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策反阴计,奏销案

清廷之八旗子弟长于骑射,在陆地上强弓烈马、攻城掠地是其所长,而于水战,尤其是海上作战,则绝非其所能。特别是东南沿海郑家拥有的雄厚实力,以及数次海战的失利,使清廷不寒而栗,不惜代价地采取了切断义师同陆地居民联系的暴政——沿海迁界。

而对于大规模沿海迁界所造成的影响,清廷也有所估计和预料,进而采取了更为短视而自大的政策,首先将目标指向了郑家的降兵降将。

“次第催拨各投诚官兵,分配外省开垦。官兵及别镇兵,各给行粮,分驻于浙江、江南、江西、湖广、河南、山东、山西诸省,屯垦荒田,给其牛种,免其六年租税。将领或督垦,或拨在督、抚、提督衙门效劳,文官赴部候选。”

将投降的郑氏官兵遣往外省垦荒屯田,是担心他们再次叛逃,将他们安插于各省,则可分散其力量,以消除隐患。清廷既然欲以坚壁清野的封锁之策解决郑氏集团问题,本应善待已经归降的郑氏官兵,使降者安心,未降者动心,才有利于招抚。但清朝统治者出于对大海的恐惧,出于对汉人防范的心理,却反其道而行之,其结果必将导致已降者离心,未降者寒心。

清廷的这个决策,对于多为闽籍、留恋故土的广大海上投诚官兵来说,无异于晴天霹雳。于是,有的铤而走险,策划叛归郑氏;有的潜逃四处藏匿;有的则千方百计地隐瞒眷属人口,希望能使部分家属逃脱移驻,有的投诚官兵为了争取留在福建,采用偷梁换柱的方法,以百姓顶补。

对一般郑军官兵而言,降清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难忍思乡之苦,谁也不希望在降清后连同家眷离乡背井,被押送异地垦荒。因此。清廷的错误举措将成为郑氏集团用以稳定军心的反面教材,这使得清廷的招抚策略表面看起来很优厚,但却很难再奏效了。

而施琅手下的水师提标游击钟瑞原为降清的郑军,清廷沿海迁界已招致其不满。又见要将投诚之官兵移驻于外省垦荒,遂与中军守备陈升密议,借出港巡哨之机,带着少数心腹逃出至广东向明军投诚。说起其中内幕,这也是情报局的大功一件,成功策反敌将投诚的第一例。

好马不吃回头草,钟瑞和陈升由郑家投降清朝,如果有选择,自然不想再回去。也就是说,随着西南明军的日益强大。对清朝将领来降的吸引力也在超过原来东南的最大势力——郑家。毕竟西南是正朔,是正统,而郑氏集团的家族式经营往往不能给外姓的将领更大的施展空间。

策反钟瑞和陈升只是情报局计划中的第一步,朱永兴之前便已经做过提醒,只要从施琅手下挖出降兵降将便是胜利。不必要求他们做出什么刺杀施琅、献城而降的大事。

不熟悉海上情形的清廷统治者一向视海波为畏途,不敢轻言海战,且对郑氏降将组成的水师一直心存顾虑。尤其是重满轻汉的顾命四大臣主政时期,对武力剿灭郑氏集团的信心发生了严重的动摇。对主要由郑家降兵降将组成的水师更是猜疑日重,历史上便有解散水师,并将收复金、厦有功的施琅留于京师闲居十余年之久。

所以,只要钟瑞和陈升成功反正归来。在随后的造势当中,假书信和谣言等手段将使清廷产生施琅乃郑氏旧属、心怀故旧之情、难逃纵贼之嫌的印象。甚至进一步可以有施琅正潜心隐忍,企图大计的想象。

依着清廷统治者对汉人的猜忌和防范,朱永兴认为施琅是难逃此劫,如果他为证清白至京师奏明,想再回来统领水师也不大可能。更何况。目前郑氏与明军水师正联合行动,施琅想用海上胜仗以证忠诚的机会也相当渺茫。

能在海战中击败施琅自然是一件好事,即便不成,用谣言和猜忌使其不得重用,甚至被囚禁杀害。则是另一个保险。软硬两个套路,无论哪个奏效,对于视清军福建水师为眼中钉的朱永兴来说,都足以大松一口气。

这是一件喜事,朱永兴已经决定厚待钟瑞、陈升二人,目的就是要利用这个活生生的事例,为降清的郑军官兵指明一条出路,并为日后郑氏内乱后大量吸收其武装力量而做好准备。

而让朱永兴心里备感复杂的则是江南奏销案的全面发动。按理说,敌人做的便要坚决反对并努力制止,但朱永兴却觉得不是那么简单。

清入关后,在江南地区实行了比明代更为严厉的催科。经征之官皆以十分为考成,不足额者要被参罚。但很多江南缙绅豪强依然凭借权势交通官府,贿买书吏,隐混和拖欠钱粮,致使积逋常达数十万。

清廷为了裁抑缙绅特权和压服江南地主,便借口抗粮,制造了奏销案。此案初只限于无锡、嘉定两县,至十八年夏乃通行于四府一县。清廷将欠粮者,不问是否大僚,亦不分欠数多寡,在籍绅衿按名黜革,秀才、举人、进士,凡钱粮未完者,皆被革去功名出身;现任官概行降两级调用,计共黜降一万三千余人。其中不少人被逮捕,械送刑部议处。

打击江南乡绅势力,取消其特权地位,在朱永兴看来,清廷是在做自己想做还没有做的事情。但从另一个方面看,清廷未尝不是在收敛钱粮,增加军费,以支撑战争。

到底该如何反应呢?是声援遭到黜革、鞭扑纷纷、衣冠扫地的江南绅衿,等着光复江南后,让他们有理由拒交,使政府对钱粮的征收面临困难;还是坐视不理,让清廷沉重打击江南士人,并且征收到全部拖欠的钱粮。

