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决战

感谢无生狂啸,清激岩,jforce,朝朝暮暮R,好好的过日子xy,无名无天,我起的名字都被人用了,魔神之子110,糊涂闲人,宇通人等书友的打赏和月票,祝朋友们万事顺意,快乐幸福。

“大人,敌依城而战,城头火炮又犀利异常,强攻损失太大。”一个幕僚试探着进言道。

“该当如何?”郑桧面无表情,依然望着安沛城头。

“卑职觉得可诱敌出战。”幕僚停顿了一下,说道:“我军可稍退,避开城头火炮,然后列阵,再派信使邀战。”

郑桧轻轻摇了摇头,说道:“恐明军不会中计耳!”

“邀战不成就骂阵,兴许有成功之望。”幕僚谨慎地说道:“另外,信使可言辞谦恭,以收骄敌之效。”

郑桧想了想,点头答应。反正暂时也没有别的办法,试一下总没有损失。只要明军敢出城应战,凭借兵力优势,获胜是相当有把握。

…………..

风吹在脸上,带着硝烟的呛味,朱永兴微微皱眉,风向并不符合他预期的条件,即便并不是决定性的影响,但他也不愿将就。反正安南兵要攻城的话,就让他们在城下流足够多的鲜血吧!还能进一步打击他们的士气,增加他们的恐惧。

安南军队在缓缓退下去,一直退到了视线之外。明军开始打扫战场,是的。打扫的是城内的杀场。这是朱永兴设下的一个小花招,城门虚掩,防守松懈,引诱安南军队从城门攻入。然后便是一阵滚木擂石加火炮轰击,把壕沟上的竹排木梯全部炸断。阻隔了冲入城内的敌军。被包围在城门附近的安南兵在狭小的地域内被明军四面猛攻,火枪攒射、炮弹轰击、刀枪砍杀,完全是一场彻底的屠杀。

城门的内外,再加上城中的街道上,安南兵尸体枕籍,残肢断臂到处都是。鲜血染红了地面。又汇聚成细流,在低洼处形成了一个个暗红色的血泊。战场的惨酷,令人触目惊心。

抢先攻夺城门的自然是安南兵中的精锐,被消灭的也是这些中坚力量。城里城外约有三千多被打死打伤,其中有郑府“骄兵”,有“太原镇兵”。沉重地打击了安南军队的士气。至于最后展开攻城战,因填壕而伤亡的则大多是临时抓来的充数之兵。如果再加上与城外骑兵夹击而斩杀击溃的敌人,安南军队至少损失了七八千人。

安南兵战力有限,即便是所谓的精锐,也与明军相去甚远,而大多数的士兵则与滇省的土司之兵相差仿佛,甚至可能还稍有不如。所以。朱永兴和明军将领对于野战击败安南主力,现在都颇有信心。

只要风向有利,朱永兴再次感到吹到脸上的风,不禁轻轻摇了摇头。以最小的代价赢取最大的胜利,这是他坚持的原则,只要形势容许,就不会轻易改变。或许多伤亡一些士兵,在其他将领看来并不算什么,可如果能够避免,哪怕只是很少的数量。朱永兴也觉得良心得安。

“殿下,敌军派来了信使,下战书,邀我军择时决战。”广国公贺九义走上城头,微微躬身向朱永兴报告。

“不遣使谢罪。倒胆敢邀战?”朱永兴冷冷一笑,说道:“黎氏朝廷不过是安南都统使,郑氏又算个什么东西?让信使滚蛋,就说郑氏没邀战的资格。”

“遵命。”贺九义答应一声,转身而去。

“殿下。”那嵩虽然带来了两千多土兵,但一直没有统兵作战,而是把这些土兵交给明军将领指挥,他则经常跟在朱永兴身边,主要就是观摩战事,见朱永兴这么干脆地拒绝了安南的邀战,觉得有点不妥,便试探着建议道:“敌军新败,或是我军趁胜进击之时。如果我们不敢一战,三军为之气夺啊!不若背城列阵,既可发挥防御优势,又可伺机反攻。”

朱永兴淡淡一笑,说道:“非是吾不敢一战,乃是天时不利,只待时机罢了。”

