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训诫,南征

鼓乐声细细响起,昭武帝朱永兴徐步走了进来,在殿门口略停了一下步,扫视一眼新科进士,又回头看一眼跟在身后的内阁重臣,淡淡一笑,径自上了设在殿中的须弥座。

司礼的是礼部尚书陈绍愉,见朱永兴目视自己,忙一躬身,至御座前高声道:“昭武元年恩科进士胪唱已毕。各新进士人跪聆万岁圣谕!”

“万岁!”

朱永兴清了清嗓子,安详地说道,“朕昨夜详按了你们的履历,二百四十名进士,出身寒素的占了一百零七名,士绅乡宦出身的占了一百三十三名。这个数儿朕觉得很公道。”停顿了一下,他又款款说道,“子曰‘学而优则仕’,你们一步步到了这里,已是‘学而优’了,这个‘仕’做得好坏,就要看你们自己了!是辅佐朕协理政务,做一名臣;还是为朝廷抚绥地方,治理民事,调理民情,做一个爱民如子的好官;抑或是贪腐卑鄙,身败名裂之后又受国法严惩?”

所有的人都把头低伏了一下。大殿中静极了,连殿外侍卫们蹑手蹑脚的走动声都听得见。

“但禀一颗公心,纵有些许差错,朕亦不忍刻薄相待。”朱永兴的话语在大殿上回荡,“科举选士,本是朝廷论才盛典,然以往总要编出什么师生情分,门生以为中选是考官恩义。取中了,只记得我是某科进士,某某是恩师。某某是同年。从这个‘私’字上去寻恩,于是便结朋党,便徇私情。不徇纲常,不谙大理,不念君恩,什么无礼非法的勾当都做出来了。若按着这个私意去做官,记住,你难逃朕之洞鉴,难逃国家法度!”

шшш●тт kan●C〇

内阁官员有几个微微皱眉。见朱永兴连篇累牍辞色俱厉一番训诫,本来极喜极热闹的一场大典。弄得人人心情紧张,颇觉有些不妥。

“既公且忠又明,这便是个好官。荣华也由得你,富贵也由得你。封妻荫子也由得你——因为该取的荣贵是天赐你的,益国益民益自己,朕也乐得给你。若是私心自用,贪赃枉法,杀头也由得,坐牢也由得,抄家流放也由得——咎由自取,朕也绝不宽容!”说到这里,朱永兴淡淡一笑。又道:“今天是你们喜庆日子,不要怪朕说这些个,朕是为你们好。嗯。就这些,朕希望你们都能实心任事,公忠体国,在史书上都能留名后世。”

陈绍愉赶忙上前高声道:“状元率诸进士上表谢恩!”

“臣——刘继英!”状元刘继英颤声答应,起身向御座行三步,行三跪九叩大礼。小心翼翼从袖中取出黄绫封面的谢恩折子,乍着胆子展读道:“赐进士及第第一甲第一名臣刘继英等。诚煌诚恐稽首顿首上言:伏以风云通黼座,太平当利见之期;日月丽亨衢,多士协汇征之吉。书思亮采,群瞻圣治日新,拜手飏言,共睹文明丕焕。龙章秲扬,人知稽古之荣,燕赉频颁世仰右文之盛……”

他朗朗而读,越来越是流畅顺口,但朱永兴却全无心思捉摸这些奢华粉饰到极处了的状元文章,何况也听得费劲,只好耐着性子面带微笑苦忍。

而那刘继英,越发抑扬顿挫语调铿锵,隐隐有金石之音:“……伏愿学懋缉熙,德隆广运。风同八表,珠囊与金镜齐辉;福应九如,华祝偕嵩呼并献。重熙累洽,和气常流。敷天裒对,合麟游凤舞以呈祥;万国来同,纪玉检金泥而作颂!臣等无任瞻天仰圣,激切屏营之至,谨奉表称谢,以闻!”

众进士就等着这“以闻”二字,听刘继英念了出来,忙都伏身叩头道:“臣等恭谢天恩!”

“罢了。”朱永兴笑容满面,接过女官转呈上来的谢恩表,展开装模作样看了看便放在一边,盯着刘继英说道:“刘继英,时事策论写得相当好,敢言,且有深度。嗯,不愧状元手笔,文章做得很看得过了。”

“臣不敢谬承金奖。实是昨夜与一甲二名进士臣陈韶,一甲三名进士臣王正南三人合议,以臣主笔而成。”

朱永兴笑着点点头,说道:“商量的好文章,花团锦簇一般。不过呢,这文章好只能证明学识,却未必证明能力。国家劫后中兴,诸事都有改变,你们在翰林院要虚心学习,早日为官,朕可是急等着你们这些栋梁之材来辅佐呢!”

“臣等定不负万岁期望……”

朱永兴笑了笑没再言语,端坐着靠在椅背上,神色已变得庄重,良久才道:“很好,都下去吧!”

“万岁!”

