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香溪口阻击

香溪是一条十分美丽的小溪。它发源于神农架山区,流过石灰岩裂缝,经洞穴过滤沉淀,“水色如黛,澄清可掬”。它由北向南注入长江,交汇处清浊分明,相映成趣。传说昭君的珍珠曾失落溪中,故溪水四季湛蓝碧透,水味含香。

而香溪的源头在湖北神农架的木鱼寨以北三公里的地方,相传这里曾是炎帝神农乐当年采药时的洗药池。池水尽得百草之精华,尽融神农之精神,故渴饮香溪水不仅能使人貌美如昭君,更能使人崇高如屈原。有人用四句话总结说:碧水源流长,神农百草房,佳人传美名,香溪水更香。

然而,此时这美丽得令人陶醉的溪水,却见证着一场与美丽等形容词毫不相关的血拼厮杀。

秭归香溪口,这里是李来亨部据守的兴山县进入长江的重要通道。三万湖广清军在提督董学礼率领下,由夷陵气势汹汹杀来,欲突破夔东明军的东部防线,进入其经营多年的根据地。

若是讨朔军未出征在外,董学礼是不敢悍然进攻的。因为夔东地区山高水急,形势险要,易守难攻的地方不少。这还只是其一,更主要的是这里重峦叠嶂,山势险峻,运粮有很大困难。

围魏救赵也好,趁虚攻掠也罢,提督董学礼认为三万兵马足以有一番作为。夔东十三家切断了四川同湖北的通道,也同时要面对两面清军的压力,东西两线都要留兵防守,主力又攻掠夺郧阳、襄阳一带,能留守的兵力必然不多。

但明军在香溪口的顽强抵抗却令董学礼感到意外,这不全是地利的关系,而是明军使用了射速、威力都令人吃惊的新式火枪,还有落地即炸的炮弹。

一轮一轮的枪声响个不停,仿佛没有间断停歇,披甲持盾的清兵在明军阵地前喷着血箭惨叫倒地。伤亡惨重;明军阵地后不时发出闷响,一颗颗炮弹从空中掠过,在嶙峋的岩石间爆炸,迸射而出的乱石碎片四处乱飞,发挥出十足的威力,每一声爆炸过后,周围都是一片狼籍的清军在惨叫哀嚎。

“鸣金。鸣金。”董学礼心中的希望越来越小,终于无法再坚持,赶忙挥着手下令。

铜锣阵阵敲响,进攻的清兵如蒙大赦,脚下生烟,连滚带爬地飞快撤了下来。脸色是苍白的。目光是呆滞的,带着恐惧和茫然。数次冲锋,给清兵带来的震撼却是极大的。

明军阵地前,未能撤下来的伤兵哭嚎着,咒骂着,有的躺倒等死,有的奋力向回爬。留下一道道染血的痕迹。

董学礼铁青着脸,仰望着明军阵地飘扬的旗帜。“小老虎”李来亨,没错,就是这厮,何时变得如此厉害了?不是,不是明军战斗力强了,而是武器厉害了。

“老董咋不攻啦?”临国公李来亨已经不似起初那么紧张,拿着镶金的望远镜了望着清军。揶揄道:“也没死多少啊?让儿郎们去收首级吧,那些盔甲都扒下来,修修补补好象也比咱们穿的强。”

“末将遵令!”一名部将应喏一声,挥手下令。

百十名刀斧手从后面赶过来,越过战壕,在山坡上砍杀起来。惨叫、哀嚎、咒骂、求饶,被遗弃的清军伤兵反倒没有死亡者的幸运。凶神恶煞般的刽子手,滴血的刀片,让他们饱受面对死亡的恐惧后,才算解脱。

“冯小将军见笑了。”李来亨看着山坡上变得赤条条的清军尸体。回头赧然一笑,对水师陆战队的军官说道:“这夔东穷乡僻壤,物资匮乏,咱也是缺怕了。”

“国公折杀属下了,属下一小小军官,怎能称呼将军?”冯大可赶忙施礼,说道:“这打扫战场,勿遗漏浪费,本属应当,又有何见笑之说?”

