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授课

目光短浅之辈,迂腐糊涂之流。刘佐宸对那些讥讽他的同僚是如此评价的,并不为自己的选择而后悔。

书生冠巾啊,已被鞑虏践踏入泥土;笔下锦绣,却难敌腥膻铁蹄。刘佐宸跟着白文选率兵入缅迎过驾,看见过战阵厮杀,目睹过多少不知名的士兵埋骨他乡。可在那些饱读诗书的文官眼中,军人就当如此,粗鲁不名的军汉依然渺小卑微。

触动或许早已有之,战鼓鸣响时,清军冲锋时,刘佐宸直恨自己是文弱之身,不能上阵杀敌。

当看到朱永兴在文官面前宣布要成立宣教司,并且用期盼的目光注视,得到了却是冷漠的回应时;当看到朱永兴眼中的热切变得黯淡,掩饰不住的失望时。刘佐宸感到一阵心痛,毅然站了出来。

或许当时是头脑发热,但接下来刘佐宸却觉得自己是幸运的。岷殿下运筹帷幄,击败了清军,并且在军队中开始推行一系列的新举措。刘佐宸被同僚疏远,却被朱永兴器重,时常能够和朱永兴在一起探讨交流。越接触,他越觉得岷殿下思虑之深,目光之远,简直如有神助一般,每每令他心驰意远,前途光明。

雄心壮志,可比天地;天眷神授,谁与争锋?可笑那些迂腐固执之辈,竟没看出岷殿下正行变革救亡之事,还抱残守缺,自觉清高。

刘佐宸推开窗户,呼吸着清新的空气,顿觉神清气爽。作为宣教司司长,他的手下现在不过百余人,都是从军中挑选而来的口齿伶俐、能说会道的士兵。而他的工作重点是把朱永兴写的材料和要传达宣传的内容,教授给手下,再由手下在军中宣讲。

嗯,差不多到了讲课授学的时候了。刘佐宸的另一个工作便是教手下识字认书,颇象个教书先生,很为昔日同僚所诟病。

圣人云:有教无类。这些家伙的书都读到狗肚子里去了。刘佐宸又想起了别人的白眼和讥讽,不禁冷笑起来。

“尧之都,舜之壤,禹之封,于中应有,一个半个耻臣戎。万里膻腥如许,千古英灵安在。胡运何须问,赫日自当中……”走出屋子,阳光照在身上,暖融融的舒服,刘佐宸迈起了方步,吟诵着今天的授课内容,脸上笑得灿烂。

……

“我军虽获胜利,但总体形势依然是敌强我弱,敌攻我守。但防御也分积极防御和消极防御。先说消极防御,就是每点必防,每城必守,不仅兵力分散,而且很难打破优势敌人进攻。积极防御呢,就是不把保守地方作为主要目标,而更注重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发挥内线作战的优势,贯彻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原则。”

在刘佐宸教手下识字认书的时候,朱永兴也在面对着明军众将,讲授着将来战略战术的变化。究其原因,还是对白文选等人不放心,担心他们依旧是老一套的打法,把胜利的成果丧失,以致无法牵制滇省清军,使他在安南的压力大增。

现在明军正在趁胜扩大占领区,很快便会踞有腾冲县、龙陵县,并且会前出至怒江,与清军隔江对峙。

但兴也勃焉,亡也忽焉。如果清军不顾雨季困难,卷土重来的话,没有战术上的改变,明军再度失败也不出人意料。从清军三路进攻西南便可看出明军指挥布置上的失误和保守,每路都派兵阻击,每个要点城市都派兵防御,完全没有集中兵力歼其一路的作战计划。

这真是个很令人费解的问题。按理说,连野猪皮哈赤都知道“任他几路来,我只一路去”的打法,作为千古名将的李定国竟然采取了最呆笨、最保守的战术,朱永兴每每想到此,都觉得很是不可思议。

“殿下。”昌国公高文贵是一员猛将,否则也不会担任磨盘山二伏主将,正因为如此,他对朱永兴提出的新战术感到很费解,“敌强我弱,敌大我小,我军又如何能有优势兵力?”

朱永兴眨了眨眼睛,觉得自己刚才所说似乎有些不够全面和严谨,便接着解释道:“敌强我弱是大势,但在局部呢,敌人若是分路而来,兵力必然分散,我军若只针对其一路,形成优势兵力还是可能的。但要打击其一路,就要快速猛烈,进行速决战,以免被其他清军包抄合围。”

“那清军若是不分路行动呢,我军该如何应付?”马自德在朱永兴面前表现得很专心的样子,能问出这样的问题,也说明他不是装的,确切用心了。

以厚集兵力,严密包围及取缓进为要旨,这似乎是第二次反围剿时的蒋军战术。朱永兴回忆了一下,淡淡一笑,开口说道:“清军抱成一团前来进攻?那我军就避战退却,诱敌深入。敌人占领一地,总要分兵守卫吧?粮道被拉长,也要注意保护吧?我军不断佯动,敌人也要派兵阻截,加以包围吧?那又如何不分路而行?只要敌人被调动起来,就总会露出破绽,我军就有机会。”

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一个诱敌深入的战术,红军便能接连打败几次围剿,当然不是千篇一律,而是灵活运用,每次胜利的过程都有所不同。就如同兵书战策,同样有很多人读,但领悟却不同,在实际运用中也千差万别。有的人成为了名将,有的人却是纸上谈兵,丧身败师。

