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柔情蜜意

朱永兴轻轻拍了拍蔡明的肩膀,摇头叹了口气。手下将领是否能领会自己的作战意图,这只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如果他不亲至,凭李晋王和赵王的官爵和威望,自己派出的兵将难免为他人所控,作战计划实施起来也会有偏差。

所以,亲临战阵并不是争取名声、建立威望那么简单,朱永兴还需要借助于自己的某些预知,主导战局的发展,贯彻自己的思路。当然,蔡明不懂,其他人也不懂。

“其他的工房和试验吾就不看了,永才办事,吾放心。”朱永兴又变相地夸了蔡明一句,便和蔡明分手,带着几个亲卫翻身上马,在一个驻防军工部的明军军官引领下,奔驰了半个时辰,来到了另一处地方。

这里是一片平地,周围立着竹木寨墙,有很多明军士兵巡视,守卫相当严密。空地中央立着几道砖墙,有的地方已经残破,被熏得发黑,象是被爆炸摧毁。

没错,这里就是工兵爆破队的基地,奉命在此进行挖掘地道、爆破城墙的演练和试验。朱永兴一直通过书信进行指导,却也是头一次来到这里。

朱永兴刚刚跳下战马,工兵队长王谢便带着上百名手下列队,接受检阅。工兵队的士兵基本都是矿工出身,一个个都相当地魁梧结实,从露出的粗壮的脖颈便能看得出来。

王谢颧骨耸起,额上有些细小的皱纹,眼睛隐藏在浓黑的、下垂的眉毛底下;他的肩膀圆得逼真,脖颈藏在里面,头象是直接从胸部长出来似的。

朱永兴微笑着从队列前慢慢走过,一一观察着这些士兵,不时点头表示赞赏。走到王谢面前时,他还伸手拍了拍王谢,感觉到王谢衣服下膨胀起来的肌肉。不禁有些小嫉妒。

“殿下,卑职这就带人给您演示炸墙。”王谢还是个急性子,也显出了武人的直鲁,没有二话,就要让朱永兴欣赏爆破。

“不急。”朱永兴呵呵一笑,调侃道:“先进屋,让吾喝口水再说嘛!”

“是。是,末将鲁莽,还请殿下恕罪。”王谢咧嘴笑了笑,赶忙把朱永兴让进了旁边的屋子。

“把队中骨干也叫来,跟吾说说这爆破之法。”朱永兴接过茶杯,倒没有急着去喝。笑着对王谢说道:“只要方法得当,就不必演示了,也省些火药。”

王谢有些小失落,但还是照着朱永兴的话,出去把几个队中骨干叫了进来。

“诸位不必拘束,这有纸笔,边划边说。”朱永兴示意他们都坐下。拿过纸笔,推了过去,指着王谢说道:“你先来。”

城墙爆破,目前最有效的自然是挖地道、填火药。在新式炸药发明之前,朱永兴对外部爆破的信心不足,炸城门还可以,对上厚实的城墙,显然作用有限。

而王谢讲的。也正是地道爆破的实验结果。再加上几个骨干人员的补充,朱永兴听得很明白。

地道挖到城墙基部,掏出一个方形的窟窿,填进成箱的火药,用竹竿引出导火索,封闭地道,点火引爆。

中规中矩。并没有脱出自己书信指导的范围,更没有什么创新改造。朱永兴略微有些失望,但脸上却没表现出来。毕竟这些人没学过物理,对于火药爆炸的原理。以及如何增大爆炸威力,缺乏了解。其实这也是朱永兴苦恼的地方,他没时间普及科学知识,只能暂时硬性的灌输。这样就使手下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自然难以产生创新思维。

没有基础学科的教育体制,没有科学原理的普及,也只能先这样维持下去了。而且要形成门类齐全的系统教育,最好是从娃娃抓起,这可不是几年,十几年能够完成的工作。

“不错,诸位干得很好。”朱永兴笑着夸赞了一句,这几乎已经是他的一个习惯,对于一个新兴的团队,鼓励更能激发起人们的热情。

王谢和几个骨干的脸上浮起一丝喜色,显然对爆破的威力还是颇有自信。

“爆竹怎样才炸得更响呢?”朱永兴提出了一个问题,停顿了一下,又自问自答道:“一是药装得多;二是裹得严实,不漏气。要是有孔洞,那就不是爆竹,而是烟花了。”

