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慧眼识珠善拢络

在古代,被人称赞祖先,那是莫大的荣耀。郑砚北见朱永兴不以其商人身份而轻视,竟由衷激赏其祖,不禁感动莫名,立于其身后的儿子郑昭达也面露激动之色,而另一位瘦削枯干的中年人则目光一闪,若有所思地望了朱永兴一眼。

“殿下——您如此激赏草民先祖,草民——”郑砚北几至泣下,欲说出什么结草衔环、誓死相报之类的忠言,却已经被朱永兴抬手打断。朱永兴笑着问起了更详细的事情,郑砚北抖擞精神,一一作答。

其实这并不全是朱永兴邀买人心之语,而是他确实很欣赏茶马古道上的拼搏者,而这些人的冒险精神,也是朱永兴身上所拥有的。

说到茶马古道,就一定要说行走其间的马帮,他们的冒险性是人所共称道的。哪怕在今天,那些职业探险家所谓的壮举,跟当年茶马古道上的马帮生涯相比,也会黯然失色。

为了生存,为了贸易获利,马帮们几乎是以自己的生命去冒险。而这种冒险往往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生意上的冒险。马帮大多活动在现代商业社会远未成熟的时期,法律不仅不完善,在许多地区简直形同虚设,马帮要做的每一笔生意,都有着极大的风险,加上政治局势的极不稳定,更增加了这种风险。有的人固然因为马帮贸易而兴家发财,但更多的人干了一辈子甚至几辈子,仍然一无所有。

二是面对严峻的大自然的冒险。马帮运行的茶马古道各条线路,自然环境大多都非常危险艰苦,风霜雨雪,大山大川,毒草毒水,野兽毒虫,瘟疫疾病,随时随地都能置马帮于死地。绝大部分时间的野外生活,对任何一个赶马人和马锅头都是严峻的考验。不知有多少赶马人和马锅头就这样弃尸荒野,死于异国他乡,有时甚至连收尸的人都没有。

三是土匪强盗的威胁。尽管马帮都是全副武装,但仍不免遭到土匪强盗的袭击,死人损货的事时有发生。

这种种特殊的生存境况,决定并造就了马帮的冒险精神,而这种冒险精神在冯砚北身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在几乎希望渺茫的时候相助于朱永兴,这难道不是一种绝大的冒险吗?

“你们郑家主销的是普洱茶——”朱永兴若有所思地轻轻颌首。

普洱茶主要产于思茅、版纳一带,由于受交通条件、运输工具等诸多因素的制约,使得大量茶叶一直待沽山中。云南马帮的介入,为普洱茶大量外运提供了交通运输工具。除销本省外,以销四川、康、藏为大宗,间销安南、暹罗、缅甸及我国沿海沿江各省。

“茶马古道历史悠久,同行向有沟通联络。”郑砚北生恐朱永兴小看郑家势力,赶紧补充道:“彝人后裔普氏,哈尼后人王氏、白氏、李氏,汉族昆明杨氏、玉溪陈氏、曲靖黄氏等,大家都是世居云南,祖先或是茶马古道的马帮,或是茶人,皆心向大明,可由郑家联络之。”

这真是一支暗藏民间,却实力不俗的力量啊!朱永兴心中狂喜,直叫“老天保佑”。这难道就是时来天地皆同力,或者说磕睡来了送枕头。

不能否认,马帮的兴起和运作,是为牟利发财,但与奸商不同,他们身上充斥着勤勉、宽容、守信、爱国和反抗的可喜精神。

而且,由于马帮的各项工作完全靠赶马人的分工合作,所以每个赶马人都必须是多面手,要具备很多的本事和能耐。比如要懂四时节令、天气变化,要能辨别方位道路,通晓各民族语言;更要识骡马的性情,会算帐识货,持武打仗,支帐做饭,砍柴生火,识别野菜野果,上驮下驮,钉掌修掌,找草喂料,乃至医人医畜等等。

