天马、天鹿……至此,才见到皇帝金辇。

说是金辇,却又不同,不是人拉人招,而是八匹马驾驭。且装饰得富丽堂皇,金色九龙顶、四龙柱、双凤饰边,缨络和纱帘已经高高挑起,朱永兴稳稳端坐,在一阵山呼海啸般的“万岁、万万岁”声中,不断向众人挥手致意。

虽然仪仗已经削减了不少。但依然是最隆重的一次。这是出于政治上的考虑,是向子民的郑重宣告,更是释放出一个政治信号。就象历史上要搞入城式一样,向中外展示昂扬、振奋的姿态,显示强大的信心。

金辇左右是带刀侍卫,之后是御林军,手持五色销金旗、节绒、黄绒、卧瓜、立瓜、镫鼓、大刀、弓矢、豹尾枪、火枪,光灼灼、亮闪闪,端的是灿烂辉煌。

皇帝如此年轻。如此健壮,如此亲和,更别提驱除鞑虏、兴复华夏的盖世奇功了。迎驾百姓此时一发鼓噪兴奋,一街两行男女老幼齐跪俯伏、山呼海啸般高唱:“皇帝万岁,万万岁!”

什么位极人臣一方诸侯,什么出警入跸起居钟鸣!只有这“大位”上无比的尊荣,一语间左右人之荣辱生死的威严,一纸诏书颁下九州皇风浩荡的权柄。才实在是令人兴奋激动啊!出则舆马,入则高堂。堂上一呼,阶下百喏,见者侧定立,侧目视——人上之人嘛,这滋味真的是无可代替。

朱永兴微微颌首,故作矜持地微笑着。不失庄重地挥着手。如果有麦克风,他一定要说上几句,什么这个辛苦,那个辛苦的。

“好热闹啊!”柔儿、嘉儿坐在车辇中,禁不住偷偷撩开帘子。两个小脑袋挤在一起,向外张望着。

有夫如此,妇复何求?辇驾中,梦珠、龙儿和段琬儿都露出欣喜自豪的笑容,那就是自己的丈夫,真龙天子,华夏之君。

虽然比朱永兴走得晚了一些,但朱永兴为了体察民情,时停时走。而梦珠等人有了身子,只是坐在船上沿着运河赶路,快到天津时便与朱永兴又聚到了一起。

由南而北,朱永兴走马观花,虽不是十分完全,倒也看了个大概。北地凋弊是实情,但要恢复过来,也不象想的那么困难。关键是有其他土地可以调剂,象四川、湄河,把百姓安置下来便能很快见到效益,而不必都苦守着等待朝廷救济。

所以,朱永兴的信心更加充足,觉得一年便足以恢复,便会具有连续攻击满清的钱粮物资。毕竟越打越要深入辽东,水师也就越来越难以发挥作用,全要靠陆路运输,压力不小。

而借着此次大驾隆重入城,既能提振民心士气,也是向外传递信号,我来了,来了就不走了,大明朝廷的注意力已经正式转向了北方。不管是鞑虏,还是蒙古诸部,你们都给我小心点吧!

浩浩荡荡的队伍在长街上一分为二,朱永兴等直奔紫禁城,嫔妃和宫人则转去中南海。

虽然朱永兴决定不住紫禁城,但重大的仪式还是要在那里举行,而今天,更是要营造万国来朝的盛况,以震慑外夷。

从金水桥北的一溜正殿,太和门、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的正门朱漆铜钉、狞恶辅首衔着栲栳大的铜环,都紧紧封锢。两行官员东西昭穆,按部就班摆着方步,肃然过昭德门贞顺门,从中左门后左门,中右门后右门进入天街。

弘羲阁和体仁阁前,太和殿空旷的演场上,铜磬形的品级山从从九品一直向北两行延伸,直通“天下第一殿”——太和殿。从甬道到左右翼门各个出入道路,每隔三步便是一名盔明甲亮的御林军,钉子似地各站岗位。巍峨高大的三大殿前,铜鼎铜龟铜鹤铜赑屃都焚了香,袅袅御香从龟鹤口中冉冉散淡而开,似乎到处都是紫光流雾,给龙楼凤阙平添了神圣庄严的气氛。

