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三人军事团

制衡,是一种手段,一种有效且悠久的手段。这种手段不仅上位者善用,作为臣下的也能揣摸猜测得到。

朱永兴于西南一隅起家,靠的是大西军余部,原大西军的将领自然也是水涨船高。这种情形其实是有历史根源的,秦、晋、蜀三王,再到巩昌王等,因为永历托庇于大西军,使得大西军的将领普遍爵高职显。而另一支曾经轰轰烈烈的农民军——大顺军,因为实力及其他原因,则位不过公侯。

在崛起的战斗中,以原大西军为主体的明军战绩赫赫,白文选、马宝封王,国公一大堆,连、李嗣兴、马自德、魏君重这样的年轻一代也独领一军,前途光明。这当然是凭借战功和忠诚得到的,朱永兴赏罚分明,并不想有所打压。

而以原大顺军为主体的夔东十三家,在抗清意识上是坚决的,尽管实力不足,但朱永兴还是以真诚和恩典加以联合,并给予了慷慨的帮助。在爵位上,提拔一位亲王,既不让其有被歧视、矮人一头的心理,又可以使其有统一的领导,更有利于作战。

这之后还有投诚的吴军,同样有吴三桂这个亲王为代表,算是对明军中三大派系的一个平衡处置。

虽然朱永兴不愿意有什么派系,也一直试图用明军这个统一概念来淡化军队的根源问题,并通过一系列的办法来稀释或融合各部队的组成。但他也知道,一些厚此薄彼的平衡是必要的,比如给刘体纯以亲王爵位,便能使大顺军出身的军将没有被歧视的感觉。而原吴军出身的,同样也应该因为吴三桂位居高位而如此。

显然,对于明智的臣子来说。让君主不猜忌是最重要的事情。如晋王李定国,便在关键时刻表明立场,只以保全永历为底线;如吴三桂,虽然在参谋总部供职,女婿又独领一军,也小心翼翼地少联系。特别是涉及到荡朔军的军事安排时,更是谨慎异常,唯恐皇帝以为他心中有私。

令人感到欣慰的是,数支出身不同的军队都想方设法在淡化自己原来所属的阵营。大西军出身的如此,以免再被人称之为“贼”;大顺军更如此,甲申之乱始终是他们所最避讳的事情;吴军也一样,毕竟曾为满清征战,攻取了不少地方,杀害了不少原来明朝的官员和子民。

在这样的心理下。服从便是唯一的选择。这使得朱永兴能够通过不断向各部派遣讲武堂毕业的军官,或者打乱调拔出身不同的军官,来达到牢牢控制军队,并且使各支军队逐渐淡化或遗忘原来的历史。

晋王李定国和郑王刘体纯不仅是明军的两位高级将领,还是位属于两大农民军的代表性人物。但两人都尽量撇开历史,以目前的身份进行会面的商谈,所涉也尽量是军务。

“以我军的兵力,应该可以做尽歼敌人的布置。”刘体纯是一军之长。亦位列一字王,在理论上他与晋王李定国是平等的。所以他可以较为客气但却不必卑下地提出自己的建议。

此次联合作战,如果不指定主帅,而指望着融洽协商来得出统一的决定,那就是朱永兴的无知了。但两方的爵位使他又不好定高定低,便采取了一个折衷的办法,由他直接派出了类似钦使的总参谋部的鲁国公祁三升。以三人军事团的性质来统一指挥权。

晋王李定国显然也同意刘体纯的建议,三面据险、俯扼清军的态势固然有利,但却使清军有后撤之路,攻克保宁自然最为把握,但战果却不敢奢望。

“依本王看来。只须分兵两个师,便足以北塞葭萌关,东塞梁山关,彻底切断清军逃入陕西的退路。”李定国表示了对刘体纯的赞同,“保宁清军不过两万,我军攻城的兵力亦两倍于敌,择其薄弱主攻,必克之。”

“大包围,但攻城时不分兵?”祁三升明白了李定国的意思,也就是不以歼敌于保宁为目的,而是把战场扩大,使清军逃出保宁也无路可退,“这倒是稳妥之道。其实呢,我也希望一举歼灭清军,勿使清军窜入陕西。但圣上向来持重,以求稳为主。当然,圣上亦嘱咐过,有战机则要抓住,二位王爷都是久经战阵的名将,前线情形瞬息万变,不必拘于计划。”

“圣上英明。”刘体纯向东拱了拱手,然后询问道:“那国公的意思?”

“既然两位王爷都这样判断,我自然不反对。”祁三升笑着说道:“若是二位王爷意见一致,我便只带耳朵,不带嘴巴;若是二位王爷难以决断,那我便自不量力,说上几句浅陋之见。”

“呵呵,国公过于自谦了。”晋王李定国并不因为祁三升曾是自己的旧部,而有丝毫的怠慢和托大,毕竟祁三升是从总参谋部下来的,或许还是朱永兴亲自叮嘱交代过的,或许身上带着密旨之类的东西。

“不是自谦,是圣上这样说的。”祁三升轻轻摇了摇头,郑重地说道:“圣上虽屡经战阵,且睿智英武,却时常说起遥制指挥的种种弊端。所以,大计划往往较为粗疏,便是留给前线将领灵活应变的空间。”

“圣上真乃千古明君。”晋王李定国恭维了一句,委婉地说道:“原定的北伐总攻应在明年春天,不知现在是否有所改变?”

