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只手欲擎天

这是一个极端自私自利的统治集团,这个集团的绝大多数成员,为了本集团的利益,不惜出卖国家利益,不惜压迫占全国人口多数的主体民族,甚至不惜亡国。“量中华之物力、结列强之欢心”、“宁赠友邦,不与家奴”等言论就是最这样一个邪恶的统治集团所喊出的口号。

已经不用再细数那桩桩件件的罪恶和愚蠢,朱永兴早已经下了结论,并做了决定。今日之奋斗,既是为反抗暴政、延续华夏,也是为免百年后,国家遭受之屈辱,为免民众再经一次几乎亡国灭种的危机,是为免无数人被葺尔岛国屠戮得血流成河的惨剧。

“胡风南渡尽草偃,忠肝义胆王入滇。何惧转战千里路,只手欲擎半壁天。”朱永兴眼望北方,目光深邃,声音低沉有力,他的情感所至,自然而然地将这首喜欢的诗稍加修改后吟诵出来。

既是豪言壮语,又有几分悲壮之气。梦珠虽然不能作诗作词,但诗词对她极具杀伤效果。特别是由情郎口中吟出,更让少女心醉神迷。哪个少女不希望自己的意中人是顶天立地的大英雄,或是风流倜傥的英俊才子。现在的朱永兴在她眼中,恰是梦中所想、平日所思的形象。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梦珠痴痴凝望半晌,将朱永兴的手掌贴在脸上,声音虽柔却异常坚定地说道:“殿下既有力挽乾坤、只手擎天之志,不管千难万险,阿珠亦愿生死相随。”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泻在梦珠专注而挚诚的脸上,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象笼着一层轻纱。两个人的距离很近,肌肤的触碰,气息的交换,让人不得不产生遐想。

朱永兴的手慢慢移动,轻轻滑过梦珠嫩滑的脸蛋。梦珠凝视着他,在他的手要离开时,伸手将那温暖的手捂在自己发烫的脸颊上。

当女性对你的感情升华到准备以身相许的地步时,她便会丢开羞怯和一切警戒心,睁大了眼睛,静静地凝视着你,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含情脉脉的眼睛。法斯特教授说过,当一个人看到自己特别感兴趣的事物时,瞳孔就会不知不觉地放大。女人睁大了眼睛凝视着心上人,或许就是基于这个原理。

远方一阵急促的马蹄声由远而近,打断了袅然升起的情愫,打断了嘤嘤的亲昵低语。朱永兴赶忙拉着梦珠低身伏于草丛之中,定睛向着坡下的小道望去。

时间不大,两骑快马匆匆而过。在月光下能依稀分辨出马上的骑士穿着缅兵的服装甲胄,只是盔甲歪斜,十分狼狈。

“计划成功了一半。”朱永兴心中暗喜,对梦珠低声说道。

“殿下算无遗策。”梦珠满心欢喜地恭维了一句,事情正按着朱永兴的计划进行,这能提高朱永兴的威信,同样也能使她在族人面前脸上增光。

“胜过诸葛之亮吗?”朱永兴调侃了一句,眼见骑士已经纵马远去,便从草丛中站起身来,望着远方,脸上露出了一丝冷笑。

猛山克族被蛮莫土府分置五寨,思威这一寨负责解决缅派土司及随行缅兵,女寨主央则率领四寨之兵袭击蛮莫土府。朱永兴的建议是在蛮莫土府和缅关的道路上封锁不必太过严密,最好放过蛮莫土府派出的求救信使,这样便可以使之后的伏击计划顺利实施。

当然,如果蛮莫土府没有派出信使,或者信使在途中便被失误拦截,那就只能采取应变策略,自行派人伪装信使前去求救了。只是这样做,有被盘问检查,而露出破绽的危险。

现在好了,货真价实的求救信使肯定能带来缅关的援兵。如果伏击顺利的话,不仅削弱了缅关守卫的力量,同时也为再下一步的计划奠定了基础。

这是一个环环相扣的军事计划,猛山克族人虽然勇猛彪悍,但却是个人的体魄和技能。对于真正意义上的军阵厮杀,以及象朱永兴这样精细巧妙的思虑想法,显然是陌生和新鲜的,族中也无人有这样的本事。

到了半夜时分,女寨主央率领着一千五百多人先行赶到了这里,立刻开始了紧张的布置。

“蛮莫土府已经被攻取,努雄和罗布寨主正在收整物资,剿杀残兵。”央穿着缅人的盔甲,上面还残留着干涸的血迹,显得杀气腾腾,“我带寨中青壮先赶过来,估计再过一个多时辰,努雄寨主也会率大队前来。”

时间应该够。朱永兴暗暗算了一下,如果缅关派出的援兵在接到报信儿后马上出发的话,赶到这里也需要两个多时辰。缅关三千余守军,倾巢而出不太可能,派出两千余人的概率最大。就算是万一缅关之敌全部出动,从人数上来看,猛山克族也占优势,更何况还是伏击呢!

