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火箭列装

不行险,不冒进,以最有把握的战斗去赢得胜利,一直是朱永兴所禀持的用兵之道。在逆境时,明军输不起;顺境后,他又想力求少死伤。

珍惜人命运的观念对于朱永兴来说,是根深蒂固,难以改变的。或者说,在某些方面他不适合作一个冷血的帝王或政客,把伤亡只看成书面上的文字。但从另一方面,这种宽仁慈恤的表现倒是更有助于明军各部的统合。毕竟在明军中有历史问题的太多,朱永兴这样的性格和处事,更能让他们放下包袱,精诚团结。

而对于山东、辽东联合战区,朱永兴也是寄予厚望,并调遣了两支精锐部队——剿朔军和破朔军。剿朔军的前身是灭朔军第一师,由魏君重率领,在明军中组建最早,战术、装备更换最早,作战也最多的一支部队;破朔军则同马自德统率,先至崇明岛,在江淮屡经战斗,发展扩弃起来,并且参加了光复江南的战役,也是经验丰富。

在整个大反攻的作战态势中,如果明军能在山东取得突破,便能既占据运河要冲,又能威胁直隶,甚至京师。同时,山东还是辽东作战的基地和后援,将是配备水陆精兵,以及正在济州岛训练整编的骑兵的一支强有力的混和兵团。

对于作战力求稳健,对于士兵务求训练和待遇,对于武器,朱永兴比别人更加注重。虽然达不到唯武器论的地步,但在能够改进并装备的条件下,他也力求完善。

匡国公皮熊等人在海边可不是游玩,而是想见识一下新组建起来并首先调拔给山东战区的新型炮兵部队——火箭兵。

射速快,射程远,机动灵活。配备爆炸、燃烧、毒烟这三种弹头的火箭终于可以装备部队。虽然还达不到康格列夫火箭的最佳指标,但尾翼经过了改进,射程已经超过两公里,稳定性也大为增强,是对付骑兵部队的一个利器。

有中国传统的火箭基础,在火箭研制改进中可谓是事半功倍。在试验成功后,兵工厂便开始加班生产,明军则开始抽调军官,招募炮兵,进行相对的训练。特别是成功地筹款措饷后,兵工厂将一些军火物资由自产改为外购,而将腾出来的人力物力全部用于火箭的生产制造。

…….

陈道博、张南作为老资格的炮兵军官,此时正站在舰船的甲板上,眺首海天。现在。他们已经是炮兵部队的高级军官,军职已经是少校。

相对于以前的公侯伯等爵位,现在明军中已经形成了一种风气,便是以军衔为尊。讲武堂出身的军官,身着新式军装,佩戴新式军衔标志,校级军官还将由皇上御赐短剑,那种自豪和骄傲是极令人羡慕的。

“北地利于骑战。而火箭能否有效克制骑兵,还不是十分把握啊!”陈道博对于火箭这个并不算新式的武器很钟爱。但也了解其缺点,所以才会有所担忧。

“火箭虽好,也是辅助武器,万岁不是说过,不要过分倚仗,而是发挥其威力。为我军获胜增加助力吗?”张南呵呵一笑,说道:“火箭先发,然后是火炮,再是佛朗机,最后是火枪攒射和曲射炮。也就是说。火箭使我军又多了一个层次的打击,并且可能用燃烧弹或爆炸弹惊扰敌人骑兵的战马,以及打乱其阵形。”

“不光是陆战,水师日后也要装备火箭。”陈道博补充道:“如果不能解决准确问题,将会耗费极多,我担心若是效果不佳,火箭会从军撤除。”

张南沉思了半晌,摇了摇头,不太确定地说道:“你我都知道兵工厂正大力生产制造火箭,可见万岁之青睐,应该不会如此吧?若说耗费,凭朝廷现在的财力物力,也应该足以支撑。”

“朝廷的财政也不是很宽裕,万岁颁赐民爵,不也是为筹款所行权宜之策吗?”陈道博微微皱起眉头,低沉地说道:“觐见万岁时,你我都看到了万岁的节俭,皇宫的弊陋,可不敢胡乱耗费,令万岁为难啊!”

张南深有同感地轻轻叹了口气,若说皇宫的宏伟,宫人的多少,朱永兴确实够节俭简朴的。嗯,皇宫不过是一座中等规模的花园,嫔妃不过两个,餐食亦不过一桌,宫人亦不满百,连当年的永历都比不上。

“要我说呢,这火箭不可轻用,只要不是大队的清军骑兵,我军的步兵和现在的武器已经足以对付。”陈道博停顿了一下,继续说道:“只有在关键时候突然使用,才能收到特别好的效果,显示火箭的威力,不使其在日后受人诟病。”

火箭的射程远,发射简便,射速又快,自然是前膛火炮难以比拟的优点。但其准确性却不敢恭维,面对宽广且密集的敌阵自然不用过多考虑,对付小股的敌人便不是很适用。朱永兴坚持生产装备火箭,是因为曾在书上看到鸦片战争时火前挫败蒙古骑兵的战例,这自然是没有错的。而陈道博的忧虑也不无道理,那便是火箭的耗费,要多发射才能保证多命中。

其实陈道博和张南的担忧是大可不必,或许别人会因为消耗太大而放弃装备火箭,但朱永兴却知道这种武器在新式火炮出现之前会大出风头,会持续数百年,并被称为“没有炮身的火炮灵魂”。

而且,对于财政的问题,朱永兴比别人更加乐观。虽然现在有些吃紧,也东挪东借欠了很多债,可只要国战胜利了,对外掠夺将会弥补这些,并且会大大赢余。想想西班牙人在菲律宾的财富,想想占城、安南、缅甸、真腊这些更容易侵略的对象,朱永兴是不发愁的。