那嵩似懂非懂,不知道朱永兴要的是何种天时,是风,是雨,还是艳阳高照?但他也知道不宜追问,便闭嘴不言。

不出城作战便会三军为之气夺?朱永兴暗自摇头,这那嵩是看过兵书的,但却没有实战经验,很有纸上谈兵的味道。我军防御得当,已获大胜,且士兵在城中吃得饱,休息得好,怎么会士气低落?兵书上的只言片语,有的显得比较虚,并不可尽信,更不可尽照其指挥作战。显然,这个道理那嵩还没有完全领悟。

而且,城中安南居民家有青壮的,都已经被暂时迁出,和干完苦力的俘虏一起被土兵押往后方的寨忽看管。内部隐患已除,明军守城兵力充足,北门外还有营寨作犄角之势,光凭防守就足以让安南军队进退不得。现在着急的是安南人,而不是明军。

这几日在安沛城中休整,可不只是加固城池、挖掘壕沟。利用缴获的物资,明军的炮兵又有了加强,工匠们加班加点,朱永兴又抽出人手帮忙,轰天炮已经达到了四十多门,炮弹也足够打几场大战之用。

时机,朱永兴只是在等待着一个最好的时机,一举摧垮安南主力,兵逼升龙,迫使郑氏认罪求和。准备工作正在逐渐就绪,包括对那些俘虏的安南文官的处置,以及他们隐约听到的消息,都有着深意,为实现整个安南攻略的设想创造着条件。

至于野战的打法,朱永兴与明军将领们几经商议,也已经布置完毕。各部的位置和任务都安排妥当,想要出战,一声令下。只需要一个时辰便能出城列阵。

朱永兴刚从城上走下,晋世子李嗣兴便和刘震迎了上来,刘震是一脸的不情愿,李嗣兴倒是挺高兴的样子,“殿下。庆阳王深感兵多将少,欲邀末将助之,还请殿下应允。”

胡说八道。朱永兴翻了翻眼睛,很干脆地否决道:“不行,你就呆在吾的亲卫队里,保护吾的安全。”

“殿下。您就让末将上阵杀敌吧!”李嗣兴急道:“临行时,父王再三告诫,要末将勇猛作战,为殿下讨伐安南效犬马之力,万不可贪生怕死,丢了他的脸面。殿下关切之情。末将感念于心,但亦不敢违父王之意。”

朱永兴皱了皱眉,李定国确实跟他说过类似的话,但这也许就是客气之语,象家长送孩子上学,差不多也会跟老师说“请严加管教”之类的话。只是李嗣兴确实很喜欢战阵冲杀,若不答应。难保他又会趁自己没留意而擅自行动,反倒更加危险。

“庆阳王,你多派些兵丁跟随,保护好晋世子。”朱永兴无奈地点了点头,又瞪着李嗣兴说道:“为将者,非是勇猛,非是身先士卒,便是称职。莫忘了你的责任,莫忘了手下士兵的安危全取决于你。”

“殿下教诲,末将谨记于心。定不敢违。”李嗣兴见愿望达成,赶忙躬身恭谨地连声答应。

朱永兴摆了摆手,接过杨国骧递来的马缰绳,翻身上马,奔向自己的住处。

………

“欺人太甚。竟视我郑氏为无物。”郑桧一想起信使所带回来的明军的回应便气往上撞,连午饭也是食之无味,只觉胸中气闷。安南形势复杂,莫氏未灭,在高平、七溪、谅山等地有些拥护者;南方阮氏又是死敌,现虽对峙,可怎么知道他们不会趁着明军讨伐而趁机异动。迁延时日,对明军不利,对安南也不利。

所以,当时出征时郑柞所定下的策略是能快则快,不使其他势力有作乱的机会。但目前的这种状况,显然不是轻易能急攻获胜的。

午后闷热,更使郑桧心中烦躁,接连派人前往骂阵,却也自知成功希望不大,只是聊且一试罢了。在营帐中,郑桧时而绕地而走,时而痛骂诅咒,最后坐在椅中,苦思不得其法,便有些昏昏欲睡起来。

“大人,大人。”连声的呼唤把郑桧从昏睡中惊醒,立刻便怒气勃发,随手一个茶杯砸了过去。

幕僚一声痛叫,幸好没砸到头脸,赶紧说正事,否则还不知道扔过来什么东西呢,“大人,明军出城迎战了,骂阵起作用了。”

郑桧愣了一下,用力摇了摇头使自己清醒过来,有些怀疑地追问道:“当真?”

