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有喜有惊的投靠

在现在的局势下,只要不与我为敌,倒也不强求其出力助战。朱永兴对此看得很开,对刀白龙虽有亲近笼络,却没有强迫命令。自己的实力还不够强大,还没有让人们看到扭转战局的希望,地方土司处于中立观望便是可以理解的事情。

第二天对于朱永兴来说,是忙碌的一天,是惊喜交加的一天,也是实力增加的一天。事实与预料总会有出入,甚至并不是按朱永兴的意愿而发生,也就难免心情起落,既有欢喜,也有惊惧。

腾越人胡宗尧,原为崇祯七年进士,曾任太常博士,太仆寺卿等职。因父丧回乡,又逢明朝败亡,天下战乱而留在家中。闻清军攻来,他便携家眷及数十家丁,向边外逃难而走。

永昌人杨国骧,其祖为永乐年间平定土司和缅酋犯境叛乱的武功大将军杨冕,后定居永昌。永历帝由永昌出奔缅甸,他便散尽家财,招募乡民组织义兵。被清军击败后,逃至盏达土司地界。

此两人便是聚集在盏达的近万难民之首,正为粮食不继、难民与原住民屡起冲突,又不知该何去何从而苦恼之时,信使一至,不啻于久旱逢干露,所有困难迎刃而解。两人喜出望外,立刻带着少量随从赶来拜谒,

“殿下只是行监国之事,却无抚军之责?不过,倒也无妨。”胡宗尧一句听似无心的话,却令朱永兴心头大震,他意识到自己还是有了疏漏。

监国偏重于政事,如果加上抚军两字,则军政兼顾,可与执黄铖的李晋王分庭抗礼,甚至可以超乎其上。到底还是对古代知识的了解不够精深啊,而且连很多古代人恐怕都不清楚这里面的区别,胡宗尧不愧是进士出身,白胡子也一把,了解得通透啊!

疏漏已经无法弥补,除非杀了眼前这几个人,再伪造份圣旨,可之前传出的消息却不好更改,自己也下不了这样的狠心。

朱永兴一瞬间便甩掉了杀人灭口的阴暗念头,迅速平复了心情。接下来便是对胡宗尧和杨国骧赞赏有加,又给了他们官职,并表示已与刀白龙商讨完毕,由他尽量筹措供应粮食,自己这边也能帮助一些,希望他们安抚组织好逃难百姓,尽量不与当地傣人发生不快。

杨国骧既有封赏,又解决了眼下的困难,年轻人到底城府不深,不禁喜形于色。

胡宗尧老成持重,想的也长远,领恩拜谢后便不无忧虑地说道:“殿下如此大张旗鼓出缅入滇,虽振奋民心士气,但也易成为清军目标。永昌就驻有大量清军,不可不防啊!听闻李晋王退往孟艮,巩昌王去往木邦,不若起驾投两藩,合兵一处,以壮声威。”

心态随着深思后的权衡而变化,朱永兴现在认为现在投奔晋王李定国,并不是什么上策,而投白文选,却也不是朱永兴心中所愿。二王虽忠,却是忠于永历,忠于小朝廷,将抗清大业置于皇帝和小朝廷之后。历史已经写明,自永历入缅之后,昔日名将便将全部心思放到了如何保证皇帝安全,在滇缅边境徘徊不去,再无兴王图霸之雄心。

而且,大凡有本事的人,都有固执的一面,总认为自己的判断和决策是正确的,晋王和白文选则属于此类。朱永兴虽身份尊贵,又有伪造圣旨,可要想指挥两位名将及其手下将领,多半也不会顺心成功。最有可能便是被两王好好地保护起来,礼数周到却再无施展之余地。

历史的车轮如果按照原来的轨迹走下去,不过是苟延残喘两三年,然后便是身死国灭的下场。朱永兴想要有所作为,想要扭转乾坤,想要只手擎天,就必须用自己的双手,凭自己的能力闯出一条不一样的道路来。

“胡知州——”朱永兴一字一顿地称呼着胡宗尧的新官职,这无疑是一种变相的提醒,“孟艮与木邦皆是边远之地,且近缅境,若是前去相投,吾又何必出缅入险?若是只考虑避敌而走,只担心个人安危,又如何兴王图霸,中兴大明?”