对内,温良谦恭让是不能舍弃的,是国人精神文明建设所不可或缺的;对外,扩张强横则是必须的。朱永兴早已经开始了这样的战略,在这场国战中,海外占领地的物资可谓是至关重要。(未完待续。。)

第85章 无题第83章 弃城之议第205章 兵种重配置第75章 水西之谋,海外拓土第59章 名将展威,以势制敌第129章 雇佣海军,新皇新象第56章 士农工兵商,短视暴敛第165章 大胜之后第161章 广州战役(七)第41章 大理小吃,蒙化左氏第69章 软实力第85章 胎死的反叛,海战大胜第16章 大巫的怨毒第238章 萨摩藩,绑架成功第45章 元江接触战第88章 鲁王移骅,三桂调兵第7章 藩属国的新思考第160章 广州战役(六)第27章 诈取缅关第201章 总攻(一)第267章 南京,南京第34章 盏达土司的难题第28章 离心之象第88章 截阻的布署第239章 扬帆海上,郑经去台第22章 中南半岛形势第35章 阻击第112章 分派,缅使第195章 无题第41章 天机不可泄露第178章 梅州城下第145章 妥协第45章 元江接触战第133章 灭国,破局第85章 胎死的反叛,海战大胜第4章 封赏,台湾第88章 截阻的布署第106章 女人能顶半边天第45章 大反攻九十六章 进口机晋王决定第194章 策反阴计,奏销案第123章 有地有女人的天堂第64章 苍水之忧,佛朗机炮第125章 反攻之前第8章 依城挫敌第72章 退第111章 轰击,破阵第96章 各有安排第23章 伏击之地第23章 伏击之地第117章 困难的基础工程第104章 二破营寨第252章 三桂低头第224章 讨朔军成,攻克福州第130章 聚而歼之第156章 金秋之时第122章 大难临头几人“忠”第232章 连胜,人头取悦第48章 急转直下第246章 江浙内乱,朱三太子第19章 景东会师第122章 大难临头几人“忠”第128章 扶弱击强第109章 百无禁忌第6章 暹罗来使第55章 土官表忠诚第32章 赐名白族第124章 授课第31章 段氏遗族第238章 萨摩藩,绑架成功第225章 晋王表态,格局不同第236章 旗奴家丁、内政外交第90章 援助水西第15章 定情第152章 破城攻击,向前向前第21章 登陆山东第50章 低估与高估第131章 良贱之分第160章 大结局第173章 琉球,吕宋第4章 有女名梦珠第60章 水师安排,根除“太监”第259章 出乎意料的弃城第50章 南岸歼敌,三鬼决择第139章 龙多旱,人多乱第47章 齐集元江第88章 截阻的布署第67章 排除万难第266章 重庆,武昌第26章 初涉杀场第4章 封赏,台湾第60章 会赵王第8章 舜水西渡,预留宰辅第142章 会晋王第93章 战马论第131章 诸事繁杂第44章 清军名将张勇第204章 胜后的思考第26章 兵临城下第275章 商税,劝进
第85章 无题第83章 弃城之议第205章 兵种重配置第75章 水西之谋,海外拓土第59章 名将展威,以势制敌第129章 雇佣海军,新皇新象第56章 士农工兵商,短视暴敛第165章 大胜之后第161章 广州战役(七)第41章 大理小吃,蒙化左氏第69章 软实力第85章 胎死的反叛,海战大胜第16章 大巫的怨毒第238章 萨摩藩,绑架成功第45章 元江接触战第88章 鲁王移骅,三桂调兵第7章 藩属国的新思考第160章 广州战役(六)第27章 诈取缅关第201章 总攻(一)第267章 南京,南京第34章 盏达土司的难题第28章 离心之象第88章 截阻的布署第239章 扬帆海上,郑经去台第22章 中南半岛形势第35章 阻击第112章 分派,缅使第195章 无题第41章 天机不可泄露第178章 梅州城下第145章 妥协第45章 元江接触战第133章 灭国,破局第85章 胎死的反叛,海战大胜第4章 封赏,台湾第88章 截阻的布署第106章 女人能顶半边天第45章 大反攻九十六章 进口机晋王决定第194章 策反阴计,奏销案第123章 有地有女人的天堂第64章 苍水之忧,佛朗机炮第125章 反攻之前第8章 依城挫敌第72章 退第111章 轰击,破阵第96章 各有安排第23章 伏击之地第23章 伏击之地第117章 困难的基础工程第104章 二破营寨第252章 三桂低头第224章 讨朔军成,攻克福州第130章 聚而歼之第156章 金秋之时第122章 大难临头几人“忠”第232章 连胜,人头取悦第48章 急转直下第246章 江浙内乱,朱三太子第19章 景东会师第122章 大难临头几人“忠”第128章 扶弱击强第109章 百无禁忌第6章 暹罗来使第55章 土官表忠诚第32章 赐名白族第124章 授课第31章 段氏遗族第238章 萨摩藩,绑架成功第225章 晋王表态,格局不同第236章 旗奴家丁、内政外交第90章 援助水西第15章 定情第152章 破城攻击,向前向前第21章 登陆山东第50章 低估与高估第131章 良贱之分第160章 大结局第173章 琉球,吕宋第4章 有女名梦珠第60章 水师安排,根除“太监”第259章 出乎意料的弃城第50章 南岸歼敌,三鬼决择第139章 龙多旱,人多乱第47章 齐集元江第88章 截阻的布署第67章 排除万难第266章 重庆,武昌第26章 初涉杀场第4章 封赏,台湾第60章 会赵王第8章 舜水西渡,预留宰辅第142章 会晋王第93章 战马论第131章 诸事繁杂第44章 清军名将张勇第204章 胜后的思考第26章 兵临城下第275章 商税,劝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