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京师大乱

寒风在田野里一无阻挡地呼啸着,天空是灰色的,呈现着一种混沌沌的气象。太阳也好象成了穷人,吝啬地把光和热收敛起来。

就在这万物萧条,本应该是人迹罕见的时候,由北京通向北方的道路上却是喧嚣异常。无穷无尽的大小车辆,车上乱堆着家用的东西,在冰霜覆盖的硬地上咯吱咯吱地前进,扔在路旁的枕头、破布、马桶、扫帚、耙子等杂物随处可见;鸡在笼子里叫着,牛羊系成一串在后面走着,找不到主人的狗在乱钻乱叫着……

自从退回辽东的决议在朝堂上被通过,北去的路上便热闹起来,即便心中再留恋这繁华之地,即便万般不想回到那苦寒之地,但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满人从王公贵族,到普通包衣,都无奈地收拾东西黯然踏上归北之路。

起初的时候,撤退还是不急不缓的,在很多满人看来,形势并未到了特别危急的时候,说不定能在京师过完年再走。而先走的满人,则贪婪地要把落到手边的一切东西都带走。侥幸心理,再加上所携的东西太多,准备的时间太长,导致了撤退行动的缓慢。

这种举族撤退,不同于军队的入寇劫掠,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拖沓延宕,比逃难还要慢上许多。

清廷做出了撤退的决定,却不想如同逃难般凄惶,他们还努力筹划着,希望能来一次有序的转进,尽量多地劫掠物资和人口退回辽东。但想达到这个目的,却是非常困难的。

明军集团的压力丝毫不放松,这使得河间防线的军队难以调动。为防万一,清廷又不得不把京师的禁旅八旗大部派出,一部驻通州。作为河间防线的双保险;一部分别驻于蓟门、遵化、山海关等地,以确保北退的通路。

这样一来,除去先前增援盛京的一部清军外,清廷能够调动的兵力已经所剩无几。无奈之下,只得再次命令各王公贵族把家丁奴才都抽出来,拼凑出了三千多杂牌军。开始组织大规模的运送物资行动。

时近隆冬,清廷也同样产生了侥幸心理,认为明军可能因为气候和水土的关系,发起进攻的可能性变小了。这样的话,兴许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有什么变数也说不定。

追根究底,满清对放弃关内、退回关外还是不甘心的,当初冷静的决定虽然获得通过,却无法改变心底的不舍和贪婪。从王公贵族。到普通包衣,都是这样的心理。

所以,形势的突然变化一下子打了清廷措手不及。河间防线轰然崩塌,近二十万的满、蒙、汉军死伤无数,狼狈逃窜,如丧家犬般逃入京师,立时掀起了更大的混乱、惊惶的奔逃之潮。

心存侥幸的满人如末日临头般恐惧惊慌,再也不能心平静气地收拾大小家当。都草草收拾,蜂拥出城。这股奔逃浪潮一起。清廷再也无法遏制,任何有序组织的意图都被惊慌失措的人们破坏。更有官兵擅离职守,领着家眷、携带家财,仓惶北逃。

而逃跑的先锋便是蒙古八旗,他们不再肯为了满人去拼命,天示的预言使他们心胆俱丧。带着劫掠所得向北跑,向北逃。由他们带来的溃逃扩散蔓延,很多败兵不去收容归建,而是歇口气继续逃。

京城中乱成一团,消息满天飞。一会儿说天津失陷了。明军正沿河进趋京师;一会儿说通州正在激战,明军暂时打不过来。种种消息也不知是真是假,不断加剧着恐慌的气氛,可谓是一夕数惊。

如果说形形色色的消息还只是听闻的话,京城内连续发生的血案,则更令满人感到危机就在身边,那些旗奴家丁都成了潜成的敌人,不再是恭顺的羔羊。

镶黄旗监生郎廷枢及其亲眷在家中被杀,据幸存者讲述,是一伙头裹黑布、脖缠红巾的暴徒所为,而引领者却是郎家的家人黄吉,绰号黄裁缝。

九门提督鄂克逊带十数亲兵回家路过鼓楼时,突遭“贼人”狙击,这伙“贼人”躲在街旁店面内先是火枪齐射,接着又投掷炸弹,然后执利刃冲出砍杀。鄂克逊身中两弹,当场被击毙,亲兵也死伤大半,只有两人拼死逃出。而“贼人”虽有损伤,但却相携逃窜。