王谢等人不解其意,面面相觑,又都把目光移到了朱永兴脸上。

朱永兴拿过纸笔,简单划了几笔,说道:“要是把火药填在这里,然后用砖石把这里堵死,再封闭地道的话,爆破的威力应该更大。这和爆竹也有些相似,就是尽量不留孔洞。”

这是一个小小的改进,把原来填装火药的地方横向挪进去一些,再用砖石填塞空隙。这样密闭更好,爆炸膨胀的气体四周是厚实的土地,再把火药装填成凹面,使之尽量向上用力,则爆破城墙的效果会更加显著。

“殿下。”一个工兵队的骨干试探着问道:“俺们把地道弄塌,爆炸时会把弄塌的土推开,要是这样弄的话,是不是就避免了这种情况?”

太平天国的地道爆破便多是用弄塌地道来形成密闭药室,而朱永兴的改进,则更好,最大限度地防止了药气外泄。当然,这个骨干所说的,也是非常正确。

“没错,就是这样。”朱永兴又在纸上划了几个箭头,来表示爆炸气体冲击的方向,详细解释了一番,并用另一个比方来让大家更加明白,“这火药爆炸就好象战场上的溃兵,哪里堵得松,哪里宽阔,就往哪个方向冲。爆竹如果用铁管来做,两头照样堵上泥,你们说,点着后会是什么样子?”

“那,那应该是往两头喷吧?”王谢挠着头,思索着那种奇怪爆竹的样子,在得到了朱永兴的肯定后,他的眼睛慢慢亮了起来。

朱永兴觉得差不多了,便悠然喝起茶水,让这些人消化理解,并讨论完善爆破的最佳方案。他只是偶尔插几句,提点一下。令他感到欣慰的是。这些人不光是对爆破有了新的认识,在挖掘地道上更是轻车熟路,又快又好。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朱永兴觉得不虚此行,通过对武器装备、爆破城池的深入了解,他能把反攻计划布置得更加完善,也对胜利有了更强的信心。

……

沙坝周围层峦叠嶂。风景如画。山中又有银瀑、藤桥、云山、风洞、天门、水宫洞等景点。虽然还没有经过开发,但却充满了自然的美感。

朱永兴奔来跑去,又检查,又指点,自然不好老把女人带在身旁。梦珠和龙儿身边都有本族的护卫和侍女,便在这山青水秀的天地里游玩。显然是玩得太高兴。这身体就有些吃不消了。

夜是新鲜的,明亮的。窗前是一排柳树,一面看起来是黑的,另一面带银色的光。暗黑的树后再过去一点,是一株枝干雪白的多叶树,树上方是灰色的,几乎没有星的天空。还有闪光的将圆的月亮。

朱永兴把梦珠写好的书信看过一遍,签名用印,抬头一看,丫头正苦着脸揉腿揉脚。

“累了吧?玩得那么疯。”朱永兴把书信收拾好,起身走过去,伸手轻捶她的背脊和双肩,捶了一会儿,又揉她的胳膊。然后又蹲下,拿捏她的腿脚。

梦珠先是感到被捏揉得酸痛,但很快便有一种异样的快感。

朱永兴的手法开始还有点生疏,力度掌握不好。操作了一会儿,他就越来越熟练,时而用实心拳,时而用空心拳。时而一空一实,时而用拳心,时而变为窝掌,快慢变化也越来越适合。

嗯。嗯,梦珠眼睛半闭,轻轻哼着,舒服得似有睡意。

朱永兴抿嘴一笑,不禁也怀念起太监赵国维那令人惬意的按摩术来,他伸手将梦珠放背在椅子靠背上,抱着她的腰举一举,使她的腰窝和下脊骨也感到柔和。

两只温软的手臂环了过来,梦珠顺势搂着他的脖子,贴着他的耳朵腻声道:“好舒服啊,殿下还会这手,深藏不露却是留给哪家女子的?”