“那里的拐弯处应该多派些人,堵住缅兵的退路,不使其一人逃回报信儿。”朱永兴依据着自己对地形地势的观察,指出了此次伏击的重点区域。

“那就由我带本族勇士守在那里吧!”央丝毫没有犹豫地接受了朱永兴的建议,并且主动请缨承担这个任务。

“攻打蛮莫土府时可缴获到火枪、火药?”朱永兴有些期待地问道,这件事情他提前和央打过招呼。

“大概有百十条火枪,上百斤火药。”央如实报告,但脸上却有些不以为然,“那东西射击太慢,还不如土弩好使。那些缅人火枪兵被我族战士杀得大败,四下逃窜。”

火绳枪当然射得慢,缅兵训练不足,可能使用也不得法。朱永兴淡淡一笑,现在给央解释火绳枪的正确使用还为时尚早,而且没有必要。尽管央和很多人都不理解,但具有超前知识的朱永兴当然会更关注火枪、火炮之类的热兵器,毕竟那是历史的潮流所向。

至于火药,除了给火枪用,朱永兴还想好了一种简单易造的武器,虽然比较原始,但也很实用。

第64章 变革的威力第192章 战争年代的约定第46章 合击之前第43章 兵出大理,晋王退让第248章 下台阶,谋划第78章 破路第69章 软实力第165章 大胜之后第41章 大理小吃,蒙化左氏第30章 宗室入滇第125章 吏治,公学第90章 俘虏处置第166章 无题第26章 兵临城下第232章 连胜,人头取悦第126章 火力致胜,英国心思第142章 会晋王第210章 战局,焦点第45章 险地——灰坡第241章 兵进湖南,建宁诰命第86章 复台建议第78章 联合部队,筹划大局第39章 圣意第22章 血溅跳花节第85章 胎死的反叛,海战大胜第133章 灭国,破局第181章 贱民奴仆,攻陷梅州第65章 进取广西,三句谶语第19章 缅甸,山东第121章 暂时相安第159章 中华辉煌第136章 进逼松锦,政府措施第23章 伏击之地第45章 大反攻第97章 唯一生路第53章 绝胜之击—土炸弹第129章 纵横家,中南海第69章 软实力第98章 有后之喜,酒后之语第101章 铁脚板和轰天炮第51章 死地则战第105章 二等辅兵第83章 弃城之议第101章 铁脚板和轰天炮第55章 土官表忠诚第97章 唯一生路第263章 真假太子,山东于七第64章 苍水之忧,佛朗机炮第86章 复台建议第13章 元江筹谋与少保劝谏第65章 布署第185章 情动第111章 春闱考题第179章 荣誉之争第37章 龙尾关,献策第41章 自我否决楔子第237章 京师暗战,伐倭之意第136章 进逼松锦,政府措施第97章 唯一生路第73章 人心散第34章 石屏扰袭第109章 官员任用第227章 天下新布局第226章 志在天下,吴、孙反应第198章 个个击破的机会第38章 突破方向第145章 大包围第137章 广东战局推想第207章 胜利,郑家内乱第154章 赴广东第209章 欺瞒之罪,形势之变第171章 先夺潮州第19章 缅甸,山东第137章 广东战局推想第2章 无题第199章 接战第273章 溃败第194章 策反阴计,奏销案第76章 神示,开源节流第241章 兵进湖南,建宁诰命第106章 法阵第244章 召见,山东于七第185章 情动第170章 瞻前顾后第91章 川滇呼应第120章 大势,决择第7章 藩属国的新思考第17章 意外之难第75章 水西之谋,海外拓土第129章 限期的安南攻略第231章 荆襄剧变第114章 基础——制度建设第131章 诸事繁杂第107章 只是一小步第127章 权臣,制裁和奖励第149章 再战新会(二)第178章 梅州城下第183章 寂寞,郑军攻势第129章 纵横家,中南海
第64章 变革的威力第192章 战争年代的约定第46章 合击之前第43章 兵出大理,晋王退让第248章 下台阶,谋划第78章 破路第69章 软实力第165章 大胜之后第41章 大理小吃,蒙化左氏第30章 宗室入滇第125章 吏治,公学第90章 俘虏处置第166章 无题第26章 兵临城下第232章 连胜,人头取悦第126章 火力致胜,英国心思第142章 会晋王第210章 战局,焦点第45章 险地——灰坡第241章 兵进湖南,建宁诰命第86章 复台建议第78章 联合部队,筹划大局第39章 圣意第22章 血溅跳花节第85章 胎死的反叛,海战大胜第133章 灭国,破局第181章 贱民奴仆,攻陷梅州第65章 进取广西,三句谶语第19章 缅甸,山东第121章 暂时相安第159章 中华辉煌第136章 进逼松锦,政府措施第23章 伏击之地第45章 大反攻第97章 唯一生路第53章 绝胜之击—土炸弹第129章 纵横家,中南海第69章 软实力第98章 有后之喜,酒后之语第101章 铁脚板和轰天炮第51章 死地则战第105章 二等辅兵第83章 弃城之议第101章 铁脚板和轰天炮第55章 土官表忠诚第97章 唯一生路第263章 真假太子,山东于七第64章 苍水之忧,佛朗机炮第86章 复台建议第13章 元江筹谋与少保劝谏第65章 布署第185章 情动第111章 春闱考题第179章 荣誉之争第37章 龙尾关,献策第41章 自我否决楔子第237章 京师暗战,伐倭之意第136章 进逼松锦,政府措施第97章 唯一生路第73章 人心散第34章 石屏扰袭第109章 官员任用第227章 天下新布局第226章 志在天下,吴、孙反应第198章 个个击破的机会第38章 突破方向第145章 大包围第137章 广东战局推想第207章 胜利,郑家内乱第154章 赴广东第209章 欺瞒之罪,形势之变第171章 先夺潮州第19章 缅甸,山东第137章 广东战局推想第2章 无题第199章 接战第273章 溃败第194章 策反阴计,奏销案第76章 神示,开源节流第241章 兵进湖南,建宁诰命第106章 法阵第244章 召见,山东于七第185章 情动第170章 瞻前顾后第91章 川滇呼应第120章 大势,决择第7章 藩属国的新思考第17章 意外之难第75章 水西之谋,海外拓土第129章 限期的安南攻略第231章 荆襄剧变第114章 基础——制度建设第131章 诸事繁杂第107章 只是一小步第127章 权臣,制裁和奖励第149章 再战新会(二)第178章 梅州城下第183章 寂寞,郑军攻势第129章 纵横家,中南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