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调整布署

三百年前,一支汉人军队踏过这条路,北上京师,终结了异族对中原的第一次统治;现在,一支更强大的汉家军队再次重走征程,昂然向着京师前进,去终结另一个异族给中华带来的黑暗和愚昧。

前进,前进!车轮滚滚,战马嘶鸣,前看不见头,后看不见尾,满眼都是红色的军装,象从地球深处喷发出来的熔岩流;在暗黑的天空下,火把高举,又形成了一条奔腾跳跃的火龙。风声虽大,压不住前进的步伐;天气虽冷,也锁不住这热烈的景象。

屠杀、抢掠,无耻背叛、杀身成仁,流血、牺牲……或卑鄙,或悲惨,或高尚,或令人伤感,或令人崇敬,经历了种种现象之后,中华,一个不一样的中华的崛起已经势不可挡,并将辐射出更加炫目的光芒。

有句话是这么说的:能让他人为了自己的事业而牺牲的,不是圣人就是疯子。朱永兴自认不是圣人,当然也不是疯子。而那些流血牺牲的有名的,或无名的人们,他们并不是为了朱永兴一个人的事业。

一个自由的,平等的,开放的,稳定的国家,将不是朱永兴一个人的,而是属于大伙的,属于所有国民的。

是的,不论富贵和贫贱,不论男女老幼,不论出身和民族,只要你有国籍,根据国家的法律规范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便能拥有这个称谓——“国民”。

而进步不仅仅是称谓从“百姓”改成“国民”,更有实质性的政策在推出实施,给予了“国民”越来越多的尊重和实惠。从赐封民爵开始,一些有了头衔的平民或商人便可遇官不拜,可与县官分庭抗礼;再到军爵的试推行,对功勋退役军人给予社会尊重。从特殊向一般。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朱永兴一步一步走得踏实。

没有哪个朝代象现在这样关心“国民”疾苦,能够全力以赴地赈济,甚至以皇家名义筹资募款。不惜以亿兆之君屈尊纡贵,只为多集些钱粮,多救活一些曾被视“草芥”的底层百姓。这样坦言朝廷目前的困难。陈述北地同胞的困苦,号召群策群力,请求八方援手,倒比那些形式上的“帝哀痛,减膳停乐”更有作用。

暹罗、占城、安南、琉球、倭国、朝鲜,从这些国家买来或借贷的粮食源源不断运往山东;“少吃一顿饭,救活一个同胞”的口号在大江以南的明统区广为宣传,半升、一斗……涓滴汇成大河,不断流向北地。使嗷嗷待哺的北地饥民得以活命。

国战的胜利已经没有疑问,物资粮草的困难也只是暂时的。举国动员,群策群力,共渡难关。出钱、出物、出力,浪涌潮动,就没有克服不了的艰难困苦。

……

河间大胜,明军正向京师进发的好消息传来,不仅是百姓们欢欣鼓舞。认为战争的胜利只是时间问题,太平的生活已经来临;朝廷官员亦多喜极涕下。为大明中兴、神州光复而流泪。

朱永兴激动振奋之余,再次提出移驾北上,坐镇京师。但朝堂上却被多数官员反对,他们引经据典、结合实际情况,终于让朱永兴收回了旨意。

移驾北上是表明一种姿态,并且有与将士们同甘共苦。而不是躲在后方享福的意思。朱永兴这样的地位,当然是不会争夺什么功劳的,但群臣们反对的意见也很有道理。

首先是北京还未光复,虽然情况非常乐观,但也不排除有其他的变数。急于移驾有些草率。如果出现什么意外的话,再半路折回,岂不是留下笑柄?

其次是春闱在即,作为新皇登基后的头等大事,同时,朝廷开科取士也是天下读书人的绝顶大事。既然已经昭告天下将在南京举行,朱永兴移驾北京,显然是不合适的。而就现在朝廷官员的组成来看,南人占了大多数,他们自然不希望因为移驾而改变地点。

还有一些别的意见,比如北地凋弊,移驾之后人员众多,无疑会增大物资的运输压力;北地尚未安定,皇上的安危自然也不可轻忽等等。

朱永兴暂时不能前往京师,但朝廷必须派出官员到北京打前站,工作很繁杂,比如划分各部的衙门,将皇宫和官员们的宅邸收拾分配好,建起以北京为中心的畅通的驿传系统等等。在明年春闱大比之后,北京便将取代南京成为新的政治中心,配套设施和工作必须在这之前完成。

别的部门和工作,朱永兴可以放手由下面去做,只有兵部,或者说是军事方面,他一直参与其中,牢牢掌握着军队的调动和分派。在新的形势下,一系列的调整和安排便随之而来。

设立北京军区,军区总司令为魏王马宝,下辖荡朔、征朔、灭朔、破朔四军,还有天津水师,总计十五万人,主管京师、直隶、山西等地,并为东北军区提供战略支援。

设立东北军区,军区总司令为黔阳王皮熊,下辖剿朔、除朔(于七所部的山东兵团)两军,并骑兵师(由庆阳王刘震率领)和东北水师,共十万余人,主管东北地区。

设立济南军区,军区总司令为郑王刘体纯,下辖殄朔、伐朔两军,主管山东、河南地区,为北京军区提供战略掩护,并作为北京军区和西安军区的战略预备队使用。

暂设西安军区,军区总司令晋王李定国,下辖镇朔、讨朔两军,并骑兵师(由昌国公高文贵率领),共十万余人,主管甘、陕等西北地区。

暂设西南军区,军区总司令为赵王白文选,下辖靖朔军及各土司土兵,主管云贵川军事。

从这些调整和布署可以看出,明军的重心还是在北面,主要在西北和东北两个方向,西南也有顾及,但却兵力不多。而东南地区则兵力更少,几乎全靠地方警备部队。当然,东南地区是最不可能遭到军事威胁的。(未完待续。。)