“不就是留给你的吗?本是准备洞房时用的,厉害吧?”朱永兴笑着蹭了蹭梦珠有些发热的嫩滑脸蛋儿,手在姑娘的腰臀上捏了几把,又照着小屁股啪地拍了一掌。

梦珠嘤咛一声,抱得更紧,贴得更密。一股少女特有的温热的香气包围了朱永兴,吐气如兰,轻轻喷在他的耳际脸旁。

意乱神迷,朱永兴忘情地亲吻着怀里娇羞的美女,从耳垂到脸蛋,最后停留在那润湿殷红的香唇上。他吸着,吮着,啧啧有声;然后顶开贝齿,逗弄着香软的小舌头。

梦珠的目光迷离,陶醉在这爱意浓浓的亲昵之中,慢慢的,她的香舌也生硬地动了起来,纠缠着,搅动着,把朱永兴的脖子搂得更紧。

时间都似乎停止了下来,天地间好象只剩下他们两个人。不知过了多久,两个人抱着、吻着,不觉已经腻在了床榻之上。

衣服滑了下来,光滑圆润的肩头,莹白挺耸的双峰,平坦坚实的小腹,修长白皙的玉腿……朱永兴迷醉了,把灼热的吻洒遍了阿珠的如玉美体,那温热、细腻、滑嫩、润泽的感觉让他都快疯了。

梦珠媚眼如丝,娇喘着胡乱拉过一条巾被,盖在了自己脸上,遮住了矜持和羞怯,也把自己全部交给了深爱的男人,予取予夺。

朱永兴的唇和手在丝柔、软缎般清滑的肌肤上游走流连,柔若无骨的雪白胴体在轻颤不已。理智已经飘飞,道德的堤坝开始坍塌,他激动得不能自抑了,慢慢压了上去。

一声短促婉转的呻吟,梦珠优美的脖颈猛地向后仰起,一张晕红的俏脸上柳眉微皱、星眸紧闭、贝齿轻咬,纤秀柔美的脚上,十根娇小玲珑的可爱玉趾僵直地绷紧抠向脚心。雪藕般的柔软玉臂先是僵直地紧绷着,纤纤素手紧紧地抓着被子。过了好半晌,才缓缓松开,环抱住朱永兴的脖子,抱得那么紧,那么紧……

搂一搂,叫一声,不觉心中也动兴,又喜又羞没了魂。就有力气也难挣。不惯交情,不惯交情,心窝里不住乱扑登。冤家甚风流,搂定没点缝。汗湿酥胸,汗湿酥胸,相依相抱诉衷情,低声央及他。你且轻轻动。

云消雨歇,两人还久久没有分开,偎依在一起四目相凝。肌肤相触,体温传递,情意相融,在这个时候。言语是多余的。

朱永兴轻轻拂开梦珠额前的湿发,疼爱地把温软滑润的胴体搂了搂,柔声道:“爱妃,阿珠,我的宝贝儿,你是我的女人了。”

“殿下,夫君。”梦珠把头枕在朱永兴的肩膀上。轻轻蹭了蹭,低声说道:“臣妾是您的女人,永远都是。”

朱永兴听得幸福无比,笑道:“不如就抓紧时间成亲吧,也别明年了。”

梦珠娇笑了一声,说道:“那就等殿下出征胜利之后。现在顶着女官的名义,还能跟随殿下,若是成了王妃。可就不方便了。”

“你想得挺周到。”朱永兴轻抚着梦珠柔滑的脊背,憧憬似的喃喃说道:“也许这一战胜利后,我也不用每战都必须亲临了。我也想多陪你呀,等到明年,一定带你去看海。建座海边别墅,看日出日落,赶海听潮。泛舟逐浪……”