朱永兴沉思良久,不能马上做出决定。同时,他心中还有疑问,不知道清政府是如何定义“乡绅”一词的,也就更不好随便下结论。

………

第121章 暂时相安第16章 大巫的怨毒第40章 两只重拳第138章 反扑第16章 柔情蜜意第104章 报应第74章 贪心不足第125章 吏治,公学第138章 反扑第257章 会见十三勋,明末失政第101章 强盗的转变第80章 京师大乱第64章 苍水之忧,佛朗机炮第106章 不负第79章 雪中送炭第145章 妥协第14章 篡改圣旨?第109章 百无禁忌第234章 香溪口阻击第189章 东征前线第148章 再战新会(一)第62章 幸存者的打击第111章 结果第12章 困顿之局,天道好还第18章 天马行空的设想第41章 自我否决第31章 未闻驼铃马帮来第264章 山东,江西第89章 反攻之谋,三鬼之难第40章 两奸计议第31章 故国风情第95章 难以逾越第121章 西北大战略第204章 胜后的思考第59章 援军?援军?第88章 截阻的布署第15章 被误导了第109章 得失,海战第132章 攻伐安南第141章 宗室留守与假黄铖第40章 三鬼之怒,大理筹划第78章 胜利之因第167章 郑家来人第66章 非战之困难第67章 排除万难第135章 各自的心思第11章 祖上荣光第103章 用间——扩散效应第181章 贱民奴仆,攻陷梅州第129章 限期的安南攻略第105章 阻击,顾忌第268章 南京城破,攻打满城第9章 决战第15章 被误导了第147章 一战定辽?第190章 谨小慎微第113章 设想繁杂,姐弟情深第27章 攻势与牵制第27章 诈取缅关第8章 舜水西渡,预留宰辅第136章 梦珠的憧憬第91章 川滇呼应第107章 只是一小步第92章 伪造,诡道第17章 计划不如变化第174章 奇袭潮州第39章 三鬼与成丑第25章 山东攻略第83章 水西之变第3章 安沛入瓮第69章 勋章,土地第123章 光复昆明第217章 困局第48章 大战(二)第155章 无题第12章 命运的安排第140章 结局已定第28章 封官儿第75章 突防新战略第120章 弃军而逃第145章 妥协第247章 兵至衡阳,说客第44章 率军南下,元江临战第248章 下台阶,谋划第50章 低估与高估第59章 名将展威,以势制敌第20章 急躁,伏击第53章 变革的缩影第148章 再战新会(一)第163章 广州战役(九)第74章 贪心不足第180章 府内烦心事第25章 静夜思,眼中泪第200章 占优第240章 一路见闻,骑兵改进第194章 策反阴计,奏销案第77章 夔东十三家第219章 名士硕儒不尽可用第220章 增兵向北,郑军不稳
第121章 暂时相安第16章 大巫的怨毒第40章 两只重拳第138章 反扑第16章 柔情蜜意第104章 报应第74章 贪心不足第125章 吏治,公学第138章 反扑第257章 会见十三勋,明末失政第101章 强盗的转变第80章 京师大乱第64章 苍水之忧,佛朗机炮第106章 不负第79章 雪中送炭第145章 妥协第14章 篡改圣旨?第109章 百无禁忌第234章 香溪口阻击第189章 东征前线第148章 再战新会(一)第62章 幸存者的打击第111章 结果第12章 困顿之局,天道好还第18章 天马行空的设想第41章 自我否决第31章 未闻驼铃马帮来第264章 山东,江西第89章 反攻之谋,三鬼之难第40章 两奸计议第31章 故国风情第95章 难以逾越第121章 西北大战略第204章 胜后的思考第59章 援军?援军?第88章 截阻的布署第15章 被误导了第109章 得失,海战第132章 攻伐安南第141章 宗室留守与假黄铖第40章 三鬼之怒,大理筹划第78章 胜利之因第167章 郑家来人第66章 非战之困难第67章 排除万难第135章 各自的心思第11章 祖上荣光第103章 用间——扩散效应第181章 贱民奴仆,攻陷梅州第129章 限期的安南攻略第105章 阻击,顾忌第268章 南京城破,攻打满城第9章 决战第15章 被误导了第147章 一战定辽?第190章 谨小慎微第113章 设想繁杂,姐弟情深第27章 攻势与牵制第27章 诈取缅关第8章 舜水西渡,预留宰辅第136章 梦珠的憧憬第91章 川滇呼应第107章 只是一小步第92章 伪造,诡道第17章 计划不如变化第174章 奇袭潮州第39章 三鬼与成丑第25章 山东攻略第83章 水西之变第3章 安沛入瓮第69章 勋章,土地第123章 光复昆明第217章 困局第48章 大战(二)第155章 无题第12章 命运的安排第140章 结局已定第28章 封官儿第75章 突防新战略第120章 弃军而逃第145章 妥协第247章 兵至衡阳,说客第44章 率军南下,元江临战第248章 下台阶,谋划第50章 低估与高估第59章 名将展威,以势制敌第20章 急躁,伏击第53章 变革的缩影第148章 再战新会(一)第163章 广州战役(九)第74章 贪心不足第180章 府内烦心事第25章 静夜思,眼中泪第200章 占优第240章 一路见闻,骑兵改进第194章 策反阴计,奏销案第77章 夔东十三家第219章 名士硕儒不尽可用第220章 增兵向北,郑军不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