一番话说得大义凛然,既表明了朱永兴不畏艰险的决心,又掩盖了他的真实目的,还令众人钦佩不已。打造一个有气魄,有胆略,并以兴王图霸、中兴大明为己任的宗室子弟形象,在此时是最有号召力,最能啸聚群雄的捷径。

“殿下英武,此大明之幸,万民之福。”杨国骧就很激动,很受鼓舞,起身一躬,慨然说道:“清军荼毒地方,民众无不切齿恨之,王旗所至,必望风景从,如此可势力大张,光复地方又有何难哉?”

夸张了,想得简单了。朱永兴面带微笑,却暗自摇头。望风景从,史书上不绝于耳,可真实情况呢,不过是自我安慰之语,万不可依此行事。就象小说中描述的王八之气一冒,众小弟拜伏,死心塌地一样虚幻。

“战略上藐视清军,因其残忍暴虐,不得人心;战术上重视清军,因其凶恶能战,不可轻敌。”朱永兴将后世经典的话改头换面,也颇有效果,“吾将率军北进,先取腾冲,再作长远之图,望诸位助吾。”

“卑职(末将)敢不竭死报效,助殿下扶匡扶社稷。”

竭死报效,匡扶社稷,这话应该相当普遍吧?怎么商量就异口同声地说出来了,朱永兴起身相扶,心中还有些纳闷。

纳闷归纳闷,又得到了臂助,当然是一件很令人高兴的事情。然而这高兴只持续了半天,一个令朱永兴感到心情矛盾,又忧又喜的消息传来了。

“怀仁侯吴子圣,只有他一家兵马吗?”朱永兴皱着眉头,再次向易成询问这个消息的准确性,“没有广昌侯高文贵?那高文贵呢,他带着兵马在哪里?”

“广昌侯高文贵的消息还没有传来,其他明军将领的情况也尚不清楚,属下失职,令殿下失望了。”易成躬身表示谢罪。

朱永兴轻轻摇了摇头,拍了拍易成的手臂,大度地说道:“这一点也不怪你,是我太性急了。我才刚刚布置要查探的具体人员,山高路远,哪有那么快便有消息的。”