“确实有所改变。”祁三升拍了拍桌上的地图,指点着说道:“物资囤积的速度比预期的要快,若说是总攻,其实现在就已经开始了。江淮、山东形成夹击之势,沿运河北上;西南先取保宁,再兵逼汉中,介时再视清军调动,伐朔军可投入陕西或河南战场;以胶东为基,向辽东进兵,先夺岛再上陆,主攻方向可能是在旅顺……”

随着祁三升的讲解,整个大反攻的态势在晋王李定国和郑王刘体纯的眼前清晰起来,让他们知道西南战场对于全局的关系,以及如何能更好地策应作战。(未完待续。。)

第82章 燧发枪第265章 兵至南京第276章 劝进风潮第156章 广州战役(二)第259章 出乎意料的弃城第129章 限期的安南攻略第61章 下龙开发,年节说客第158章 广州战役(四)第93章 弃城集军第110章 宗室临阵第135章 各自的心思第107章 厌炮厌胜?第94章 相疑第79章 雪中送炭第134章 汉化土司第247章 兵至衡阳,说客第251章 晋封郑王,三桂投诚第242章 莽女冲撞,宪政之思第143章 移外充内,以内实外第73章 小朝会第40章 两奸计议第102章 再赴下龙第87章 潜入袭城第4章 有女名梦珠第169章 讥讽第51章 死地则战第9章 决战第146章 相似而不相同第56章 拒诏第141章 宗室留守与假黄铖第185章 情动第26章 兵临城下第120章 弃军而逃第199章 接战第65章 骑兵墙浪潮第83章 弃城之议第108章 安步当车第121章 皇帝不行,我行第59章 援军?援军?第132章 广西之变第119章 训诫,南征第222章 战云压福州,救与不救?第71章 局部——大局第65章 布署第127章 权臣,制裁和奖励第17章 元江宣慰第3章 召见群将第183章 寂寞,郑军攻势第39章 兵临大理第248章 下台阶,谋划第70章 开路迂回第99章 定都之虑,拍卖逆产第37章 龙尾关,献策第164章 广州战役(十)第31章 段氏遗族第6章 无题第229章 内政之治,疑惑未解第80章 教士保罗第1章 北愁南喜第56章 张勇的决定第267章 南京,南京第99章 太子中毒,水西歼敌第42章 北伐新策第55章 地、盐武器,民爵授封第89章 反攻之谋,三鬼之难第147章 身心俱疲第77章 突破,崩溃第30章 无题第69章 勋章,土地第219章 名士硕儒不尽可用第73章 人心散第79章 雪中送炭第35章 阻击第43章 兵出大理,晋王退让第63章 攻掠辽东第117章 困难的基础工程第135章 得子,变局第65章 布署第127章 权臣,制裁和奖励第1章 北愁南喜第188章 大调整第77章 夔东十三家第122章 水利部第55章 地、盐武器,民爵授封第189章 东征前线第74章 以夷制夷的阴谋第23章 暹罗国情第148章 未来战略,死战大胜第171章 先夺潮州第122章 水利部第122章 水利部第236章 旗奴家丁、内政外交第111章 轰击,破阵第21章 登陆山东第131章 东征救民第202章 总攻(二)第44章 清军名将张勇第132章 攻伐安南第67章 排除万难第26章 初涉杀场
第82章 燧发枪第265章 兵至南京第276章 劝进风潮第156章 广州战役(二)第259章 出乎意料的弃城第129章 限期的安南攻略第61章 下龙开发,年节说客第158章 广州战役(四)第93章 弃城集军第110章 宗室临阵第135章 各自的心思第107章 厌炮厌胜?第94章 相疑第79章 雪中送炭第134章 汉化土司第247章 兵至衡阳,说客第251章 晋封郑王,三桂投诚第242章 莽女冲撞,宪政之思第143章 移外充内,以内实外第73章 小朝会第40章 两奸计议第102章 再赴下龙第87章 潜入袭城第4章 有女名梦珠第169章 讥讽第51章 死地则战第9章 决战第146章 相似而不相同第56章 拒诏第141章 宗室留守与假黄铖第185章 情动第26章 兵临城下第120章 弃军而逃第199章 接战第65章 骑兵墙浪潮第83章 弃城之议第108章 安步当车第121章 皇帝不行,我行第59章 援军?援军?第132章 广西之变第119章 训诫,南征第222章 战云压福州,救与不救?第71章 局部——大局第65章 布署第127章 权臣,制裁和奖励第17章 元江宣慰第3章 召见群将第183章 寂寞,郑军攻势第39章 兵临大理第248章 下台阶,谋划第70章 开路迂回第99章 定都之虑,拍卖逆产第37章 龙尾关,献策第164章 广州战役(十)第31章 段氏遗族第6章 无题第229章 内政之治,疑惑未解第80章 教士保罗第1章 北愁南喜第56章 张勇的决定第267章 南京,南京第99章 太子中毒,水西歼敌第42章 北伐新策第55章 地、盐武器,民爵授封第89章 反攻之谋,三鬼之难第147章 身心俱疲第77章 突破,崩溃第30章 无题第69章 勋章,土地第219章 名士硕儒不尽可用第73章 人心散第79章 雪中送炭第35章 阻击第43章 兵出大理,晋王退让第63章 攻掠辽东第117章 困难的基础工程第135章 得子,变局第65章 布署第127章 权臣,制裁和奖励第1章 北愁南喜第188章 大调整第77章 夔东十三家第122章 水利部第55章 地、盐武器,民爵授封第189章 东征前线第74章 以夷制夷的阴谋第23章 暹罗国情第148章 未来战略,死战大胜第171章 先夺潮州第122章 水利部第122章 水利部第236章 旗奴家丁、内政外交第111章 轰击,破阵第21章 登陆山东第131章 东征救民第202章 总攻(二)第44章 清军名将张勇第132章 攻伐安南第67章 排除万难第26章 初涉杀场