洪承畴府邸突起大火,烟火升腾,一片大乱,其母连惊带吓,一命呜呼。

多罗贝勒尚善的家眷大车小辆赶出城时,在城外十里处突遭预埋的地雷袭击,亲眷死伤不少,更炸死其妻子。

固山贝子扩尔坤的家眷在城外三十里外遭到伏击,火枪、炸弹,然后是上百披甲执戈的“贼人”蜂拥而上,除了几个家丁奴才外,其家眷尽遭斩杀,财货被洗劫一空。

都统华善携家眷仓惶而逃,在路上却遭到了一股蒙古溃兵的攻击和劫掠,为首者却是巴林部贝子温春、台吉格勒尔图。

从城里到城外,有的是国安部的密谍在制造混乱,有的是伺机报复满人的汉人中胆大者,有的则是对主子不满而趁机刺杀的旗奴家丁,还有眼见满清败亡在即,趁火打劫的蒙古诸部。

“君王死社稷,崇祯能做到,朕也能做到。”康小三又发起了脾气,死活不肯移驾出城。

鳌拜面色铁青,冷哼不屑;遏必隆惊惶不安,偷偷地瞟向鳌拜,盼着他施展强硬手段,他和家眷好随着皇驾赶紧离开这里;苏克萨哈满脸凄怆,苦口婆心地劝说。

“陛下,我大清乃满蒙相联,无昔日辽金灭国之忧。南明如宋,此时虽盛,先贤言,盛极必衰,破灭指日可待。因此,只要皇上在,我大清便在,只要大义在,道统在,卧薪尝胆,忍辱蛰伏,终有再起之时啊!”苏克萨哈声泪俱下。

“自欺欺人。”康小三继续发火,“敌人尚未至城下,汝等已心胆俱丧,全无斗志。若是朕现在起驾,京师大乱,必不可收拾。”

“早就不可收拾了。”鳌拜冷冷地接口道:“此时加紧北走,若能守住山海关,则敌于严寒之季岂能久屯于城下?我军趁机集兵扫荡辽南,驱走明军,则可据辽东之地与伪明抗衡,亦不失为以退为进之策。若迁延时日,兵力族人尽丧于北地,则山海关不保,辽南不保,辽东亦危,哪里又有我满人立足之地?”

“万岁,我满人不足百万,席卷天下实乃汉人不能同心协力,颇有侥幸。如今汉人崛起,以百敌一,我满人岂能抵挡?”遏必隆立时帮腔道:“蒙军、汉军皆趋炎附势,如今已不愿为我满人效死,如之奈何?太祖、太宗时,我满人于苦寒之地时的武勇之气,已大半丧于这中原享福之所。若是退回辽东,痛定思痛,卧薪尝胆,便又有兴起之望。”

“朕宁做战死之君,绝不……”康小三话未说完,便被轰隆隆的爆炸声打断了。

殿中众人大吃一惊,康小三更是快步奔出大殿,站在丹墀下观望。

卧佛寺方向,浓烟卷着火光,把冬夜的北京城照得一片明亮,突然鼓楼那边又燃起了冲天大火,炸雷似地响起了爆炸声,北京城都被惊动了。顺大府、兵部衙门、善扑营、九门提督府的大鼓擂得山响,号角声此起彼伏。急促的马蹄声敲击着宫外御街坚硬的冻土和石板道,还夹着妇女和孩子惊恐的哭声,尖叫声和咒骂声,京城陷入了极其恐怖和不安的混乱中。

“朕……”

近处轰地一声,宫中烛油库竟然也着了火。霎时间,大内一片骚乱。满宫到处都是人影幢幢,鬼哭狼嚎,太监、宫女们没头没脑地大叫大嚷,到处乱窜乱跑。很多灯烛突然一齐灭掉,黑暗中大内一片混乱。

“不好,宫内有人作乱。”鳌拜反应很快,急步站到养心殿的琉璃壁前,以防有人从背后暗算。

啊,一声惨叫近在咫尺,也不知是谁在黑暗中被刺杀,殿内人影乱晃,乱成一团。啊,又是一声惨叫,从声音上能听出竟是苏克萨哈。

“掌灯,快掌灯。”鳌拜大声叫着,猛然间亮光一闪,一颗冒着火星的黑东西在地上滚动起来,然后轰然爆炸,接着是一片狼哭鬼嚎之声。

“太监,是太监作乱了。”鳌拜被震得靠到了影壁上,但他借着一闪的亮光,看见了暗中的行凶者,不禁心中一沉,这他娘*的真是王朝末日了,连宫人也造反作乱了。

养心殿院的垂花门“轰”地一声被撞开了,几十个太监拥了进来。他们打着火把,举着刀剑,有的叫着“杀鞑子,杀伪帝啊”,有的喊着“抓反贼啊”,但却恶狠狠地直扑康小三和满汉大臣……

清史载:康熙二年,明军将至,京师闻变,有杨起隆者,号其徒为“中兴官兵”,裂布裹首以白,披身以赤,谋作乱。其徒周直、陈益等二十余人,勾结大内宫人为内应,遽起发难。辅臣鳌公率宫中侍卫斩十馀人,益、直遁去。

……(未完待续。。)