朱永兴无法讲得面面俱到,把每一种清军有可能采用的战术都摆出应对之法,他觉得只要禀持“不以一城一地得失为要”的宗旨,具体的战术使用,还得靠明军将领自己揣摸实践。

即便如此,对于朱永兴所提出的一些新鲜的军事理论,听讲的明军将领依然感到十分震撼和惊诧。特别是朱永兴改头换面所描述的几个战例,更给人一种醍醐灌顶、耳目一新的感觉。

原来仗可以这么打,连“拖”也是一种致胜的手段。几乎所有的明军将领都产生了视野顿然开阔的感觉,望向朱永兴的目光也充满了钦佩。

第40章 两只重拳第86章 复台建议第57章 豁贱为良,成亲纳妃第143章 枪枝合法,移边实边第53章 彩金之望,降爵小惩第63章 商品交易所,海军陆战队第112章 兵溃第56章 拒诏第189章 东征前线第104章 广西,水西第84章 抢滩登陆第60章 会赵王第64章 变革的威力第32章 慧眼识珠善拢络第13章 宗室留守第150章 变革大潮第95章 请兵助战第127章 五国军棋第44章 率军南下,元江临战第77章 夔东十三家第160章 广州战役(六)第43章 保宁第33章 与敌一战的想法第158章 辉煌大胜,扬帆的风第113章 穷追第266章 重庆,武昌第54章 海上武装,广西之弊第13章 元江筹谋与少保劝谏第150章 军、政攻势第48章 急转直下第19章 蛊神之誓第116章 不悦的提议第143章 移外充内,以内实外第144章 空前激励第61章 以人换人,死战到底第116章 篡权之议第124章 窖金,广西变局第80章 特殊人才第170章 瞻前顾后第60章 会赵王第126章 一年两三岁第3章 安沛入瓮第140章 工部主事第47章 大战(一)第144章 讲武会二第131章 良贱之分第1章 北愁南喜第230章 暗战第182章 无题第173章 琉球,吕宋第255章 荆岳对峙第154章 民富国强?第50章 南岸歼敌,三鬼决择第67章 排除万难第54章 海上武装,广西之弊第114章 赤膊狂杀第29章 破城第143章 移外充内,以内实外第44章 三人军事团第3章 绝死一击第151章 有借无还第272章 血战第95章 请兵助战第118章 极度震骇第107章 拥立,会晤第84章 后中先,大海战第93章 弃城集军第24章 海外助力第20章 急躁,伏击第19章 缅甸,山东第152章 破城攻击,向前向前第126章 无题第98章 我认得你第114章 赤膊狂杀第142章 会晋王第35章 近代化,胶东稳固第136章 缅甸“行宫”,决战之前第135章 各自的心思第52章 血战厮杀第5章 寨子第69章 勋章,土地第21章 登陆山东第67章 梆子腔第103章 骑兵追击第114章 沿海迁界第21章 登陆山东第41章 大理小吃,蒙化左氏第76章 神示,开源节流第107章 只是一小步第131章 东征救民第125章 吏治,公学第74章 贪心不足第43章 巩昌王的选择第116章 不悦的提议第202章 总攻(二)第111章 结果第205章 兵种重配置第124章 随想第234章 香溪口阻击第211章 瓶颈的突破
第40章 两只重拳第86章 复台建议第57章 豁贱为良,成亲纳妃第143章 枪枝合法,移边实边第53章 彩金之望,降爵小惩第63章 商品交易所,海军陆战队第112章 兵溃第56章 拒诏第189章 东征前线第104章 广西,水西第84章 抢滩登陆第60章 会赵王第64章 变革的威力第32章 慧眼识珠善拢络第13章 宗室留守第150章 变革大潮第95章 请兵助战第127章 五国军棋第44章 率军南下,元江临战第77章 夔东十三家第160章 广州战役(六)第43章 保宁第33章 与敌一战的想法第158章 辉煌大胜,扬帆的风第113章 穷追第266章 重庆,武昌第54章 海上武装,广西之弊第13章 元江筹谋与少保劝谏第150章 军、政攻势第48章 急转直下第19章 蛊神之誓第116章 不悦的提议第143章 移外充内,以内实外第144章 空前激励第61章 以人换人,死战到底第116章 篡权之议第124章 窖金,广西变局第80章 特殊人才第170章 瞻前顾后第60章 会赵王第126章 一年两三岁第3章 安沛入瓮第140章 工部主事第47章 大战(一)第144章 讲武会二第131章 良贱之分第1章 北愁南喜第230章 暗战第182章 无题第173章 琉球,吕宋第255章 荆岳对峙第154章 民富国强?第50章 南岸歼敌,三鬼决择第67章 排除万难第54章 海上武装,广西之弊第114章 赤膊狂杀第29章 破城第143章 移外充内,以内实外第44章 三人军事团第3章 绝死一击第151章 有借无还第272章 血战第95章 请兵助战第118章 极度震骇第107章 拥立,会晤第84章 后中先,大海战第93章 弃城集军第24章 海外助力第20章 急躁,伏击第19章 缅甸,山东第152章 破城攻击,向前向前第126章 无题第98章 我认得你第114章 赤膊狂杀第142章 会晋王第35章 近代化,胶东稳固第136章 缅甸“行宫”,决战之前第135章 各自的心思第52章 血战厮杀第5章 寨子第69章 勋章,土地第21章 登陆山东第67章 梆子腔第103章 骑兵追击第114章 沿海迁界第21章 登陆山东第41章 大理小吃,蒙化左氏第76章 神示,开源节流第107章 只是一小步第131章 东征救民第125章 吏治,公学第74章 贪心不足第43章 巩昌王的选择第116章 不悦的提议第202章 总攻(二)第111章 结果第205章 兵种重配置第124章 随想第234章 香溪口阻击第211章 瓶颈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