“真的,肯定当真。”幕僚用力点头。

“好。”郑桧大声叫道:“传令,全军出战,击败明军,收复失地。”

……

骂阵这种小儿科的东西,也只在评书演义中有作用。明军确实出战了,但却不是骂阵的效果,而是被风吹出来的。

安南虽然内战不断,但他们的那种战斗与明清两军的厮杀根本不是一个重量级的。起码在朱永兴看来,一场只在灵江附近打上三五年,甚至七八年的战争,很是难以想象。估计多数时候也就是两军大眼瞪小眼地对峙,然后有一些小的接触战而已吧?

这说明什么,说明安南将领缺乏应变的才能,打仗也是规规矩矩,没有什么灵活机变的战略战术。所以,明军列阵而战,却是有着另外的破敌策略,而且要借助于风向。

郑桧等安南将领还有一个认识上的误区,那就是对明军火炮的判断。他们不知道轰天炮,只是按常规理解,认为明军火炮肯定笨重,守城自然是好,但野战却难以发挥威力。而轰天炮的轻便易携,可以很快投入战斗,并能灵活地提供火力支援,却是他们万万也没想到的。

两军在旷野中列阵对峙,真正的决战即将开始,双方将领们都观察着敌阵,寻找着其中的弱点和突破口。

安南军队采用了传统的一字长蛇阵,郑桧想得很简单。那就是借着数量上的优势以排山倒海的势头突破明军的阵型。整个安南阵容横跨东西,布满了整个视野。中军数量更多,排列更密,后面还有大象的影子。

明军则排出了五个方阵,准确说应该是十个纵队小阵。每个小阵之间留出了一条相当宽的通道,贯穿了整个纵深。这是对付安南战象冲锋的,可以使大象在受惊奔跑时通过。

当然,每个方阵的前面,都安排了专门射击大象的火铳手,他们装备的是从缅甸缴获来的重型火铳。虽然笨重,射击时需要支架,但枪弹威力大,正是对付大象的有力武器。

安南人竟然没有把战象布置在最前面,朱永兴稍感意外。本来他是准备承受住安南战象的冲击后,再展开反击的。但现在显然是不用了。

明军用的是车阵吗?郑桧等安南将领对明军阵列前那些板车感到疑惑。这种板车很低矮,轮子只有正常马车的三分之一大,但很厚重结实。车前方探出几杆长矛,车厢则被木板挡住,象武钢车,但怪模怪样的。嗯,再看看。不要轻动,反正优势在我。

从准备到出城,再前进数里、两军对峙,有两个时辰了吧?朱永兴决定率先发起攻击,王旗升起,亲卫们高举着在阵前跑动两次,“威武,万胜!”的呼声响彻战阵上空,马宝等人立刻按照计划开始指挥。

在隆隆的战鼓声中,明军阵势缓缓移动。向里许外的安南军队压了过去。几百名骑兵从阵后沿着各个通道冲到前面,铁蹄铿锵,猛冲敌阵。

“火铳手,把冲阵敌骑打成筛子。”郑桧见当面冲来百十骑明军,心中大怒。决定以雷霆之击还以颜色,不容明军轻视己军。

中军旗号一变,大量手持火铳的安南士兵便冲到阵地前,准备向正开过来的明军骑兵射击。明军骑兵冲得凶猛,但仔细看的话,他们并不是直线冲锋,而是带有弧度的,并且是有层次性的。

奔过来的明军骑兵脸上都画着五颜六色的图案,一个个横眉立目,纵声狂呼,声势极足,犹如凶神恶煞一般。

“开火!”一个经验不足的安南小军官害怕了,但在他下达命令前,已经有个别的安南兵忍不住恐惧,抢先开火了。

火光闪闪,一簇簇的白色烟雾在安南阵前腾起,然后就是连绵不绝的枪响声。安南火铳兵急急忙忙地扣动扳机,放上一枪又退后两步重新装填弹药。

明军骑兵的诱敌获得了成功,在百米外便勒缰转向,斜掠过安南军阵,只有少数骑兵或被击中,或被伤马,滚落下来。第二波骑兵又斜掠而至,安南火铳兵继续射击。

明军显然抵抗不住安南火铳兵的凶猛火力,安南士兵看到明军骑兵在密集的火铳射击前斜掠退去。但威胁还没有解除,又一排明军骑兵冲了上来,发出一阵齐声的呐喊

“开火!”