现成的情报网络啊,再加上无数的向导,信使,间谍,兽医,大夫,气象员,野外生存专家……朱永兴的脑海里冒出了很多名称,脸上愈发笑得开心灿烂,言辞也愈加热情笼络。

……

郑砚北步履蹒跚地走进了卧室,打了个酒嗝,推开搀扶他的郑昭达,走到窗前,望着天空,已经是醉态全无。

天空里,被灰白色的云块所掩蔽住的月亮正突出包围,露出皎洁的玉面。云块如战败了似的,无力地四下消散,将偌大的蔚蓝的天空,完全交与月亮,让它向着大地展开胜利的光明和微笑。

“父亲——”郑昭达上前轻唤了一声,惊讶于父亲前后的判若两人。

“云开月出。”郑砚北伸手一指,意味深长地说道:“不错的兆头啊!”说完,他转向瘦削的中年人,笑道:“老易,你如何看?”

“殿下确实非同常人,睿智谋深,更善笼络。”易成沉吟了一下,说出自己的感受,“大厦将倾之时,竟能镇静自若,难得。”

“仅只如此吗?”郑砚北并不满意地摇了摇头,缓缓说道:“笼络是殿下慧眼识珠,只寥寥数语便知其重要,并能列出大用之处,又岂是睿智谋深能够置评的。身在此处,便能预测来投之明军,并让我等派人联络,神灵之事,当确实为真。”

“此事尚未得证,似乎不可过早信之。”易成还有几分怀疑,想了想说道:“暂且观之,日久可见也。”

郑昭达面对父亲倒也不在心中隐藏,直言道:“父亲要全力相助殿下吗?咱家的生意——”

“咄,井底之蛙。”郑砚北语带斥责,却面露笑意,“天下还有比现在所做更大的生意吗?”

郑昭达苦笑了一下,嗫嚅道:“父亲收了殿下财物,孩儿便知父亲决心已定。”

由于并非处于法制社会,马帮的经营几乎完全靠的是信誉和信用,这是一个千百年来的传统。他们从来都是说一不二,十分干脆果断,而且说到做到,绝无戏言。只要预先交付一点定金,他们就会尽心尽力完成工作。

“定金已收,你们便尽心做事吧!”郑砚北呵呵一笑,似乎颇以此为荣,一点也没有后悔的样子,说出的话更象是对儿子的期盼和鼓励。自己已经老了,能在对岷世子的投资中得到多大的收益,还是要看年轻人的本事啊!

“父亲请早些安歇,孩儿这便去安排。”郑昭达知道没有什么更改的余地,虽然心中还有些疑虑,但身上流着马帮先祖的血,也有着干脆果决的脾性。

“秘境云南茶马道,普洱遗风茶马香!”郑砚北坐在床上,并无睡意,反复吟着这两句赞美之词,最后喃喃地说道:“当刻匾镏金以传后世,此为郑家百世之荣光也。岷世子断发明发,且不恃身份,不惧危难,不吝钱财,又思虑周详,英武果决,当真有兴王图霸之象也!”