两百余人齐刷刷叩下头去,刹那间,丹陛大乐大起、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种种宫乐声中,礼部官员披红戴花抬出蟠龙金榜,一色红底贴金黄字——这才是朱永兴亲笔书写的正式皇榜,由礼部侍郎亲自护送,一甲三名紧紧随榜而行,开午门正中而出,官员早于街道上搭好了彩棚,为鼎甲递酒簪花——所谓“御街夸官”,再赴礼部宴(琼林宴)种种繁华胜境一应故事也不须细述。

“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朕却说了些煞风景的话。”进士们退下,朱永兴轻轻摇了摇头,对众位官员苦笑道:“可这吏治啊,事关国家兴衰,事关百姓福祉,朕却不得不罗嗦几句。”

“万岁圣明。”吏部尚书刘佐宸上前奏道:“响鼓不用重锤,这些读书人听万岁金语,日后定然勤公忠廉。”

“朕的话就那么管用?”朱永兴笑着摆了摆手,轻轻一叹,“以法慑之,监督到位,要保证吏治清明,就必须常抓不懈啊!嗯,这事就说到这里,朕不日就要起驾,诸位爱卿,咱们先把要紧事都处理好吧!”

静寂了一下,吴三桂上前躬身奏道:“启奏万岁,微臣已准备停当,何日南下,还请万岁圣谕。”

吴三桂南下,是作为兵部的主官,带着总参谋部的军事计划,辖制殄朔、伐朔两军,先攻安南,再图吕宋。这看起来象是放权信任,但实际上却是把吴三桂置于南方,与北方的荡朔军远远隔离。因为殄朔军、伐朔军是刘体纯和马惟兴的部属,正常命令可以执行,若是想有异动,他们可不会听吴三桂的。

朱永兴沉吟了一下,说道:“再等些时日吧!朕启驾北上的消息先放出去,对安南郑氏兴许有麻痹作用。另外,台湾郑经似有退让之意,你若南下,似乎逼得他们太急了。”

吴三桂恭身领命,刚要退下去,朱永兴又开口问道:“吴爱卿,关于北京军区和东北军区的联合行动,总参谋部可制定出了计划?虽然朕是主张春耕之后再进攻,可也是纸上谈兵,你们经验更丰富,是个什么意见?”

春攻破耕种,秋攻破收获,通常来说,这是两个展开军事行动的标准时间。真打假打不说,敌人总要动员吧,动员便无暇耕种或收获,粮草便可能出现困难。

“启奏万岁,总参谋部尚未最后定论。”吴三桂想了想,说道:“微臣以为万岁所主张的乃是正道胜途,目光深远,可依此而行。”

春季进攻,固然可以破坏满清的正常春耕,但从目前物资囤积的数量来看,出动的兵力将会有限,难以形成压倒性优势。而再等段时间呢,物资粮草充裕了,出动的兵力多了,军队也有了更多的训练强化时间。

而朱永兴的想法和立足点与旁人有所不同,所以,他在这两者中选择后者。因为对满清的进攻,由于双方实力对比所发生的逆转,而性质发生了变化。对于明军来说,破坏春耕,骚扰袭击,已经有些小家子气了。朱永兴认为,以后对满清的作战目的将主要转变成收复失地,逐步压缩。

也就是说,你耕种吧,反正在收获前只要光复了这片地方,你们也是颗粒无收。而从今年开始,明军的进攻便会少而重,攻取一地便占领一地,把满清残余一直向北压迫。将满清残余逼向自然环境更恶劣的北方,一来可耗其实力,二来也拓展了京师的安全范围。

其实,怎么打都是满清处于劣势,只不过是着眼点不同,观念转换的早晚,以及局部与全局的考虑不一样而已。

朱永兴是希望采取阶段性的重拳,一拳一拳打得满清步步后退;前线将领呢,则从常理出发,认为这个时机不错,就算不能光复失地也要让满清忙乎起来。

“那就再等等。”朱永兴觉得破坏敌人耕种,自己这边也等于是耽误了时间,“让两大军区继续抓紧军屯,别耽误了春耕。至于满清,让他们种,咱们攒足力气,准备去收就行了。”

“万岁英明。”吴三桂想笑又忍住了,躬身退下。

“法兰西那边又运来一批战马,吴爱卿去挑选两匹。”朱永兴沉吟一下,开口说道:“南征,既是开疆拓土,亦是以外补内,关系非小。吴爱卿好生去做,待凯旋回转京师,朕赐你紫禁城骑马,吴应熊着晋为世子,可选子孙一名恩荫贡生,随皇家宗室陪读待选。”

“万岁!”吴三桂忙提袍角跪了下去,叩头说道:“万岁如此荣宠,臣何从克当——”

“就这么定了。”朱永兴摆了摆手,笑道上:“功过分明才是明君嘛!”