“打啊!”

安南军阵上又发出一阵大吼声,军官们一个个心急如焚,连声催促着那些闷头装填的火铳手。

战场上枪声大作、密如骤雨,安南军队前的烟雾渐渐变得越来越浓,从枪口喷射出来的火焰也不象最开始看得那样清楚,而是在烟雾中忽隐忽现。

平时的军事训练可以使士兵熟练掌握装弹的技能,提高射击的速度。但在战场上,一旦射击开始后,指挥官就很难再有效控制他的士兵,本来有指挥的射击多半会变成单个自由射击。各排刚开始射击时,或许只有两三个士兵没有参加齐射而独自射击,但随着枪声的密集,震耳欲聋的轰鸣,队形中出现了一片火海,混乱状态也象传染病似的迅速感染着处于紧张状态的火铳手。

于是,各排与各列的士兵们就会混杂在一起,装好子弹后就会下意识地自行开火射击,如果出现这种混乱局面,那就谁也无能为力,只有等待部队自行进退了。

安南火铳兵进入这种状态的时间比西方描述的还要快,装弹,开火,一个个只是紧张地完成自己的工作。烟雾弥漫,迎面吹过来,呛得人喉咙发痒,眼睛发痛,但对面的马蹄声不停,依旧在刺激着他们的神经。

明军已经伤亡惨重了吧?郑桧瞪大着眼睛,但硝烟随风飘来,他已经看不到前方的交战情况。但如此密集的火铳射击,应该足以把明军压制在阵前。

“轰”,一名安南火铳手忙中出错,火绳放得不够小心安全,引燃了火药,惨叫着倒在地上,捂着被烧灼得焦黑的面孔翻滚不止。

“轰”,另一个紧张的安南士兵明显受到了同伴的影响,火绳碰到了挂在自己身上的火药袋,立刻全身冒火,连人带衣服都被烧焦了,仰天摔倒在地上。周围的同伴虽然及时闪身躲开了,但仍然慢慢围成一圈,心有余悸地远远看着他。

火绳枪的填装实在是太繁复了,而且还有很大的危险性,一个不小心就可能把自己炸个半死。士兵们每次取下火绳,小心翼翼地清理火池前,都要确认火绳确实已经得到了安全的处理。