好威严啊!察哈尔部使者巴特尔已经无法用贫乏的语言来形容这气氛,这心情,乖乖地和其他外邦使节一起,在礼部官员的引领下,亦步亦趋地走着。

瑟筝笙篁萧笛,黄钟大吕,编钟排律,乐声大作。在深闳沉着的歌声中,昭武帝朱永兴从西阁门跨步出来,徐徐向设在殿中央的御座走去。他脸上挂着平和的笑容,站在御座前静听片刻,方到座前端正坐下。

那种居高临下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感觉,是任何东西都代替不来的。他觉得自己多少日子的疲劳、困倦、沮丧、兴奋、郁抑的情绪都溶化在撞击着钟鼓的乐声中了。

“乐止!”带有弹性的嗓音惊醒了朱永兴沉迷的遐想,又听到礼部官员大声喊道:“向吾皇行三跪九叩大礼!”

“万岁!”满殿臣子伏地叩头,三番扬尘舞拜,高呼“万岁,万万岁”!

朱永兴双手平伸,沉声说道:“众卿免礼平身,内阁诸爱卿、魏王赐座。”

“谢万岁。”众人起身在御座东屏风前的十几个茶几小椅上落坐,各人心中暗自熨贴。

“诸臣工!”朱永兴收了笑容,提足了底气,“现在是昭武元年,托列祖列宗之福,赖忠臣义士之助,大明方得中兴。朕欲与众卿同心协力,沿太祖高皇帝文治武功谟烈,宏光我大明列祖列宗圣德,振数百年之颓风,造一代极盛之世,自今日始……”铿锵有力抑扬顿挫的声音在大殿中回响着,激荡着。

……

英吉利、法兰西、暹罗、倭国、朝鲜、疏球、真腊、安南、缅甸……巴特尔昏头胀脑地从殿中走出,与这些前来递交国书的使者相比,察哈尔部已经算不了什么,连他都觉得自惭形秽。

与巴特尔有同感的还有与察哈尔共同起兵叛清的喀尔喀公垂扎布、奈曼旗郡王札木禅所派的使者,以及前来观望风色、打探消息的青海蒙古和硕特部与河套地区的乌喇特部使者。

察哈尔部与明朝是联盟的关系,和硕特部和乌喇特部则是与明朝有利害关系。西北明军的下一步动作会如何施为,明朝廷的打算是什么,是许以市易,还是要刀兵相见,这些都是要探听明白的。

这样,按照与明朝关系的亲疏,蒙古诸部便分成了三个梯队。察哈尔等部最近,得到的利益最多;和硕特部呢,由伏尔加河流域西迁至新疆,又西迁至青藏高原,与明廷并没有什么恩怨;而乌喇特诸部则投靠过满清,征朝鲜、喀尔喀及明锦州,松山,蓟州,皆以兵从。

但乌喇特部现在的处境不妙,其内部的奈曼、翁牛特部因为遭到过处罚,心中怀恨,趁着察哈尔部叛清而附拥之。实力受到损失后,西北明军又向河套地区推进,使其不得不重新权衡,以缓解目前的紧张局势。

从这些方面来看,朱永兴摆出如此隆重、威严的仪式是起到了很大作用的。等于明明白白地告诉了蒙古诸部的使者,大明王朝是强盛的,远到极远的西方,再到近处的,大明是得到了各国相助的。

当然,震慑是一方面,以利诱之的政治手段,强军威压的军事手段,也是必不可少。当然,对于蒙古诸部,明廷也根据利害和亲疏关系,采取了区别对待的政策。

但有一点是不能改变的,那便是关系国家安全的问题,不予考虑,不做让步。一直是中原王朝和游牧民族的兵家必争之地的河套地区,便是其一。因为朱棣的错误,将大宁都司和东胜卫撤到内地,导致北部边疆完整的防御体系上出现的漏洞必须弥补。

……(未完待续。。)

