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广州战役(五)

人心难测,对于摸爬滚打了这么多年的尚可喜来说,自然比儿子尚之孝有更深的理解。特别是现在这种形势不利的情况下,为了个人的荣华富贵,为了家眷能得保全,生出异心也不意外。

当初围城十月有余,终于攻破广州。得益于火炮是一方面,明军把守西门外城的主将范承恩献外城投降,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攻城时,恨不得多出几个范承恩这样的降将;守城时,却又唯恐再出这样的叛将。

而且,当时围困广州城的时候,虽然招降了不少积年海寇封锁海路,但却并不严密,最后还是让很多残败明军出海而逃。现在,广东水师完全崩溃,海路完全没有了指望。可以说,除了死守之外,广州清军已经没有了别的选择。当然,投降也是一条出路,好处也是明摆着的。

见父亲半晌没有再说话,尚之孝忍不住开口说道:“父王,广州城池坚固,兵精粮足,坚守数月当无问题。数月时间,援军必至,里应外合,破敌易矣。”

数月啊,尚可喜面露苦笑,固守新会时他也是这么想的,恐怕所有人都是这么想的。但结果呢,短短数日,明军便破城而进。如果不是出乎意料,怎么能如此被动。

“不可大意啊!”尚可喜轻叹了一声,说道:“新会城破,尽管不知详情,但明军想必有特殊的攻城办法。”

“或许是守将轻敌,出城浪战以致失败。”尚之孝做着分析,也同时是给父亲和自己些宽慰,“或许是内奸反叛,致使城池失守。只要谨慎应对,广州城必然无忧。”

“或许吧!”尚可喜似乎得到了些安慰。同时也意识到自己萎靡的情绪给儿子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如果这种精神状态面对众将,更会造成不利影响,所以他勉强振作起来,脸上露出丝笑容,“好了。时候不早,安歇去吧!明日还要早起巡城,看那明军能有何战法?”

…………

西南明军借“沿海迁界”的暴政,以救民水火为号召,悍然发动了东征之役。一来准备充分,二来得民拥戴,自大败清军广东水师之后,水陆并进,可谓是势如破竹。

如此大规模的军事行动。自然不会避开东南的郑家。通报是有,但起初郑成功尚在台湾围攻荷兰人最后的堡垒热兰遮城,坐镇金、厦的郑经对此并不热心,用敷衍来应对。

但西南明军的进攻蓄势已久,犀利异常。逼退孙延龄、马雄后,连克高、雷、廉州,轻取新会,兵逼广州。尽管此时的消息还停留在前些天的攻克新会。但郑经和属下已经能够预料到明军兵临广州城下。

战局的急速变化,不仅让尚可喜。以及各地清军感到震惊。金、厦的郑家集团也是同样的感觉,并且商议着调整的可能。

不能不做出调整了,金、厦的郑军发生了两件大事,迫使郑经不得不面对有些变化的形势。

郑成功在围困了热兰遮城后,台湾基本上大局已定,他便命令把将士和官员的家属送来台湾。这本来是一件好事。但未免操之过急。此时,大陆沿海岛屿的局势比较稳定,收复台湾以后完全可以随着垦荒、建屋等开发过程的进展,鼓励将士和文官把家属逐步迁来台湾。开辟阶段,条件艰苦。对将士也应予以更多的关怀。

但郑成功一意孤行,用法严峻,果于诛杀。先后因小罪杀府尹杨朝栋一家,又杀万年县祝敬,家属发配。于是人心惶惶,诸将解体。郑成功又严谕搬眷,郑泰、洪旭、黄旭等皆不欲行。于是,不发一船至台湾。而差船来吊监纪洪初辟等十人分管番社,皆留住不遣,海上信息隔绝。

其实,强令驻守大陆沿海岛屿将士把家属送到台湾,是郑成功的一个策略,赴台家属则带有人质性质,意在防止诸将士叛投清方。这同明太祖朱元璋留诸将家属于京师、清廷命文武大员以子弟入宫为侍卫相似,是企图以亲属的安危来维系下级的忠贞,本不足取。

何况,台湾那时的荒凉景况还难以同明初南京、清初北京相比。初至台湾的将兵因为水土不服,瘴疠大作,病者十之七八,死者甚众。这种情况下,硬行推行这一措施,势必在一部分将士(特别是镇守金门、厦门、南澳等大陆沿海岛屿的将士)中引起抵触。

