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失败之源

感谢灼热至心,xiaotang246,心漂浮,hghgkfgd,只看盗版书12等书友的打赏和支持,祝愿所有的朋友:在新的一年里,万事如意,阖家幸福。

这样一来,张勇和线国安的判断出现偏差便是很自然的事情,再加上他们轻视了云南这亚热带雨季的厉害,弄得兵疲将乏。又急于结束这场艰难的征讨,更有昆明方面的催促,失败的绞索便越来越紧,牢牢地套在了他们的脖子上。

而张勇和线国安却并没有这个觉悟,他们派出的精锐部队传回来的消息也在加深他们的误判。精锐前锋被明军结寨阻挡,但只是一天,便趁夜撤退,显然在给腾冲的伪宗室争取逃跑的时间。

与逃入缅甸的伪帝永历及君臣是一个德性。张勇和线国安不禁冷笑鄙视。伪宗室留守为圣旨所迫,不得不装出个样子,现在目的基本达到,还不得仓惶而逃,跑到边远之地苟延残喘。也好,占领腾冲就意味着此次军事行动划上了句号,终于可以结束这令人备感折磨的征讨了。

而军中瘟病的蔓延流行,此时正牵扯着张勇和线国安的主要精力,显然他们不知道那句丛林格言,“要战胜敌人,先战胜疾病”。

丛林地带植被茂密,有毒植物四处滋生,虫兽繁多。杂草丛生及温热的环境利于霍菌和病源微生物大量繁殖,致使各种疾病流行。如痢疾、疟疾、肝炎、勾端螺旋体、乙型脑炎、恙虫病、霍乱和各种虫咬性皮炎,还有由于疲劳、潮湿而引起的综合疲劳症和“三烂”(裆、脚、手)等,使清军出现了大量非战斗减员,而且随着时间的延长,瘟病有愈演愈烈的态势。

也别说张勇和线国安没有预料到丛林环境的险恶,依据当时的医疗水平,他们也确实没有什么有效的办法来防范。要知道,即便到了二战时期的依姆法尔战役,日军由于忽视丛林伤病的急救与防护,战斗中几乎100的人员都患了疟疾,部队病员与伤员的比例最高达到6∶l;而法国军队在侵越战争的五年中,患疟疾、痢疾的人数占部队总数的42.2,病死的人数为战死人数的四倍。

当然,丛林环境对明军也有影响。但朱永兴依靠后世的知识,提前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让士兵多嚼吃槟榔、茶叶、大蒜;睡觉用蚊帐,没有蚊帐就涂抹大蒜汁或薄荷叶汁;军营中多修厕所,不许随地便溺;不喝生水,不吃不洁食物,饭前便后要洗手,勤洗澡,病员隔离,撒石灰等等。这些后世小学生可能都知道的防范医治措施,再加上有青嵩熬水的偏方,以及郑氏马帮搞来挖来的药材,使得明军的境况要比清军好得很多,士气也逐渐超过了清军。

从这些情况综合来说,张勇和线国安作出孤军挺进的策略,一部分原因是基于自己的判断,另一方面也确实是清军异常疲弊,带着伤病员和辎重继续前行,有着很大的困难。

但这些困难并未被昆明重视,满洲将领骄横,对于绿营和汉军低看一等,对他们的作战,只重结果,不看过程;而洪成丑认为大势已定,朝廷对吴三桂等人的安排也已经确定,老汉奸自觉老迈,体衰多病,便乞旨回京休养了;吴三桂呢,得到了驻镇云南的旨意,虽然离他的预期有些距离,但吴三桂还是准备利用朝廷所给予的权力,极力扩充和发展自己的势力,而这样的准备无疑当以军队为先。

其实,无论是顺治,还是议政王大臣,在授予吴三桂等人留镇特权的时候,都都强调此系临时办法。主要考虑到云贵、两广、福建新近开辟,情况复杂,局势还不够稳定,不得已而行此暂时办法,希图借助他们的威望和兵力来尽快恢复和确保正常的社会秩序。实际上,“三王”的统治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一种军事管制。