“哦?”李来亨带着疑问的口气问道:“我以为你们从富庶地方而来,看不上这些破烂呢?难道——”

“国公有所误会。”冯大可想了想,解释道:“此次水师运来的物资确实丰厚,可也是积攒多时,甚至是告借而来的。筹措这些物资,殿下可是大不易。”

“借的,向谁借?”李来亨眨着眼睛,有些不解。

“好象是到处借。”冯大可挠了挠头,说得也不是很清楚,“西夷,商人,百姓,嗯,好象还有暹罗国。属下听陈提督说过,岷殿下曾私下叫苦,说是欠了一,一那什么债,要水师注意节省弹药。”

李来亨想笑又赶忙忍住,慷叹着掩饰,“岷殿下真是——嗯,钱粮物资能支撑起西南、东南战事,还能援助我军,真是不容易啊!”

“正是如此啊!”冯大可深有同感的连连点头,说道:“外邦的进贡,土官的孝敬,听说连殿下侍妾的陪嫁,殿下都变卖了以充军需呢!”

“这是从何得知?”李来亨有些不相信。

“邸报上有啊!”冯大可笃信不疑地说道:“殿下不带头,一些守财奴、吝啬鬼如何肯出钱?百姓又如何愿意购买债券?”

“那可真是,真是励精图治,真是舍家为国,真是——”李来亨张了张嘴,言辞有些贫乏的跟不上了。

棋胜不顾家,明军没有犯这样的错误,但留守的兵力确实不多。为了弥补兵力的不足,明军采用了武器装备的倾斜。出征的讨朔军只带走了三千燧发火枪兵,东线李来亨有一千火枪,西线袁宗弟有一千火枪,水师又各分出五百陆战队以加强两线的防御。

这样一来,东线和西线的兵力各有四千,奉节又有荆国公王光兴、宜都侯塔天宝等家的六千军队作为机动兵力。而经过扩大的水师则在江上巡弋,哪处有警,便可以装载上奉节军队,利用水路舰船的机动优势,快速赶往增援。

除非是四川和湖广的清军联合行动,明军可能会有所吃力。如果只对付一面的话,东线守军、机动兵力,再加上水师的四千陆战兵(与十三家水师会合后,舰船数量已有五百余艘。陆战兵亦扩充至五千,其中两千为冷兵器),迎敌的军队可达到一万四千余名,再利用地形优势,足以抵挡清军四五万人马。

就是现在援军尚未到来的情况下,湖广清军虽然占有很大的数量优势,但限于地形地势。根本无法展开而发挥。李来亨所部四千余人,利用构筑好的工事,又是居高临下,抵挡起来也还不算太过吃力。

李来亨见识过火枪兵训练,也知道此次援助的火枪很厉害,但在战场上真正见识。却还是令他感到震撼。

“其他各军都装备上这种火枪了吧?”李来亨不无羡慕地咂了咂嘴,“防守威力大,我看野战也能很厉害,远的子弹射,近的刺刀捅。关键是快呀,这训练了不到一个月吧,就算是练刀枪棍棒。怕也不行。”

“属下来的时候,也只有灭朔军齐装满员,其他各军人数还不齐呢!”冯大可谨慎起来,陈上川反复交代过,说话要小心,不要使十三家的将士产生被歧视、被利用的感觉,“调配我军的这批枪枝弹药,还是岷殿下从西夷手中赊来的呢!”

李来亨点了点头。其实他倒没有嫌乎的意思,只是期盼着所有士兵都能装备上这种武器,那战斗力可是飞涨。十三家的军队与楚军对战,即便是原有装备,也是胜多败少。如果全部换装,那楚军还敢打到家门口来?

“不知道下批枪枝什么时候能够补充?”李来亨说完又摇了摇头,说道:“怕是不容易。让长江水师打个来回,这也太费周章了。”

“估计下次补充应该是陆上运输。”冯大可猜测着说道:“与四川的晋王所部合击,攻下重庆的话,对外的联络便畅通了。”

李来亨张了张嘴。微微苦笑了一下,却没有再说什么。与原大西军的隔阂还是存在的,彻底消除哪有那么容易。当初这些大顺军余部转战千里,路上死了多少人,吃了多少苦,才在夔东这穷乡僻壤站住脚。究其原因,还不是遭到大西军排挤。再往前追溯,早在大顺军与大西军在争夺四川的时候,便已结下了恩怨。

……

“大人,贼人火器犀利,又占地利,这么硬攻不是办法啊!”