人心不平,讹言也随之兴起。有人流传镇守南澳的忠勇侯陈豹(即陈霸)因不愿送家眷入台,已同清朝建藩于广东的平南王尚可喜通款投降。郑成功没有弄清真相,就轻率地下手谕给郑经和洪旭,令周全斌、杜辉、黄昌等带领舟师去南澳平叛。陈豹无以自明,率部卒乘船往南海方向投奔西南明军。

这件事情是郑家内部开始分裂的征兆,而另一件事情则因为郑经的优柔寡断又造成了不小的损失。

铜山(东山)的蔡禄、郭义二将暗中勾结叛将黄梧,早已密谋降清。五月间郑经已获悉蔡禄、郭义有异谋,却没有及时派兵前往防范。六月初三日接到蔡、郭二人公开叛变后才实施戒严,准备船只。初九才由厦门派黄廷、杜辉、黄元、翁天祐、何义、黄昌、杨来嘉等统军乘船南下铜山平叛。

而此时蔡禄、郭义已经纠众从容地把铜山抢掠一空,并在清黄梧、福建右路总兵王进忠、诏安副将刘进忠接应下由八尺门渡至大陆向清方投降。平叛郑军在铜山登岸已为时过晚,只好派兵防守炮台,安抚遗民。

两次事件,对于郑氏集团来说,都意味着叛逃,只不过方向不同。而郑成功专力经营台湾,其所下的严令又让金、厦诸将产生了抵触情绪,倒是让郑经的地位有所巩固。

“蔡禄、郭义反叛降清,已是仇敌,勿需多言。然陈豹转投。亦形同叛逃,当如何处置?”世子郑经环视着属下众人,沉声问道:“且西南友军连战连胜,当已至广州城下。广东清军守卫已是空虚,我军若是趁时而动,于广东夺一陆地之基。是否可行?”

三个问题,两个是要解决的。蔡禄、郭义跑到清军那边,暂时是没法对付了;陈豹呢,去投靠西南明军,虽是被迫,且算是同一阵营,但此风不可长,必须要有个交代。剩下的便是趁火打劫,趁着广东清军被西南明军所牵制打击。郑家似乎可以夺取一块陆地作为根基。不管地盘有多大,位置有多好,怎么样也比瘴疠不毛的台湾强吧!

但这要解决的两个问题却都涉及到了朝廷,涉及到以岷王为首的代表朝廷的西南势力。尽管郑家已经形同割据,但名义上还是明臣,还要顶着永历的招牌招徕士绅和民众的支持,还要尊帝虚礼。因为,无论实力和名望。郑家都不足以完全独立。

如果西南明廷势弱,或者山高皇帝远。郑成功自然不怕,可以跋扈自雄,可以威福自操。但形势的变化却越来越令郑家感到为难,越来越感到自己相对的独立性将受到限制。

西南明军东征对于郑家的利益是不利的,因为郑成功几年前不策应晋王李定国在广东的军事行动,便已经暴露了他的意图。遥奉可以。军政大事禀承于朝廷却不行。而广东清军的存在,却恰好成为了郑氏集团与西南明朝廷的隔火墙,郑氏集团自然不希望被打破,自然也就不会出兵相助李定国攻掠广东。

同样的道理,在接到西南朝廷的通报后。郑家又是故伎重施,敷衍延宕。关注是关注,却一兵一卒也未派出助战。

但现在,郑家要出兵了,要来争抢胜利果实了。这话说得有些难听,但事实便是如此。至于陈豹,也是要处理的。否则,此例一开,难免会有更多的仿效者。

“殿下,索要陈豹应很容易,派一能言之士即可。”洪磊是郑家宿将洪旭的儿子,年轻人欠考虑,开口便说:“而攻掠广东正当其时,许龙、苏利或败或亡,已不足为患,我军所至,定然势如破竹,攻无不取。”

郑经脸上浮起了笑意,轻轻点了点头。郑成功纵横海外十几年,即便是朝廷,也向来不会违逆他的意思,从来不敢轻易回绝他的要求。现在,郑经认为自己的地位和父亲差不多,自然也应该有这样的霸气。