梦珠静静地听着,手轻抚着朱永兴宽厚的胸膛,感到前所未有的幸福和欢喜。有一个爱自己的男人,在那如画美景之中相陪。嘤咛细语,相偎相依,真是人生最大的乐事。

夜愈发静谧,柔和的月光洒了进来。蚊帐低垂,低声细语不断,连蝇虫的鸣声也似乎变得分外温柔,生怕惊扰了沉浸在浓情蜜意中的这对男女。

神清气爽的感觉真好,阴阳调和,原来是有如此大的作用;征服一个女人,原来竟能令男人产生如此强的自信。

朱永兴骑在马上,微微侧头,与马车车窗前露出的小脸对上了目光,虽无言语,却能通过浅浅一笑,情义两心知。

前面不远就是老街,滇省和安南的主要接合点,有红河这条运输线在,朱永兴已经决定把指挥部设在这里。既能照顾安南占领区,又能兼顾到元江。

汝阳王马宝作为总指挥,已经先行来到了老街。而元江小参谋团的叙国公马惟兴则奉命返回,他在向朱永兴做完汇报告后,将赶赴安沛坐镇,领兵防备安南郑氏。

已经是八月中旬,离计划中九、十月份的元江起事及滇西反攻,只剩下不足两个月,时间相当紧。

朱永兴一到老街,便把随队的一些明军派至元江,并携有少地雷、手榴弹。这些明军官兵将作为第二批教官,到达元江后马上投入到训练土兵熟悉新武器的工作当中。

叙国公马惟兴则向朱永兴汇报了元江的具体准备情况,以及那嵩联络南明降清将领和各土司的最新进展,还有小参谋部所制定的粗略计划。

降清总兵孙应斗、赖世勋、高应凤,延长伯朱养恩,石屏总兵许名臣,土官龙赞扬。这些名字朱永兴是有印象的,史有记载,确实是元江起义时所参与的人员。这说明元江起事的进程并没有完全脱离历史的轨迹,或者说是变化得不大。另外一些人名,朱永兴则显得比较陌生,比如许甲贵、马秉忠等。

“……元江那氏本就财雄势大,又有殿下支持,降清将领及各土司皆有归附反正之心,一旦起事,必然云起响应……”

朱永兴淡淡一笑,讨伐安南的成功,无疑会在迤东地区造成影响。明军在后支持,自己这个宗室留守也可颁印封赏,这当然会给元江那嵩的四下联络带来了有利的条件。

“……那嵩总督慷慨济民,治下百姓极为拥戴,已召集数万民众深挖战壕,加固城池,并架设浮桥,遏止强渡……”

朱永兴轻轻点头,历史上清军攻破元江后屠城,被杀害的军民有数万,然后在周边地区屠戮烧杀,又杀害了数万百姓,死难总数达到了十余万。依照这样的数字计算,那嵩召集数万民众应该不是很困难。有如此多的百姓参与修筑,元江的城防应该能得到很好的修整加固。

“……那总督与末将等反复商议,已定出大概计划:可在元江城西北老武山屯兵为外援,并设伏兵于大竹菁……由反正之将兵攻取石屏,另派一军攻掠临安、蒙自,则昆明以南迤东各地烽火遍地,令清军左右支绌……”

朱永兴微微皱起了眉头,如果不是知道历史的发展,他会对这番布置大加赞赏。但已经知道历史上元江起义失败的经过,不管历史是否改变,他都要拾遗补缺,避免其中的疏漏。

清军镇压元江那嵩抗清起义时,是出昆明,经通海,走曲江驿,先占石屏,再向元江逼近,最后是出现在元江城东北方向。朱永兴的手指在地图上划动,最后停留在老武山,又在大竹菁画了个圈,轻轻摇头。