“那你有什么主意?”湖广提督董卫国没好气地瞪了部将一眼,把头又转了回去。

湖广绿营战斗力不强,勉强算是二流军队。历史上,在清廷组织的三省会剿中,也只有他们被十三家联军的反攻打得大败。而四川、陕西的清军都是获胜,并挫败了十三家孤注一掷的最后反击。

再把历史向后翻,三藩之乱时吴三桂在三个月的时间里,在湖广挥师长驱直进,连陷沅州、常德、辰州、长沙、岳州、衡州等战略重镇,饮马长江,绿旗官兵多是应声而降。

连续出现这样的情况,只能说明湖广人对清廷没有那么死心塌地,他们不喜欢异族建立的这个新政权。也就是说,直到三藩之乱,清政权已经统治了三十年,仍然未深得人心。从民心而言,反对清朝异族统治和痛恨地方官府的贪污腐败,是符合广大民众的愿望的。

从这样的心态来看,湖广绿营,乃至大江以南的各地绿营,都不是不能战,而是不想战。在满洲兵将的威压下,他们不得不举起刀枪,拿饷养家。但一有机会便是在虚应故事,形势一变,甚至有反戈一击的可能。

首战遇挫,军心士气大受打击,董卫国是心知肚明的。兵力虽多,在攻击险要的时候却不得发挥优势,他也是知道的。尽管行动前他有些心理准备,但困难如此之大,伤亡如此之多,却是出乎了他的意料。

“或者可以迂回?”部将眼见提督大人的眼睛又瞪了过来,忙改口道:“不如出动船只,顺江而上,攻击贼寇腹心薄弱之处……”

“放屁!”可惜,改口也没免了董卫国的臭骂,“你当敌人的水师都是死人吗?还顺江而上,都他娘*的喂鱼虾吧!”

部将唯唯而退,同僚投来同情的目光,这个时候还是别惹大人。你要是真有妙计也行,没个章程便胡乱进言。不是自找倒霉?

“你,平时不是自称熟读兵法嘛,倒是说话呀!”董卫国对沉默的属下也没有放过,扫视着,又找到了一个不顺眼的家伙。

“兵法,这个兵法有云:敌有所不打,地有所不攻;趋利应避害。运筹会变通。”不顺眼的家伙倒是说得顺嘴,可所说的兵法,却是旁人所不知。

董卫国直翻眼睛,骂道:“这他娘*的是哪家兵法?你瞎编的顺口溜嘛,这个参领你也别干了,滚到大街上说书去吧!”

骂完这个。董卫国仍不罢休,又盯上了一个。

“大人,贼寇火器凶狠,卑职想到一法可御之。”眼看躲不过去,这个家伙索性先开口说道。

董卫国哼了一声,表示可以说说,如果说得不对。依旧是躲不过去。

“卑职听说伪王定国在攻打肇庆时,兵士以棉被遮身,铳箭难以奏效。后平南王以挠钩长枪,终破敌阵。我军或可试之,以棉被抵挡敌火器。”

董卫国眨了眨眼睛,似乎真的有点印象,但具体在哪份战报上看过,却是记不清楚了。

其实尚可喜当时在战报上是这样写的“敌军作战时长幅布缠头、棉被遮身。刀箭难以奏效”,而这个部将或者是记不清了,也或者是故意篡改,以逃脱斥骂,暂过此关。

“姑且试之。”董卫国也没有别的办法,面色稍缓,摆了摆手。布置下去,并挥退了众将。

将士有怯战、厌战之心,这从开出夷陵便有端倪,攻击受挫后更加明显。董卫国对此心中清楚。对这帮湖北佬,董卫国也是无可奈何。连洪承畴于长沙建幕府时,也知道湖广人心在很大程度上系于士绅的动向,对湖广士绅亦是采取争取之策,通过走访士绅、平反叛案、招徕入幕、推荐出仕等多种手段,争取到了湖广士绅的合作。