第147章 一战定辽?第97章 试点,火枪部队第52章 血战厮杀第61章 缜密分析第121章 暂时相安第94章 难以抗拒,后宫琐事第251章 晋封郑王,三桂投诚第103章 产马之地——河套第2章 高平莫氏第125章 吏治,公学第15章 定情第155章 广州战役(一)第138章 广国公第40章 三鬼之怒,大理筹划第254章 知进退,入贵州第50章 伏击第39章 圣意第145章 大包围第116章 不悦的提议第135章 汉服傣家女第122章 改变的开始第132章 攻伐安南第51章 渡河,渡河第178章 梅州城下第55章 地、盐武器,民爵授封第108章 王在法下第63章 攻掠辽东第128章 扶弱击强第155章 无题第83章 北望第124章 随想第61章 缜密分析第32章 赐名白族第109章 官员任用第13章 元江筹谋与少保劝谏第58章 新晋郡王第250章 甘陕来攻,打击土酋第74章 东逃,后路第97章 唯一生路第257章 会见十三勋,明末失政第38章 突破方向第5章 琉球第118章 破釜沉舟?第62章 论势振人心第49章 清军的迂回第33章 无题第226章 志在天下,吴、孙反应第33章 无题第80章 教士保罗第7章 欢歌畅饮第102章 轰击第83章 水西之变第213章 清廷之反应第21章 柔情蜜意第50章 伏击第121章 皇帝不行,我行第20章 紧锣密鼓第119章 训诫,南征第114章 沿海迁界第103章 用间——扩散效应第77章 意外之功第64章 计议第25章 山东攻略第97章 草创的军情司第152章 破城攻击,向前向前第99章 太子中毒,水西歼敌第8章 依城挫敌第29章 宗室仪仗第188章 大调整第144章 空前激励第24章 烽起石屏第8章 越猜测越神秘第132章 广西之变第254章 知进退,入贵州第117章 断臂?第68章 正战稳进第151章 再战新会(四)第67章 梆子腔第158章 辉煌大胜,扬帆的风第2章 斗熊救美第227章 天下新布局第192章 战争年代的约定第67章 广西战局,威压慑服第63章 攻掠辽东第263章 真假太子,山东于七第93章 弃城集军第8章 越猜测越神秘第266章 重庆,武昌第54章 海上武装,广西之弊第178章 梅州城下第137章 广东战局推想第123章 光复昆明第63章 攻掠辽东第273章 溃败第100章 文化酱缸第98章 以南养北第117章 困难的基础工程第6章 无题第34章 盏达土司的难题第22章 血溅跳花节
第147章 一战定辽?第97章 试点,火枪部队第52章 血战厮杀第61章 缜密分析第121章 暂时相安第94章 难以抗拒,后宫琐事第251章 晋封郑王,三桂投诚第103章 产马之地——河套第2章 高平莫氏第125章 吏治,公学第15章 定情第155章 广州战役(一)第138章 广国公第40章 三鬼之怒,大理筹划第254章 知进退,入贵州第50章 伏击第39章 圣意第145章 大包围第116章 不悦的提议第135章 汉服傣家女第122章 改变的开始第132章 攻伐安南第51章 渡河,渡河第178章 梅州城下第55章 地、盐武器,民爵授封第108章 王在法下第63章 攻掠辽东第128章 扶弱击强第155章 无题第83章 北望第124章 随想第61章 缜密分析第32章 赐名白族第109章 官员任用第13章 元江筹谋与少保劝谏第58章 新晋郡王第250章 甘陕来攻,打击土酋第74章 东逃,后路第97章 唯一生路第257章 会见十三勋,明末失政第38章 突破方向第5章 琉球第118章 破釜沉舟?第62章 论势振人心第49章 清军的迂回第33章 无题第226章 志在天下,吴、孙反应第33章 无题第80章 教士保罗第7章 欢歌畅饮第102章 轰击第83章 水西之变第213章 清廷之反应第21章 柔情蜜意第50章 伏击第121章 皇帝不行,我行第20章 紧锣密鼓第119章 训诫,南征第114章 沿海迁界第103章 用间——扩散效应第77章 意外之功第64章 计议第25章 山东攻略第97章 草创的军情司第152章 破城攻击,向前向前第99章 太子中毒,水西歼敌第8章 依城挫敌第29章 宗室仪仗第188章 大调整第144章 空前激励第24章 烽起石屏第8章 越猜测越神秘第132章 广西之变第254章 知进退,入贵州第117章 断臂?第68章 正战稳进第151章 再战新会(四)第67章 梆子腔第158章 辉煌大胜,扬帆的风第2章 斗熊救美第227章 天下新布局第192章 战争年代的约定第67章 广西战局,威压慑服第63章 攻掠辽东第263章 真假太子,山东于七第93章 弃城集军第8章 越猜测越神秘第266章 重庆,武昌第54章 海上武装,广西之弊第178章 梅州城下第137章 广东战局推想第123章 光复昆明第63章 攻掠辽东第273章 溃败第100章 文化酱缸第98章 以南养北第117章 困难的基础工程第6章 无题第34章 盏达土司的难题第22章 血溅跳花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