参军陈永华微微皱了皱眉,显然很不同意洪磊的狂妄之言。尽管目前的形势有些类似于当年晋王李定国的第二次进攻广东,但陈永华却看得很清楚,这其中差异很大。

当时,李定国广东战役方案可说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东风就是郑成功的主力,来与不来,决定了广东战役的成败。所以,他对郑成功虽寄于厚望,屡屡写书信请其出兵相助。而东征则不同,朝廷留守岷藩只是书信通报了西南明军的战略意图,却并没有开口请求相助。

一个是盼之殷殷,一个是例行公事般的通知,两相比较,便可以看出朝廷对郑家态度的转变。事实也正是如此,西南明军凭一己之力展开攻势,完全没有把郑家的助战计算在内。这说明什么,说明岷藩已经疏离了郑家,更不会以低姿态来讨好迎和。

派一善言之辈就能将陈豹要回来,这还真是有些幼稚,但也未尝不可一试。陈永华张了张嘴,还是把话咽了回去。当着这么多将领文官的面,如果实话实说,似乎有看轻郑经的意思,还是私下提醒为好。

“潮、惠向来是吾郑家粮饷、兵员补给的主要来源地,今当趁势取之。”郑经直接跳到了出兵的问题上,显然已经认可了洪磊关于如何索回陈豹的建议,“只是最便捷的停泊港口似已在明军手中,若是他们不借道,或者已克潮、惠,又当如何?”

工官冯澄世之子冯锡范拱手发言道:“殿下,潮、惠固然重要,但此时去取却未必合适。广州被攻,福建耿逆岂能坐视,必派援军西进。我军若据潮、惠,则必与其交兵,当慎之。”

陈永华面露微笑,接口说道:“此言一语中的。出兵之时机至为关键,当细察之,慎行之。或也可另取它地,批亢捣虚,亦正合兵法之义。”

既要出兵抢地盘,又不要付出太大的代价。郑经立刻听明白了冯、陈二人的意思,思索片刻,也觉得颇有道理。或者占据潮、惠,作西南明军的挡箭牌,与福建清军大战一场;或者等待时机,再进而图谋潮、惠;或者选择其他的地方,以避开与大股清军交战的敏感地带。

“先攻取南澳岛临近之地,象揭阳等地,可行否?”郑经放弃了第一目标潮、惠,便从用兵最快捷的路线考虑。

“殿下英明。”冯锡范率先恭维道:“南澳岛在我军手中,攻掠临近之地,既快捷,又方便,亦可给朝廷一个交代。”

交代得有点晚,但也足以应付朝廷了。郑经是这样想的,所以赞同了冯锡范的说法。

“父王曾言先生用当今之卧龙。”郑经突然转向了陈永华,态度也变得恭谨起来,“起兵收复台湾前,亦向吾言明,当以师礼侍之。吾想请先生至朝廷一行,不知先生——”

陈永华心中暗自叹息,这个差使竟然落到了自己头上。按照他的分析判断,岷藩可不是一个软弱的人,向郑氏低头,恐怕不是郑经想的那般容易。不过,既然郑经已经点名,他又岂可推拒?

“属下愿赴西南,向朝廷申明,索回叛将陈豹。”陈永华可不敢以老师的身份和口气说话,虽然郑经的话是这么说,可要是他不知分寸,坦然接受,恐怕在郑经心目中的地位会一落千丈。

“那就有劳陈先生了。”郑经笑得更加畅快,心中可能已经在想他的运筹、决断大获成功。

………….(未完待续……)