合作,可并不是死心塌地的卖命。湖广士绅中遗民风气曾盛及一时,抗拒心理极为严重,虽经洪承畴的大量工作,淡化了湖南士绅的抗拒心理,但要说到完全消除,却还是远未达到。

如果占据夔东的是南明部将,在面对湖广时应该能取得更大的战绩,造成更大的影响。只可惜是原大顺军出身,很多湖广士绅还视其为贼,不愿相助。这也是夔东十三家能不时攻掠湖广之地、获取物资,却无法稳固占领的重要原因。

但这种情况正在发生改变,十三家已经归属明军,并位列七军之一,明廷又派出长江水师与之会合,可见明廷的态度。威武的舰队伴着隆隆的炮声驶过湖广江面,由此带来的巨大影响,掀起的人心思变,董学礼是能够感觉得到的。

正因为这样,董学礼不敢冒险,什么迂回、溯江,全都不在他的计划之内。只要能对夔东贼寇老巢构成威胁,那便够了。如果这三万兵马出了意外,夷陵也将难守,杀出牢笼的明军再难控制。相对于张长庚在地图上的谋划指挥,作为前线指挥的董学礼更清楚手下兵将的战力,更忌惮明军长江水师的强横。

夔东贼寇原也有水军,但却不是什么大舰,更缺乏重武器,难以突破主要以拦江铁索、滚江龙构筑的江防工事。但现在不同啦!董学礼见识过长江水师的军舰大炮,对重新建立的江防工事缺乏信心。

如虎添翼啊,董学礼在帐中长声叹息。汉水上游郧阳、襄阳等地连连失守,必是贼寇用火炮轰开。总督大人还没有认清形势,仓促间急派各路援军,只能是被贼寇个个击破,徒然壮大其力量。什么围魏救赵,批亢捣虚,生硬套用兵法而已。

其时最正确的应对策略是先确保夷陵,封堵住敌人冲出三峡,呼应汉水攻势的可能。然后集结重兵于武昌,沿汉水而上,击退敌军,收复失地。当然,最好的办法是上奏朝廷,请调河南绿营或陕西绿营前来。

只是总督大人顾及脸面,还担心朝廷降罪,不到万不得已,绝不会采取最后的一种方案。他必然会调集兵力,以湖广之力失复失地,挽回颜面。但这样迁延,会不会使敌人坐大,终难再制?

董卫国思来想去,终是不得心安,遂唤进亲卫,传令下去,命斥候和哨船加紧刺探上游情报,如有敌军船队赶来增援,即刻回报。

若是能攻下香溪口,自然是最好,可以给总督大人一个交代;若是敌军援兵赶到,那便退回夷陵,倒也说得过去。董卫国心中早已有定计,刚刚在众将面前的盛怒和斥骂,很有些掩人耳目的表演在内。

而似这般未战先谋退,只是虚应上司的军事行动,又如何能够获胜?