第148章 元江那氏第166章 无题第64章 计议第208章 英年早逝第26章 兵临城下第114章 沿海迁界第39章 兵临大理第138章 大海战第187章 月夜之思第86章 接战第52章 纤夫,规矩第51章 死地则战第227章 天下新布局第86章 接战第195章 无题第35章 有喜有惊的投靠第149章 再战新会(二)第248章 下台阶,谋划第140章 结局已定第79章 三鬼之忧,皮熊筹谋第124章 授课第64章 变革的威力第18章 元江城防第110章 胜利的意义第40章 三鬼之怒,大理筹划第128章 拉英第212章 郑经的决定第198章 个个击破的机会第156章 广州战役(二)第30章 轻取永昌第63章 商品交易所,海军陆战队第98章 我认得你第18章 天马行空的设想第108章 安步当车第83章 水西之变第3章 绝死一击第204章 胜后的思考第88章 鲁王移骅,三桂调兵第97章 试点,火枪部队第137章 雄心壮志第240章 一路见闻,骑兵改进第277章 登基即位,人生之巅第14章 感情是睡出来的九十六章 进口机晋王决定第89章 反攻之谋,三鬼之难第71章 流寇战术第114章 基础——制度建设第61章 下龙开发,年节说客第146章 相似而不相同第44章 率军南下,元江临战第197章 先挫锐气第34章 石屏扰袭第88章 截阻的布署第38章 突破方向第1章 北愁南喜第102章 退守宁锦第38章 巧取龙尾关第129章 雇佣海军,新皇新象第100章 再唔晋王第106章 法阵第159章 中华辉煌第124章 窖金,广西变局第38章 三师相会第118章 金殿传胪第88章 截阻的布署第41章 自我否决第53章 彩金之望,降爵小惩第103章 用间——扩散效应第149章 讨伐安南第152章 为皇除“奸”第72章 攻守结合第144章 讲武会二第6章 诡异的族长第131章 诸事繁杂第147章 身心俱疲第82章 调整布署第131章 良贱之分第146章 暗室阴谋第79章 雪中送炭第83章 北望第273章 溃败第134章 失败,争吵第33章 与敌一战的想法第48章 急转直下第219章 名士硕儒不尽可用第93章 三马来会第112章 兵溃第118章 极度震骇第221章 崇明之基,丧心病狂第81章 书院第112章 分派,缅使第168章 多番的降将第110章 胜利的意义第21章 柔情蜜意第26章 提点第135章 得子,变局第32章 鱼龙白服第25章 三鬼之谋第7章 藩属国的新思考第63章 求助他国
第148章 元江那氏第166章 无题第64章 计议第208章 英年早逝第26章 兵临城下第114章 沿海迁界第39章 兵临大理第138章 大海战第187章 月夜之思第86章 接战第52章 纤夫,规矩第51章 死地则战第227章 天下新布局第86章 接战第195章 无题第35章 有喜有惊的投靠第149章 再战新会(二)第248章 下台阶,谋划第140章 结局已定第79章 三鬼之忧,皮熊筹谋第124章 授课第64章 变革的威力第18章 元江城防第110章 胜利的意义第40章 三鬼之怒,大理筹划第128章 拉英第212章 郑经的决定第198章 个个击破的机会第156章 广州战役(二)第30章 轻取永昌第63章 商品交易所,海军陆战队第98章 我认得你第18章 天马行空的设想第108章 安步当车第83章 水西之变第3章 绝死一击第204章 胜后的思考第88章 鲁王移骅,三桂调兵第97章 试点,火枪部队第137章 雄心壮志第240章 一路见闻,骑兵改进第277章 登基即位,人生之巅第14章 感情是睡出来的九十六章 进口机晋王决定第89章 反攻之谋,三鬼之难第71章 流寇战术第114章 基础——制度建设第61章 下龙开发,年节说客第146章 相似而不相同第44章 率军南下,元江临战第197章 先挫锐气第34章 石屏扰袭第88章 截阻的布署第38章 突破方向第1章 北愁南喜第102章 退守宁锦第38章 巧取龙尾关第129章 雇佣海军,新皇新象第100章 再唔晋王第106章 法阵第159章 中华辉煌第124章 窖金,广西变局第38章 三师相会第118章 金殿传胪第88章 截阻的布署第41章 自我否决第53章 彩金之望,降爵小惩第103章 用间——扩散效应第149章 讨伐安南第152章 为皇除“奸”第72章 攻守结合第144章 讲武会二第6章 诡异的族长第131章 诸事繁杂第147章 身心俱疲第82章 调整布署第131章 良贱之分第146章 暗室阴谋第79章 雪中送炭第83章 北望第273章 溃败第134章 失败,争吵第33章 与敌一战的想法第48章 急转直下第219章 名士硕儒不尽可用第93章 三马来会第112章 兵溃第118章 极度震骇第221章 崇明之基,丧心病狂第81章 书院第112章 分派,缅使第168章 多番的降将第110章 胜利的意义第21章 柔情蜜意第26章 提点第135章 得子,变局第32章 鱼龙白服第25章 三鬼之谋第7章 藩属国的新思考第63章 求助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