但吴三桂老奸巨滑,借着云南初定,形势不稳之机,向清廷上奏,请设“云南援剿四镇”,在军事组织上安设重要将领为一个方面的统帅。按照吴三桂的设想,这援剿四镇并不驻扎在昆明,而是要分驻在云南的四个重要地区:武定府,曲靖府,楚雄府,洱海卫(祥云)。一镇之兵为马兵六百,步兵一千五,守兵九百,共是三千人。最重要的是,这四镇之兵均隶属于吴三桂,等于是他要扩充自家人马。

由于云南刚刚平定,极需要加强军事防守,这符合清朝的根本利益,故吴三桂认为请设四镇很快便会得到批准。但他也知道,清廷虽然对他提议、提名的四镇将帅人名不会作梗,可一定会有些制衡手段,比如作命一批武职人员充任云南各地区的军事长官。

张勇率领的甘陕绿营能不能被留在云南,归他调遣、被他吸收尚未可知;线国安是广西提督,所率汉军也是孔有德旧部,那是肯定要回去的。所以,在清廷的旨意下达前,吴三桂对在腾冲的军事行动并不是很关心。甚至他还有那么点小期待,希望伪明宗室留守得以逃脱,继续折腾。

这样一来,吴三桂便可以再向朝廷请奏,名正言顺地改编投诚的明军降卒,甚至连组建方案都设计好了。初设两大系列营,分别命名为“忠勇营”、“义勇营”。在这两大营中,再各分设中、前、后、左、右五营,总共计十营兵马。每大营马步兵初定为六千,这么一来,又是一万两千的军队掌握在吴三桂手中。

吴三桂之所以急于扩充军队,实在是因为他手中的兵将并不充足。除了很快便可以成立的援剿四镇和计划中的“忠勇”与“义勇”两大营外,属于他直接掌握的军队,也就是“藩下”,不过才一万多甲兵。

而这支军队才是他最信赖的家底,各级军官都是他的亲信,是他的军队中最重要的将领。其中还有他的亲属,如吴应期是他的侄儿、夏国相是他的女婿。有一部分早在辽西时已成为心腹将领,如杨珅、吴国贵等都是,这些人,跟三桂有着密不可分的特殊关系。非到关键时刻,吴三桂哪舍得动用这支嫡系队伍。

至于“平西藩属”,则包括了其他各地的清军,比如甘陕绿营,湖广绿营等等,虽归其统辖,但与吴三桂的关系却差了一层,而且这些军队在名义为国家即朝廷所有,只是暂时驻扎云南,最后的去向未定,吴三桂想笼络收服,还需要时间。

养贼自重,不可令滇省一日无事,吴三桂禀持着这样的思路,再加上时值雨季,云南道路难行,自然对远在腾冲的战事不是很关心。另外,吴三桂对朱永兴这个突然冒出来的宗室留守也十分轻视,根本没把朱永兴看在眼里。所以,三鬼这个老汉奸忙于扩充实力,对张勇和线国安的叫苦并没放在心上。