第9章 武圣定论,帝王痼疾第108章 各怀心思第75章 恬然自乐第19章 景东会师第104章 广西,水西第85章 胎死的反叛,海战大胜第199章 接战第220章 增兵向北,郑军不稳第88章 毒蘑第45章 大反攻第251章 晋封郑王,三桂投诚第111章 轰击,破阵第212章 郑经的决定第60章 归藩之议第2章 无题第121章 皇帝不行,我行第116章 不悦的提议第210章 战局,焦点第92章 举棋不定第83章 北望第33章 无题第274章 定江南,见士绅第73章 人心散第205章 兵种重配置第150章 变革大潮第150章 军、政攻势第4章 攻城第83章 水西之变第44章 清军名将张勇第107章 只是一小步第133章 灭国,破局第57章 豁贱为良,成亲纳妃第136章 缅甸“行宫”,决战之前第141章 宗室留守与假黄铖第14章 感情是睡出来的第29章 宗室仪仗第154章 赴广东第11章 杭州,西湖第89章 反攻之谋,三鬼之难第52章 苍水脱险,修约之议第111章 春闱考题第181章 贱民奴仆,攻陷梅州第274章 定江南,见士绅第85章 急行第111章 轰击,破阵第190章 谨小慎微第252章 三桂低头第50章 伏击第56章 张勇的决定第10章 大胜第16章 大巫的怨毒第159章 广州战役(五)第272章 血战第125章 吏治,公学第173章 琉球,吕宋第98章 有后之喜,酒后之语第262章 辽东攻略第58章 新晋郡王第16章 柔情蜜意第50章 低估与高估第97章 草创的军情司第100章 文化酱缸第148章 元江那氏第139章 不妙的前景第75章 恬然自乐第132章 名人阴影第209章 欺瞒之罪,形势之变第269章 光复神京,天下轰动第75章 水西之谋,海外拓土第50章 南岸歼敌,三鬼决择第120章 弃军而逃第10章 调整战略,老友重逢第113章 君臣闲谈第82章 调整布署第62章 幸存者的打击第146章 撤退不易第155章 无题第59章 名将展威,以势制敌第101章 夜谈第41章 天机不可泄露第112章 女考生第115章 穷途末路第28章 离心之象第48章 黯然收兵第230章 暗战第69章 雨季之威第256章 威慑重庆,王旗所至第50章 伏击第204章 胜后的思考第121章 暂时相安第9章 武圣定论,帝王痼疾第95章 请兵助战第240章 一路见闻,骑兵改进第273章 溃败第174章 奇袭潮州第93章 弃城集军第108章 各怀心思第2章 无题第131章 诸事繁杂第223章 军制改革,拉拢分化
第9章 武圣定论,帝王痼疾第108章 各怀心思第75章 恬然自乐第19章 景东会师第104章 广西,水西第85章 胎死的反叛,海战大胜第199章 接战第220章 增兵向北,郑军不稳第88章 毒蘑第45章 大反攻第251章 晋封郑王,三桂投诚第111章 轰击,破阵第212章 郑经的决定第60章 归藩之议第2章 无题第121章 皇帝不行,我行第116章 不悦的提议第210章 战局,焦点第92章 举棋不定第83章 北望第33章 无题第274章 定江南,见士绅第73章 人心散第205章 兵种重配置第150章 变革大潮第150章 军、政攻势第4章 攻城第83章 水西之变第44章 清军名将张勇第107章 只是一小步第133章 灭国,破局第57章 豁贱为良,成亲纳妃第136章 缅甸“行宫”,决战之前第141章 宗室留守与假黄铖第14章 感情是睡出来的第29章 宗室仪仗第154章 赴广东第11章 杭州,西湖第89章 反攻之谋,三鬼之难第52章 苍水脱险,修约之议第111章 春闱考题第181章 贱民奴仆,攻陷梅州第274章 定江南,见士绅第85章 急行第111章 轰击,破阵第190章 谨小慎微第252章 三桂低头第50章 伏击第56章 张勇的决定第10章 大胜第16章 大巫的怨毒第159章 广州战役(五)第272章 血战第125章 吏治,公学第173章 琉球,吕宋第98章 有后之喜,酒后之语第262章 辽东攻略第58章 新晋郡王第16章 柔情蜜意第50章 低估与高估第97章 草创的军情司第100章 文化酱缸第148章 元江那氏第139章 不妙的前景第75章 恬然自乐第132章 名人阴影第209章 欺瞒之罪,形势之变第269章 光复神京,天下轰动第75章 水西之谋,海外拓土第50章 南岸歼敌,三鬼决择第120章 弃军而逃第10章 调整战略,老友重逢第113章 君臣闲谈第82章 调整布署第62章 幸存者的打击第146章 撤退不易第155章 无题第59章 名将展威,以势制敌第101章 夜谈第41章 天机不可泄露第112章 女考生第115章 穷途末路第28章 离心之象第48章 黯然收兵第230章 暗战第69章 雨季之威第256章 威慑重庆,王旗所至第50章 伏击第204章 胜后的思考第121章 暂时相安第9章 武圣定论,帝王痼疾第95章 请兵助战第240章 一路见闻,骑兵改进第273章 溃败第174章 奇袭潮州第93章 弃城集军第108章 各怀心思第2章 无题第131章 诸事繁杂第223章 军制改革,拉拢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