……(未完待续)

第20章 紧锣密鼓第211章 瓶颈的突破第29章 破城第113章 穷追第205章 兵种重配置第30章 轻取永昌第143章 移外充内,以内实外第13章 宗室留守第46章 火枪之威第160章 大结局第161章 广州战役(七)第138章 大海战第226章 志在天下,吴、孙反应第113章 设想繁杂,姐弟情深第40章 两只重拳第4章 攻城第60章 归藩之议第39章 圣意第88章 截阻的布署第72章 厮杀第184章 临机而变第184章 临机而变第5章 破城第55章 滇缅战事第5章 破城第113章 穷追第54章 不能遗忘的牺牲第124章 窖金,广西变局第123章 起驾北上第141章 宗室留守与假黄铖第99章 太子中毒,水西歼敌第61章 下龙开发,年节说客第210章 战局,焦点第33章 无题第226章 志在天下,吴、孙反应第266章 重庆,武昌第194章 策反阴计,奏销案第1章 北愁南喜第184章 临机而变第51章 渡河,渡河第64章 变革的威力第106章 不负第194章 策反阴计,奏销案第91章 军队建设第151章 再战新会(四)第95章 难以逾越第267章 南京,南京第115章 缅甸的条件第44章 清军名将张勇第142章 悲观,惨淡第148章 再战新会(一)第98章 有后之喜,酒后之语第62章 乱汝心智,海上感慨第95章 难以逾越第146章 相似而不相同第98章 我认得你第84章 后中先,大海战第220章 增兵向北,郑军不稳第275章 商税,劝进第119章 不动如山?第60章 会赵王第74章 东逃,后路第29章 宗室仪仗第236章 旗奴家丁、内政外交第101章 夜谈第34章 攀龙附凤,议和烟幕第75章 突防新战略第20章 急躁,伏击第12章 命运的安排第14章 篡改圣旨?第105章 阻击,顾忌第163章 广州战役(九)第225章 晋王表态,格局不同第112章 女考生第221章 崇明之基,丧心病狂第9章 决战第110章 胜利的意义第1章 陌生之地第106章 不负第170章 瞻前顾后第66章 移跸蒙自,积极防御第83章 弃城之议第9章 决战第99章 定都之虑,拍卖逆产第211章 瓶颈的突破第196章 鉴第7章 思想理论,倭国来使第143章 讲武会一第270章 操切之心第72章 退第83章 北望第105章 军属优待,女科第7章 思想理论,倭国来使第77章 意外之功第255章 荆岳对峙第90章 光复京师第124章 窖金,广西变局第146章 暗室阴谋第260章 追击第115章 穷途末路
第20章 紧锣密鼓第211章 瓶颈的突破第29章 破城第113章 穷追第205章 兵种重配置第30章 轻取永昌第143章 移外充内,以内实外第13章 宗室留守第46章 火枪之威第160章 大结局第161章 广州战役(七)第138章 大海战第226章 志在天下,吴、孙反应第113章 设想繁杂,姐弟情深第40章 两只重拳第4章 攻城第60章 归藩之议第39章 圣意第88章 截阻的布署第72章 厮杀第184章 临机而变第184章 临机而变第5章 破城第55章 滇缅战事第5章 破城第113章 穷追第54章 不能遗忘的牺牲第124章 窖金,广西变局第123章 起驾北上第141章 宗室留守与假黄铖第99章 太子中毒,水西歼敌第61章 下龙开发,年节说客第210章 战局,焦点第33章 无题第226章 志在天下,吴、孙反应第266章 重庆,武昌第194章 策反阴计,奏销案第1章 北愁南喜第184章 临机而变第51章 渡河,渡河第64章 变革的威力第106章 不负第194章 策反阴计,奏销案第91章 军队建设第151章 再战新会(四)第95章 难以逾越第267章 南京,南京第115章 缅甸的条件第44章 清军名将张勇第142章 悲观,惨淡第148章 再战新会(一)第98章 有后之喜,酒后之语第62章 乱汝心智,海上感慨第95章 难以逾越第146章 相似而不相同第98章 我认得你第84章 后中先,大海战第220章 增兵向北,郑军不稳第275章 商税,劝进第119章 不动如山?第60章 会赵王第74章 东逃,后路第29章 宗室仪仗第236章 旗奴家丁、内政外交第101章 夜谈第34章 攀龙附凤,议和烟幕第75章 突防新战略第20章 急躁,伏击第12章 命运的安排第14章 篡改圣旨?第105章 阻击,顾忌第163章 广州战役(九)第225章 晋王表态,格局不同第112章 女考生第221章 崇明之基,丧心病狂第9章 决战第110章 胜利的意义第1章 陌生之地第106章 不负第170章 瞻前顾后第66章 移跸蒙自,积极防御第83章 弃城之议第9章 决战第99章 定都之虑,拍卖逆产第211章 瓶颈的突破第196章 鉴第7章 思想理论,倭国来使第143章 讲武会一第270章 操切之心第72章 退第83章 北望第105章 军属优待,女科第7章 思想理论,倭国来使第77章 意外之功第255章 荆岳对峙第90章 光复京师第124章 窖金,广西变局第146章 暗室阴谋第260章 追击第115章 穷途末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