……

第81章 袭扰第122章 改变的开始第87章 水西局势第124章 授课第9章 决战第92章 伪造,诡道第121章 皇帝不行,我行第95章 难以逾越第9章 决战第97章 试点,火枪部队第45章 险地——灰坡第155章 广州战役(一)第129章 限期的安南攻略第176章 侍女,女官第164章 广州战役(十)第37章 缅局有变第222章 战云压福州,救与不救?第125章 军人婚配第138章 大海战第81章 临时机变,长途行军第181章 贱民奴仆,攻陷梅州第64章 计议第37章 龙尾关,献策第145章 相似的攻击路线第64章 变革的威力第235章 郑军投靠,清廷退缩第191章 新气象第74章 以夷制夷的阴谋第151章 再战新会(四)第60章 归藩之议第21章 柔情蜜意第111章 结果第99章 太子中毒,水西歼敌第41章 大理小吃,蒙化左氏第135章 汉服傣家女第134章 非奇袭,即决战第231章 荆襄剧变第121章 暂时相安第23章 暹罗国情第24章 只手欲擎天第182章 无题第44章 率军南下,元江临战第126章 一年两三岁第75章 水西之谋,海外拓土第144章 讲武会二第88章 毒蘑第269章 光复神京,天下轰动第93章 弃城集军第64章 苍水之忧,佛朗机炮第112章 女考生第54章 再退第2章 斗熊救美第19章 蛊神之誓第75章 恬然自乐第15章 定情第152章 为皇除“奸”第97章 试点,火枪部队第274章 定江南,见士绅第79章 最亲近的密谍第56章 拒诏第58章 少年梦,新钱,质变第103章 用间——扩散效应第151章 鼎革,随想第71章 流寇战术第206章 降明不降郑,决战第206章 降明不降郑,决战第160章 广州战役(六)第104章 广西,水西第15章 定情第6章 诡异的族长第127章 难得的闲适第79章 三鬼之忧,皮熊筹谋第46章 火箭列装第102章 轰击第113章 穷追第35章 阻击第26章 提点第7章 欢歌畅饮第89章 反攻之谋,三鬼之难第157章 广州战役(三)第51章 渡河,渡河第205章 兵种重配置第193章 古之借鉴第188章 大调整第85章 无题第204章 胜后的思考第12章 命运的安排第165章 大胜之后第210章 战局,焦点第147章 一战定辽?第257章 会见十三勋,明末失政第83章 北望第252章 三桂低头第159章 中华辉煌第140章 结局已定第14章 真儒,自虐?第95章 初印象第140章 结局已定第235章 郑军投靠,清廷退缩第29章 再提议和
第81章 袭扰第122章 改变的开始第87章 水西局势第124章 授课第9章 决战第92章 伪造,诡道第121章 皇帝不行,我行第95章 难以逾越第9章 决战第97章 试点,火枪部队第45章 险地——灰坡第155章 广州战役(一)第129章 限期的安南攻略第176章 侍女,女官第164章 广州战役(十)第37章 缅局有变第222章 战云压福州,救与不救?第125章 军人婚配第138章 大海战第81章 临时机变,长途行军第181章 贱民奴仆,攻陷梅州第64章 计议第37章 龙尾关,献策第145章 相似的攻击路线第64章 变革的威力第235章 郑军投靠,清廷退缩第191章 新气象第74章 以夷制夷的阴谋第151章 再战新会(四)第60章 归藩之议第21章 柔情蜜意第111章 结果第99章 太子中毒,水西歼敌第41章 大理小吃,蒙化左氏第135章 汉服傣家女第134章 非奇袭,即决战第231章 荆襄剧变第121章 暂时相安第23章 暹罗国情第24章 只手欲擎天第182章 无题第44章 率军南下,元江临战第126章 一年两三岁第75章 水西之谋,海外拓土第144章 讲武会二第88章 毒蘑第269章 光复神京,天下轰动第93章 弃城集军第64章 苍水之忧,佛朗机炮第112章 女考生第54章 再退第2章 斗熊救美第19章 蛊神之誓第75章 恬然自乐第15章 定情第152章 为皇除“奸”第97章 试点,火枪部队第274章 定江南,见士绅第79章 最亲近的密谍第56章 拒诏第58章 少年梦,新钱,质变第103章 用间——扩散效应第151章 鼎革,随想第71章 流寇战术第206章 降明不降郑,决战第206章 降明不降郑,决战第160章 广州战役(六)第104章 广西,水西第15章 定情第6章 诡异的族长第127章 难得的闲适第79章 三鬼之忧,皮熊筹谋第46章 火箭列装第102章 轰击第113章 穷追第35章 阻击第26章 提点第7章 欢歌畅饮第89章 反攻之谋,三鬼之难第157章 广州战役(三)第51章 渡河,渡河第205章 兵种重配置第193章 古之借鉴第188章 大调整第85章 无题第204章 胜后的思考第12章 命运的安排第165章 大胜之后第210章 战局,焦点第147章 一战定辽?第257章 会见十三勋,明末失政第83章 北望第252章 三桂低头第159章 中华辉煌第140章 结局已定第14章 真儒,自虐?第95章 初印象第140章 结局已定第235章 郑军投靠,清廷退缩第29章 再提议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