……

第38章 巧取龙尾关第9章 武圣定论,帝王痼疾第160章 广州战役(六)第225章 晋王表态,格局不同第36章 史载之降将第259章 出乎意料的弃城第132章 广西之变第115章 术业有专攻第147章 身心俱疲第113章 君臣闲谈第175章 后来者的心思第258章 坦诚相待第151章 有借无还第196章 鉴第229章 内政之治,疑惑未解第91章 外交,内政第172章 无题第256章 威慑重庆,王旗所至第223章 军制改革,拉拢分化第10章 大胜第129章 纵横家,中南海第84章 失败之源第160章 大结局第14章 感情是睡出来的第82章 胜利的标志第50章 南岸歼敌,三鬼决择第43章 保宁第262章 辽东攻略第16章 柔情蜜意第10章 慷慨陈词第13章 元江筹谋与少保劝谏第174章 奇袭潮州第157章 结束战争的尝试第121章 暂时相安第110章 胜利的意义第164章 广州战役(十)第9章 决战第125章 军人婚配第177章 当兵吃粮?第27章 攻势与牵制第24章 只手欲擎天第90章 俘虏处置第152章 为皇除“奸”第195章 无题第53章 变革的缩影第136章 进逼松锦,政府措施第17章 意外之难第236章 旗奴家丁、内政外交第119章 不动如山?第210章 战局,焦点第211章 瓶颈的突破第126章 无题第140章 结局已定第125章 反攻之前第200章 占优第66章 弃险第220章 增兵向北,郑军不稳第87章 潜入袭城第60章 水师安排,根除“太监”第39章 三鬼与成丑第74章 以夷制夷的阴谋第73章 小朝会第20章 急躁,伏击第76章 海外蚕食,文武相制第42章 忠心迎驾无功回第61章 下龙开发,年节说客第116章 篡权之议第105章 二等辅兵第127章 五国军棋第275章 商税,劝进第140章 工部主事第16章 柔情蜜意第17章 元江宣慰第26章 提点第72章 厮杀第50章 南岸歼敌,三鬼决择第47章 齐集元江第250章 甘陕来攻,打击土酋第254章 知进退,入贵州第212章 郑经的决定第58章 新晋郡王第159章 中华辉煌第90章 援助水西第242章 莽女冲撞,宪政之思第90章 俘虏处置第24章 海外助力第257章 会见十三勋,明末失政第51章 渡河,渡河第7章 藩属国的新思考第31章 段氏遗族第135章 汉服傣家女第221章 崇明之基,丧心病狂第103章 骑兵追击第87章 接战(二)第118章 破釜沉舟?第57章 豁贱为良,成亲纳妃第126章 火力致胜,英国心思第178章 梅州城下第83章 北望第144章 讲武会二
第38章 巧取龙尾关第9章 武圣定论,帝王痼疾第160章 广州战役(六)第225章 晋王表态,格局不同第36章 史载之降将第259章 出乎意料的弃城第132章 广西之变第115章 术业有专攻第147章 身心俱疲第113章 君臣闲谈第175章 后来者的心思第258章 坦诚相待第151章 有借无还第196章 鉴第229章 内政之治,疑惑未解第91章 外交,内政第172章 无题第256章 威慑重庆,王旗所至第223章 军制改革,拉拢分化第10章 大胜第129章 纵横家,中南海第84章 失败之源第160章 大结局第14章 感情是睡出来的第82章 胜利的标志第50章 南岸歼敌,三鬼决择第43章 保宁第262章 辽东攻略第16章 柔情蜜意第10章 慷慨陈词第13章 元江筹谋与少保劝谏第174章 奇袭潮州第157章 结束战争的尝试第121章 暂时相安第110章 胜利的意义第164章 广州战役(十)第9章 决战第125章 军人婚配第177章 当兵吃粮?第27章 攻势与牵制第24章 只手欲擎天第90章 俘虏处置第152章 为皇除“奸”第195章 无题第53章 变革的缩影第136章 进逼松锦,政府措施第17章 意外之难第236章 旗奴家丁、内政外交第119章 不动如山?第210章 战局,焦点第211章 瓶颈的突破第126章 无题第140章 结局已定第125章 反攻之前第200章 占优第66章 弃险第220章 增兵向北,郑军不稳第87章 潜入袭城第60章 水师安排,根除“太监”第39章 三鬼与成丑第74章 以夷制夷的阴谋第73章 小朝会第20章 急躁,伏击第76章 海外蚕食,文武相制第42章 忠心迎驾无功回第61章 下龙开发,年节说客第116章 篡权之议第105章 二等辅兵第127章 五国军棋第275章 商税,劝进第140章 工部主事第16章 柔情蜜意第17章 元江宣慰第26章 提点第72章 厮杀第50章 南岸歼敌,三鬼决择第47章 齐集元江第250章 甘陕来攻,打击土酋第254章 知进退,入贵州第212章 郑经的决定第58章 新晋郡王第159章 中华辉煌第90章 援助水西第242章 莽女冲撞,宪政之思第90章 俘虏处置第24章 海外助力第257章 会见十三勋,明末失政第51章 渡河,渡河第7章 藩属国的新思考第31章 段氏遗族第135章 汉服傣家女第221章 崇明之基,丧心病狂第103章 骑兵追击第87章 接战(二)第118章 破釜沉舟?第57章 豁贱为良,成亲纳妃第126章 火力致胜,英国心思第178章 梅州城下第83章 北望第144章 讲武会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