第140章 战局急转第32章 慧眼识珠善拢络第78章 破路第117章 筹划反攻第88章 截阻的布署第107章 只是一小步第72章 厮杀第12章 命运的安排第131章 东征救民第84章 后中先,大海战第9章 武圣定论,帝王痼疾第80章 特殊人才第16章 不一样的光复第205章 兵种重配置第71章 惨烈第77章 意外之功第18章 元江城防第192章 战争年代的约定第101章 夜谈第28章 封官儿第97章 草创的军情司第15章 被误导了第133章 立威第55章 地、盐武器,民爵授封第158章 辉煌大胜,扬帆的风第32章 慧眼识珠善拢络第220章 增兵向北,郑军不稳第122章 大难临头几人“忠”第143章 枪枝合法,移边实边第277章 登基即位,人生之巅第6章 暹罗来使第134章 非奇袭,即决战第46章 火枪之威第147章 隐晦密信,纠结于心第7章 思想理论,倭国来使第148章 再战新会(一)第152章 为皇除“奸”第127章 难得的闲适第102章 轰击第94章 思考方法第42章 忠心迎驾无功回第95章 初印象第79章 最亲近的密谍第3章 绝死一击第93章 弃城集军第90章 援助水西第123章 有地有女人的天堂第77章 意外之功第47章 齐集元江第154章 赴广东第118章 破釜沉舟?第24章 只手欲擎天第99章 太子中毒,水西歼敌第91章 军队建设第85章 急行第123章 有地有女人的天堂第20章 紧锣密鼓第49章 清军的迂回第65章 布署第99章 军歌第119章 弃滇,假投诚第31章 故国风情第165章 大胜之后第254章 知进退,入贵州第81章 临时机变,长途行军第11章 杭州,西湖第131章 东征救民第69章 软实力第196章 鉴第125章 军人婚配第79章 最亲近的密谍第143章 讲武会一第93章 战马论第93章 弃城集军第139章 不妙的前景第124章 窖金,广西变局第96章 各有安排第44章 三人军事团第132章 名人阴影第266章 重庆,武昌第136章 缅甸“行宫”,决战之前第174章 奇袭潮州第126章 无题第145章 相似的攻击路线第226章 志在天下,吴、孙反应第42章 忠心迎驾无功回第40章 三鬼之怒,大理筹划第76章 再弃险要?第165章 大胜之后第41章 左氏说项,绕袭遇伏第68章 以诚待人,执着进谏第121章 暂时相安第23章 伏击之地第107章 厌炮厌胜?第69章 雨季之威第7章 欢歌畅饮第133章 灭国,破局第136章 梦珠的憧憬第114章 赤膊狂杀第56章 拒诏
第140章 战局急转第32章 慧眼识珠善拢络第78章 破路第117章 筹划反攻第88章 截阻的布署第107章 只是一小步第72章 厮杀第12章 命运的安排第131章 东征救民第84章 后中先,大海战第9章 武圣定论,帝王痼疾第80章 特殊人才第16章 不一样的光复第205章 兵种重配置第71章 惨烈第77章 意外之功第18章 元江城防第192章 战争年代的约定第101章 夜谈第28章 封官儿第97章 草创的军情司第15章 被误导了第133章 立威第55章 地、盐武器,民爵授封第158章 辉煌大胜,扬帆的风第32章 慧眼识珠善拢络第220章 增兵向北,郑军不稳第122章 大难临头几人“忠”第143章 枪枝合法,移边实边第277章 登基即位,人生之巅第6章 暹罗来使第134章 非奇袭,即决战第46章 火枪之威第147章 隐晦密信,纠结于心第7章 思想理论,倭国来使第148章 再战新会(一)第152章 为皇除“奸”第127章 难得的闲适第102章 轰击第94章 思考方法第42章 忠心迎驾无功回第95章 初印象第79章 最亲近的密谍第3章 绝死一击第93章 弃城集军第90章 援助水西第123章 有地有女人的天堂第77章 意外之功第47章 齐集元江第154章 赴广东第118章 破釜沉舟?第24章 只手欲擎天第99章 太子中毒,水西歼敌第91章 军队建设第85章 急行第123章 有地有女人的天堂第20章 紧锣密鼓第49章 清军的迂回第65章 布署第99章 军歌第119章 弃滇,假投诚第31章 故国风情第165章 大胜之后第254章 知进退,入贵州第81章 临时机变,长途行军第11章 杭州,西湖第131章 东征救民第69章 软实力第196章 鉴第125章 军人婚配第79章 最亲近的密谍第143章 讲武会一第93章 战马论第93章 弃城集军第139章 不妙的前景第124章 窖金,广西变局第96章 各有安排第44章 三人军事团第132章 名人阴影第266章 重庆,武昌第136章 缅甸“行宫”,决战之前第174章 奇袭潮州第126章 无题第145章 相似的攻击路线第226章 志在天下,吴、孙反应第42章 忠心迎驾无功回第40章 三鬼之怒,大理筹划第76章 再弃险要?第165章 大胜之后第41章 左氏说项,绕袭遇伏第68章 以诚待人,执着进谏第121章 暂时相安第23章 伏击之地第107章 厌炮厌胜?第69章 雨季之威第7章 欢歌畅饮第133章 灭国,破局第136章 梦珠的憧憬第114章 赤膊狂杀第56章 拒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