第12章 困顿之局,天道好还第79章 最亲近的密谍第122章 水利部第214章 家和万事兴第22章 血溅跳花节第80章 教士保罗第73章 小朝会第215章 后方形势第78章 胜利之因第67章 广西战局,威压慑服第217章 困局第19章 景东会师第14章 感情是睡出来的第91章 军队建设第36章 史载之降将第70章 正面决战第118章 极度震骇第1章 北愁南喜第60章 归藩之议第76章 海外蚕食,文武相制第87章 接战(二)第148章 再战新会(一)第124章 窖金,广西变局第273章 溃败第97章 试点,火枪部队第269章 光复神京,天下轰动第53章 绝胜之击—土炸弹第12章 命运的安排第51章 战后布局第19章 景东会师第118章 破釜沉舟?第12章 命运的安排第125章 吏治,公学第123章 光复昆明第71章 流寇战术第42章 忠心迎驾无功回第3章 安沛入瓮第216章 水师大展开第76章 神示,开源节流第35章 近代化,胶东稳固第179章 荣誉之争第183章 寂寞,郑军攻势第21章 再见暹罗使者第201章 总攻(一)第268章 南京城破,攻打满城第1章 陌生之地第8章 依城挫敌第22章 响应配合第88章 毒蘑第63章 商品交易所,海军陆战队第113章 设想繁杂,姐弟情深第26章 兵临城下第201章 总攻(一)第242章 莽女冲撞,宪政之思第63章 商品交易所,海军陆战队第113章 穷追第144章 讲武会二第71章 流寇战术第93章 三马来会第5章 破城第108章 安步当车第62章 论势振人心第115章 术业有专攻九十六章 进口机晋王决定第37章 缅局有变第94章 难以抗拒,后宫琐事第9章 世子殿下?第225章 晋王表态,格局不同第61章 下龙开发,年节说客第81章 袭扰第69章 软实力第222章 战云压福州,救与不救?第10章 调整战略,老友重逢第86章 接战第156章 广州战役(二)第14章 篡改圣旨?第46章 火箭列装第42章 死地反叛,土官投效第64章 计议第78章 破路第139章 龙多旱,人多乱第92章 无题第4章 有女名梦珠第77章 夔东十三家第125章 吏治,公学第16章 大巫的怨毒第173章 琉球,吕宋第37章 缅局有变第102章 再赴下龙第17章 意外之难第225章 晋王表态,格局不同第103章 产马之地——河套第104章 报应第52章 苍水脱险,修约之议第112章 分派,缅使第142章 会晋王第252章 三桂低头第120章 大势,决择第16章 不一样的光复第25章 三鬼之谋
第12章 困顿之局,天道好还第79章 最亲近的密谍第122章 水利部第214章 家和万事兴第22章 血溅跳花节第80章 教士保罗第73章 小朝会第215章 后方形势第78章 胜利之因第67章 广西战局,威压慑服第217章 困局第19章 景东会师第14章 感情是睡出来的第91章 军队建设第36章 史载之降将第70章 正面决战第118章 极度震骇第1章 北愁南喜第60章 归藩之议第76章 海外蚕食,文武相制第87章 接战(二)第148章 再战新会(一)第124章 窖金,广西变局第273章 溃败第97章 试点,火枪部队第269章 光复神京,天下轰动第53章 绝胜之击—土炸弹第12章 命运的安排第51章 战后布局第19章 景东会师第118章 破釜沉舟?第12章 命运的安排第125章 吏治,公学第123章 光复昆明第71章 流寇战术第42章 忠心迎驾无功回第3章 安沛入瓮第216章 水师大展开第76章 神示,开源节流第35章 近代化,胶东稳固第179章 荣誉之争第183章 寂寞,郑军攻势第21章 再见暹罗使者第201章 总攻(一)第268章 南京城破,攻打满城第1章 陌生之地第8章 依城挫敌第22章 响应配合第88章 毒蘑第63章 商品交易所,海军陆战队第113章 设想繁杂,姐弟情深第26章 兵临城下第201章 总攻(一)第242章 莽女冲撞,宪政之思第63章 商品交易所,海军陆战队第113章 穷追第144章 讲武会二第71章 流寇战术第93章 三马来会第5章 破城第108章 安步当车第62章 论势振人心第115章 术业有专攻九十六章 进口机晋王决定第37章 缅局有变第94章 难以抗拒,后宫琐事第9章 世子殿下?第225章 晋王表态,格局不同第61章 下龙开发,年节说客第81章 袭扰第69章 软实力第222章 战云压福州,救与不救?第10章 调整战略,老友重逢第86章 接战第156章 广州战役(二)第14章 篡改圣旨?第46章 火箭列装第42章 死地反叛,土官投效第64章 计议第78章 破路第139章 龙多旱,人多乱第92章 无题第4章 有女名梦珠第77章 夔东十三家第125章 吏治,公学第16章 大巫的怨毒第173章 琉球,吕宋第37章 缅局有变第102章 再赴下龙第17章 意外之难第225章 晋王表态,格局不同第103章 产马之地——河套第104章 报应第52章 苍水脱险,修约之议第112章 分派,缅使第142章 会晋王第252章 三桂低头第120章 大势,决择第16章 不一样的光复第25章 三鬼之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