……

第49章 烽火燎原第192章 战争年代的约定第212章 郑经的决定第132章 攻伐安南第63章 求助他国第247章 兵至衡阳,说客第188章 大调整第273章 溃败第39章 三鬼与成丑第258章 坦诚相待第88章 毒蘑第174章 奇袭潮州第96章 死地难脱第116章 治河之才第15章 正妃虚悬第52章 苍水脱险,修约之议第220章 增兵向北,郑军不稳第159章 中华辉煌第15章 正妃虚悬第70章 正面决战第118章 极度震骇第16章 大巫的怨毒第131章 东征救民第92章 举棋不定第80章 京师大乱第89章 胜利第69章 勋章,土地第98章 有后之喜,酒后之语第54章 海上武装,广西之弊第256章 威慑重庆,王旗所至第270章 操切之心第181章 贱民奴仆,攻陷梅州第246章 江浙内乱,朱三太子第55章 土官表忠诚第35章 阻击第72章 厮杀第160章 广州战役(六)第84章 失败之源第157章 结束战争的尝试第123章 有地有女人的天堂第124章 窖金,广西变局第19章 景东会师第252章 三桂低头第188章 大调整第144章 讲武会二第121章 暂时相安第229章 内政之治,疑惑未解第40章 两只重拳第92章 举棋不定第105章 军属优待,女科第94章 相疑第167章 郑家来人第43章 巩昌王的选择第48章 急转直下第69章 勋章,土地第139章 阿珠的心事第84章 后中先,大海战第29章 再提议和第270章 操切之心第32章 赐名白族第25章 山东攻略第90章 援助水西第128章 拉英第175章 后来者的心思第5章 琉球第142章 会晋王第137章 雄心壮志第229章 内政之治,疑惑未解第162章 广州战役(八)第175章 后来者的心思第134章 失败,争吵第42章 死地反叛,土官投效第109章 百无禁忌第60章 会赵王第276章 劝进风潮第249章 殿下不易,酒后点透第193章 古之借鉴第69章 雨季之威第148章 元江那氏第115章 术业有专攻第120章 晋爵赐马第98章 有后之喜,酒后之语第126章 无题第59章 名将展威,以势制敌第50章 伏击第13章 宗室留守第140章 结局已定第26章 初涉杀场第96章 死地难脱第185章 情动第225章 晋王表态,格局不同第83章 弃城之议第222章 战云压福州,救与不救?第191章 新气象第61章 下龙开发,年节说客第174章 奇袭潮州第135章 得子,变局第252章 三桂低头第145章 相似的攻击路线第143章 讲武会一
第49章 烽火燎原第192章 战争年代的约定第212章 郑经的决定第132章 攻伐安南第63章 求助他国第247章 兵至衡阳,说客第188章 大调整第273章 溃败第39章 三鬼与成丑第258章 坦诚相待第88章 毒蘑第174章 奇袭潮州第96章 死地难脱第116章 治河之才第15章 正妃虚悬第52章 苍水脱险,修约之议第220章 增兵向北,郑军不稳第159章 中华辉煌第15章 正妃虚悬第70章 正面决战第118章 极度震骇第16章 大巫的怨毒第131章 东征救民第92章 举棋不定第80章 京师大乱第89章 胜利第69章 勋章,土地第98章 有后之喜,酒后之语第54章 海上武装,广西之弊第256章 威慑重庆,王旗所至第270章 操切之心第181章 贱民奴仆,攻陷梅州第246章 江浙内乱,朱三太子第55章 土官表忠诚第35章 阻击第72章 厮杀第160章 广州战役(六)第84章 失败之源第157章 结束战争的尝试第123章 有地有女人的天堂第124章 窖金,广西变局第19章 景东会师第252章 三桂低头第188章 大调整第144章 讲武会二第121章 暂时相安第229章 内政之治,疑惑未解第40章 两只重拳第92章 举棋不定第105章 军属优待,女科第94章 相疑第167章 郑家来人第43章 巩昌王的选择第48章 急转直下第69章 勋章,土地第139章 阿珠的心事第84章 后中先,大海战第29章 再提议和第270章 操切之心第32章 赐名白族第25章 山东攻略第90章 援助水西第128章 拉英第175章 后来者的心思第5章 琉球第142章 会晋王第137章 雄心壮志第229章 内政之治,疑惑未解第162章 广州战役(八)第175章 后来者的心思第134章 失败,争吵第42章 死地反叛,土官投效第109章 百无禁忌第60章 会赵王第276章 劝进风潮第249章 殿下不易,酒后点透第193章 古之借鉴第69章 雨季之威第148章 元江那氏第115章 术业有专攻第120章 晋爵赐马第98章 有后之喜,酒后之语第126章 无题第59章 名将展威,以势制敌第50章 伏击第13章 宗室留守第140章 结局已定第26章 初涉杀场第96章 死地难脱第185章 情动第225章 晋王表态,格局不同第83章 弃城之议第222章 战云压福州,救与不救?第191章 新气象第61章 下龙开发,年节说客第174章 奇袭潮州第135章 得子,变局第252章 三桂低头第145章 相似的攻击路线第143章 讲武会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