第4章 封赏,台湾第114章 赤膊狂杀第42章 忠心迎驾无功回第268章 南京城破,攻打满城第219章 名士硕儒不尽可用第8章 舜水西渡,预留宰辅第126章 无题第146章 相似而不相同第69章 雨季之威第140章 结局已定第209章 欺瞒之罪,形势之变第115章 缅甸的条件第25章 三鬼之谋第155章 无题第71章 惨烈第83章 水西之变第48章 黯然收兵第148章 未来战略,死战大胜第100章 文化酱缸第99章 军歌第146章 暗室阴谋第21章 再见暹罗使者第53章 变革的缩影第120章 弃军而逃第23章 综合实力第147章 身心俱疲第132章 广西之变第8章 舜水西渡,预留宰辅第127章 难得的闲适第265章 兵至南京第55章 滇缅战事第15章 被误导了第111章 结果第120章 晋爵赐马第41章 自我否决第1章 陌生之地第212章 郑经的决定第111章 结果第65章 进取广西,三句谶语第123章 起驾北上第13章 元江筹谋与少保劝谏第20章 紧锣密鼓第52章 苍水脱险,修约之议第110章 胜利的意义第90章 光复京师第155章 广州战役(一)第149章 经济手段第47章 初胜第212章 郑经的决定第58章 少年梦,新钱,质变第24章 烽起石屏第262章 辽东攻略第98章 我认得你第68章 慷慨秦腔第57章 远方的厚望第183章 寂寞,郑军攻势第44章 率军南下,元江临战第130章 人力优势,有女舒心第249章 殿下不易,酒后点透第23章 暹罗国情第8章 越猜测越神秘第94章 思考方法第43章 保宁第136章 梦珠的憧憬第130章 无题第120章 晋爵赐马第25章 静夜思,眼中泪第66章 弃险第178章 梅州城下第203章 总攻(三)第22章 血溅跳花节第35章 近代化,胶东稳固第89章 反攻之谋,三鬼之难第108章 王在法下第13章 宗室留守第141章 宗室留守与假黄铖第129章 纵横家,中南海第51章 死地则战第261章 截击,展望第33章 易装的美丽第131章 东征救民第270章 操切之心第222章 战云压福州,救与不救?第115章 术业有专攻第176章 侍女,女官第147章 一战定辽?第155章 广州战役(一)第73章 人心散第136章 缅甸“行宫”,决战之前第219章 名士硕儒不尽可用第277章 登基即位,人生之巅第166章 无题第154章 民富国强?第100章 再唔晋王第83章 弃城之议第168章 多番的降将第113章 君臣闲谈第263章 真假太子,山东于七第2章 无题第130章 聚而歼之
第4章 封赏,台湾第114章 赤膊狂杀第42章 忠心迎驾无功回第268章 南京城破,攻打满城第219章 名士硕儒不尽可用第8章 舜水西渡,预留宰辅第126章 无题第146章 相似而不相同第69章 雨季之威第140章 结局已定第209章 欺瞒之罪,形势之变第115章 缅甸的条件第25章 三鬼之谋第155章 无题第71章 惨烈第83章 水西之变第48章 黯然收兵第148章 未来战略,死战大胜第100章 文化酱缸第99章 军歌第146章 暗室阴谋第21章 再见暹罗使者第53章 变革的缩影第120章 弃军而逃第23章 综合实力第147章 身心俱疲第132章 广西之变第8章 舜水西渡,预留宰辅第127章 难得的闲适第265章 兵至南京第55章 滇缅战事第15章 被误导了第111章 结果第120章 晋爵赐马第41章 自我否决第1章 陌生之地第212章 郑经的决定第111章 结果第65章 进取广西,三句谶语第123章 起驾北上第13章 元江筹谋与少保劝谏第20章 紧锣密鼓第52章 苍水脱险,修约之议第110章 胜利的意义第90章 光复京师第155章 广州战役(一)第149章 经济手段第47章 初胜第212章 郑经的决定第58章 少年梦,新钱,质变第24章 烽起石屏第262章 辽东攻略第98章 我认得你第68章 慷慨秦腔第57章 远方的厚望第183章 寂寞,郑军攻势第44章 率军南下,元江临战第130章 人力优势,有女舒心第249章 殿下不易,酒后点透第23章 暹罗国情第8章 越猜测越神秘第94章 思考方法第43章 保宁第136章 梦珠的憧憬第130章 无题第120章 晋爵赐马第25章 静夜思,眼中泪第66章 弃险第178章 梅州城下第203章 总攻(三)第22章 血溅跳花节第35章 近代化,胶东稳固第89章 反攻之谋,三鬼之难第108章 王在法下第13章 宗室留守第141章 宗室留守与假黄铖第129章 纵横家,中南海第51章 死地则战第261章 截击,展望第33章 易装的美丽第131章 东征救民第270章 操切之心第222章 战云压福州,救与不救?第115章 术业有专攻第176章 侍女,女官第147章 一战定辽?第155章 广州战役(一)第73章 人心散第136章 缅甸“行宫”,决战之前第219章 名士硕儒不尽可用第277章 登基即位,人生之巅第166章 无题第154章 民富国强?第100章 再唔晋王第83章 弃城之议第168章 多番的降将第113章 君臣闲谈第263章 真假太子,山东于七第2章 无题第130章 聚而歼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