明军战阵已经推进到了安南阵前不足两百米的距离,怪模怪样的板车四周木板一倒,便露出了一门门轰天炮。

“开火!”随着一声令下,四十多门轰天炮发出了此起彼伏的怒吼。因为角度不一,但都是指向安南中军,炮弹的落点倒是更具有层次性和覆盖性。

枪声不绝,硝烟弥漫,被遮挡了视线的安南军队猝不及防,这四十多颗大炮弹在空中散花,一下子变成了四百多颗小炮弹,结结实实地砸在了安南兵密集的队列之中。

第78章 破路第11章 祖上荣光第220章 增兵向北,郑军不稳第78章 胜利之因第239章 扬帆海上,郑经去台第56章 张勇的决定第72章 攻守结合第58章 少年梦,新钱,质变第106章 法阵第57章 豁贱为良,成亲纳妃第70章 正面决战第66章 移跸蒙自,积极防御第6章 诡异的族长第3章 安沛入瓮第248章 下台阶,谋划第193章 古之借鉴第72章 攻守结合第255章 荆岳对峙第47章 齐集元江第18章 元江城防第218章 江南名士?第166章 无题第34章 石屏扰袭第81章 袭扰第127章 权臣,制裁和奖励第123章 光复昆明第221章 崇明之基,丧心病狂第206章 降明不降郑,决战第57章 豁贱为良,成亲纳妃第62章 乱汝心智,海上感慨第85章 胎死的反叛,海战大胜第46章 合击之前第23章 伏击之地第66章 弃险第153章 内讧分裂第2章 无题第88章 截阻的布署第24章 烽起石屏第182章 无题第177章 当兵吃粮?第85章 胎死的反叛,海战大胜第18章 元江城防第11章 众采所长的文治第4章 攻城第52章 血战厮杀第148章 未来战略,死战大胜第121章 西北大战略第119章 不动如山?第147章 一战定辽?第84章 后中先,大海战第11章 众采所长的文治第26章 提点第146章 暗室阴谋第93章 弃城集军第7章 藩属国的新思考第9章 世子殿下?第115章 缅甸的条件第84章 抢滩登陆第57章 接驾第26章 兵临城下第107章 厌炮厌胜?第68章 慷慨秦腔第127章 难得的闲适第143章 讲武会一第44章 率军南下,元江临战第134章 失败,争吵第227章 天下新布局第206章 降明不降郑,决战第182章 无题第234章 香溪口阻击第73章 人心散第66章 弃险第144章 空前激励第70章 三鬼选择,镜子制成第29章 宗室仪仗第15章 正妃虚悬第193章 古之借鉴第77章 突破,崩溃第259章 出乎意料的弃城第97章 试点,火枪部队第7章 思想理论,倭国来使第123章 起驾北上第62章 幸存者的打击第149章 讨伐安南第189章 东征前线第166章 无题第270章 操切之心第180章 府内烦心事第139章 不妙的前景第111章 结果第241章 兵进湖南,建宁诰命第125章 反攻之前第11章 杭州,西湖第165章 大胜之后第92章 无题第41章 左氏说项,绕袭遇伏第3章 安沛入瓮第29章 宗室仪仗第12章 命运的安排第79章 三鬼之忧,皮熊筹谋
第78章 破路第11章 祖上荣光第220章 增兵向北,郑军不稳第78章 胜利之因第239章 扬帆海上,郑经去台第56章 张勇的决定第72章 攻守结合第58章 少年梦,新钱,质变第106章 法阵第57章 豁贱为良,成亲纳妃第70章 正面决战第66章 移跸蒙自,积极防御第6章 诡异的族长第3章 安沛入瓮第248章 下台阶,谋划第193章 古之借鉴第72章 攻守结合第255章 荆岳对峙第47章 齐集元江第18章 元江城防第218章 江南名士?第166章 无题第34章 石屏扰袭第81章 袭扰第127章 权臣,制裁和奖励第123章 光复昆明第221章 崇明之基,丧心病狂第206章 降明不降郑,决战第57章 豁贱为良,成亲纳妃第62章 乱汝心智,海上感慨第85章 胎死的反叛,海战大胜第46章 合击之前第23章 伏击之地第66章 弃险第153章 内讧分裂第2章 无题第88章 截阻的布署第24章 烽起石屏第182章 无题第177章 当兵吃粮?第85章 胎死的反叛,海战大胜第18章 元江城防第11章 众采所长的文治第4章 攻城第52章 血战厮杀第148章 未来战略,死战大胜第121章 西北大战略第119章 不动如山?第147章 一战定辽?第84章 后中先,大海战第11章 众采所长的文治第26章 提点第146章 暗室阴谋第93章 弃城集军第7章 藩属国的新思考第9章 世子殿下?第115章 缅甸的条件第84章 抢滩登陆第57章 接驾第26章 兵临城下第107章 厌炮厌胜?第68章 慷慨秦腔第127章 难得的闲适第143章 讲武会一第44章 率军南下,元江临战第134章 失败,争吵第227章 天下新布局第206章 降明不降郑,决战第182章 无题第234章 香溪口阻击第73章 人心散第66章 弃险第144章 空前激励第70章 三鬼选择,镜子制成第29章 宗室仪仗第15章 正妃虚悬第193章 古之借鉴第77章 突破,崩溃第259章 出乎意料的弃城第97章 试点,火枪部队第7章 思想理论,倭国来使第123章 起驾北上第62章 幸存者的打击第149章 讨伐安南第189章 东征前线第166章 无题第270章 操切之心第180章 府内烦心事第139章 不妙的前景第111章 结果第241章 兵进湖南,建宁诰命第125章 反攻之前第11章 杭州,西湖第165章 大胜之后第92章 无题第41章 左氏说项,绕袭遇伏第3章 安沛入瓮第29章 宗室仪仗第12章 命运的安排第79章 三鬼之忧,皮熊筹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